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玉州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林振球 梁伦文 刘瀚文
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服务模式,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我区农机化的发展与粮食的稳定增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笔者对玉林市玉州区如何开展现代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着力解决农田农机出路问题进行了调研。
据统计,截至到2017年,玉州区共有农机合作社25家,其中大型农机合作社2家,入社会员292户,机具数量700多台套,固定资产值3000多万元。农业机械化服务覆盖机耕、机插、植保、机收、转运、烘干、加工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各个环节。辖区内农机合作社拥有水稻插秧机136台,其中乘坐式水稻插秧机20台,粮食烘干机械15台。水稻机插秧水平由2016年的22.61%提高到2017年的27.55%。粮食烘干由2016年的2t提高到2017年的35302t,同比增加1764倍粮食烘干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
虽然近几年我区的农机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农机合作社在运营中仍存在规范化程度不高、机制不灵活、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缓慢、技术人才匮乏等实际问题,已成为制约玉州区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瓶颈因素,延缓了区域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步伐。
目前,玉州区拥有的25家农机合作社中,在全区7个镇(街道)中有2个镇成立了15家农机合作社,有2个街道没有成立农机合作社,而这两个乡镇土地平坦,均适合推广农业机械作业,因此,玉州区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潜潜力很大。
由于农民自主经营收入相对稳定,加之对合作社认知不多,看不到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相关部门对农民入社的相关政策优势,尤其是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入社顾虑重重,不愿意带地入社。同时由于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一些合作社的大型机械不能保证作业量,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是导致土地经营面积小的一个主要因素。
全区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法治意识不强,不能按照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运营合作社。一些农机合作社没有按股份制操作模式组建,没有科学量化股份,明晰产权,折股到户,农户、养机户、合作社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各自应有的积极性,存在各自为政,内耗的现象,二是传统管理模式起主导作用,由于农机合作社大多数由农机大户、农机户和农户组成,农机大户所占的投资比重较大,自然成了“当家的”,这些大户决策事情往往凭经验独断专行,已成习性,入社的农户只能听之任之,缺少科学决策。就大多数合作社而言,业务比较单一,服务领域相当狭窄,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生产的耕种收几个环节和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等方面。
绝大多数农机合作社都是法定代表人一个人说了算,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各种章程、规章制度成了摆设。特别是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盈余分配、民主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和监督制约力。导致合作社组织机构作用发挥的不好,影响和制约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目前,农机合作社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及其它机械雄修、后勤保群服务人员等,合作社理事长对农业经营管理知识匮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合作社从业人员大多数为初中文化程度,文化素质较低,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合同化运作等方面,无论专业知识还是个人素质都存在很大差距。虽然区农机局也多次举办农机操作与应用技术等各种培训班,但是由于参加培训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培训时间又短,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很准掌握操作技术和管理。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意见》(桂政发(2015)61号)和《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玉政发(2016]8号)的要求,在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上,在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设备引进上提供资金补贴支持,加决了土地流转发展速度,为农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二是科学合理规范发展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高质量运营原则,科学合理在局,全面推进合作社建设。
一是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玉林市和玉州区出台的扶持农民入社政策。鼓励农民以土地入社的积极性,扩大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二是区、镇(街道)、村三级干部做好合理有序引导入社工作。通过做通农民思想工作,提高农民对建设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认识,让广大农民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入社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有效途径,进而扩大农机合作社土地经营面积。三是加大土地合理流转力度。在土地流转中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年终以粮食折价货市的方式发放给农民,粮价随行就市,农户实际收入与合作社风险共担,农民比较容易接受,四是筹措资金租赁经营。采取政策引导等措施,引导农民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走出来,把土地租赁给合作社。
建立健全良好的监督制约管理机制是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了确保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成立由财改,纪检、经管、农机等部门组成综合监督管理组织,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对现代农机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对经营不善者,实行关停并转,绝不姑息迁就。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决策、执行、监督协调有力的运行体系,使制度真正从墙上走下来,落实到生产经营中。
政府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协调区内金融部门,扩大融资渠道;农业局、农机局综合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合作社建设;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农机合作社生产经营、引导农民土地入社,规范经营提档升级、场库棚建设、机械作用发挥等经营管理,二是调动社会技术资源,服务合作社发展。政府制定鼓励政策,鼓励政府职能部们和技术人才与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烟,通过兼职、任职、承包、定期定点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管理、法律、经营、中介、信息等多种服务,推进现代农机合作社快速发展,三是搞好培训,为合作社发展积攒人才后劲。要重视和加强职业能力提高,进一步开展合作社经营管理、财务核算、驾驶操作、维修管护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派合作社的理事长、经理、财务、机务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级专项培训班。区农业局、区农机部门负责合作社社员、机务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的专项培训,通过培训,着力提高经营管理素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打造懂经营,善管理,会营销的现代农机合作社优秀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