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彬
潮州手拉壶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与潮州地方风俗特色,其创作更是不断结合时代的因素进行创新,其创作工艺也在不断融合中西文化,融入了很多的现代元素,这也是为什么潮州手拉壶可以获得大众认可的原因。因此,对于潮州手拉壶来说,“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值得一直保存下去的,更需要当代匠人的继承与发展,进而把潮州手拉壶发扬光大。
一、潮州手拉壶的文化传统
潮州手拉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圆”的深意,圆已经成为潮州人的生活基本准则,也是潮州人为人处世之道,更是潮州人的意境的体现。圆代表着潮州手拉壶的文化传承,它不单单是制作工艺的一种技术,更是潮州人赋予的特殊精神内涵。
手拉壶的制作离不开对圆的追求,从壶的造型与特质来看,圆也成了制作工艺的重要环节,壶肚子的圆与不圆不仅仅代表着工艺上的精湛与否,更是表达了制壶者的情感。“圆”作为一种制壶文化,已经深入匠人的心间,更是潮州人从古至今的生活法则,潮州手拉壶的圆也代表了潮州人的圆滑处世风格,有人用“如鱼得水”来形容潮州手拉壶,其实这也是潮州人爱喝茶的根源,茶的芬芳与圆的壶形成了一种“和气”的气氛,展现了潮州的精气神。
二、潮州手拉壶的艺术创新
潮州手拉壶传承至今融合了不同时代的多种因素,因此今天我们看到的手拉壶是经历时间洗礼和时代磨砺而形成的精华所在。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潮州手拉壶也在不断进步,很多潮州匠人在不断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开始融入新时代的要素,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新的发展,尤其是在外观、造型上的创新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这种创新离不开工艺匠人们的新思维与对现代元素的吸收,更是包含着对奇妙思维的一种尝试,这是精神与文化层面上的融合。
首先,手拉壶在“泥”上突破。红泥是潮州手拉壶最为传统的泥料之一,在制作的过程中分为泥料粉碎—筛选—炼制等几大步骤,从不同的时代到不同的技法,红泥的制作工艺都没有变,但是现代的很多潮州匠人开始尝试采用其他的泥料进行替代,其中包括紫砂泥、朱泥、陶瓷、可瓷土等,材料的更新换代,使得手拉壶的样式与造型都在发生着改变,这种材料的创新更促使潮州手拉壶不断地进步并且因材质的不同形成壶体肌理上的差异,颜色各异的壶体更是深受现代收藏家的喜爱。
其次,潮州手拉壶“形”的创新。潮州手拉壶依靠辘轳旋转成形,所以均属几何型类传统圆器款式,开创出了“圆非一相”之壶艺新天地 。现代的很多匠人,为了迎合大众审美的不断提升,开始在壶的“形”上下功夫,改变了传统以圆为核心的方式,在创作中尝试了很多类似圆形的造型,如:长椭圆、偏椭圆、正圆及非正规的圆,甚至有的壶在设计上已经摆脱了圆形的限制,形成了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样的形式。
最后,潮州手拉壶“款”的现代化。传统的手拉壶在款上都是有固定的位置和编号的,例如雕刻制作者的名字、斋室名号、制作纪年及壶名编号。现代的很多设计师在款的位置上增加了很多艺术特色,有时候把名字变成一种符号,或者增加一些英文的缩写,有时候消费者可以自己制作壶,并且匠人师傅帮忙在壶内或壶外雕刻上作者的名字和时间,这使得手拉壶在款上也有了新的特色与创意。
总而言之,潮州手拉壶的制作要不断勇于创新,要尝试着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潮州匠人不断地尝试把时代元素融入其中,在创新中积极接收西方的文化,把中西文化融入其中,让现代思维方式融入手拉壶的制作中。总之,在不断追求造型创新的基础上,还需要尝试把造型与意境融合到一起,使手拉壶的创作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如此来说,时代的不断发展不仅仅造就了潮州手拉壶的不断创新,更是让手拉壶的经典作品不断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章贵湘.潮州手拉壶的文化传统与藝术创新[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5):27.
[2]廖奥.潮州手拉壶及其创新[ 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5):34.
作者简介:陈浩彬,男,1988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广东省潮州市工艺协会会员。毕业后一直从事陶瓷雕塑行业。机缘巧合下接触潮州手拉壶后被它的魅力所感染,拜访多位名师学习手拉壶制作技艺。将雕塑工艺与传统制壶技艺融合,经多年不断实践,打下扎实基础。手拉壶作品《望江楼》在2018年工艺美术精品展“岭南工匠杯”评比中获得银奖。《君子提梁》获第十届广东省陶瓷艺术创作设计创新作品评比暨第八届广东省陶瓷艺术精品展金奖。《竹之缘》获得第十届广东省陶瓷艺术创作设计新作品评比暨第八届广东省陶瓷艺术精品展银奖等。多件作品被省市级博物馆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