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益军 谭佳亮
[摘要]摄影可分为纪实摄影、艺术摄影、商业摄影。它们具有不同的现实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摄影中重要的分支,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弊端。以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的优劣为研究核心,分析了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内涵和价值,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关 键 词]纪实摄影;艺术摄影;优势;弊端
在微信朋友圈,经常看到有些人只给纪实性的摄影作品点赞,认为只有纪实性的照片才堪当记录历史、见证历史的重任,只有这样的摄影师才是值得尊重的,而那些唯美的艺术照片是沙龙艺术,是闹着玩的。另外一些朋友只给唯美的照片捧场,认为只有艺术性的照片才具有想象力和独创性,只有这样的摄影师才是值得崇拜的,所谓的纪实性的照片,不需要任何艺术细胞和后期制作水平,就像简单的新闻报道一样,根本没有藝术性可言。这种不和谐的局面,是朋友们对两类摄影的内涵及优劣没有深入研究,对文化艺术的表达形式缺乏深刻的认识,过分自我膨胀造成的。比较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不难看出它们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既拥有天然的优点,又有各自的局限性。
一、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内涵与分类
1.纪实摄影的内涵与分类
纪实摄影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35年,最初是作为影像实证来服务于社会生活的。纪实摄影主要是以记录现实生活为主的摄影方式,素材来源于各行各业、市井民俗、社会生活、自然景观。纪实摄影反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记录了人类的活动,描写了人们生活中的制度习俗,定格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纪实摄影也解释了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具有解说性质的摄影方式。纪实摄影的范畴,各个派别也不尽相同,主要的模式表现为不虚构、不夸张,展示的是真实的场景,是真实的世界,能够唤醒良知,让人们关注社会。纪实摄影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表达了文献和历史纪念的含义,强调真实性的价值范畴。
纪实摄影主要分为新闻摄影、电视剧型的纪实摄影、电影型的纪实摄影等。按照主题可以分为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社会风景、社会纪实、文化技术、知识人文。按信息量分类中的新闻摄影,主要是根据时间、地点、人物来描写事件的完整性,能够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电视剧型的纪实摄影主要包括报道摄影和专题摄影。例如根据特点、主题来表现出新闻摄影的状态,用数量较多、风格和形式统一的照片,按时间的来龙去脉讲述精彩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来感受社会生活的各个阶层的生存状态。在评价标准上,要关注拍摄者能否选择有价值的主题,深入挖掘事情的本质,以合适的角度把决定性瞬间展示出来。电影型纪实摄影介于小品和电视剧之间,通过娓娓道来的一个故事展示导演的个人感受,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但是,照片和照片之间,并没有完整的逻辑性,只是通过独特的摄影风格来展示状态,例如从纪实的角度让作品充分展示出人物的关系和重大历史事件、自然灾害等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场景,人们能用这些照片纪念逝去的岁月,使它们体现出历史的价值。百姓生活的展示,主要流行的是各地民族习俗,或者是善良与罪恶、高尚与堕落的形态,以及触发作者灵感的环境等。这些照片呈现的是人类社会整个环境的一部分,展示的是风光的瑰丽,从多侧面表现重大事件。社会纪实摄影反映的是社会问题,关注的是社会群体,例如贫穷、疾病、战争等,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纪实摄影的对象是文化遗存和传统民俗,那些展示人文关怀能让后人吸取历史经验的摄影作品,才是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2.艺术摄影的内涵和分类
艺术摄影主要是通过艺术性推理论证的方式,展示出光学影像带来的艺术感受,是艺术表达影像的过程。艺术摄影也是典型的把摄影师的理念与设想形象化表述的艺术,它让真实景物和虚拟想象之间进行光学原理和感官印象之间的转换,通过光学原理来展示出摄影的绘画要求。艺术摄影利用静态反映出动态的感觉,凭借技术发展使影像的模式更加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充分展示出光影的魅力。其价值取向在于审美追求和价值追求两个维度。
艺术摄影的分类主要源于摄影技术方面的分类。从色彩角度来讲,艺术摄影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从设备和技术来讲,分为航空、水下、立体、显微、全息、红外线摄影等。从功能角度来讲,艺术摄影包含了生活、广告摄影等。从题材角度,艺术摄影又分为人物、风光、景物、建筑、舞台摄影等。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艺术摄影分为美国的朋克风、英国的爵士风等。因此,艺术摄影的分类,实际上是艺术表达类型的分类,对它的分类研究,需要从作品实际表达的内容进行考量。艺术摄影的分类并不代表着艺术摄影的主要派系,它主要是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的感知表达力而进行的差异性分类。
二、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的优点
1.纪实摄影能全方位展示现实世界
纪实摄影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是摄影本身的一次解放。它走出了绘画的范畴,挣脱了绘画的束缚,使现实世界的表达更加形象,用视觉上的表现强度来判断社会形态。纪实摄影是社会现实的见证者,能够用照片反映人类自身的尊严、人性的回归。纪实摄影以记录现实生活的摄影方式,通过人文摄影、新闻摄影等让人们相信现实世界存在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纪实摄影用公正的眼光和独特的角度,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人们的文化素养、人道精神和人文情怀,它把握最佳时机记录历史真实,用最佳瞬间展示出人性的力量,让照片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这种创作“有套路”、易传播,更易呈现显性的社会矛盾并有助于解决问题,如解海龙的“大眼睛”作品,因而也易于掌握。
2.艺术摄影创新了想象的世界
艺术摄影是人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能融合各种艺术门类的特点和规律。艺术摄影用艺术的形象来塑造艺术的真实。从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方面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摄影与哲学、美学、科学技术的融合,使艺术摄影能够让欣赏者思考,给仰望者启迪,广大受众得到美的享受。艺术摄影抓住瞬间氛围、神态、角度、质感、线条和动感,通过后期的各种方法贯穿于作品中,以突出作品的意境,例如风光、静物以及其他形式感较强的作品都充分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展示了摄影师审美情感的体验。艺术摄影的各要素和各种手段,彼此渗透、互相联系、兼容和谐,共同表达摄影师的心理感知和对真善美的理解。在完成素材收集、前期创意、个性化构思后,摄影师就可以利用软件和各种工艺进行任意组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展示艺术摄影的神奇魅力,如蔡冰的《一立方米空气》。在艺术摄影的世界里,摄影师个人的天赋尤为重要,他们引进精良的现代工艺、传统的摄影技术,如拍摄特技、暗房特技等,使作品渗透了创意化、观念化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当代性。评价艺术摄影作品的优劣,主要是看作品是否达到了摄影性、深刻性、形象性、审美性、创新性的高度统一。
三、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存在的弊端
1.纪实摄影最突出的弊端是与隐私权之间的矛盾
纪实摄影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纪实摄影与隐私权之间的矛盾。纪实摄影真实地记录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往往都有自己的隐私。纪实摄影与隐私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摄影的过程中就已经造成了对隐私权的侵害,如記录人物的形态、基本生活状况、生存环境等。在没有得到被摄客体的许可时,只要去拍摄、去传播,就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因此,纪实摄影在行动过程中与当事人容易发生有关隐私权的纠纷,而且这个问题是纪实摄影无法有效调和的。纪实摄影的拍摄是随机性的,对隐私权的保护需要后期制作时进行自律性的监督,摄影师要与当事人达成一致才能够进行摄影作品的展示。经常听人炫耀在街上“偷拍”的技巧,一个“偷”字让人觉得有点见不得光。某位著名的摄影师在火车上拍照,也曾遭到别人的殴打谩骂,也许这就是人们对自己隐私权的保护和对侵犯别人隐私权行为的惩罚。
除此之外,由于进入全民摄影时代,纪实性照片体量猛增,雷同即“同质化”现象随处可见。
2.艺术摄影对现实世界的夸大
艺术摄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来反映现实,其缺陷是对现实世界的变形与夸大。有些摄影作品过度地修饰现实生活,远离生活实际,就像空中楼阁没有根基。艺术摄影是对现实世界美好事物夸张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艺术摄影过分夸大被摄体形象,容易使艺术摄影陷入虚假的泥淖。艺术摄影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艺术摄影就无法有本真性的表达,就失去了对真善美的刻画,这是艺术摄影存在的最大问题。
如此看来,纪实摄影具有的优势是艺术摄影不具备的,而艺术摄影的优点也是纪实摄影所没有的。只要我们用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去欣赏摄影艺术的多元表达,从技巧、思想内涵以及作用上等多个角度考量、品读,就不会出现互相排斥的畸形现象。
参考文献:
[1]张笑宇.表现与成因:浅析中国纪实摄影观念与实践的演变[D].杭州:浙江大学,2017.
[2]延婧.纪实摄影作品构成与运筹[J].山东青年,2012(9):114-115.
[3]詹乐.论纪实摄影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体现[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2):127-128.
[4]王麟.试论对群众艺术摄影中画意摄影的认识[J].青春岁月,2019(8):59.
[5]江金阳.试论摄影艺术的文化特征[J].神州,2018(1):41.
[6] 许华飞.飞说不可[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9-4.
作者简介:龙益军,湖南省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全国著名中学科研联合体理事、学术委员会副委员,湖南文理学院隋炀帝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客座教授。湖南省常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作者单位: 湖南省常德市摄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