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医学院(271000)
刘雪贞 刘华民 张倩倩 纪 龙△ 李 栋△
生活满意度作为幸福感衡量和心理健康程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依据自己的判断标准对其一定间隔时间内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价[1-2]。生活满意度的高低会受到情绪状态的影响,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密切联系[3]。正性情绪作为情绪状态的一种,与个体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并且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正性情绪的扩建能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水平,使其幸福感指数增加。我国大学生约占全球大学生的1/5[4],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正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的水平,综合分析影响因素以及正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为学校和有关卫生部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指数提供依据。
按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557名2016级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57份,踢除部分填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529份,有效率94.97%。
(1)人口学资料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的性别、生源地、高考成绩、专业、有无转专业想法、睡眠质量、家庭结构、家庭类型和父母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
(2)正性情绪 采用由Waston编制的个人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中的正性情绪条目来评价大学生的正性情绪。共10项条目,使用5点评分法(1分=几乎没有-5分=非常多),计算各题目得分总和,得分范围介于10~50分,分数越高表明正性情绪表现越好。本研究将得分30分作为判断正性情绪相对高低的界值[5]。
(3)生活满意度 采用由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来评价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该量表共5项条目,使用7点评分法(1分=完全不符合-7分=完全符合),计算各题目得分总和,得分范围介于5~35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将生活满意度得分分为七个等级:5~9分特别不满意,10~14分不满意,15~19分不大满意,20分无所谓满意不满意,21~25分大体满意,26~30分满意,31~35分特别满意[6]。
本次有效调查529人。具体情况见表1。
本次调查大学生正性情绪平均得分为(27.11±4.903)分。经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高考成绩、转专业想法、家庭结构、家庭类型、专业和父母健康状况等不同水平分组之间比较,正性情绪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源地和睡眠质量不同水平分组之间正性情绪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本次调查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平均得分为(20.51±5.221)分。单变量分析显示,性别、高考成绩、专业、血型等因素不同水平分组之间比较,生活满意度得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源地、转专业打算、家庭结构、家庭类型、睡眠质量和父母健康状况等因素不同水平分组之间生活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各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对无序分类变量(专业)设置哑变量,见表2。结果显示,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正性情绪,而性别、生源地、高考成绩、转专业打算、家庭结构、家庭类型、专业和父母健康状况在以正性情绪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3;生源地为城镇、目前尚无转专业打算、睡眠质量良好并且正性情绪得分较高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更高,而性别、高考成绩、家庭结构、家庭类型、专业和父母健康状况在以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不同群体之间正性情绪、生活满意度得分情况比较
表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
表3 正性情绪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4 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次调查大学生正性情绪得分为(27.11±4.903)分,低于谭余芬等[7]人的研究(29.55±4.903)分。从5点计分的标准来看,当前大学生的正性情绪低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可能是大学生正性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点与国外关于睡眠不足或睡眠剥夺会减少个体积极情绪的报道相一致。
睡眠作为人体的基本生理需求,在得不到充分保障时对情绪状态的影响不可避免。本研究显示,大学生正性情绪在睡眠质量上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表现为睡眠质量好的学生正性情绪得分高。提示睡眠质量不佳会降低个体的正性情绪体验,睡眠在情绪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8]。近来,睡眠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9-10]。本次调查中,睡眠质量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人数共占64.46%,已经超过学生总数的一半。可能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的管制少,享受的自由空间大,入睡时间普遍较晚。同时,大学生面临恋爱、考研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困扰,面临更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而影响睡眠质量[11]。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正性情绪水平,解决其睡眠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为(20.51±5.221)分,即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生源地、有无转专业打算、睡眠质量和正性情绪得分是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相对于生源地农村者生活满意度得分更高。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城乡大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个重要差别,那就是他们各自的家庭社会经济水平不同。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12]。庄凡等的研究也指出,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的得分越高。由于大部分城镇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拥有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除了日常生活很少受到经济问题的困扰之外,在面对考研和找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上,承受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小,因而生活满意度要高于农村者。而多数农村来的大学生在环境压力面前往往不具备城镇学生先天的经济条件,为了尝试改变自己表现出更多的不满足感是可以理解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调查显示,有转专业想法的大学生表现出较低的生活满意度。学生可能并不充分了解填报志愿时所选专业的详细情况,因而对报考专业进行了盲目选择,一段时间的学习使得部分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而转专业政策的出台则给这些学生创造了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是转专业涉及教学、管理、学生人数以及学生成绩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并不能满足多数有转专业想法学生的需求,优胜劣汰的规则无形中加大了这部分学生的压力,导致其表现出较低的生活满意度。鉴于此,学校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可适当放宽转专业的要求,毕竟适合学生的专业是成就人才的前提条件之一。
研究结果还显示,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在睡眠质量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较好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以往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状况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和体力;而较差的睡眠质量会造成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故而会降低其生活满意度水平。学校有必要督促学生保持良好的睡眠以促进学生敏捷的思维,提高其办事和学习效率[13],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
本研究发现,正性情绪得分高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也高,与陈海燕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较高的正性情绪体验可以使个体通过建设个人资源的方式提升其生活满意度[15]。在较高的正性情绪体验水平下,个体能够以感恩之心去看待社会、他人和自己,去发现生活的美好,从而改变自己对生活的评价,同时提升其生活满意度[16]。正性情绪作为力量的主要源泉,能够预先处理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因此鼓励加强大学生正性情绪体验,对于提升其生活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大学生正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状况不容乐观。针对各自的影响因素,有关部门应重视并不断完善相关策略和措施。大学教育中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睡眠等相关知识讲座,帮助学生制定规律的作息制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注重提升学生的正性情绪,加强改善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从而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享受到欢乐美好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