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卫枫
紫砂壶具备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特点。紫砂壶的设计,离不开高水准的制作工艺,这与紫砂壶最终表现出来的美学价值有非常直接的联系。但是在紫砂壶制作中,关于制作工艺的选择与使用,还存在一些疑问,例如要想获得最佳的紫砂壶泥色呈现效果需要选择何种工艺,或者肌理、装饰工艺的要求等,这些都是需要格外关注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加深入地感受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下面围绕这一点进行分析。
一、紫砂壶泥色表象工艺
通常紫砂茶具并不采用上釉与彩绘的形式,更多是通过本身的造型、烧制成功之后的肌理效果突出整壶的美观度。紫砂器烧清之后的色彩呈现,因为矿料、配比存在差异,有深紫色、朱砂紫色与海棠红色等多种颜色,所以制作过程中可以在泥料当中掺加一些无毒氧化金属,使整壶原本的色泽发生改变。
例如笔者的作品——《碧海云帆壶》,壶身主要选择一种色调泥料,同时结合设计效果选择黄色、深绿色这两种色调的泥料,呈现出最終的效果。在处理手法上主要有三种:(1)按照整壶的固有色选择与之相似的色泥。《碧海云帆壶》这一作品便在壶身象征着碧海云帆的条纹上选择了黄色、绿色,最终呈现出非常好的设计效果;(2)表面肌理的塑造上,可以同时使用颗粒粗细不同的泥料,或者在泥料内加入粒径较粗的粒子,使壶体表面可以形成调砂肌理,这一点也在《碧海云帆壶》上有所体现;(3)作品块面转折略显收敛,将直线与弧线巧妙结合,使之四方非方,似圆非圆,方中寓圆,不仅是造型风格,也是中国人处世的哲学象征,壶身将古人发明的大漆手艺,用紫砂绞泥工艺去重现漆的色彩斑斓,色彩变化层次丰富,令人难忘。作为一种鼎提梁,《碧海云帆壶》由壶身向上延伸,形成足够的空间,犹如天造地设,浑然天成,使整器有向上挺拔之势,与壶身波纹呼应,营造出文人“心游太玄”的情蕴。
二、 紫砂壶形制工艺
紫砂壶工艺在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中有诸多类型,按照形状划分有几何类、自然类、筋纹类,按照紫砂壶的形态特征则有光货类、花货类、筋纹类三种类型。紫砂壶的形制有圆器、方器、筋纹器、混合器这四种类型,如果从装饰角度分类则有素器、花器这两类;从制作手段分类有全手工类、模型辅助类两种。历经数百年的时间,紫砂壶设计从最初自然界中的物象、人造物模,逐渐演变为以人的思维为倾向的器物形态,这也为现代紫砂壶形制的塑造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支持。
三、紫砂壶装饰工艺
紫砂器装饰工艺分为塑造、雕刻,其中塑造工艺包含自然形态、装饰线型,在整壶上塑造自然形态,一般会采用圆雕、浮雕与透雕这一类技巧,将自然界中的松枝、竹叶等通过艺术手法体现在紫砂壶之上,成为器物的花纹装饰,为紫砂壶赋予清新脱俗之感。针对装饰线型而言,比较常用的有灯草线、云肩线、云水线、筋纹线、皮带线这五种,且这些线型的制作,需要用到其他工具,例如牛角、竹木做的线贡,再应用压、勒、拖、旋这些手法进行壶身装饰的加工,使线条更加清晰。注意在紫砂壶装饰环节,所有的装饰纹样都要保证明快性,不能模糊不清,这是展现紫砂壶制作水平的重要依据。例如《碧海云帆壶》的装饰主要采用了黄色和绿色的条纹,以此来代表这一作品的主题——碧海云帆。通过观察发现纹样的线条清晰流畅,丝毫没有模糊不清的问题,同时也表现出层次分明的色彩感。
四、紫砂壶肌理制作工艺
紫砂器作为一种工艺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的过程。由于紫砂材质比较特殊,为鳞片状排列分子结构,这种结构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变化,例如表面色泽发生渐变,而这种渐变往往会在长期使用之后才会清晰地呈现出来。在生活中常用的紫砂壶表面会形成一层亚光,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光亮度也不断提升,最终成为包浆。这种包浆会附着在壶身之上,使壶更加凸显稳重、宁静与质朴的感觉。要想在紫砂壶上形成所谓的包浆,与肌理制作工艺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养壶方法。养壶也是养心的过程,其优势在于将紫砂壶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并且增加养壶人士的个人修养,体现其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