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和微信朋友圈热传一些关于睡眠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的题目很惊人——“睡太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睡太多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等。惯于睡懒觉的读者坐不住了,不是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吗,怎么睡多了还会致病?这是真的嗎?
网上文章中介绍的研究确实存在,是已公开发表的一项针对美国拉丁美裔的观察性研究。但网上一些文章中夸大了该研究的适用范围、错误关联因果,给公众造成严重误导。
该研究通过对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大脑机能(包括记忆力、精神状况、语言能力)等的一系列测试,发现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的参试者,大脑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都出现显著下降。
于是,就有了睡眠超过9小时,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说法。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现象背后的机理是什么呢?研究者也说原因还不清楚,并且强调这是一个观察性的研究,不可能得出因果性的结论,更没法推断出机理来。比如,很难判断这些大脑功能下降的参试者,是因为大脑功能下降而导致睡眠变长,还是因为睡得太多导致了大脑功能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结果只是证明了过长时间睡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而非确切的因果关系。”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尹国平说,也有学者认为,睡眠时间过长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
睡得少的人反而不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 也很难直接得出这种结论。
尹国平表示,大量的证据表明睡眠时间不足(通常指每天小于6小时)或者由于某些睡眠疾病导致深睡眠减少会增加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浓度,而β淀粉样蛋白可以损害大脑认知功能,从而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清理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睡眠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有少部分健康人群会表现出生理性的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的情况。因此,如果一个人的睡眠时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且不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工作生活能力,就可以认为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任何明显的睡眠时间或状态的改变,就应该引起重视,尽早就医,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尹国平强调。(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