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生
(济宁学院,山东 曲阜 273155)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写作能力是各行各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和个人发展。当下社会,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行各业急需写作人才,迫切需要能写、会写、写得好的“笔杆子”。高校学生考研升学、求职就业必须通过各种类型的写作考试关,否则就无法升学、就业,迫切需要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对于中文学科来讲,强调大学教育的应用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可是,大部分高校学生写作能力较差,写作基本功严重缺失,各种文体写作不伦不类,疵漏百出,呈现出来的写作弊端令人难以容忍,不能适应未来职业写作需要。例如毕业论文写作观点不明,逻辑不通,不会论证,不会表达;兼职的学生因为写不好文案被用人单位退回;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因写不好文件引起用人单位不满,个人发展受到限制。大部分高校开设写作课程,为什么写作教学不能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要?存在这种尴尬困境的原因何在?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除了其他因素外,其重要原因就是写作教学忽视了社会写作需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忽视了写作教学的特殊性和写作水平提高的特殊规律,在写作教学中忽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讲授,轻训练,或者胡乱训练,缺乏系统性和保障措施,对写作训练缺乏精心设计,对课程开设、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影响了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目前国内高校写作教学研究对这种弊端有所察觉,但尚未引起广泛、足够的重视。虽然有些专家学者对写作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探索,但大多比较零碎,仅在某种环节、某种文体、某种方法上有较深入的研究,却没有在整体上进行综合设计,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创新性。因此,高校写作教学必须与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要联系起来,依据写作能力培养的特殊规律,强化写作实践教学,把高校写作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科学有序的系统设计和规模实施,对已有的单项研究进行完善,对未有的领域进行探索,对各种研究进行整合,在教学理念、课程开设、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开拓创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夯实基础,分流培养,构建一套方向明确、重点突出、衔接严密、切实有效的写作实践教学体系。
笔者从事写作教学30多年来,对于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不断探索,完成了多个单项写作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2012年,济宁学院写作研究所成立,笔者带领课题组对写作教学指导思想、写作教学理念进行思考、更新,将高校写作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整合单项写作实践教学改革,对写作训练、写作活动、写作指导等进行调研筹划、系统设计,形成了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系统实施方案,在多个专业、年级进行规模实施。课题组多方收集反馈信息,考察整体进程,全面总结,对有关实践和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一套系统缜密、立体交叉、全面覆盖、富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由多种训练体系构成的高校写作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显著,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走出了一条高校写作教学改革的新路。
高校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由多种训练体系有机构成,主要是:针对学生写作基本功薄弱或缺失现状,进行写作基本能力专项训练体系设计和实施;针对普通写作需要,进行写作基本文体训练体系设计和实施;针对社会写作需要和学生特长,分流开设写作课程,进行写作专业文体训练体系设计和实施;针对写作教学与自然、社会隔离的关门教学的封闭模式,进行社会专题写作活动设计和实施;针对写作能力培养的个体性和长期性,进行多种指导机制的设计和实施;针对单一僵化的传统考试模式,进行写作教学成绩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等等。具体内容主要有:
面对学生写作基本功薄弱或缺失的状况,根据写作过程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构建、实施系统的写作环节专项训练体系。学生之所以不愿写、不会写或者写不好的主要症结在于没有话说和不会说话。没有话说,就是缺乏写作的材料和思想情感;不会说话,就是组织不好写作的次序、不会写作的技巧,缺乏恰切的语言表达。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的基本功,写作的基本能力较差。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初应该从训练写作的取材能力、运思能力、表达能力等基本功着手。在必修的基础写作课以及专门写作选修课中,笔者进行的训练包括取材过程中的观察、体验、采访、调查、查阅、分析、综合、联想、想象能力训练,运思过程中的炼意、选材、运思、谋篇能力训练,表述中的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技巧、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以及文面书写、修改能力训练等。每项训练都有详细系统的训练项目、内容、环节、程序、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方案,形成单独的专项训练体系。各种专项训练体系综合起来,构成完整全面的写作基本能力训练体系。
例如,观察与体验是文学写作中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设计、实施了一套完整的训练程序。第一步,学生尝试观察体验,激起学习观察体验的兴趣;第二步,教师讲解观察体验理论,具体地领悟观察体验的方法;第三步,学生观摩写作教师的观察体验经历,具体体会观察体验的过程;第四步,指导学生进行实地现场观察体验训练,写作观察笔记或作品;第五步,讨论、评改、展览学生的观察笔记或作品;第六步,全面总结观察体验活动,解决学生观察体验活动中出现的困惑和障碍。观察体验训练的途径有:第一,在适宜时间,教师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教师当场指导。教研室每年都组织“野外采风”活动(如曲阜沂河采风、济宁大运河采风、邹城峄山采风、邹城老龙湾梨园采风等),教师跟随,随时讲解、引导。第二,捕捉时机安排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比如对云雾、雨雪等可遇不可求的自然景象,随机安排观察体验训练。第三,布置对各种对象进行观察,对多种层次体验进行训练。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体验教学经验,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布置物体观察、自然风景观察、生活场所观察、社会场面观察、人物肖像观察、人物行动观察、人物话语听录、人物内心揣摩八个方面的观察训练,以及感觉体验、感情体验、感悟体验、化境体验四个不同层次的体验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对不同对象的观察能力、对不同层次体验的感受能力。第四,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即兴观察体验,形成文字笔记。每个学生生活范围、生活轨迹不同,教师要求学生在生活的同时,进行即时的观察体验,把结果记录下来。[1]
调查研究和采访、搜集资料是各种写作都需要的取材能力。就调查研究,笔者设计了详细的训练过程,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实施。训练过程主要有:教师讲授调查研究理论,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地调研;师生共同分析调查研究成功案例,直观地学习名家调查研究的成功经验;教师布置实地调研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讨论,拟定调研方案,教师随时进行辅导;举行开题报告答辩会,师生共同评价优劣,限期修改;调研小组分别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教师随时进行辅导;举行调查研究汇报会,教师进行评点;评比、展览或发表调查报告;全面总结调研活动,解决学生调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表扬鼓励。[2]在采访训练中,我们设计了人物专访、事件专访、模拟新闻发布会采访等活动。在资料搜集训练中,课题组进行了各种专题资料搜集活动,如关于城市文化、乡土风俗、文学人物、诗词等资料的搜集。
在文面书写训练中,笔者进行了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的手写文面训练,以及要素位置、字体字号、字距行距、排版操作等文案制作训练。
在修改能力训练中,课题组进行了自我修改、同学互评、师生结合作文评改评讲活动等,具体途径有课堂讲评、展览评议、网络评议等。比如对于基础写作中的整篇作文训练,采用师生结合作文评改评讲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和讲评能力。具体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学生讨论,按一定比例选出优秀、一般、较差的作文各若干份,推荐给教师批改;第二步,对于学生推荐的作文,教师进行精批细改,课堂上集体讲评;第三步,教师指定若干学生批改未被推荐的作文;第四步,学生上台讲评;第五步,师生共同评议、总结学生讲评,指出其长处与不足,讲评学生做讲评总结;第六步,全面总结,全体学生分析自己该次作文的得失、原因、改进措施,教师全面总结该次作文和讲评活动。[3]对于专业文体训练,采用教师选评,同学互评、教师指导的方法等。展览评议,指的是把学生习作张贴在展板上,由同学阅读、评议;网络评议,指的是把学生习作拍照发在QQ群或者微信群中,其他同学、教师进行留言评议,作者总结,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针对学生普遍的文体意识不强、基本文体写作水平较差的现象,根据普通写作所涉及的常用文体,构建、实施系统的基本文体综合训练体系,培养、提升学生的基本文体写作能力。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一学年的写作课或者基础写作课,讲解基础写作理论和常用文体写作。记叙散文是最基本的写作训练文体,一些文学大家或语文教育家都从认知理情和写作能力培养规律出发,认为写作训练的起步文体应是记叙散文。因此,普通写作课的第一学期进行叙事、记人、描景、状物记叙散文文体训练,让学生能够把事情叙述清楚明白、生动感人,情意深厚,剪裁得当,记写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描景状物绘声绘色,特征突出,情景交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文体写作能力。第二学期配合课程内容,扩展训练文体,进行常用文体训练。比如消息、通讯新闻文体,诗歌、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短篇小说、短剧剧本文学文体,社会评论、文学评论、杂文议论文体,说明书、解说词说明文体,信函、讲话稿、调查报告应用文体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文体意识和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普通的基础写作课,内容范围广,训练时间紧张,只能浅尝辄止地培养学生基本写作能力,不能对专业文体写作进行强化、深入训练。针对写作教学“一锅炖”,与学生特长、社会需要脱节的状况,教研室根据社会专业写作需要和学生爱好特长进行课程开拓,按需设课,分流培养。在各个专业开设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应用写作、评论写作、论文写作等不同方向的专业写作课程,或必修或选修,对专业写作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各个环节、各种类型进行高强度的细密、深度训练,培养、提升学生多种类型的专业写作能力,为社会培养文秘、新闻媒体、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等不同类型的写作人才,为学生升学就业、适应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创造条件。在每门专业写作课中,都有各自系统的专业写作训练体系。例如新闻写作课程,要对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调查、新闻评论等文体的采访、构思、结构、表达、写作技巧等各环节进行精细训练,对这些文体的不同种类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应用写作要对党政公文、事务公文、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礼仪文书、申论等各文体进行系统训练;论文写作要对论文选题、提炼观点、逻辑构架、论证方法、语言表达、行款格式等进行细密、系统训练。文学写作要对各种文学文体进行系统、强化训练等。
针对学生写作与社会生活脱节、缺乏写作的积极性等问题,教研室针对社会热点,服务地方经济,与地方协作,建立采风基地,与学生社团联合,组织专题采风活动,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专题写作活动,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写作大赛等。比如举办或参与专题调研写作、专题采访写作、专题文学笔会、专题作文大赛等。例如课题组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在邹城老龙湾建立了“济宁学院写作采风基地”,每年梨花盛开之时,举办梨园采风、写作活动,《济宁学院报》等媒体开辟专栏发表优秀作品,山东省写作学会称之为“写作教学的创举”。另外,我们长期举办“故乡名吃”“故乡风俗”“故乡名胜古迹”“故乡生态旅游”专题调研、专题写作大赛活动,突破校园写作限制,进行开放式社会写作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衔接,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锻炼、提高了学生实际的写作才能,又推动了地方旅游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显著。
针对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缓慢,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督促等问题,课题组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写作实际,继承传统指导方法,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创新指导渠道和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多种指导机制,构建、实施灵活多样的写作指导体系。比如进行课堂问答、讨论、辩论指导,集中答疑、个别面谈等,举办师生结合作文评改评讲活动、作文展评活动、作品朗诵活动,创建跟踪指导机制、写作导师制,设立地方写作指导基地等。针对不同需要,采用集体指导、专题指导、个别指导,跟踪指导,网络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跟踪指导机制,是指写作教师对于有不同写作志向、写作爱好、写作需要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跟踪指导。有的在校生显露出某方面的写作特长和追求,教师就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不定时地进行随机询问、鼓励、督促、引导,促其强化特长,较快地提高某方面的写作水平。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再要扶上一程,随时解答他们的写作疑惑,助力他们的工作写作,促其长足进步。例如有的学生考上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写作教师仍然对其专业研究、论文写作进行点拨;有的毕业生走上了文秘岗位、新闻媒体岗位,写作教师仍然对其公文写作、新闻写作方面的疑惑、困难进行排解、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适应工作需要;有的毕业生走上了教师岗位,写作教师仍然对其专业教学、教学研究进行引导,在有的地方设立“写作指导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地现场指导中小学教师作文教学和教学论文写作;有的毕业生多年坚持文学创作,写作教师仍然对其进行鼓励、鞭策、指点等。在跟踪指导下,这些学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有的成为单位“一支笔”,有的在刊物、报纸发表大量作品,出版长篇小说,成为国家作协、省市作协会员等。
写作教学需要因材施教,而一名写作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就需要多位教师负责一个班、一名教师辅导几名学生的导师制。这样做会大大提高辅导的时间精力保证和针对性。这样做仅有几名写作教师是不够的,导师可以由有一定写作理论基础和写作能力的其它学科的教师担任,扩大指导教师队伍。[4]目前,我系已有部分教师加入到平时的写作指导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创新指导渠道和方式方面,笔者充分利用互联网条件,设立写作公用邮箱xiezuo66@163.com、写作QQ 群、各种微信群等,构筑师生写作交流平台,进行网络指导。比如,在公用邮箱或者群里,教师把有关资料、典型例文发给学生阅读、学习,学生把自己的习作或写作中遇到的困惑反馈回来,教师随时进行审阅,即时解答,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发在网群中的信息,别的学生可以同时打开阅读,进行讨论,互相借鉴,方便了师生交流互动,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针对僵化的、不利于鼓励学生自发写作的考试模式,课题组根据不同的写作课,设计、采用不同的、灵活的成绩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写作成绩的评价,采用结构分值制。设计科学合理、富有开放性的分值比例,把期终考试成绩、平时命题训练情况、自由写作情况、发表文章情况、文章获奖情况等,进行阶段评价、综合评价,打破以期终考试定成绩的单一模式。
期终考试可以是考核理论知识与写作能力的命题考试,也可以是纯文章写作形式;平时命题训练情况由教师记录等次或成绩;自由写作情况、发表文章情况、文章获奖情况等由学生个人申报、提供复印件,再由学习委员统计,上报任课教师。采用结构分值制,关键是设计适宜、灵活的分值比例。目前,课题组对基础写作成绩评价的做法是,期终考试成绩占70%,平时命题训练情况占20%,自由写作情况占10%。这个比例还应该调整,逐步降低期终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加大自由写作分值比例,营造浓郁的写作氛围,激发、鼓励学生自发地写、常写、多写,踊跃给各种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写作大赛,提高写作水平。对于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应用写作、论文写作等各种专业写作选修课,可以完全以平时命题训练情况、自由写作情况评定成绩。
写作成绩评价体系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带动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特别是进行自由写作,参加各种写作大赛,学生确实尝到了甜头,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获得了较高的写作课成绩,而且提升了个人知名度,获得了较丰厚的物质奖励。
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实施,这套教学体系在实际运用中较为成功,受益学生众多,实践效益显著。课题组通过对在校生和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综合分析,其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理论的积极性,加速了学生对写作理论的消化。这套体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具体领会写作的理论原则,自觉遵守写作规律和要求,尝试运用各种写作方法,主动、深入地消化写作理论,把写作理论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促进了写作理论到写作能力的快速转化。
第二,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写作意识。写作基本环节训练、专题写作活动等,让学生走出教室,亲临大自然,亲历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各色人等,鲜活的自然、生活景象给青年学生无比的真实感、新鲜感,必然会激发其把握现实进行写作的浓厚兴趣;成绩、荣誉、奖励、升学、就业的需要,促使学生产生“我要写”“我要写好”的愿望,养成自觉写作的习惯,有效培养学生强烈的写作意识。特别是进行自由写作,参加各种写作大赛,学生确实尝到了甜头,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获得了较高的写作课成绩,而且提升了个人知名度,获得了较丰厚的物质奖励。
第三,全面系统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让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写作功底。写作环节专项训练,开发学生潜能,全面、系统地训练了学生观察、采访、调查、体验、分析综合、联想想象等获取写作材料的能力,立意选材、构思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写作基本能力,打下了扎实、深厚的写作基本功,培养了全面的写作素质。
第四,切实提高了学生各种文体写作水平,为适应社会写作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依据按需设课、分流培养、因材施教、跟踪指导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改措施,通过基本文体训练、专业文体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评论写作、论文写作等各种文体的写作水平,在学生文学创作、考研升学、考编求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促进了学生适应工作需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和个人发展,为社会培养了较多高质量的各类写作人才,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第五,大大增强了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写作教学的发展。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设计、实施、研究,打破了写作教学重讲授、轻训练,或者不依据写作能力培养规律和社会需要胡乱训练的做法,破解了写作教学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症结,改变了写作教学与学生实际、与社会需要脱节的局面,改变了学生写作基本功薄弱、文体写作水平低的现状,解决了写作教学的关键问题,找到了写作教学困境中突围的途径,找到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写作人才的实践途径,大大提高了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写作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写作教学的发展。
第六,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体系的实施,为社会培养了适应职业需要的写作人才,实现了写作教学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比如和社会力量相结合,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专题写作活动,举办写作大赛,在各种媒体上推广,以特殊的富有吸引力的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广告效应,提升了地方的知名度。建立写作指导基地,指导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促进了基础教育的优化和进步。采用跟踪指导机制,对各单位的写作人员进行随时的解惑答疑,提升了各级单位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