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纲鑫 李秋华
摘 要: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进一步完善,并逐步拓展到测绘工程领域。工程师可以利用计算机采集、整合、处理与分析各类地表数据与空间信息。自然灾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为此,本文围绕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与治理中的实践应用展开系统探究。
关键词:测绘工程 山洪灾害 防控与治理
中图分类号:TV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0(b)-0040-02
山洪灾害是一种破坏性、威胁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见性与不可控性。为降低山洪灾害的负面影响,我国成立了科研小组与测绘小组,通过全方位动态监测地表结构与空间环境,预测发生山洪灾害的概率,制定应急预案,从而减小财产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1 山洪灾害的基本概念
山洪是指山林地区溪沟水流量超过警戒线而导致的洪水。山洪灾害具有水流量大、水流速度快、冲击力强等特征,而且水流中夹杂的巨石与杂物等也会产生极强的撞击力,甚至造成局部低海拔地区的洪涝灾害。按照山洪源头差异,可划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几大类。通过完善防洪抗灾工作,调整生产生活运作模式,增强防洪意识等措施,降低山洪灾害的负面影响。
2 国内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中的应用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就派遣了一大批专业学者对山洪灾害进行研究。根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与气候环境特征,按照危险程度,可将山洪灾害划分为山洪灾害重防区、轻防区与低防区等,且全面探索了山洪泥石流区,取得了理想成绩。具体来说,防控措施包括:
其一,判断泥石流沟与非泥石流沟,根据综合指标判定泥石流的危险程度。客观评价泥石流沟的危险程度,进一步明确高危区域划分。其二,参照统一指标选择任意一条溪沟进行分类,确定危险区与非危险区的临界点。这些方法都应当以沟道勘察工作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划分山区泥石流,进而准确预测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地理位置。但需要格外强调的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工作难度。
当下,我国现有的山洪灾害评估与风险度评估的相关数据资料尚不完善,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测量手段对山洪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等级以及各地区的承灾能力实行全面探究。然而,这不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资金浪费,还会受到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干预,影响评估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对此,采用测绘工程对山洪災害进行评估,可有效提高监测效率与精确性,降低山洪灾害的影响。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空间数据分析
按照原理差异,地理信息系统叠加主要包括点与多边形叠加、线与多边形叠加、多边形与多边形叠加三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山洪灾害数据多以分层方式体现,根据主题分层提取地理景观。完整的数据层可以如实展现地区的景观面貌。每个主题层都对应着一个数据层,而数据层就是由点、线及面空间三元素组成。地形数据需要通过数字高程模型实行深入探究。
3.1 点与多边形叠加的作用
点与多边形叠加的主要作用是判断点与多边形的位置关系。矢量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准确判断任意点对于多边形线段的位置。
3.2 线与多边形叠加的作用
线与多边形叠加需要比较线上坐标和多边形坐标,准确判断线是否落在多边形范围内,计算线与多边形的交点,进而将计算结果展现在数据层面。根据叠加的结果明确任意弧段落在多边形内的具体位置,计算河流长度与密度。
3.3 多边形与多边形叠加的作用
多边形叠加是指将至少两个以上的多边形进行叠加,构建出完整的多边形土层。多边形叠加的主要作用是将原有的多边形分解成新生图层,依据新生图层的两层或多层性能,明确新图层的属性信息,满足多元化需求。
4 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治中的实践应用
4.1 预测山洪灾害
要想准确判断山洪灾害,首要前提是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地质结构特征、气候环境特征、生态环境特征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由此,既有数据分析能力,又有空间处理能力的地理信息系统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预测山洪灾害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在预测山洪灾害方面具有如下几方面特征:空间数据系统,可以全面监测山洪灾害的相关数据,以及数据的内部作用力特征。且地理信息系统也有助于构建洪水预警系统与警报系统。以某省对地理信息系统在预测山洪灾害方面的实践应用为例,相关人员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分别委派相关的测绘单位进行勘测,并采用统一的比重投影转换勘测结果,为灾害分区与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4.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划分山洪灾害防治区域
客观来说,造成山洪灾害的三类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特征、降雨量与人类活动。要想有效预防和治理山洪灾害,就需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综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降雨情况以及经济建设水平。通过全面探究这三类要素的分布特征与客观发展规律,将山洪灾害划分为重灾区、轻灾区与一般防治区,然后采取有针对性、有策略性的防控措施。
其二,根据地理位置特征与灾害程度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两个一级防治区。由于山洪灾害多发于山林地区的溪沟,因此,本文以小流域为单位展开系统探究。按照国家统一的限定级别对山林地区的自然河流进行划分,其中,小流域的面积在10~20km2之间。然后对地形地貌数据信息进行投影切换,明确小流域的长度与面积等。之后,按照国家水利信息的相关标准对各小流域予以命名和编号。
根据小流域的划分,实行基础勘察,采集整合相关数据资料,形成完整的文档。其中包括小流域及周边区域的气象信息、地下水文信息、泥石流灾害信息与经济开发建设信息等。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地形分区、降雨分区与经济分区,且叠加地形分区图和经济分区图,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根据降雨分区,调整灾害点的高密度区,最终明确该区域的一般防治区与重点防治区。
4.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划分山洪灾害易发程度
在正式分析前,工作人员应当采集、整合、处理与分析山洪灾害中的损失数据,针对溪沟洪涝、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等造成的损失,利用地理坐标进行投影换算,在信息处理平台上,设计相应的洪涝灾害点分布图、泥石流灾害点分布图和山体滑坡灾害点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类灾害点分布图予以叠加,统计各图层中各小流域的洪水灾害频率、洪水覆盖面积、泥石流覆盖面积、山体滑坡个数及山体滑坡总面积等。然后根据统计数据,客观分析灾害损失的结果,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判断灾害发生概率与频率。此外,参照实际数据,划分各个指标,生成完整的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层。例如,将洪涝灾害的易发程度划分为高发区、低发区与一般区等。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工作人员可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山洪灾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5 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地理信息系统在山洪灾害的地理空间信息测绘与处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各相关部门必须将地理信息系统拓展应用到洪水灾害防控与治理工作中,高效且准确的获取防控山洪灾害的数据信息,从而为灾害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朱礼梅.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8,87(6):155,159.
[2] 郭晓宾.浅析测绘工程在山洪灾害防控及治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3):59-60.
[3] 何秉顺,刘昌军,胡兆军.新形势下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的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7(5):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