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0)
水利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直接关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凸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和面临的突出安全问题。而水利行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队伍建设。2018年,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对四川省125个企事业单位、59921名在职员工进行了水利行业人才需求和就业形势的问卷调研,分析结果显示:水利基层人才缺乏、水利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次调研了四川省125家水利单位、59921名职工,调研数据及分析结果见表1。四川省水利行业人力资源结构分布情况为:施工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综合管理人员>其他人员>勘测设计人员>咨询监理人员。施工人员最多,技术管理人员和综合管理人员分列二、三位,但人员数量基本持平,相比之下,咨询监理人员在四川水利行业中的占比最低。但在不同规模水利单位中,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大型企业中施工人员多于技术管理人员,行政和事业单位中技术管理人员则多于施工人员。四川省水利行业人力资源结构分布图、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分别见图1、图2、图3和图4。
表1 四川省不同规模水利单位人力资源结构分布
注:数据来源课题组调研数据。
图1 四川水利行业人力资源结构分布
图2 四川省水利行业人员年龄结构
图3 四川省水利行业人员职称结构
图4 四川省水利行业人员学历结构
据《四川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水利行业的中专以上学历人才将持续增长,本科及以上、专科、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比例由“十二五”末的25.24∶36.44∶38.32进一步优化为30∶40∶30。
图5 四川省水利人才队伍2010-2020年学历结构变化趋势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分析,未来三年四川省水利单位计划招聘岗位中,施工人员5348人,占25.66%;技术管理人员8784人,占42.15%;勘测设计人员1294人,占6.21%;咨询监理人员809人,占3.88%;综合管理(服务)人员3897人,占18.70%;其他人员708人,占3.40%。未来三年计划招聘人员预计共2084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2954人,占62.16%;高职专科毕业生6068人,占29.12%;中职(专)毕业生1811人,占8.69%。
表2 四川水利行业未来三年计划招聘人员学历分布
未来三年,四川省水利单位需求的人才计划类型和数量变化为:本科及以上毕业生>高职专科毕业生>中职及以下毕业生。在四川省水利行业未来三年计划招聘人员中,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占比依然最高,为62.16%,其次为高职专科毕业生、中职及以下人员,占比依次为29.12%和8.69%。分析表明,未来水利行业对高职以上学历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且相比十二五有增长趋势。
参照专业目录,四川省开办水利行业的高职院校有7所,专业涵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550204)、水利工程(550201)、水利水电工程技术(550202)、水利水电工程管理(550203)、水文测报技术(55010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550101)、水电站动力设备(550301)、水政水资源管理(550103)、水土保持技术(550401)等,其中,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8个专业。四川省开办水利类专业的中职学校有5所,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041500)和水电厂机电设备安装与运行(031000)等专业。
表3 2015-2017年四川省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设置情况
对照表3,四川省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整体呈下降趋势。7所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2015年-2017年总在校生人数为8055人,招生逐年下降,在校生数略有波动。招生数总体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水利行业属于艰苦行业,当代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选择该行业的学生数偏少。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招生人数稳中有升;水利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招生人数趋于稳定;水政与水资源管理专业招生人数逐年下降;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招生人数稳中有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水土保持技术专业招生数下降趋势明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招生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该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偏重设计,而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决定了毕业后从事设计的人数偏少,大部分还是朝施工技术与管理岗位发展,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恰好是培养施工技术与管理岗位人才,因此,招生人数略有上升。水土保持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也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该专业毕业后就业面比较狭窄,对应岗位需求量较少。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招生人数稳中有降是因为当前四川省中小型水电站大部分已基本开发完毕,各单位人员已趋于稳定,社会需求量降低。
表4 2015-2017年四川省高职院校主要水利类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汇总
对照表4,四川省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0.34%,平均对口率为81.92%。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水土保持专业对口率较高。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存在普遍的水利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就业宣传力度、人事考试制度、学生主观意识、行业形势、专升本等。
根据前文分析,未来三年四川省水利行业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量约为6068人,而四川省未来三年即将毕业的水利类高职毕业生人数为8055人,按现有的平均就业率和对口率折算,人才存在107人的缺口。通过问卷和访谈得知,水利行业、尤其是水利基层行业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留不住、高职专业毕业生进不了事业单位[1]。随着四川省水电行业的萎缩,学校明显存在高职学生就业难、就业对口率普遍偏低的问题。
面对水利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与水利行业人才缺乏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对策:
(1)精准扶贫,“三定”政策
大力加强水利精准扶贫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水利行业,实施一系列鼓励政策[2],使更多的学生选择水利类专业学习。尤其是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可以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点安置,采取减免学费的政策,让他们学有所成再回去服务家乡水利。
(2)人事放宽,“灵活”政策
面对基层水利单位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扩宽招人政策,允许高职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编制考试或者采取考核招聘原则,对现有基层工作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打通供、需通道,优化人才队伍结构。1949年以来,各地大兴水利、大干水利,基础水利设施初具规模,防汛抗旱能力增强、灌溉面积增加,但也存在防灾标准低、病险工程多、配套任务重、管理人员明显不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能在基层留住人才是根本。政策放宽、人文关怀、宣传教育必不可少。
(3)专业建设,“对接”政策
根据水利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布局。水利职业院校是水利行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顺势而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如河长制、乡村振兴、一带一路等水利行业发展需求去设置和调整专业。紧跟水利行业发展的趋势,重点发展水利工程施工及其新技术、农田水利、水生态和水环境、给排水、智慧水利等方面的专业和方向,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知识点与岗位技能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3]。
(4)就业指导,“引导”政策
加强就业指导,随着水利行业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愈发激烈,高职毕业生需努力改变就业思想,扩宽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校内增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主动选择基层就业,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