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月琴
[关 键 词]紫砂壶;太湖石;融合;创新
江苏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这里风景优美、文化绚烂,一展江南地区之古韵悠长与繁荣强盛。世界闻名的紫砂壶便是诞生在江苏宜兴丁蜀地区,自其诞生以来,便以包容性、融合性见长,常从其他艺术形式中获得灵感。本文将要介绍的紫砂壶便融合了江苏省另一种神奇的艺术——太湖石。二者的融合不仅使紫砂壶艺术产生一种新奇的美感,更使江苏的文化之美得以呈现。
从造型上看,此壶属圆器。圆器是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造型之一,体现出对于传统的继承。早在紫砂壶诞生前,中国在茗器制作上已经相当成熟了,因圆形易于打造,所以以圆器居多。此壶在圆形上又进行了一些调整,从而使其形似酒壶,体现出圆器易于变化和多样的特点。壶身上宽下窄,壶肩部圆润饱满,弧度优美,从而使壶上部形成丰腴而具有张力的美感。壶面犹如从肩部“流出”,自然向下汇聚,形成较窄的圆底。由此观之,此壶虽上宽下小,却没有产生头重脚轻的不平衡感,足见手工艺人对于壶体重心的把握。
壶嘴与壶把手形制简单。壶嘴将传统三弯流进行改进以迎合壶体造型,从而保证实用性能。壶嘴线条流畅优美,与壶身所形成的夹角较小,几乎与壶身平行,在使用时稍微用力即可出水,又能利落收水,避免“潴留”现象的发生。与壶嘴对称的是耳状圆环把手,二者相互配合,使壶身保持平稳。
壶盖为圆形平盖,造型简朴,与壶颈部相接形成较强的立体感。从造型上看,此壶朴素非常,壶面与壶盖多为光面,因而呈现出光器之精湛细腻,将紫砂泥料的天然质感较好地保存,毫无瑕疵的表面将紫砂壶艺术的精致完美展现。
从装饰上看,此壶属花器一类,所结合的是经典的太湖石造型,这一装饰的运用使此壶充满了创新性,从而构成了此壶的艺术特性。太湖石,亦称窟窿石、假山石,是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冲击下形成的,因此造型多样,形态诡谲,孔洞极多,常作园林石使用,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石文化。太湖石是中国四大传统名石中最能体现“瘦、皱、漏、透”特点的,有“千古名石”之美誉,这些特点在此件紫砂壶上都有着精准的体现。
此壶的把手、壺嘴根部以及壶底部都为太湖石装饰。壶嘴苍劲有力、棱角分明,握之触感非常,壶底部与壶嘴根部一圈以太湖石纹路作为装饰,孔洞特征明显,与光面部分达成了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最为精湛的要数壶钮了,壶钮为一尊太湖石雕刻,其形如树,肌理明显,引人注目。装饰部分体现了雕刻技法在紫砂壶上起到的作用,太湖石造型肌理复杂,稍有不慎则会使之呈现出粗糙感,从而影响自然美。在结合方法上,手工艺人别出心裁,整体与部分相结合,这样既能彰显作品主题,又能保留紫砂壶本身的素雅洁净,使两种艺术形式既能体现出个性特征,又能共同为主题服务,从而达到融合美。
紫砂壶与太湖石同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的杰出之作,二者都体现出自然与人类创造的完美融合。紫砂泥与太湖石皆是大自然的馈赠,在手工艺人巧妙的技艺下,二者极为自然地融于一体,从而使二者都得到新的发展。同时,此壶也进一步说明了紫砂壶艺术极强的包容性,正是因为有着宽广的胸怀和艺术视野,紫砂壶才能在新时代中不断使自身更新,不断在传承中彰显个性。
以石为装饰的紫砂壶是比较独特的一种,太湖石气质偏于硬朗,紫砂壶则较为柔和,从而能在融合中相互促进,形成刚柔并济的独特美学风格。本文通过对此件“太湖影踪”紫砂壶造型与装饰进行分析,感受到其融合美与创新性,这对于以后的紫砂壶创造也是一个借鉴。中国文化如此多样,或许紫砂壶就是它们发展的新空间。
作者简介:滕月琴(1982—),女,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