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2019-03-16 07:25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骨干下肢血栓

据调查,大多数患者在完成下肢骨折手术后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抵抗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较低,这一并发症在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中就表现的尤为明显。患者在出现这一并发症后,其身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若医护人员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临床上开始重视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后的护理干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从多个角度来控制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不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求将该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本次研究对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展开了初步的探究,希望以此来减少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数据

选取200例2016年6月—2018年3月医院接收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进行研究之前要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在对照组的10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中,有53例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该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年龄在61~83岁,平均年龄(72.53±2.8)岁。在观察组的10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中,有54例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该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70.02±2.9)岁。本次研究的对象为老年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不得参加本次实验;有严重的慢性疾病的患者不得参加本次实验;患有股骨干股骨折的患者才能参加本次实验;所有不配合治疗或不同意参加实验的患者不参加本次实验;本次实验得到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2]。所有参加本次实验的患者均有以下症状:(1)入院时大量出血,出现面色苍白等出血性休克。(2)骨折部位出现疼痛、局部肿胀、成角畸形等症状。(3)经过医学影像检查确诊为股骨干骨折

1.2 方法

采用常规的方法为对照组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在进行常规护理时要记录患者的病史和服药史,帮患者预约全面的检查,在患者要接受手术时要帮助患者做好手术准备。在患者手术后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观察患者的患处是否出现肿胀情况,按照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帮患者安排术后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后要叮嘱患者来医院复查。

观察组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则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干预:展开心理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产生这些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对症疏导,消除患者的疑虑,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充足的信任,使患者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展开护理工作[3]。护理人员还应该注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居住环境,让患者保持一个愉快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4]。

(2)健康知识教育:医院可以定期组织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讲座,由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加[5]。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原因详细的告知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提高他们的认识,减少他们的恐惧心理。在讲解的过程中,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该及时解答[6],针对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7-8]。

为了保证实验的可行性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并由同一医生进行手术。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根据数值差异对两种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由护士调查并计算出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更短,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细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6.5±0.7 13.9±3.2对照组 8.1±1.0 16.8±4.1 t值 6.124 5.114 P值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例(%)]

3 讨论

老年患者可能会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一些其他的疾病,这些疾病都会对治疗的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再加上老年患者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对疼痛敏感,手术结束后不敢活动肢体,因此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较大[9-10]。在手术后,老年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制动,这就使患者的凝血因子含量和血小板的数量增多,抗凝血因子的效果就会下降,最终导致患者的异常血液高凝状态[11]。手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得到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老年患者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12]。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采用预防性护理的观察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科学饮食指导以及病情控制。与患者沟通交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加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一并发症的认识,配合护理人员做好防御工作。科学的指导患者饮食,帮助患者合理的摄取营养,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控制患者的病情,及时为患者变换体位和按摩,尽可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护理人员通过一系列预防护理措施对全方位的控制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尽可能的减少下肢深静脉堵塞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12-13]。由本次研究的结果能够看出,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都要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为(6.5±0.7)d,平均住院时间(13.9±3.2)d,对照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为(8.1±1.0)d,平均住院时间(16.8±4.1)d,由此可知,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平均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更少;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照组,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6%;所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被临床推荐应用。

综上所述,为患者提供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患者平均下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所以为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提供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骨干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