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少工委 王雅男
“玻璃瓶、塑料、废纸都能回收再利用,我要把它们放在蓝色可回收的垃圾箱里。”
“废电池、废灯管要放在红色有害垃圾箱里。”
……
周末,百余名少先队员聚集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秀水街道万和城社区少工委的“童橙红领巾之家”,听环保志愿者讲垃圾分类课程。
从2017年起,每到假日,万和城社区里的几百名队员都会在共青团承德市委、承德市少工委的带领下,走进田野、少年宫、敬老院等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展现“童橙”少年心向党的风采。
按照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少工委关于推进少先队改革的要求,共青团承德市委大力推进校外少先队阵地建设,按照“试点先行、统筹推进”的思路,结合实际,打造校外少先队活动 “小童橙”品牌,并先期选取了一个社区作为试点,建立了“小童橙”校外少先队活动阵地,搭建组织网络,完善基础构架,形成了一套具有承德特色的运行模式。
2017年底,在共青团承德市委、承德市少工委的推动下,万和城社区与双滦区第三小学、第五小学联合建立了社区少先队员活动阵地“童橙红领巾之家”,并成立了万和城社区少工委,促进校内外少先队活动有效衔接,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小童橙”活动品牌。
秀水街道万和城社区少工委成立仪式
“小童橙”是与承德市共青团“小青橙”志愿服务品牌相呼应的少先队活动品牌。“童”代表少年儿童,“橙”取承德“承”字的谐音,体现了承德特色。
万和城社区少工委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 努力建立健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少先队建设新格局:社区少工委主任由社区书记担任,社区总辅导员由共建学校大队辅导员担任,聘请学校教师、社区民警、老党员、退休教师等作为社区志愿辅导员,通过整合社区优质资源,打造专业化、社会化的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队伍。
在此基础上,万和城社区少工委打破学校界限,组织辖区内所有队员以楼宇建队的形式成立了社区少先队大队、片区中队、楼宇小队,并推选出大队委、中队委、小队委,形成了完善的少先队组织机构。按照“社区少工委指导+志愿辅导员帮扶+少先队员自治”的社区少先队工作新模式,打造社区“红领巾”活动、服务、交友三大品牌,逐步形成了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作机制。
万和城社区少工委利用课外、周末、节假日时间,从思想引领、社会实践、自身成长、家庭教育等方面创新社区少先队活动,引领队员们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在家门口参加少先队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区治理。
自“童橙红领巾之家”和万和城社区少工委成立以来,社区里的队员们每月都会开展常态化的少先队活动。截至目前,万和城社区少工委共吸纳少先队员255人,涵盖社区内所有队员,还吸纳了附近社区的部分队员,一起开展主题实践活动30余次。
每到假期,社区少工委就会落实队员的社区报到工作,广泛开展课业辅导、红色寻访、志愿服务、兴趣课堂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让队员们在实践体验中接受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假期队员无人照顾的隐患。
队员在捡拾社区垃圾
有了“童橙红领巾之家”,“宅”在家玩电子产品的队员少了,社区里多了一群流动的“红领巾”。队员们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活动;在大街小巷举行“红领巾助力环境保卫战”活动,带动家庭、社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队员们还深入农村,开展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帮助小伙伴实现“微心愿”……在社区里,每个月还会有不同主题的活动,比如传承剪纸文化、欢乐共享过寒假、学雷锋做奉献、“救在身边”急救小常识学习等。这些活动如春风般暖人心怀,吹开了队员们的笑颜,滋润着他们的心灵,更让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少先队的热爱,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今后,共青团承德市委将继续发挥校外少先队活动阵地的作用,推进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促进队员们在校内、校外两个少先队阵地的全面发展,让青春唱响红领巾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