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尤桂兰“握手”

2019-03-18 08:05郭扬华
民族大家庭 2019年1期
关键词:桂兰赫哲族总书记

文/郭扬华

“我这辈子见过两位国家最高领导人,握过手,一生都值了。”人间最美四月天,走进尤桂兰老人家的庭院时,大东北还是春寒料峭,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小院门前矗立着许多木制的宣传牌,院内繁多茂盛的蔬菜和花草正竞相吐着芬芳。尤桂兰见到我们时,冲我们抿着嘴微笑,高兴地说。我拉着她的手,笑着说:“我和您拉过手,也值了。”她腼腆地笑了,顺手扯了扯衣襟,拢了下耳边有些散开的头发。

新年不期而至。我挥手告别狗年,告别一个花甲,握手喜迎猪年。隆冬的清晨,我躲在北方的暖被里,突然想起来去年在赫哲族尤桂兰老人家相聚握手的场景,不由自主地笑了。

这位85岁的老人,说话间表情分外专注。她给我们讲起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关心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956年,尤桂兰作为赫哲族代表,赴北京中南海,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2016年5月24日,尤桂兰家里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一辈子最珍贵的两个时刻,中间隔了60年,当年的花季少女,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作为八岔村发展的见证人,尤桂兰更真切地感受到,两代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的牵挂绵延60载。

我看到,她家的墙上挂着两张照片,一张是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时的幸福时刻。另一张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家里做客时的情景。照片中,一家五口,四世同堂,身着民族服装,将习近平总书记簇拥在中间。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为八岔赫哲族乡政府所在地,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是赫哲族的主要发祥地和聚居区之ー。

赫哲族民俗风情带有传奇和神秘色彩。千百年来,赫哲族人民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依山而猎,沿江而渔。这是一个饱经沧桑和磨难的民族。在漫长的渔猎生产、生活中,八岔村赫哲族群众为传统民族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伊玛堪是赫哲族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中独创的一种口耳相授的古老口头文学样式。它全面、鲜活地记录了这一中国北方渔猎民族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和历史发展。尤桂兰老人是赫哲族民间舞蹈天鹅舞的第一代传承人,也是八岔赫哲族伊玛堪传习所最为年长的成员,她赫哲族语言熟练纯正,为赫哲族伊玛堪数字化采集和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搜集提供了详实珍贵的资料。1964年,八岔村代表赫哲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表演说唱伊玛堪,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小院外的村广场,隐隐约约传来熟悉的《乌苏里船歌》的歌声。

我知道,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及演唱者都与八岔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八岔村正是这首世界名曲的主要编创地。

20世纪60年代,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郭颂多次到八岔村,长期与赫哲族人民生活在一起,真诚交流,体验八岔赫哲族人的纯朴情怀,见证人们热爱祖国的热情,感受古老淳厚的民族风情和赫哲族民歌那让人沉醉的旋律。

1962年秋,青年作曲家汪云才到八岔村体验生活。他一头扎进当地赫哲族群众的家中,融入赫哲族人的生活里,赫哲族人豪爽的性格和火一般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这位年轻的音乐人。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汪云才忽然听到远处飘来一曲悠扬的乐曲,曲调欢快清朗、优美酣畅,这是赫哲族民歌手用箫吹奏的赫哲族民歌《想情郎》。

汪云才在与赫哲族渔民的相处中积累的音乐素材和激情在这首多情的民间小曲撩拨下瞬间迸发,一段歌颂赫哲族人翻身解放的主旋律音乐跃然纸上。

还是在这年,青年词作家胡小石也来到赫哲族聚居区,他踏上八岔岛大湿地,站在大顶子山上回望乌苏里江,脑海里不断呈现出“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的灵感画面,一首对赫哲族人民无限深情的精品词作油然而生。

汪云才和胡小石两位音乐才俊的词曲作品与郭颂不谋而合,几经推敲琢磨,传世之作《乌苏里船歌》终集大成。随着八岔村荣誉村民、著名名歌唱家郭颂的深情演唱,这首歌曲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梦醒了,新年真的到了。握手尤桂花老人,祝您健康长寿!握手赫哲族人,祝你们兴旺发达!

猜你喜欢
桂兰赫哲族总书记
论新时代背景下赫哲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赫哲族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