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吹响了农家书屋改革再出发的号角。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
“农家书屋是一个创举。把书送到农村,为农民提供免费阅读,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成就很大。”一直关注农家书屋建设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对农家书屋有着深厚感情,“在农村建农家书屋就好比在城里建图书馆一样,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需要,是党和政府为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而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
10余年来,借助业已建立起来的农家书屋,文化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于广大农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认为:“农家书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
“现在农家书屋开放及时,利用效率提高了,尤其是图书配给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廖华歌不久前刚参加了对一些农家书屋的走访调研。她看到,有的书屋因地制宜,根据所生活地域的特点来配备图书,有些书屋在配送图书时,更是考虑到了农村儿童的阅读需求,“对于农家书屋而言,这种变化和提升无疑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农家书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怎样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代表委员一致认为,不仅要在建好上下功夫,更要在管好、用好上做文章
在阎晓宏看来,首先要维护。要“加强管理,推荐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其次要加大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推进检查指导,破除部门界限,开展有效的读书活动。“要因地制宜,从村民实际出发,培养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和读书的习惯。”阎晓宏坦言,必须立足实际,坚持不懈地努力。
魏玉山对去年调研中看到的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农家书屋“一屋多点”的服务模式记忆深刻。所谓“一屋多点”,是因为这个农家书屋同时在村里人流较大的两个超市设了两个阅读点,让书跟着人走,“探索出农家书屋从单一、固定的场所变成一种更适合农村阅读需求的服务模式,很有价值”。
廖华歌认为,农家书屋应该在专业管理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这是打通农家书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这些图书管理员不单是书屋的‘看门人’,也要成为农民读书的‘引路人’,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我们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文化之家’。”
“要推动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建设。”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社社长张小影认为,现在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配送图书内容的结构提出了很大挑战。图书要不断进行更新,投入也不能是一次性的。“在内容上,要考虑阅读群体的变化;在载体上,可以采用让人们获取知识更便利的阅读平台,比如移动终端的阅读。”
采访中,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农家书屋要坚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努力创出具有特色、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子来。
“要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数字化平台,为农家书屋服务提供数字化支持。”魏玉山建议,农家书屋的管理要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合起来。“国家对内容建设要有一定的主导性,要进行统筹,比如建立农家书屋基础书目。”魏玉山表示,要通过农家书屋传递国家意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