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蕾
(重庆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文化特性是指某种文化鲜明的特异性或个性。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少数民族文化也不例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最终会反映到特定文化的语言符号中,翻译本质是文化的翻译,因此文化特性必然会对翻译产生影响,词汇空缺、词义冲突、语义联想、语用涵义、民族心理差异等语言差异都会造成翻译困难,民族翻译也不例外。近年来,由于文化软实力的意义逐渐凸显,民族翻译的价值更加突出,要顺利推进民族翻译,必须要解决文化特性对民族翻译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相关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方法策略,以便民族翻译能顺利进行。
文化特性的成因十分复杂,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性由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宗教环境、民族历史、民族构成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质。由此而生成的民族文化特性对民族翻译带来了多方面影响。翻译本质是通过语言转化传递文化信息,因此民族文化特性对民族翻译的影响,一方面在于其形成了对民族翻译的诸多限制,另一方面则形成了民族翻译中特定问题解决的基本要求。这些限制和要求主要集中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信息两个方面的多个问题上。
其一,民族语言特色影响翻译语言表达。语言是特定文化的载体,语言的生成和发展条件不同,在不同环境影响下,不同语言之间存在词汇对应空白、语言格式差别等多种差异。民族语言的小众性使得其和其他语言有更多的语言差异,在进行民族翻译时,词汇空白需要重新表达,语言格式习惯也需要合理调整,这使得民族语言到其他语言的民族翻译在表达方面自然会形成一些困难或者是表达方面的不同,从而影响到翻译语言的正确表达。
其二,特殊民族意境影响翻译情境重构。文学作品创作往往会形成把生活图景和特定思想情感关联起来的艺术境界,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最终形成了特殊的文化意境。文化意境是作品的重要构成部分,它能够传递细腻而难以诉说的情感,能够使文本形成不同的温度。但是不同文化的环境条件不同,文化指向有差异,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中,会因为特定词语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或者是文化想象不同,而使得民族特定文化意境在目的语中难以得到合理重构。
其三,独特民族意象影响翻译内容的呈现。少数民族地区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和文化信仰,民族民众关于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因此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意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文化意象成为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内涵。民族民众可以通过共同文化意象的交流,形成思想上的沟通。但是在翻译为其他语言时,其他文化中未必存在同样的文化意象,且语言表达方面的制约,都会使得民族文化意象难以在翻译过程中得到有效呈现。
其四,小众民族思想影响翻译信息传递。传递特定文化思想信息是翻译的根本目标,文本文化思想由语言符号、表达方式、特定语境、特殊内涵的词语等因素共同促成,但是在民族翻译过程中,由于民族思想文化的小众性,以及民族语言和其他语言的差异和民族特殊文化象征词的存在,加上特定表达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译者很难对民族文本中的语意进行到位传递[1]。
其五,民族情感差异影响翻译心理诠释。文以载道,文本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表达着不同的文化情感。虽然人类具有共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但是不同环境地区的民众情感表达、情感寄托及情感浓烈程度都有差异。少数民族民众在特殊地理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情感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延伸到文化中,形成了民族文化的情感特色。在民族翻译中,很容易因文化情感的差异而影响译者在翻译中对心理内容的准确诠释。
文化特性对民族翻译的各种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民族文化的语言表达和信息传递、情感诠释,导致相应的文化信息难以在目的语中再现出来,这必然会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播,因此相关目标的实现必须要突破以上限制,这从反方面形成了对民族翻译的要求。
民族文化的特性不可更改,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差异难以统一,文化特性对民族翻译的影响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民族翻译的重要性意味着相关翻译活动会持续进行。因此对于两者的矛盾冲突,不能持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处理问题,而是要找到解决冲突消除影响的策略方法,消除或弱化文化特性对民族翻译的负面影响,这才是民族翻译中文化特性影响处理的长远之道。翻译包括源语、译者和目的语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源语和目的语是客观存在,只有译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围绕译者本身来突破[2]。
翻译过程是以目的语表达源语所要传递的文化信息,文化性是翻译的基本属性。不同语言对应不同的文化系统,民族翻译实质是文化翻译。文化特性是客观存在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不了解两种语言对应的文化特性,很难做到文化之间的适应和相互表达。因此透彻了解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应该是民族翻译译者的基本要求。但是从实践来看,民族翻译的主体不一,各方面关于民族翻译有着不同的利益取向,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有关民族翻译的译者选择往往比较随意,比较重视语言素质,而对于文化素质要求较少。从弱化文化特性对民族翻译的影响出发,还需要选择合适的译者来进行民族翻译,要求译者彻底了解和掌握两种文化。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制定译者标准。翻译是语言转化,但是语言转化以文化底蕴为前提。虽然了解两种文化的要求基本上已经得到民族翻译众多参与者的共同认可,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形成具体标准,这使得各方面在译者选择问题上有了更多随意性。因此民族翻译方面的译者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便各方面进行民族翻译时作为译者选择标准,这也是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时的依据。其次,要进行译者选择监督,民族翻译由不同出版部门或机构负责,从译者选择到翻译出版基本上都由相关机构自行安排,这使得特定机构在译者问题上有较大的自主性,为了使出版部门或机构能够严格遴选译者,还需要加强对选择译者行为的监督,对责任部门的行为加以约束,使各方面在译者选择方面更加谨慎。最后,做好译者培养工作。文化的系统掌握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学习者在投入回报权衡下,往往不愿投入民族文化学习,彻底掌握民族文化的译者极少,加上当前市场环境条件影响,从事民族翻译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这使得民族翻译很难选择到同时精通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人员,需求和人才供应极不对等,为此还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译者选择。
某种文化的特性是相对于其他文化对比而呈现出来的独特特质,没有对比就难以发现文化特性,在翻译中自然也就难以根据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异,采取适当的翻译措施或策略。[3]因此在民族翻译中,还需要强调译者对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对比,使其成为民族翻译的前奏工作,在此情况下,译者才能重视民族翻译中的文化特性,并形成相应的解决思路。关于译者的文化对比,主要在于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发现文化共性。文化多种多样,但是所有的文化都由人类所创造,人类的共同性使得文化之间有相同之处,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是增加了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译者在翻译时,找到其中的相似之处,可以直接翻译,不用太多处理。第二、提炼文化差异。少数民族文化发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历史进程,这使得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有颇多差异之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找到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诸多差异,才能根据各种差异,在翻译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翻译活动顺利进行,确保翻译效果的合理性。译者关于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对比情况直接影响到其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特性的处理,因此对于译者的文化对比要求必须要明确化。首先,要形成制度要求,民族翻译具有一定特殊性,但是由于翻译主体的多元化,有关译者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监督,因此必须要形成统一的制度要求,要求分散的译者在进行民族翻译活动时对比文化。其次,要细化对比标准,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很多,民族翻译活动开展时,文化对比要如何进行,需要详细规定,可以避免或减少译者文化对比的随意性。最后,要求对比结果明晰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对比为翻译服务,敷衍了事的对比结果势必难以促成民族翻译的文化特性有效处理,因此还需要文化对比效果的明晰化,使特定文化特性在翻译之前得到明确。
由于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民族翻译中文化特性的影响显而易见,译者必须要基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优势合理处理文化特性,才能使民族文化信息更好地传递给目的语受众,并为目标群体所接受。翻译的策略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归化或异化,各有自己的优势特征。由于民族的文化特性存在,民族翻译比较复杂,译者在民族翻译中不能拘泥于特定翻译方法或思维,而需要采取多种方法策略才能解决各种问题顺利达成翻译目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然会采取各种方法策略处理文化特性的影响,但是在缺乏监督或要求情况下,译者在方法策略选择方面很容易形成僵化思维或惰性,为此在提出翻译要求的同时,还需督促译者选择多样化的翻译技巧方法。首先,形成多元化民族翻译策略倡议。译者在进行民族翻译时,有关策略方法选择由自己决定,但是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为了使译者有采取多元化翻译策略的想法和动力,需要对特定问题进行倡议,激发译者多样化的翻译策略意识。其次,提出民族翻译策略多元化要求。民族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特性的影响,词汇空缺或者是文化内涵差异等问题必须要采取多样化翻译策略,为了使译者在相关问题上能够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针对特定问题对译者进行具体要求,驱使译者使用灵活翻译方法。最后,进行对应方法策略多元化的评价。译者的翻译成效关键在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来自官方的评价也是译者翻译成果的重要肯定方式,为了督促译者在民族翻译中策略方法的多样化,还需要在民族翻译评价中纳入此项指标,以评价导引译者采取多样化翻译策略[4]。
民族翻译以文化传播为目标,落实文化是翻译的第一要义,必须要实现文化再现才能实现以上目标。即民族文化的特性不能在翻译过程中失去,确保民族文化特性在目的语中出现应该是民族翻译的基本要求。但是从以上分析可知,由于文化特性的影响,民族文化的特色很难保持。译者的翻译行为涉及到多个方面,制度规定方面的要求有限,为了使译者的翻译行为得到全面规范,还需要制定文化再现的民族翻译原则。相关原则的落实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明确文化再现的内涵。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再现原则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提法,这使得相关原则的落实不太确定,为此必须要对其中的内涵意义进行澄清。结合翻译的本质以及民族翻译的需要,这里所说的民族文化再现主要是指要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也有再现民族文化信息的内涵在其中。民族翻译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策略方法,都需要确保以上双重内涵的落实。其次,加强译者对原则的意义认识。民族翻译的重点在文化,文化翻译的落实最终要通过语言形式转化来进行,这使得译者很容易把重心转移在语言文字上,从而模糊了民族文化翻译的目的。为此,必须要向译者强调文化再现原则的落实意义,推动译者翻译重心的转移。最后,形成原则落实的制度规定。原则是宽泛的,也有一定弹性空间,因此在民族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关于文化再现的原则坚持很容易被淡化或轻视,为了使相关原则切实落实到翻译过程中,还必须对相关原则进行明确的制度规定,形成民族翻译的外部要求,以便于译者加以落实。
翻译的文化性决定了文化特性对翻译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有制约,也有要求,对民族翻译来说,必须要对相关影响做出合理回应,以消除或减少制约影响,满足文化特性的翻译要求,而相关问题的落实关键在于译者问题的解决,在对译者形成合理的翻译要求和原则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更多地关注文化特性的影响,并形成合理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