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工作(连载一)

2019-03-18 08:05薛庆超
民族大家庭 2019年1期
关键词:先遣队甘南刘伯承

文/薛庆超

一、中共中央和红军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长征中顺利通过彝族地区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甩开了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继续长征途中,1935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会理会议,统一了中央和军队高级干部对遵义会议以来中央关于军事战略战术的认识,确定了今后的行动方针。

会理会议确定了下一步的进军方向。然后,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一方面军以精干部队组成先遣队,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率部经德昌、西昌,通过大凉山彝族区,继续前进,以求渡过大渡河,尽快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共中央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

会理会议后,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经西昌、泸沽,进入彝族聚居地区。5月19日,毛泽东会见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要求先遣队正确执行中国共产党规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沽基家族首领结盟修好。毛泽东对刘伯承说:先遣队的任务不是去打仗,而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与彝民达到友好。只要我们全军模范地执行纪律和党的民族政策,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彝民不会打我们,还会帮助我们通过彝族区,抢先渡过大渡河。

5月2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给红一方面军各军团、纵队首长的训令。指出:蒋介石企图利用大渡河天险、彝民与红军的隔阂,以薛岳、刘湘等部夹击我军于大渡河南岸,另以刘文辉、杨森、郭勋祺部在北岸扼阻,破坏我渡江计划。消灭敌人,渡过大渡河,进入到川西北地区,遂成为目前战略上的实际要求。我野战军目前应以迅速北进,争取渡江先机,首先进到清溪、泸定桥、洪雅地区,与川敌进行作战机动,争取赤化,为战略上基本方针。各军团以极迅速、坚决、勇猛、果断的行动,消灭阻我前进的川敌各个部队。以最大的努力争取彝民群众到我们方面,并组织彝民游击队,反对刘(湘)、蒋(介石)等敌军。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战略部署,红军先遣队进军神速,兵不血刃,于5月21日凌晨占领冕宁县城。冕宁驻扎的敌军慑于红军的强大军威,在红军到达之前不战自溃,闻风而逃。这是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进入四川以来占领的第一个县城。

5月22日,毛泽东采纳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聂荣臻的建议,决定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改经冕宁、安顺场北进。

从冕宁到大渡河,中间是大凉山地区,这里聚居着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

当时,彝族尚处在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红军先遣队调查了彝民的风俗习惯,在红军部队中普遍进行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教育。又请到一位通司,即翻译,准备和彝民首领进行谈判,以求不战而屈人之兵,靠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政策顺利通过彝民地区。

经过充分的政治准备、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以后,5月22日早上,红军先遣队开始进入彝民区。一路上,山峰入云,道路崎岖,树木葱茏,野草丛生,地面上淤积的腐烂树叶,厚达数寸。山涧之上往往只有一根独木桥,走起来十分不容易。而且天气多变,时而浓云低垂,时而细雨霏霏,使人有一种瘴疠弥漫的感觉。境内有一座“孔明寨”,相传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率军驻扎的地方。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战场就在这里。

红军先遣队进入彝民区不久,就看到漫山遍野的彝民,手中挥舞着土枪、长矛、棍棒,出没于山林之中,试图阻止红军部队前进。为了防止彝民的突然袭击,红军先遣队缩短了行军距离,加强戒备,继续前进。

当红军先遣队进入彝民境内30多里时,被前面聚集着的人群挡住了去路。这时,红军先遣队的工兵连,因为没有武器,被蜂拥而上的彝民把他们携带的架桥器材和其他用具全部抢光。但是,彝民没有伤害红军指战员。根据上级命令,红军工兵连为了避免与彝民造成冲突,原路退回。

看到红军先遣队停止前进,彝民们密密麻麻围了上来。见此情景,红军先遣队让通司大声向彝民们说明:红军同国民党的中央军不同,红军不是来抢劫、杀害彝民的,只是借道北上,并且不在此住宿。可是,彝民们仍然挥刀弄枪,高声叫喊着“不许走”,继续阻挡着红军先遣队前进的道路。

正在这时,前面山口中扬起一阵灰尘,当地彝民首领小叶丹的四叔,骑着一匹黑骡子奔驰而来。红军工作团负责人肖华随即让通司找他前来答话。当通司告诉他,红军部队首长要找他谈话时,他欣然同意,随即滚鞍下马,挥手喝退了聚集的人群。

肖华首先对小叶丹的四叔表明:红军是替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此来并不打扰彝族同胞,只是借路北上。同时,根据彝族人十分重视“义气”的特点,又告诉他,刘伯承司令员亲率大批人马北征,路过此地,愿与彝民的首领结为兄弟。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从古代以来一直悬挂在南阳卧龙岗上的一幅著名对联。中国共产党正确的少数民族政策具有无穷的威力,不动一枪一刀,使彝民与红军部队可能发生对抗的危险局面化险为夷。

虽然小叶丹的四叔对肖华的话将信将疑,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他环顾四周,看到红军确实纪律严明,不像国民党军队那样肆意抢劫烧杀,便对红军深信不疑了。特别是听说率领大军的刘伯承愿与彝民首领结为兄弟,小叶丹的四叔异常高兴,欣然答应。

当时,大凉山地区的两个彝族部落——“沽基”和“罗洪”,正在不断械斗,小叶丹是“沽基”部落的首领。小叶丹的四叔欣然答应与红军结盟,是想借红军的力量打败“罗洪”部落。而红军与小叶丹结盟,则是为了减少阻力,顺利北上。为了表示信用,红军工作团把一支手枪和几支步枪赠送给了小叶丹的四叔,他也把自己骑的那匹黑骡子送给了红军工作团。

红军工作团同小叶丹的四叔谈判成功以后,刘伯承和聂荣臻都非常高兴。

为了团结少数民族同胞,确保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顺利通过彝民地区,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必须同此时此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由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同彝民部落首领结盟,就是这种结合的具体体现。

这时,刘伯承策马来到红军先遣队的前边。小叶丹和其他几位彝族部落首领立刻趋前迎接。当红军工作团负责人把刘伯承司令员介绍给小叶丹等彝族部落首领时,小叶丹等人连忙跪下,以此大礼向刘伯承表示致敬。

刘伯承翻身下马,亲切地扶起小叶丹,以诚挚的态度重申:此次红军只是借路北上,并不停留,并愿与小叶丹拜盟,待将来红军打败反动派以后,一定帮助彝族人民解除一切外来压迫,帮助彝族人民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中国工农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同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的结盟仪式正式开始了:

结盟仪式在横断山脉的一个小山谷间谷麻子(地名)附近的海子边上举行。海子里的水,清澈如镜,倒映着浓密的树林,春风吹起阵阵微波,激荡着岸边的岩石。蓝天为墨,大地为纸,森林为笔,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这特殊的彝族区域,折冲樽俎,创造历史,书写历史。

有人准备好了几大碗清亮的湖水和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先把大公鸡的嘴破开,把鸡血分洒在两只碗里。顿时,两大碗清水立刻变成了殷红色。

刘伯承庄重地用双手端起放在面前的一大碗鸡血酒,郑重地发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当说完最后一句话以后,刘伯承毫不犹豫地把一大碗鸡血酒一饮而尽。

看到刘伯承如此豪爽痛快,小叶丹和其四叔也立即把放在自己面前的“结盟酒”一饮而尽。

中国工农红军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的“彝海结盟”仪式胜利完成。

“彝海结盟”以后,如果红军先遣队继续前进,当天也走不出彝民地区。于是,红军先遣队司令部果断决定红军部队返回30里,在汉族地区宿营。同时,红军首长邀请小叶丹和其四叔等到红军宿营地来做客。事先已经知道彝族客人善饮,红军先遣队司令部把驻地所有的酒全部买来,同这些少数民族客人开怀畅饮。

大家大碗饮酒,大块吃肉,尽情庆祝“彝海结盟”的成功,祝愿红军与彝族兄弟亲如一家。一直到把所有的酒全部喝完,这些酒量如海的彝族客人也不过只是微有醉意而已。

“彝海结盟”后的第二天早上,小叶丹独自先行返回,他的四叔引导红军入境。此时,红军与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消息已经传开,彝族人民凭着一天一夜的亲身经历,相信红军刘伯承司令员同小叶丹歃血为盟是真诚的,红军是不会侵害他们的。他们再也不像昨天那样猜忌和拦阻红军部队了,而是成群结队地站在路边,看着红军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浩浩荡荡,向北前进。

在彝族地区行军时,所有红军部队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给彝族人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经过近百里的强行军以后,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胜利走出了彝族地区。

“彝海结盟”和中共中央与红一方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的巨大威力,是一次少数民族工作的成功实践。“彝海结盟”为继续长征、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少数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

长征胜利,来之不易;“彝海结盟”,青史永存。

二、早期共产党人在少数民族地区阐述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在藏族青年心中播下了革命种子,新中国成立前后终于开花、结果

西北地区的甘肃,自古以来就有藏族、回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宣侠父到甘肃工作,宣传各民族一律平等,传播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宣侠父在甘肃期间,充分发挥能讲能写能干、善于宣传鼓动的特长,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坚决支持甘南拉卜楞寺地区藏族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军阀的正义斗争。并且帮助甘南拉卜楞寺活佛嘉木样的兄弟黄正清等藏族同胞在兰州成立“藏民文化促进会”组织,带领会员学习先进文化,启发会员的政治觉悟,让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犹如春风化雨,逐步渗入藏族同胞的心中,在一批藏族青年中播下了革命种子。

1926年夏天,宣侠父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甘肃督办代表”,亲自前往甘南藏区,实地调查研究,听取藏区各界人士意见和要求,鼓励藏族僧俗加强团结,反对封建军阀压迫。他的辛勤工作,得到藏族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嘉木样活佛的父亲黄位中特意为他起了藏族名字。

宣侠父通过实地调研,掌握了封建军阀马麒的种种倒行逆施的事实,鼓励藏族民众奋起反对封建军阀马麒,支持当地民众建立甘青藏民大同盟,还为他们起草了《甘青藏民大同盟成立宣言》。宣侠父与许多藏族上层代表人物开诚相见,诚恳谈话,结为朋友。他们向宣侠父表示,接受他“团结起来,自求生存”的意见,并多次向他赠送银元和土特产。对藏族上层人士的馈赠,宣侠父无法谢绝,只好带回兰州捐给兰州革命青年周报社。

宣侠父为藏族民众起草的《甘边藏民起诉国人书》,语言恳切、文笔犀利,控诉了封建军阀马麒在甘南的罪行,在甘肃广为散发,同时寄往全国,有力支援了甘南民众反对封建军阀马麒的斗争。经宣侠父积极沟通,向各方面广泛做工作,封建军阀马麒不得不退出拉卜楞寺一带。

经过这一斗争,结束了封建军阀对甘南藏区的剥削和压迫。从此,宣侠父作为著名共产党员,在甘南地区名声大震,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宣侠父任八路军少将参议,在西安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被蒋介石密令军统局秘密杀害。但是,他播下的革命种子,扎根在西北地区,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和西北局书记、第一野战军副政委习仲勋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北地区。甘南藏族地区的黄正清立即响应。黄正清就是大革命时期受过宣侠父革命教育的藏族青年之一。早年宣侠父到甘南少数民族区域开展工作,和藏族青年黄正清一见如故,非常投契,黄正清请宣侠父住到自己家里,朝夕相处。宣侠父一面在少数民族区域开展工作,一面教黄正清学汉语写汉字,给他讲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的革命道理,在藏族青年黄正清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黄正清家族世代传承、是甘南藏族地区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家族,同时在四川、青海少数民族地区也很有影响,甚至在西藏地区也有一定影响。

当彭德怀、习仲勋指挥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时,宣侠父早年播下的革命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曾深受宣侠父革命思想影响的黄正清主动和第一野战军联系。彭德怀、习仲勋立即派人把黄正清接到西北局和第一野战军总部,热烈欢迎,亲切问候,促膝谈心,解疑释怀。黄正清宣布起义,加入革命阵营,一切行动听从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指挥。

黄正清宣布整个家族和管辖地区起义,接受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习仲勋书记的领导,在西北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彭德怀、习仲勋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非常注意培养藏族干部,相继任命黄正清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

解放初期,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些地方发生国民党从台湾空降过来的特务暗中操纵的叛乱。人民解放军派出骑兵团剿匪,由于地形不熟,效果不大。于是,中共中央西北局负责人兼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政委习仲勋与甘南地区藏族代表人物黄正清商量平叛事宜。黄正清主动请缨,对习仲勋说,我愿意到甘南地区平息叛乱。习仲勋说:“好,我授予你平息甘南叛乱的全权,任命你为甘南剿匪副司令员。”一边说着,一边把随身佩带的手枪解下来,交给黄正清说:“你带上护身。”

黄正清被习仲勋的信任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回到甘南藏族地区,振臂一呼,少数民族群众纷纷骑着快马、带着猎枪,聚集到他的驻地。他把这些藏族群众编成藏族骑兵剿匪团,配合人民解放军骑兵团,布下天罗地网,穷追猛打,把叛乱分子一网打尽,将叛乱头子活捉,交给人民政府。国民党从台湾空投来特务电台台长,钻到一个山洞里不敢出来,被藏族剿匪团当场击毙,甘南藏族地区平叛取得彻底胜利。这时,习仲勋已到中央工作,立即把黄正清这一贡献报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有关方面予以传令嘉奖。(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先遣队甘南刘伯承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韩国兴奋玄松月率先遣队来访
抗日先遣队最近的胜利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