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森
吉林省镇赉县五棵树镇水利工作站 吉林 白城 137305
作为水利规划中的重要部分,河道整治是水利规划的关键。河道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做好河道治理工作,并不断与时俱进,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才能有效提高水利河道工程质量,既有效节省投资成本,又能确保水利建设得到持续发展;只有有效做好河道治理工作,才能提高水利资源利用量,使得河道周围环境、生态得到改善,进而使得沿河居民生活得到提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此外,只有做好河道治理工作,才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因此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的部分河道因受到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而遭受了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因此,为提高自身居住环境,必须要做好河道政治工作,才能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因此,每个城市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河道整治工作。但目前,在河道整治上,多数城市还缺乏先进的技术措施及高水准的理念,使得城市在河道整治上往往单纯进行河道整治,而忽视了在整治河道过程中对其他方面造成的损害。举例来说,为了提高河道防洪能力而建设了多处防洪建筑物,但却使得原有河道被侵占,导致河道径流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及河道景观,甚至导致水土流失,而降低防洪能力[1]。具体来说,我国河道防洪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下。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难免被侵占,生态环境也就会随之受到破坏,就会导致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相矛盾的问题,导致部分城市开始侵占河流空间用作城市发展需要,致使河流系统面积不断降低。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自身净化能力将不断降低,尤其是在城市发展初期,因缺乏整体规划,再加上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可能会导致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进而严重影响河流,使得河流出现淤积情况,水质也不断恶化,致使河道自身修复能力降低,从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
因河道受到城市发展破坏,再加上淤积、污染问题,导致河流排水能力降低,无法达到排洪所需径流量,一旦洪水爆发,甚至会导致大面积灾害,严重威胁人身财产安全。
河道砂石是城市建设原材料的主要来源,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乱开乱采情况愈加严重,使得河道遭到人为破坏而出现改变,进而降低了河道防洪能力。
很多河流堤防工程在建设完成后,并未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防洪能力也在随之降低,进而严重威胁河道安全。
为全面落实河道整治工作,应严控管理,强化布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河道整体能力,确保河道整治效果。
为确保河道整治效果,应进行科学统筹,重点落实易出现冲刷、垮塌的河道提线、岸线等,制定合理、科学的整治规划方案,并形成科学的统筹机制,以便河道得到有效恢复自身功能。同时,在建立河道新工程时,应确保河道天然形态,切不可因工程而影响河道抗洪能力的问题。在进行规划时,应尽可能降低丁字坝,若需行丁字坝,应注意坝抽线与水流呈30度以下角度,以免影响河道周边耕地及建筑,确保堤防防洪能力[3]。此外,还应合理规划好河道转弯部位,应使转弯处呈平滑抛物线状,以此保护河道周围生态环境,促使生态系统协调,并应合理保留河道弯曲部位浅滩,以提高堤防抗冲击力。同时,还应协调好河道断面、挡水面及平面关系,确保各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出各自作用。在治疗河道上应以下游为先、以重点区域为先、以消防为先,即先治理城市及险情段,再处理上游、一般区域及达标问题[4]。
对于河道来说,美观环境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防洪泄洪。因此,一定要保证河道的防洪能力,并按照城市河道进行整体区分,确定好各河道的防洪标准。只有明 确好河道防洪标准,才能有效解决好各河道问题,确保河道实现各自功能,既美观周围环境,又能保证周边安全。当然,在制定河道标准时,应按照当地政治、经济、环境及社会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城市整体发展目标来制定,以便有效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实现有效的防洪能力[5]。
在治理河道时,一定要注意河道周围的自然环境,并尽可能在满足河道相关功能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好河道生态,使得河道自身能够实现净化及水体改善。
对于小面积水域来说,可通过配水、调水来进行治理,且整体投资较低效果却不错。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旧无法解决污水问题,仅仅只是把污染物进行了转移而已,但并没有根治污染物问题,一旦污染物扩大,则可能导致水域受到大面积影响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恶化。目前,在治理河道水污染上可采取污水净化技术或截污治疗,不论哪种方式都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此外,还应科学规划设计清淤疏浚工作,以有效增加河流排放量,减少河床高度,进而提高河道整体防洪能力。
河道会因长期水流作用受洪水冲刷而出现岸坡防洪能力降低的情况,因此一定要定期进行护岸工程,确保护岸安全。
河道整治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一定要做好合理规划,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既满足生态环境需求,又能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