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州,李建华,陈会杰,张幸博
(河南省烟草公司许昌市公司,河南许昌 461000)
烟草病虫害是指在烟草上由各种病、虫的发生与为害,直接影响烟叶的内在质量和产量。据调查,我国烟草有害生物达600余种,侵染性病虫害有68种,目前对烤烟造成严重损失的虫害有烟蚜、烟青虫、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主要病害为病毒病、黑胫病、赤星病、青枯病[1-2]。许昌烟草种植历史悠久,以典型的浓香型风格享誉全球,在中式卷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3]。近年来,随着烟草产业的结构调整及气候环境、作物布局和栽培条件的改变,许昌市烟草病虫害危害程度具有逐年增加趋势[4]。针对当前许昌烟草病虫害发生情况,笔者有必要进行系统性普查,掌握当地烟草病虫害发生种类,了解主要烟草病虫害发生规律,有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
采取随机抽访、问卷调查、定点座谈和烟田现场查看等方法,对襄城县、禹州市、建安区和鄢陵县四县(市/区)部分种烟乡镇的烟草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病原因、当地气候条件、田间损失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许昌市烟草病虫害种类主要有烟草病毒病、烟草黑胫病、烟草根黑腐病、烟草赤星病、烟蚜、烟青虫、地老虎、棉铃虫和烟粉虱等,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是烟草黑胫病、烟草根黑腐病、烟青虫,影响烟叶品质的主要是烟草病毒病、烟蚜、烟粉虱。
2.1烟草病毒病
2.1.1发生规律。病害循环:病毒初侵染源主要由病株残留(如烟秆、烟杈和碎烟叶等)、越冬蔬菜、多年生树木及农田杂草越冬。来年温湿度适宜,可以通过蚜虫和机械损伤接触传播。流行条件:①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异常、温度忽高忽低、空气干燥时有利发病。②种植结构的调整不合理。前茬作物与套种作物凡前茬种植或本茬套种油菜、马铃薯、萝卜的烟田发病重。③土壤条件。土壤肥力差,土层薄,板结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田块发病重。④昆虫传播。暖冬、湿度偏小的条件下,有利于蚜虫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快,有翅蚜数量大,迁飞早,田间往往发病重[5]。
2.1.2防治对策。①育苗前做好育苗棚和育苗盘消毒工作,培育选种健壮无病的壮苗。②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远离茄科作物,防治传毒;及时除掉病株、病叶,减少病源;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③发病初期,进行预防或田间病毒病零星发生时进行防治,采用香菇多糖(或者吗啉呱)等上述病毒药+吡虫啉(或啶虫脒等)配合防治,发病严重时,建议连续用药2次,7~10 d一次[6-7]。
2.2烟草黑胫病
2.2.1发生规律。病害循环:黑胫病菌经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株残体在土壤和粪肥中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初侵染病株病部上的孢子囊或游动孢子随风雨、流水、田间操作等传播,形成再侵染。流行条件:气温在25~28 ℃,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持续时间愈长愈重,所以在烟草生长季节,连续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黑胫病流行[8-9]。
2.2.2防治对策。①选种无病壮苗;实行水旱轮作;适时早栽,使感染阶段避开雨季;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除掉病株、病叶,减少病源。②预防。苗床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 g/m2,拌10~12 kg干细土,播种时1/3撒在苗床表面,播种后其余2/3覆盖在种子上。移栽后,1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粉剂1 500 g/hm2、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1次,15 d后再浇灌l次,防效较好。③病害初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烯酰吗啉、甲霜·锰锌或噁霜·锰锌,隔15 d再喷1次[10-11]。
2.3烟草根黑腐病
2.3.1发生规律。病害循环:病残体和带菌土壤是该病的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或垣孢子萌发产生侵入丝由伤口侵入寄主表皮细胞,进行再侵染。流行条件:该病发病适温17~23 ℃,15 ℃以下或26 ℃以上发病较轻。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发病重。低温多雨或连阴雨天容易造成流行。该病菌可侵染科、豆科、葫芦科等30科120多种植物,与这些科植物连作发病重。低洼下湿地、瘠薄盐碱地易发病[12]。
2.3.2防治对策。①选种无病壮苗;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避免和豆科、茄科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除掉病株、病叶,减少病源。②预防。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 g/m2消毒床土。③发病初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每株l00~200 mL浇灌防治[13]。
2.4烟蚜
2.4.1发生规律。烟蚜在黄淮烟区年发生24~30代,世代重叠极为严重。多以卵在桃树上越冬,来年早春孵化为干母,4月底5月初产生有翅迁移蚜,在桃树上繁殖3代,开始迁往烟田,在烟草上繁殖15~17代,8月份又发生有翅迁移蚜,迁至蔬菜上繁殖,10月中旬产生有翅性母迁飞到桃树上,产生雌性蚜[14]。烟蚜发育最适温度24 ℃,高于28 ℃则不利,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春季、秋季呈2个发生高峰。烟蚜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2.4.2防治对策。①蔬菜收获后要及时清理前茬病残体,铲除田间、畦埂、地边杂草。②在初春温室大棚揭膜前对温室大棚进行蚜虫防治,减少虫源。③烟蚜从其他作物往烟田迁移时,释放烟蚜茧蜂和瓢虫杀死烟蚜,采用黄板诱杀或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忌避。④在蚜虫点片发生阶段开始喷洒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15]。
2.5烟青虫
2.5.1发生规律。每年发生2~6代,随不同烟区的温度条件改变而改变。在黄淮烟区,蛹在7~13 cm深的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6月上旬出现,并为产卵盛期;2~4代产卵盛期分别在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7月上旬—8月上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第1代至第3代主要危害春、夏烟;第4代则危害夏烟花朵、果实,其中以第2、第3代危害烟草最重[14]。
2.5.2防治对策。①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在当地烟田烟青虫第1代成虫发生前7 d左右设置杀虫灯诱捕成虫,一般3.3 hm2设置1套,诱捕至打顶后结束。②性诱剂诱杀。烟青虫第1代成虫发生前7 d左右设置诱捕器,设置15套/hm2,诱捕至打顶后结束。③保护和利用天敌。小花蝽、蠋蝽等对烟青虫幼虫具有较好捕食性,应充分保护和利用。④药剂防治。可用0.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倍或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000~2 000倍喷雾,每隔10 d施药2次,防效较好[16]。
2.6烟粉虱
2.6.1发生规律。该虫在我国北方露地不能越冬,主要在蔬菜大棚、花卉大棚等场所越冬危害。成虫喜欢在嫩叶背面产卵,但随着烟株的生长,若虫在中、下部叶片发生较多。烟粉虱的寄主范围很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迁移性强,流动性大,极不易防治。在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容易暴发,6—8月份降雨量少,高温持续时间长,有利于该虫大发生。据调查,种植大棚蔬菜如黄瓜、番茄、茄子、青椒等地方,烟粉虱越冬量大、危害重,是翌年成虫传播、扩散的主要来源[17]。
2.6.2防治对策。①培育无虫壮苗。育苗大棚可采用40目的防虫网覆盖栽培,阻隔成虫入侵,避免苗期感染。育苗后的闲置空棚,严禁种植黄瓜、番茄、茄子、马铃薯、菜豆、辣椒等蔬菜,以减少虫源的越冬、扩散和传播。②黄板诱杀成虫。烟粉虱对黄板有强烈的趋性,利用黄板诱杀可有效减轻大棚内或田间的成虫数量,对次年的虫源能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③生物天敌防治。烟粉虱抗药性强,可利用丽蚜小蜂或浅黄恩蚜小蜂等优势寄生性天敌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较好,还不容易产生抗药性。④化学防治。当烟粉虱成虫密度较低时,早期防治至关重要。由于烟粉虱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抗性较强,防治时要注意药剂的交替施用和合理混配,以减轻抗药性的产生。药剂可用0.5%苦参碱800倍、40%啶虫脒75~120 g/hm2或5%吡虫淋750~1 050 g/hm2等交叉施用。这些药剂高效、低毒,对天敌比较安全,对烟粉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8-20]。
综合分析,近几年许昌烟区病虫害危害程度具有逐年增加趋势,主要是有气候条件、品种、土壤、烟苗质量、栽培管理措施、连作和病原菌残留等综合因素造成的[4],整体损失率在5%左右,比较严重的地块损失率在10%~40%,甚至绝收。为了控制烟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①烟草黑胫病防治。要适期早栽,避开高温高湿,适期早防。②烟草根黑腐病防治。早栽回寒,栽后用及时覆膜,要高培土,促进根系发育。③病毒病的防治。除培育健壮无病的状苗,还要结合烟蚜的防治。④烟青虫的防治。对第1代成虫发生前7 d左右设置杀虫灯或性诱器诱捕成虫,对卵的防治利用小花蝽、蠋蝽等生物天敌进行防治。⑤烟粉虱的防治。关键是温室大棚早春揭膜前要统防统治,防治烟粉虱从温室大棚迁出,同时加强生物防治。
烟草病虫害严重影响烟叶的内在质量和产量,同时国家正在实施“绿色发展、农药施用零增长”方针,因此,在烟叶生产中,要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同时加强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农业措施、理化诱控、微生态调控、免疫诱抗、无人机飞防、蚜茧蜂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21-24],辅助化学防治,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农药使用,减低农药残留,改善烟叶品质,提高烟叶安全性,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