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平
[关 键 词]紫砂壺;促织;趣味;神韵
紫砂壶是享誉世界的中国传统陶制茗器,自其诞生以来便带给人们许多惊喜。在造型上,紫砂壶不仅以简单的方圆形状为型,也参考其他器具造型;在装饰上则更加丰富,动物植物、书法诗文、绘画雕刻等都是紫砂壶经常采用的装饰。如此一来,紫砂壶便形成了一种多元、开阔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品格。
此件促织壶是一件以蟋蟀为主体的紫砂壶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简繁相当,在整体造型上此壶简约大气,线条干净,在装饰上此壶则极为逼真,生动活泼,由此形成了一种极为高雅的艺术趣味,从中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神韵得以彰显和发扬。
“促织”,亦称蟋蟀、蛐蛐,此壶在造型上便是参考了蛐蛐罐设计而成。蛐蛐罐是用来饲养斗蟋蟀的容器,以瓷制、陶制居多,造型常为圆身,装饰十分多样。此件促织壶延续了圆润的造型,壶身大致成圆柱体,上下等宽,周身圆润,使得壶身饱满非常,壶底部自然形成小平底,更显壶身小巧可爱。壶身线条浑圆自然,一气呵成,干净利落,构成的造型既有方器之端庄稳重,又有圆器之圆润流畅、丰满富态之感。由此可见,此件紫砂壶身造型虽然简单,却将方器、圆器与蛐蛐罐之特征进行了极好的融合,体现出紫砂壶艺术的多面性与包容性。
与简约的壶身相适应,壶嘴、壶把手与壶盖也极为简单。壶嘴为短促直嘴,置于壶的中上部,圆润小巧,与壶体结构相映衬。壶把手为耳状环形,手工艺人特意将其打造成环带状,由此消解沉闷,更显轻巧。壶把手最高点与壶嘴处于同一高度,由此才能使壶身达到平衡,壶把手较为宽大,与壶的容量相适应,由此才能在使用时保持稳定性。球形壶盖置于壶颈部,边缘细腻,壶盖微微突出而中间凹陷,起伏自然,凹陷处则安置壶钮,配置合理。从壶身各部分看,虽然简单,但做工精致,尤其是各个链接部分处理自然,毫无接缝,既保证了视觉享受,又能保证质量。
在此壶壶盖与壶面上有文字及刻绘装饰,这两处装饰使壶的艺术水准得到了提升并体现出趣味性。首先看刻绘装饰,这一部分也是此壶的点睛之笔。刻绘图案由两只蟋蟀组成,构成了一幅“斗蟋蟀图”。两只蟋蟀触须纤长,斗志昂扬,蟋蟀身形健壮,腿部肌肉线条明显,尽显力量美。蟋蟀主要由细致的纹线雕刻组合而成,不仅整体形状逼真,细节之处也是极为真实,就连蟋蟀腿上的绒毛也清晰可见,两只蟋蟀一攻一守,活灵活现。壶盖凸起一圈与壶面靠近壶嘴一侧装饰有文字,字体篆刻力度均匀,强健有力,凸显中华文化之神韵。这两部分装饰均以黑色着墨,由此更加鲜明。
斗蟋蟀是中国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在中国流传甚广。比起残酷的斗蟋蟀活动,对于蟋蟀身型、鸣叫的欣赏也是一种艺术,这小小的蟋蟀也就因此有了新的美感。此壶以促织为主题进行设计,以红泥进行制作,成色精美,造型简练,长期泡养不仅壶面会焕发光彩,那一对蟋蟀也会更加生动。注水出水时的声音宛如促织鸣叫,由此使此壶拥有一种声音与画面兼美的艺术品质,文化神韵便由此焕发出来。
此件促织壶立意新颖,将视角对准促织这一包含欣赏性、趣味性与文化性的小昆虫,从而为紫砂壶艺术带来一股清新生动的自然之风。在工艺上,无论是线条的走向,还是壶面质感,抑或是雕刻装饰的部分都精致非常,结构恰当,将紫砂壶艺术精益求精之特征体现出来,从而提升促织壶的收藏价值与艺术水平。
此件促织壶是紫砂壶艺术中主题、设计都较为特殊的一种。本文从蟋蟀这一动物引入,对此壶的造型及装饰分别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其对蟋蟀造型及文化的借鉴,由此感知到此壶的艺术趣味与文化神韵。以动物为主题的紫砂壶通常极具灵性,这种灵性不仅在于动物本身,也在于手工艺人绝妙的艺术思想,才能使每件紫砂壶都有着各自的特色。
作者简介:吴建平,工艺美术师,笔名西乔,1974年11月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吴门制陶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