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生 田穗
摘 要: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持续深化,使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更新的发展环境,对教育过程的创新实践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的意义,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价值理念、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创新措施,望有助于相关教育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高校教育 高校体育 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b)-0183-02
当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健全,体育教育的关键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如何高质、高效地开展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实施高校体育创新,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育整体效果,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1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事物的生命与灵魂所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事物自身不断更新,推动社会脚步发展。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新趋势、新条件、新要求,需要更为扎实有效的创新措施,进一步优化体育教育流程,提升体育教育效果,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向前提供可靠支撑。
在高等体育教育中实施创新,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效果,确保广大师生掌握更为科学的体育训练方法,提高教学成绩;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体育课程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焕发出更加充足的活力与生机,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有助于营造浓厚的高等教学创新氛围,引领高等教育向着系统化、协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1]。
2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重视程度低下,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首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非重点课程,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的关注度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重视,片面地认为高等体育教育是辅助性课程,处于相对低下的地位,未能全面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未能将体育教育摆在整个高等教学课程体系中更加重要的位置。久而久之,造成高校体育教育激情与活力严重不足。
其次,由于主观意识不到位,造成高校体育教育师资力量配备严重不足。有的高校仅配备了为数不多的几名体育教师,承担着多个院系、多个班级的科学教学任务,日常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加之科研课题项目等牵涉部分精力,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精力捉襟見肘。在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方面,通常表现为基本设施陈旧老化,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育需求;训练器材数量及种类较少,体育教学过程缺乏必要的科学方法,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场地环境较差,多种体育运动项目共用同一块场地,相互干扰,相互影响,不利于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2]。
2.2 体育教育活动内容枯燥,缺乏创新
高校体育教育活动的课程内容,对于体育教育的实效性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
首先,部分高校在体育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仅单纯地注重体育教育强身健体、掌握竞技动作要领,忽略了体育管理相关理论的融入,使体育课程体系相对失衡,难以体现体育教育课程的引导性作用。
其次,在体育教育实践中,课程目标计划的执行力严重不足,体育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教学效果浮于表面,难以持续深入。在教学方法中,部分体育教师依旧沿袭相对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紧跟高校体育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树立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将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全过程。
最后,体育教育活动内容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有的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能力较强,对于更高层次的体育训练产生了强烈需求,而有的学生受身体、思维、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影响,接受体育新知识的效率相对较低,这就需要体育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化,但从实践来看,体育教育在该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2.3 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和教育目标相对单一
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要以完善而系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作支撑。
首先,调查表明,大多数高校在评价体育教育效果时,过度注重体育考试成绩,简单地侧重于分析各类运动指标,难以有效开展综合性测评,对高校学生的综合性评估不足,最终所得到的评价数据结果难以全面、客观、全面地体现高校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与效果,难以形成有价值的参考与依据[3]。
其次,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相对单一化,对教育目标设计的包容性不足,太过依赖体育教学过程对身体素质的提升,降低了心理素质、综合文化素质的比重,所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均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出发点,不注重在体育教育中讲解该项运动的历史起源、发展背景、名人文化,以及所蕴含的体育精神等要素,不利于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内涵的理解与感悟。
最后,忽视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地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多采取“灌输式”“填鸭式”教学,过多注重教师讲解与示范,缺乏对学生亲身实践的指导,使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
3 提升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创新措施
3.1 创新价值理念,树立现代化体育教育理念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要求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理念也要随之变化。要充分尊重高校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全面意识到高校体育教育是关系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业。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强身健体,提高对体育技能的应用能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要将体育教育的创新价值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赋予高校体育教育更多内涵。要以现代化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为指引,适当强调高校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综合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育未来发展规划,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战略[4]。
3.2 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活动载体
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以及教学活动的丰富性,直接关系到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效果。要摒弃原有陈旧落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体育教育内容,注入更多时代要素,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要立足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发展,用以指导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学。
在教学活动载体方面,可充分利用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历史背景等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比如,在广袤的北方地区的冬季,可借助地域及天气条件,开展冰雪运动项目,提高对冰雪运动项目的直观感受。而在水源充足的南方地区,则可有效开展游泳、帆板、滑水等运动项目。同时,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备受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3 创新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综合性强、系统化程度高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因此,要注重建立完善的体育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使其始终服务于高校体育教育全过程。在评价标准体系的创新中,要注重评价方法与过程的灵活性与综合性,以全面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效果为指引,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在评价过程中,要避免过多人为主观要素的涉入,杜绝因个人喜好不同而造成的评价效果失衡,提高体育教育评价的可信度。比如,在球类运动项目课程评价中,既要采取小规模竞赛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又要充分考虑竞赛过程中学生对运动技巧、动作要领、技术规范的熟练掌握程度,防止片面地以竞赛结果作为评价依据[5]。
3.4 创新趣味体育运动,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缺乏兴趣,认为体育课程相对单调乏味,使得参加完体育学习后身心俱疲。因此,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趣味性,激发高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极为关键。高校体育教育要制定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与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认真落實,并注重将多元化的趣味教学活动融入其中,切实保障趣味活动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比如,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男女搭配,激发学生表现欲,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从相对简单的发球、接球等环节开始,讲授、示范技术动作要领,让小组学生自由发挥,然后根据动作要领的掌握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5 利用好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体育教育实效性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行各业的技术方法创新不断,为高校体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提供了更多手段。要以畅通师生沟通交流渠道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共享平台,在线交流体育“教”与“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可及时组织学生观看专业性的体育竞技赛事直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技术动作要领,体验实战环境,进而转化吸收,提高体育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受当前各种条件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的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制约着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阻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推进,有关人员应该从高校体育教育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尊重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规律,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面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为培养现代化综合型人才提供坚强保障,为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现代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陈晓春,张志锴.通识教育视野下福建省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及综合改革的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8,36(2):44-47.
[2] 杨菊生,沈震,张凯.从不同职业者体适能水平透视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对机械、电子和计算机三类职业者的调查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8,28(1):75-78.
[3] 吴健,牛涛涛.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的困惑、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运动,2017(24):42-43.
[4] 杨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9(8):386-387.
[5] 李霞.基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8(5):53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