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磁
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31
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首先能够保障技术水平,施工人员配合下实现安全生产,以保障各工程工序能够顺利完工;其次可增强建筑企业竞争力,避免安全事故影响企业形象;最后可保障项目投资效果,避免不必要伤亡引起的资金支出。目前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常见安全隐患类别较多,由于管理缺乏动态性、安全观念未深入人心、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无法完全杜绝安全事故[1]。本文以建筑工程为切入点,研究了常见危险因素及安全控制方法。
坍塌常见于高层建筑物施工或地铁类施工,可能由于地基不牢固、滑移、沉降、掏空等操作而引起上方建筑物坍塌,也可能出现在洞室、边缘、坑壁、沟壁等位置土石方坍塌[2]。建筑工程中往往会设置支撑架、井架、脚手架等,当支撑物不牢固或堆置物重量过大也可能引起其出现垮塌情况。
高处坠落大多为从垂直运输设施上或从脚手架上坠落,也可能从坑口、天井口、电梯口、楼梯口、洞口或高台边缘、屋顶边缘、楼面边缘坠落。除了人员坠落外,还可能存在机械设备坠落情况[3]。在施工过程中,人体失衡、碰撞、拖带、踩空、滑跌等同样存在高处坠落危险。以脚手架为例,脚手架杆件未涂刷黄漆、未依规定设置排水沟、脚手架未铺满、内排架距建筑物之间未按规定防护等均可造成脚手架操作方面的危险。由于不小心操作导致坠落。
施工现场带电作业项目较多,若存在破口、带电电线断头易引发触电,也可能由于起重机械臂杆或其他导电体由于操作不当搭碰上高压线而引发较严重触电事故[4]。在挖掘过程中可能对地下已埋电线产生损坏导致电线触电,在雷暴天气中控制箱、电闸箱被雷击中可能引发触电事故。
施工现场若未按统一标准放置施工设备、器材、材料,未设置消防器材集中点,可能出现火灾事故。通常施工现场火灾出现于配电箱、配变电室、仓库、木质作业区、生活区等位置,因此需在此类场所配置消防器材。
施工现场通。会堆积工程原材料,若材料堆放混乱且未设置安全牌容易造成绊倒危险。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未冲刷干净导致对现场道路严重污染、施工现场硬化道路严重污染破损、未明确划分生活办公区与施工作业区、施工现场因排水不当存在污泥污水、未及时清运现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对回填土或原土未采取有效措施覆盖固化等情况,均可能导致施工现场杂乱引发摔倒危险。
将施工期间安全管理制度加以完善才能够保障安全生产各要素的有效投入。需要工程各参与方在行为准则上有原则、有参考,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使用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制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等,以制度来对施工人员展开约束与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除此之外,还必须落实责任到个人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若存在施工隐患、强行施工、非法施工情况必须及时上报,并由相关责任人展开检讨与纠正。在施工期间对危险源及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强调各生产要素的有效投入。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防护用具等方面的资金必须专项足额投放。
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性强,若材料堆积不当、未设置安全指引牌、脚手架安装不牢固等均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在交叉作业、设备使用等环境中,物体打击、坍塌、高处坠落的风险并不罕见,因此施工前必须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要求、操作规程、施工方法等,清楚了解紧急救援措施、危险源及安全隐患。可采用制定风险等级的方式,以定量评价联合定性评价来衡量风险源,对各种危险源强化安全防护并真正落实。具体来说,若施工高度超过两米必须佩戴安全帽或安全带,及时发放口罩、安全工作服、安全带、安全帽等质量合格产品,在施工场地设置明显警示标识,若施工现场存在钻孔灌注桩的泥浆池或深基坑必须在旁边设置围栏加以防护,对各类机械设备定期保养维修保障设备操作安全性。对于现浇混凝土、起重吊装、基坑支护等安全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必须强调风险监控及预警。
项目管理工作在施工期间必须实现动态化,以施工现场为着力点,强调对安全隐患的实时掌握。施工方应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每日在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监管,严查带班制度是否真正落实,查看施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立即整改。针对施工场所的差异,其危险源也存在差异。监管人员应了解安全隐患类型、特征、危险程度、规避措施等,依照临时建设设施与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危害程度等采取相应控制及防范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施工安全。另外,应对工程施工环节科学化安排,例如在基坑开挖时间与材料进场时间方面合理规划,以保证二者的独立性,让施工现场做到井井有条。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排查以及安全措施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中之重。管理者应认识到建筑工程具有意外性及危险性特征,在环境、技术、机械、人员、制度等方面多管齐下,保障安全施工,实现建筑工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