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三分理论视角下《好人难寻》的弗洛伊德式解读

2019-03-16 03:14王菲
名家名作 2019年10期
关键词:奥康纳弗洛伊德本能

王菲

[摘要]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其作品根植于美国南方土壤,具有显著的南方特色。奥康纳的作品情节充满了怪诞离奇的元素,人物大都承受着精神方面的困扰。然而,除却这层怪诞的外衣,奥康纳的作品却透露了其对宗教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奥康纳的代表作《好人难寻》为例,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理论视角切入,对文中人物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进行分析,揭露酿成这起家庭悲剧的原因。

[关  键  词]弗洛伊德;人格三分;本我;自我;超我;冲突

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er)(1925.3.25 — 1964.8.3)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共著有两部长篇小说、三十余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书评和影评。奥康纳的作品根植于南方土壤,具有显著的南方哥特式风格。“南方哥特式小说”与传统哥特式小说相似,处处弥漫着恐怖、神秘、荒凉的氛围,情節中也充斥着阴暗、离奇、暴力的元素。虽然披着南方哥特式小说的外衣,但奥康纳的作品更多地聚焦于社会现实,譬如美国南部的种族歧视、贫困、愚昧、暴力等诸多社会问题。她的作品借助死亡、煎熬和暴力等意象,依仗区域背景和怪诞字符,反映了其罗马天主教信仰,蕴含着其对道德和伦理方面问题的深刻思考。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全集》(Complete Stories)在其去世之后的1972年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誉为“史上最好的美国国家图书奖之一”。《好人难寻》(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是奥康纳同名短篇小说集里的一篇,描绘了一桩血腥暴力且充满怪诞意味的杀人案。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解读:如从圣经视角对祖母的救赎行为进行分析、对人物性格特征的二元性进行分析等,这些解读为读者们进一步理解奥康纳的作品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本文尝试把文中人物的心理冲突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理论相结合,分析文中三位主要人物的集体人格失衡,揭示酿成这起悲剧的原因。

本我、自我、超我的失衡

奥康纳笔下的人物多是怪异且神经质的,他们外形古怪、行为乖张,浑身上下散发着怪诞和病态的气息。他们精神问题的主要来源可以很好地用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人格三分理论来解释。弗洛伊德指出,完整的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的。本我代表本能和欲望,是最原始的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代表现实世界,用理性和谨慎保护着本我,与此同时,又尽量地满足本我的诉求,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代表道德和良知,是本我的压制者,是外部世界对人内心的映射,遵循“道德原则”。当本我、自我和超我不能形成良好的平衡关系时,个体就会遭受精神上的困扰,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失常。弗洛伊德在本能论中,将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划分为两大类:生的本能(Eros)和死的本能(Thanatos)。生的本能是表现个体生命的、发展的和爱欲的本能;死的本能是人类本能的另一极表现,其目的在于使有机生命体倒退,回到最初的无机状态。死的本能向内表现为自我谴责、自我惩罚、自我毁灭;向外表现为与他人的竞争和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

在《好人难寻》中,每位主要人物都深陷本我、自我、超我的激烈冲突中,其中祖母(The Grandmother)这个角色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祖母的性格较为自私,在小说的开篇,她抓住一切机会劝说儿子贝雷(Bailey)驾车去东田纳西州,而非佛罗里达州。她先是借口为家人的安危担忧,声称有个叫“不合时宜的人”(The Misfit)的逃犯正在往佛罗里达州方向逃窜,仍带孩子们前往佛罗里达州的话,简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而后又继续假意为孩子们考虑,声称去东田纳西州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They all ought to take them somewhere else for a change so they would se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nd be broad.”(李宜變,常耀信,2001:651)但实际上,祖母想去田纳西州的原因却是为了满足她的一己私欲:想去见她的老熟人。于是,她编造老房子藏宝神话,成功地把孩子们拉拢到自己阵营,用以多胜少的方式强迫贝雷同意改变目的地。出门时,她不顾贝雷的反对,执意要带上家里的老猫,还借口说是怕猫会碰到煤气炉开关窒息而死。在行驶途中,猫跃上贝雷的肩头,导致贝雷受到惊吓,翻了车。翻车后,祖母谎称自己的内脏可能受了伤,希望以此免受大家的责备。而正因为意外翻车,才导致一家人遇到“不合时宜的人”一伙,引发了后面的悲剧。祖母的自私和虚伪间接地害了一家六口人。当祖母想从“不合时宜的人”的枪口下逃生时,她也仍摆出慈爱的姿态,披着超我的道德外衣,恭维“不合时宜的人”,装作为他考虑:“You shouldnt call yourself The Misfit because I know youre a good man at heart.”她一边重复着“不合时宜的人”是个好人,应该不会枪杀一个妇道人家,一边劝他向上帝祷告,而这一切恭维和称赞却只是她为了活命的手段。即使看到家人一个接一个地被带进树林里枪杀,她也仍不停止释放“善意”,试图“拯救”“不合时宜的人”,劝他皈依宗教。讽刺的是,祖母对宗教表面上的虔诚掩饰不了她伪善的内心,她一直恭维“不合时宜的人”是个好人,却没有对沿途遇到的没有裤子可穿的黑孩子产生一点儿同情。自始至终,祖母只依照自私的本能行事;在家人纷纷遇难时,她想救的也只是自己的命。最终,祖母挨了“不合时宜的人”三个枪子儿,躺在了血泊之中,她超我的面具被撕得粉碎,自私的本我露出本来面目。

“不合时宜的人”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也经受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激烈对抗。他在孩童时期就是父母眼中调皮捣蛋的孩子。他自认不是个坏孩子,却被稀里糊涂送进了教养院,活活给埋没了。社会道德、宗教教义和教养所的规训曾催生出了他的虚假“自我”,这“自我”看似乖顺,是与现实世界调和的产物,却和本我的要求大相径庭。在追寻自我——生命的意义和真理的过程中,他历经沧桑:“(I have)been in the arm service, both land and sea, at home and abroad, been twict married, been an undertaker, been with the railroads, plowed Mother Earth, been in a tornado, seen a man burnt alive oncet.”他用各种方法去探寻生命的价值,却找不到确切的答案。他尝试求证教义的真伪,可虚无缥缈的宗教却令他更加困顿不安。为了给心灵的迷惘寻找出口,“不合时宜的人”干脆选择放飞本我、诉诸暴力,来寻求片刻的愉悦感和真实感,即使超我的道德良知并不允许他这么做。在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中,他选择挣脱超我的道德约束,听从本我的召唤,毫无愧疚感地任意杀戮。“不合时宜的人”对杀戮的渴望源于其死的本能的外化:对他人的攻击和伤害。弗洛伊德曾指出,所有生命的终极目标都是死亡,只有在死后人们才不再感到压抑和紧张。“不合时宜的人”之所以一直杀人,是因为他试图追求哪怕是片刻的内心安宁,贝雷全家就这样沦为了“不合时宜的人”取悦本我的祭品。

贝雷也经历着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与祖母和“不合时宜的人”不同,贝雷的超我多数时候都凌驾于本我之上。当祖母临时提出要更改路线时,贝雷并不支持母亲突然冒出的自私想法,直到孩子们吵嚷着要去寻宝,他才勉强同意。半路休息时,面对母亲突发奇想要和自己共舞一曲华尔兹的想法,贝雷只是瞪了她一眼,不发一言,超我中的道德感使他不愿屈从于母亲自私的本我。贝雷一直都保持着冷静的头脑,顾全大局,试图压制母亲自私的想法;即使在意识到全家身处险境时,也随时准备好一个人应付局面,保护家人。然而,当贝雷被拖拽着进入树林深处,自知命不久矣时,他依恋母亲的本我突然爆发,他向母亲大声呼喊:“Ill be back in a minute, Mamma, wait on me!”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贝雷的本我压倒了超我,他找回了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但为时已晚。在树林深处,一声枪响夺去了他的生命,他再也无法向母亲表达他的爱。

弗洛伊德在人格三分理论中指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失衡是个体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好人难寻》中,三位主要人物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人格失衡现象。这种失衡导致了三位主要人物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从而产生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小说中,三位主要人物的集体人格失衡是贝雷一家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而造成人格失衡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合时宜的人”对宗教所持的矛盾态度,是文本之外值得挖掘的更深层次的主题。由于时间和篇幅有限,不能深入展开论述,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进行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李宜變,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下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菲(1992—),女,满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现就职于吉林省教育学院。

作者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奥康纳弗洛伊德本能
阅读理解专练(三)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用道
逆本能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吉米问答秀
试论疾病对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创作的影响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