马跃川
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习总书记的讲话可谓直指症疾,语重心长,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作为石化系统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领导干部更应值得高度重视和警惕。
领导干部“小圈子”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以权力为纽带,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私利,尤其是在干部队伍的小圈子当中,大部分成员都是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其本质就是一个利益的联盟,“小圈子”当中的润滑剂就是利益,进入到圈子当中的人都是为了从中能够获得一定的好处,从而实现利益的共享,那么换个角度来说,一旦圈子当中失去了利益的驱动,那么就失去了相应的催化剂,就难以成为圈中人了;“小圈子”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圈内存在明显的腐败现象,但是圈外清廉,当圈内成员在处于公众视野当中时,其会尽自己所能扮演成为清正廉洁的角色,让公众看到自己好的一面,但是当处于圈子内部时,就会想办法培养自己的亲信,通过利益的交换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有的领导干部在东窗事发时让公众感觉到震惊,因为其在公众面前始终营造的都是行事谨慎、受制度、反腐清廉的好形象,而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器在圈子内部则经常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求取利益,甚至可以说是腐败透顶。
“小圈子”主要指的是在一个较小的工作、生活范围当中,为了个人利益相互利用、相互拉拢所形成的一个小团体,若是长期存在这种“小圈子”会导致正常的组织架构与领导体制难以正常实施,甚至是被架空,不管是哪一个层级的领导干部,一旦形成“小圈子”就会对正常规章制度的顺利开展产生阻挠,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破坏团结。“小圈子”的划线是以人为基础的,虽然在圈子内部存在一定的凝聚力,但是对于圈子外部却是不讲原则,尤其是对于妨碍到圈子内部人员利益的人和事都会排斥或打压,甚至是明显的打击报复,那对于不愿意加入到小圈子当中的领导干部来说,其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会受到限制,在干部的任用、提拔时任人唯亲,不考虑实际能力,会导致真正有能力的干部得不到重用,削弱了组织的战斗力。
(二)影响形象。“小圈子”是私欲集结的利益集团。圈内的领导干部一般都掌握着大量的公共资源,而为了个人私利,他们将这些公共资源与“圈子”发生某种不正当的联系,构筑既得利益团体,在圈子内需要办的事都是一路绿灯,哪怕是违规的事,只需要一个电话、一张条子、一个短讯就能办成,形成嘴上称兄道弟,政治上拉拉扯扯,严重影响干部群体的整体形象。
(三)动摇信念。干部一进“小圈子”就会变的戴上“有色眼镜”而是非不分。有人这样形容“小圈子”:“表扬了吹牛拍马的,提拔了指鹿为马的,累死了当牛做马的,整苦了单枪匹马的。”圈里的人没成绩可以帮你造成绩,小成绩可以吹成大成绩。由于失去公正,就会使干部对组织、信仰失去判断和信心,从而也找圈子、入圈子、织圈子。
(四)滋生腐败。“小圈子”内部讲求哥们义气,不讲政策纪律,办事看人情,将手中的权力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容易成为别有用心者牟取非法利益的突破口。一些人瞅准“小圈子”里的关键人物,不惜血本,千方百计进行“攻关”。一旦关键人物被“攻下”,“小圈子”里的大小人物往往都可以变成为其效力的“哥们儿”,使权钱交易一路绿灯,腐败滋生。
“小圈子”一般都藏的很深,暗中联系,外人很难看出玄机,尤其喜欢以姻亲、同乡、校友等名目,在有实权的干部和商人之间拉关系。“小圈子”的本质就是利益维系联盟,核心是一个“利”字,结“圈”之人虽心态各异,但目的无二,无非是为了从“圈内”获得好处。
(一)政治上想走捷径。领导干部搞“小圈子”,最重要的还是为提拔、升职助力,争取仕途上取得更大的升迁,这样就导致一些投机钻营者不讲能力、不重品行,为了个人私利做虚功、拉关系、搞奉迎,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如何挤入“小圈子”上。
(二)经济上欲谋利益。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官商而形成的圈子,多是抱着发财目的而相拥牵手的。贪婪的干部用手中掌握的公共资源搞利益输送,为商人的生意铺路搭桥,商人从牟利中给其回报,各取所需,彼此发财,弄个钵满盆盈,受损害的却是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三)人身上为寻保护。人生活在社会,谁都有心理和人身的安全需求。攀上一个经理、书记,觉得面子上有彩头,说话也有底气。“小圈子”对内抱成一团、互相支持、互相利用、互相提携,对外则以人划线、排斥异己、掣肘使绊。圈内人有人出了问题,大家挡着护着,形成铜墙铁壁、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坚固堡垒。
(四)办事上为图方便。由于法规不完善,导致办事程序的漏洞,求人办事成了一种潜规则。“朋友”多了好办事,圈内人不约而同地形成默契,对圈内人的事情不遗余力、有求必应。圈内人的事只要是圈内负责的,往往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与人交流、交往是正常的社会需求。领导干部也是人,同样有七情六欲,也需要交朋友。但是,领导干部不同于普通人,普通人交友不慎,吃亏上当一般仅限于个人,领导干部则不然,由于身居要位,掌握和使用的是公权力,危害的则是集体利益。破解“小圈子”就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一)教育上从严,在真学、真信、真用上训好“千里马”。要在领导干部中坚持开展正反两方面教育,让领导干部明白“小圈子”迟早都是“见光死”难逃“一锅端”,从思想上铲除“小圈子”的思想根源。对热衷于搞“小圈子”、为了一己之私利的干部,党委、纪委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向他们大喝一声,促使他们幡然醒悟。要广泛开展立党为公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在党言党,在党信党,在党爱党,把对党的忠诚体现在绝对上,引导领导干部认识到自己是有组织的人,有组织的人就应维护组织的大局,自觉抵制“小圈子”。
(二)约束上从严,在抓细、抓常、抓长上困住“偷腥猫”。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编紧“笼子”才能减少“圈子”。加强对小圈子的监督,首先需要完善制度,将小圈子划入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一是防“小圈子”,用好约谈制度。对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交往过密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二是防“小圈子”,要促进干部交流。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呆长了,就难以摆脱长期积累的人情网、关系网的干扰和影响,就有可能形成“小圈子”;三是化“小圈子”,要抓阳光制度建设。治理‘小圈子’,必须要确保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透明,要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运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焦点事还要经职代会通过,杜绝暗箱操作,压减“游戏”空间,使“小圈子”失去“潜规则”,让“三重一大”事务走上前台,规范程序,摆在桌面上,用细密的制度笼子捆住“圈子”的腿,使“圈子”无法行走;四是解“小圈子”,要管住“权力加班”。把“8小时以外”作为监督重点,权力不会因下班而“下班”,“8小时以外”是“小圈子”活动频繁时间,是交流、交易重灾时间。要建立监督管理办法,让纪委同志和职工群众成为监督主体,使“小圈子”不敢活动。
(三)问责上从严,在认真、较真、动真上严打“出头鸟”。对热衷于“小圈子”的领导干部又不听劝阻、不收手的,应加大圈内圈外人员处理力度,周永康、令计划等人背后的“西山会”,“秘书帮”、“石油帮”的坍塌,就给那些侥幸的认为“即使出了事,组织上查,也会有人帮我挡一下”的人当头一棒,让其丢官罢位,丢人现眼;使“结圈人”看到,今天可能在圈内“升官发财”,明天就可能在“狱中相见”,给“小圈子”人敲响警钟。重点应抓住领导干部中的“关键少数”,落实好两个责任,在处理“小圈子”问题上党委不护犊子,纪委不卸担子,把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面,在惩处“小圈子”核心成员的同时,扫描他的半径,杀他个干干净净,再在全中石化集团公司指名道姓通报,以露头就打的决心和挖瘤治标的态度形成震慑,看看到底是组织大还是圈子大,使干部不敢结“圈子”,有“想法”的人不敢进“圈子”。纯洁政治生态,净化生活环境。
搞“小圈子”轻者是非不分,重者贪污腐败,“小圈子”给党的声誉和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虽然搞“小圈子”是少数人,但“小圈子”影响大,破坏力也很大。如果我们对“小圈子”的危害认识不足,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铲除,它就会像癌细胞一样迅速滋长。所以,必须对“小圈子”给予重视,领导干部是关键的少数,只有关建中的少数远离“小圈子”,才能带动“大多数”离开“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