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苏州人与他的营造之道

2019-03-16 03:21陶瑾
现代苏州 2019年5期
关键词:天趣造园中式

记者 陶瑾

上段远山,一片寒林;中段池水,画面留白;近处几棵老树,树下有亭,四根细柱,顶覆茅草。这是典型的中国园林格局。元代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传达了一派清旷幽远的自然生趣,如果人可以生活在这幅画境中,画家宁可让房子小到只能放下自己的膝盖。这也是中西方观点的不同:造园,是造一个小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园林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整个中国就是一座大的园林。而近年来,人们对园林、对建筑、对营造等概念日渐模糊出现乱象,如果当下还不及时正本清源,不敢想象,东方文化将走向何方?

何为园林

东方建筑的根,在东方文化中,而古往今来,中国传统园林正是东方文化的最佳象征。作为东方建筑的巅峰之作,园林里饱含了中国人念念不忘的内在根基,那是一种“外儒内道”的东方式精神文化,是一种介于出世与入世、想象与现实之间的乌托邦写照,也是千百年来东方基因进化出的人与世界、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相处关系。

宽泛地说,园林是一种围合而成的人工化自然。但它的模拟自然、再造自然,与纯粹的物质空间又是迥然有别的,似乎已经约定俗成地指向一种文化属性,如《园冶》作者计成所谓的“别壶天地”,或者米芾所说的“城市山林”。

“可现在,很多人不懂园林,不理解园林,产生了许多误区。”古建研究专家、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常委陈天趣感叹道。他说,园林是人文生态结构营造学,不是绿化景观建筑学。当园林变成只有景观功能了,园林也就不是园林了。园林的本义在于用,物质生活上的实用和精神生活上的实用。

苏州园林就是一个理想的参照系,其中关于人与自然的探讨,关于建构另一种自然的水平,已经达到接近完美的成熟阶段。但是,今天这些园林大部分已经从私家园林变成了公共景点,变成了遗产和纪念物,在一个个围墙之内,如盆景般地散落在城市中。

陈天趣对园林的见地极深,他说,园林是人类居住营造的最高境界

陈天趣对园林的见地极深,他说,园林是人类居住营造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人对天地认识后,而形成的一种天人合一的优秀理念和最理想的生存哲学即方法论,在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运用。好的园林,八个字:中正平和、风生水起。处处体现着一个“善”字,天善地善人善。

园林营造任重而道远

“园林,营的就是善。有了慈悲善哉,园林就有了禅意。古人营园者必为营慈悲之善匠。”说起园林营造,陈天趣向记者娓娓道来:中国园林就是一部反映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营造哲学。

可惜,当代之造园,由于缺乏善心,特别是一些所谓艺术家们造园,就中国园林中假山石的本意为“祥云”都不知,故将太湖石叠成一个又一个“刀山火海”。即使是景观绿化布置,每一个空间,不是以善为美,而是以所谓的“好看”为美,例如:种上大树,不能乘凉;植上花草,只为一个“看”字,于是,不科学的种植,造成大批蚊虫的产生,为了灭虫,又洒上无数农药……

园林里饱含了中国人念念不忘的内在根基

再往大里看,当代中国在建筑营造上,一方面在“造”上突飞猛进,但另一方面在“营”上却愚昧无知,出现了不少乱象,具体表现:左右不分、内外不分、上下不分、尊卑不分、高低不分、阴阳不分……比如山塘街上的古戏台,朝向搞反了,过去,戏台朝北,现在都朝南了。再比如,现在造的船舫,哪个是正确的?很多方位朝向都错了。私家造园亦如此,亭台楼阁、花木池石都变成了张贴的文化符号,人们似乎对形式格外关注,对内容以及实用功能却一概不知,更不会去追求聚风藏气和风生水起了。就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假山石,其实质内涵,几百年来也是无人知道。造了一堆堆太湖叠石,却被说成是一个个风格和流派。

其实,古人造园是非常严谨规矩的。园林里的一个亭,一条廊,一处水榭,都有依据和说法。园林设计处处体现着匠心。苏州的园林,基本上花园在西、房子在东。比如网师园、留园、狮子林等。从建筑角度分析,建筑的合理布局为:前低后高,东低西高。这样夏天的东南风和冬天的太阳都可以进入,便可以获得人们需要的冬暖夏凉。反之,夏天阳光暴晒,冬天,寒风呼啸,吹得人瑟瑟发抖。当然,从中国文化五行八卦的理论中也说得通。中国传统文化规范中,左为上,右为下;左为大,右为小;左为尊,右为卑;左为主,右为仆……故家在东面,为上、为大、为尊、为主。住宅为主,花园为副,合情合理,所以,东也代表正统。

的确,布局设计是园林营造的灵魂,方位错了,整个作品也没什么意义了。其次是尺度,没有了分寸关系,便是一件无章法、无规矩的作品。

布局设计是园林营造的灵魂

西湖院子实景

陈天趣指出,中国人的营造其妙无穷,变化万千,但万变不离其宗,最基本的造园艺术还是有理可据,有法可循,有式可参的。而且营与造不是一个概念,当然营中必有造,造中必有营。营与造的过程是一种非常精妙和细腻的艺术,在自然和生活的长期熏陶下,人对自身居的品质之意识状态也会变得越来越精致而实用。

中国人的营园,是适应于天道、地道、人道的,人世间最合情合理合符自然规律的,人类居住的健康生活的营造法原。

营与造的过程是一种非常精妙和细腻的艺术

《园冶》开篇就说,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所谓“无成法”,其实:无就是有,有就是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能经得起岁月考验的道,才是真正正确的道,也是能觉悟天地之间道理的道。是的,往往看起来最简单和平凡的事物,甚至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其实都是高难度的东西。园林营造就属于这类范畴,表面上看仿佛是花花草草中建亭台廊榭,散上几块湖畔奇石。其实你要理解它很难。经历了几个世纪以来的西化教育,人们对中国园林和中国园林营造真是越离越远。

“现代人所认为的园林,就是景观。真正正确的道只有一条,每个人走的路不同,方向、时空也不同,所以必须靠自己的悟性去理解和获得。不能站在一个时空点上,解释其营园造园的道,但其理是相通的,就是要求我们用自己特有的这种正确的方法论。”陈天趣说。

这些年,他完成的园林和建筑设计遍布全国各地。他本人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园林艺术十大匠心榜样人物”,他创设的苏州古建园林传统文化应用研究室被评为“2018中国园林行业大师级技艺传承创新应用示范单位”。拿去年和去年前规划设计的河南开封的朱仙镇来说,占地五千亩,完全是从一块空地上造起的。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还有杭州的西湖院子,他成功进行了改造,设计了步行道和小游园,既不打扰住户,也不影响路人行走观赏。而且每个亭子都有阳光,都有东南风,种的树和花草也都是因地制宜,派上用场。虽然已到退休年龄,陈天趣却深感自己要做的事还很多,接下来十年是停不下来了。

中式成了符号与标签

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苏派建筑、徽派建筑、京派建筑……说到底,只有一个派系,那就是中国派系,叫中式。

那什么叫中式呢?就“中式”二字而言,对于十三多亿人口的中国人而言,能说清楚的又有几个?这个世界和年代就是这样:重视中式的专业工作者,特别是搞中式的专家、学者,并不知道什么是中式?如今,“中式”变成了符号和标签,被随意张贴,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式秩序”被彻底抛弃、遗忘和打乱。

搞中式的人,一定要知道什么是“中式”?陈天趣认为:用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而形成的式样,就是中式。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是离不开五行八卦阴阳的。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方法论,是带我们打开文化密码的钥匙。而“新中式”是在这个“中式”概念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更适应于新时代的式样,新中式相对传统中式来说,更能够为当代人所用。

然而,现在很多所谓的古建筑、中式建筑并没有遵循传统的内涵,出现了漏洞和笑话。陈天趣曾受邀到成都太古里的大慈寺品茶,其寺无尊卑之分、无内外之分、无主次之分、无阴阳之分……就是一个中式符号标签的张帖。就他们品茶的那个院,四开间建筑。中国人特有的建筑营造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中,建筑皆是一、三、五、七、九开间(单数奇数),单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义为阳数,而双数含义为阴数。即使有四开间房,一般会搞成三开间一隔厢。中轴线上一般不出现柱子。不要奇怪,当代百分之九十九的的“中式”设计和所谓“古建筑”恢复、修复、仿造都一个样。这已经不是一个小问题。

不过陈天趣认为,随着社会与历史的变迁,古典园林建筑也随之刻下了一道道历史印记。无论是优秀的还是不优秀的,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沉亡已经是大幸了,有些甚至可以是说是奇迹。因此,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没有什么“对与错”,那都是历史背景下对现实生存状况的一种社会写照和真实关切,那些留下的世态沧桑,只能将我们的“园林”显得更加的厚重和神秘。

猜你喜欢
天趣造园中式
口语提升:和中式英语说再见
蓝光·雍锦湾中式雅奢样板房
壹 造园·纳瑞集祥
天趣
天趣
诗中“天趣”初探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