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荣权
摘要: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将受到极大的影响,面临着极大的转型压力。如何根据资管新规要求实现及时有效的转型,是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本文分析了对商业银行资管业务有影响的资管新规要求,探析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在资管新规规范下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资管新规;商业银行;大资管
1.研究背景
2004年,第一支人民币理财产品由中国光大银行推出以来,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在十多年间得到飞速的发展,整体规模已接近30万亿元,超越各类机构成为资管行业的龙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红利,居民个人财富的增长,银行资管业务凭借其丰厚的资金、丰富的项目资源及完善的网点渠道等优势,得到高速发展及规模快速扩张。但是由于政策的迟滞及监管制度的完善速度落后,造成银行资管业务在高速发展中积累了各种问题及风险并偏离了资管本质。在此环境背景下,从2017年11月17日出台了《关于規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到2018年3月28日通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及最终在2018年4月27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以下简称《意见》),市场也将此称为资管新规。随着资管新规落地,意味着大资管统一监管时代已经来临,银行资管业务将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资管本质。
2.资管新规对银行资管业务带来的影响分析
资管新规将对银行原有的资管业务将带来较大的冲击,如对投资者资格更为严格筛选,对理财产品的确立更为规范,对业务开展的模式也有更严谨的流程,与新规颁布以前,主要变化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2.1 对投资者要求更高
私募性质的资管产品合格投资者需要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个人年收入连续3年40万元证明。私募性质的资管业务门槛大幅度提高。
2.2 打破刚兑
资管新规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并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应当对资产管理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并提出了刚性兑付的认定标准及监管规范。意味着直接或变相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要退出市场。
2.3 不允许多层嵌套
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意味着公募银行理财资金无法委外给私募基金或者专户等。
2.4 不允许期限错配
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合理确定资产管理产品所投资资产的期限,加强对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应当为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并明确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退出安排。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受(收)益权的退出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
2.5 规范资金池模式
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做到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金融机构不得违反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通过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立多只资产管理产品的方式,变相突破投资人数限制或者其他监管要求。同一金融机构发行多只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同一资产的,为防止同一资产发生风险波及多只资产管理产品,多只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该资产的资金总规模合计不得超过300亿元。
2.6 银行资管业务需独立开展
资管新规要求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部门开展业务。金融机构不得为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或者股权类资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回购等代为承担风险的承诺。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确保资产管理业务与其他业务相分离,资产管理产品与其代销的金融产品相分离,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相分离,资产管理业务操作与其他业务操作相分离。
2.7 人工智能投资顾问需取得资质
资管新规要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应当取得投资顾问资质,非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资顾问超范围经营或者变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应当向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报备人工智能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为投资者单独设立智能管理账户,充分提示人工智能算法的固有缺陷和使用风险,明晰交易流程,强化留痕管理,严格监控智能管理账户的交易头寸、风险限额、交易种类、价格权限等。
3.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规范资管业务对策
在如此严格的新规之下,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应及时调整产品类型,整理业务模式及范围,转变经营模式。相应的策略有如下几点:
3.1依据新规完善产品体系
银行资管行业推动产品净值化的方向转型,可从产品多元化入手,通过产品期限及收益结构的类别产品逐步引导客户接受理财净值化理念,同时也实现客户群差异化策略。目前大部分客户投资思维还停留在刚性兑换模式,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是他们选择的依据,因此客户黏度低。可通过用业绩比较基准替代预期浮动收益,既体现产品的价值,又传递了市场的波动;同时也引导客户关注在产品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上,即使客户逐渐接受理财净值化的理念,又提升了客户黏度。打破刚兑意味着投资者在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但是客户群体由于自身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各有不同,对产品的要求存在差异。银行资管业务须完善产品体系,逐步建立覆盖不同资产类别、不同期限、不同风险偏好,不同起购金额的产品,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3.2打造爆款产品,形成品牌核心力
在大资管环境下,国内理财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机构间往往陷入恶性竞争。纵观全球领先的资管机构,每一家机构都有自身为人所知的王牌资产类别和投资策略。如摩根大通在主题化投资管理领域独树一帜,PIMCO被称为全球的“债券之王”,Vanguard的低成本ETF基金获得巴菲特的推荐。因此,国内银行资管可在完善产品体系的基础上,深耕自身优势产品领域,打造爆款产品领先市场,建立品牌效应。同时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者不仅追求收益,更追求配置的产品能否满足他们分散风险、降低波动率、匹配资金期限、满足生产经营等需要。因此银行需要在考虑提高投资收益的同时,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收益偏好等因素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及配置服务。银行利用其管理能力和客户基础,整合单一核心品牌或者以根据客户定位及投资风格形成精品店模式子品牌均有成功案例。如汇丰将汇丰全球资产管理作为汇丰专业投资业务的唯一品牌,美国银行将自己的全球财富及投资管理板块业务整合到美林、美国信托子品牌。
3.3通过子公司经营相关业务
为利于监管及风险控制,资管新规已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银行资管子公司独立运作可明确了银行理财的法律主体地位,有利于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发展体系,也有利于与银行主营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已完成理财事业部改革,已具备相对独立运作的要素,在产品销售、投资管理、风险管理、IT 系统建设、会计核算等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子公司管理的实施条件。参考国际经验,已有较多国外领先银行管理资管业务子公司的成功案例,通过资管子公司能在体制上解决投资管理的风险审批问题,并有利于政府监管,因此子公司模式是未来银行资管业务的主流模式。
3.4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从业务上来说,管理水平是资管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制度的完善、流程的合理便捷、系统的严谨、风险管理的管控、人才的培养及激励等均是管理水平的核心要求。制度、流程、系统均需与自身需求相匹配,考虑各自差异不做具体建议,建议在考虑实现风险管控的同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议提升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能力,建立独立风险架构及匹配专门的投资组合风险团队,根据资产配置策略,制定一系列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规则和指标,实现专业化、精细化风险管理。子公司需要建立市场化的人才体系,完善职业序列及薪酬激励机制,引入具备重点资产类别的投研能力和重点渠道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拓展能力的明星基金经理团队,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3.5利用智能手段提升營销能力
银行资管需要建立投资、风控及运营一体化的端到端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实现资源查询,配置优化计算,流程自动化。既给客户提供便捷性,又提升效率。目前全球资管行业领军者均已积极布局智能资管领域的金融科技,如2016年,摩根大通在资管方面的科技支出就投入了近8亿美元。从本质上说,银行资管子公司与基金公司相类似,但背靠母公司协同组织管理是其最大的优势。建议建立行内协同营销的分销管理机构及跨部门协调团队,促进营销能力、提升关联业务的运作效率及降低跨部门间的利益冲突。类似案例有瑞银的分销委员会及IPS部门。
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优化营销模式。针对零售客群,借助母公司现有网点资源提供明星专家讲座等形式教育客户,传播资产配置的理念及建立品牌,借力母公司销售团队,通过智能化辅助相结合,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智能化的资产配置策略和产品推荐。针对高净值及机构客户,建立直销团队,深入了解客户,与投资经理合作,根据不同客户对资金久期和风险偏好的差异化需求,建立专属的投资解决方案。
总结
在资管新规下,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质,其核心是管理价值和风险。根据新规要求,成立子公司就是银行资管重新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及政府监管的管理模式,是银行资管业务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本文中一些模式案例参考了国外领先银行的成功案例,但还需应考虑到外部政策及市场环境的差异,与自身特性需求相结合,探寻出适合自身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新浪网.资管新规“落地”预示资管行业将步入“统一监管时代”[EB/OL].2018-4-28.
[2]搜狐网.十二条核心重点 五项注意问题.关于资管新规精华内容都在这里[EB/OL].2018-4-28. http://www.sohu.com/a/229855030_481581
[3]叶文辉.资管新规下结构性存款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监管研究[J].征信,2018(11):88-92.
[4]龙煦霏.资管新规下投资理财产品的“机与危”[J].中国商界,2018(01):42-43.
[5]郑联盛.“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的走向[J].银行家,2018(12):132-134.
[6]张屹.资管新规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分析[J].西部皮革,2018(2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