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旅游开发的思考

2019-03-18 22:47
广东蚕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农村

肖 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1 农村旅游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中国城镇化的背景下,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城镇化并不意味着农业的萧条和败落,相反,只有农业与农村的繁荣才能真正为城市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农村有着丰富的资源,应当谋求农村和城镇化系统化发展。开发农村旅游不仅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产品,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振兴农村经济开辟新途径,符合农村现代化建设潮流。

2 农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旅游开发人才短缺

旅游开发人才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现阶段农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没有受过正规的旅游专业教育,也没有系统的旅游知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也没有系统化,专业人才的缺乏给农村旅游业带来的直接后果十分严重。农村旅游项目往往不能从宏观角度把握旅游区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这就导致了很多景区的开发缺乏个性。

2.2 乡土文化遭到冲击

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缺乏长远战略规划。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吸引旅客数量,很多乡村修建了酒店和娱乐设施,对原来的土屋瓦房进行了现代化装修,乡土化风格被打破,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再也没有乡村农趣的氛围。一些能体现农耕文明的民风民俗活动也没有被保留下来。而与此对应的是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趋于表演化,无论是服装道具、歌舞表演和习俗礼仪,都刻意迎合旅游消费者,带有明显的商业性,没有展现当地真实的乡村文化。这种情况对宝贵的农村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都造成不好的影响,对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带来长远的益处。

2.3 农村旅游开发思路混乱

现今遍地开花的乡村游存在同质化、粗放化、乡土性缺失等不少问题。有的农村旅游项目都缺乏明晰的开发思路,项目没有个性,千篇一律。热门项目出现后就盲目跟风。跟风旅游项目往往又因为配套设施的建设不足带不来应有的效果。不少地方对乡村游的认识理解不深,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策划。另外因为不注意丰富知识文化内涵,很多农村旅游的项目和服务往往还只专注于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上,没有打造文化印记。不少地方开发旅游资源时,没有重视旅游服务与人文资源的融合,本地村民参与度也不高。旅游与历史文化和民俗活动相结合是未来旅游服务项目的趋势。农村旅游开发也应当顺应时代趋势,更多地考虑塑造内涵丰富的文化特质,从而打造个性鲜明的旅游服务项目,从而提升农村旅游的内涵与服务层次。

3 农村旅游开发的重点与思路

3.1 注重培养农村旅游人才,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村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视力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从政策层面上制定吸引和培养农村旅游服务人才的规划,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服务企业需要因地制宜地打造提升行业人才素质与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人才培养制度。只有从这两方面提升农村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才能使农村旅游服务水平跟上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

加强与周边高校的合作。当前很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与本地企业进行校企人才合作培养计划,直接为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农村旅游人才培养可以考虑加强与周边高校进行农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合作。可以建立实习基地或者与高校合作制度人才培养计划。这样既能为农村旅游服务提供专业型人才,还能节省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

3.2 重视乡土文化特色的挖掘

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已渗透到中国村庄的角角落落,改变着村庄的方方面面。但乡土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冲突,只要能将乡土气息与现代化的发展结合起来,走特色化和创意化之路,充分发挥“农”味。中国很多传统文化来自于农耕文明,因此在农村旅游资源开发时,进行农村特色打造与产业创新,一方面是对于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与民俗活动的传承,另一方面是对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开发。开发农村旅游资源时,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保留,同时又要进行适当的产业创意创新。只有这样,农村旅游服务才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吸引海内外游客。

3.3 选择适合当地特色的本土发展模式

海外有一些农村旅游发展成功的例子。例如,日本的农村旅游就以“绿色旅游”为宣传模式。在欧美地区,人们打造了“度假农庄”的农村旅游模式。不同的文化与资源成就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地大物博,农耕文明传承几千年,我们也需探索适合中国农村旅游发展的本土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典型模式,在农村旅游规划可以参考借鉴。

第一类:以城市为依托的环城市农村旅游发展模式,例如蟹岛。北京蟹岛是依托北京市的绿色生态度假村。这一种发展模式主要依托城市的地区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打造环城市的农村旅游圈。

第二类:以景区依托的景区周边农村旅游发展模式,例如十渡。指北京十渡是一处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地质公园。这一种发展模式主要依托附近比较成熟的景区,吸引旅游,从而发展旅游市场。

第三类: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的古镇发展模式,例如乌镇。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这一种发展模式主要以古镇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底蕴作为发展的特色。

第四类:以民俗为依托的农村文化活化与社区发展模式,例如西双版纳泼水节。这一种发展模式主要依托当地民俗活动与文化,打造特色的民俗活动,从而将旅游与宣扬民俗文化融合。

第五类:以创意为主导的传统民间艺术推动农村旅游发展模式,例如绵竹年画村。绵竹年画村有专业加工和制作经营绵竹年画系列产品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作坊。这一种发展模式主要通过传统的民间艺术的保留与创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非常有助于强化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

这五类农村旅游发展模式依照区域的资源进行不同方向的发展规划,对于农村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农村
冬季民俗节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旅游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