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文学的交融

2019-03-16 13:01:28江苏徐有富
名作欣赏 2019年16期
关键词:漫话诗话东坡

江苏 徐有富

我对莫砺锋的印象用现在的话来讲,他就是一个学霸,他说他考研究生之前的学养就是在江南和淮北的屋檐下背了一千多首古典诗词和几百篇古文,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到现在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也不多。再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当时大家都看不到前途,而且他的家庭成分也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够在屋檐下一心一意地背诵古典诗词和文章,这确实是了不起的。他的远见和定力,是一般人达不到的。另外他考研究生,当时他只不过是安徽大学外语系的二年级学生,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先生的研究生。他的英语是96分,古代汉语是98分,他还不满意,他非要考一百分不可。另外就他这部文集来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南京大学文学院改革开放以后培养的人才,所出版的第一部文集,其篇幅超过了我们南京大学文学院的前辈学者,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没有发生过什么动乱,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我们都躬逢其时,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

我们跟程千帆先生读研究生,方向是唐宋诗,从这一点来说,莫砺锋继承了程先生的衣钵,并且发扬光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杜诗研究,他出版了《杜甫评传》《杜诗简评》《杜甫诗歌讲演录》,还与程千帆、张宏生合著了《被开拓的诗世界》,另外还写了一批有关杜诗的文章。其中《杜甫评传》曾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我们说他在当代杜诗研究领域中,是一个专家,或者说是一个大家,应该是恰如其分的。二是宋代文学研究,他的博士论文为《江西诗派研究》,再就是《朱熹文学研究》,还有《漫话东坡》,这些书都出版了。此外他还写了很多有关宋代文学,特别是宋诗研究方面的论文。正因为如此,他才被选为宋代文学研究会的会长,这显然也是对他在宋代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与地位的肯定。

另外,他在普及古典文学知识方面也成绩斐然。关于这一点可能有不同看法。有位老先生大概看了莫砺锋在《百家讲坛》上做的“诗歌唐朝”,要我转告莫砺锋,让他以后不要再上这种节目了,我没有转告。因为我并不是很赞成他的意见,为什么?因为程千帆先生在《治学小言·詹詹录》中说过,我们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还要对当代文学创作有所帮助。正因为如此,程千帆先生在普及古典文学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撰写《读宋诗随笔》,与沈祖棻合著《古诗今选》,帮助沈祖棻整理《唐人七绝诗浅释》与《宋词赏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就学术水平而言,学术论著与普及读物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有关唐诗宋词的学术论著,在学术水平及其影响力方面,能超过《唐人七绝诗浅释》与《宋词赏析》的恐怕不多。

莫砺锋在普及古典文学知识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朝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主讲“诗歌唐朝”,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群众纷纷来信给予鼓励,还要他把讲稿整理出版,他将讲稿整理了出来,更名为《莫砺锋说唐诗》,交给凤凰出版社年出版了,一共印了十万册。群众来信装满了一柜子,可见其社会效益是非常高的。

另外在普及读物写作方面,莫砺锋也做了许多新的尝试。我觉得我们对于学术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记得程先生给我们开过一个专业文献选读目录,类型很多,有诗话,有艺术分析文章,有诗人生平和作品系年,有考证文章,还有札记,还有注释。现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只剩下一个,就是学术论文,而且还必须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其他的都不算。这实际上扼杀了我们在座的这些人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创造性,使得我们的学术研究变得死气沉沉。莫砺锋在这方面应该说做出了新的探索,比较突出的成果是《莫砺锋诗话》。所谓诗话,在莫砺锋看来就是有关诗的随笔。实际上我们如果把古代的诗话和莫砺锋诗话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有很大不同。莫砺锋把古代优秀的诗歌分成了四十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在这方面前人也做过探索,如沈祖棻的《唐人七绝诗浅释》,是按照主题题材、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分成了几十个专题来进行赏析的,但是她没有加标题来说明这一点。再就是程千帆先生给我们上《古诗今选》,他有一次采取了专题讲解的方式,但是所出版的《古诗今选》,仍然是一首诗一首诗地加以分析,虽然在分析时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所以说莫砺锋在前人的基础上朝前迈进了一大步。再就是前人的诗话,是作者随自己兴之所至,随手写来,都比较短,通常也不加标题,因此显得非常零散,要想找某些材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莫砺锋诗话》共分四十篇,写了三十一万七千字,平均每篇诗话将近八千字,可见一篇诗话就是一篇学术散文。因为加了标题,所以内容集中,既便于阅读,又便于检索。另外在写作方法上,该诗话努力做到知识性和可读性的完美结合。作者能够旁征博引,所引资料涉及古今中外,特别是还包括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因此说它是学术论文也可以,说它是学术散文也未尝不可。郭绍虞在《清诗话·前言》中说:“必须要有些精湛的独到的意见,必须要使芜杂的成为系统化,成为专门化,所以这是诗话之体发展的必然规律。”显然《莫砺锋诗话》体现了诗话写作的这一发展规律。

再就是《漫话东坡》,莫砺锋在该书《跋二》中说:“我想做的就是用通俗读物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一位真实的东坡。”“我把本书写成这种非驴非马的状态,完全是有意为之。”也就是说他在写《漫画东坡》的时候,在写作方法上做了积极主动的探索。“非驴非马”也可理解为“亦驴亦马”,他的《漫话东坡》可视为通俗读物,也可视为学术专著,将其视为文学作品也未尝不可。但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无一事无来历。不过在写作中增加了文学的元素,难免有想象的成分,个别细节描写尚需要推敲,比如《楔子》中提到,官府到湖州去抓苏东坡,将苏东坡五花大绑,我觉得古代官府抓人用的是枷锁而非绳索,因此说将苏东坡五花大绑似乎不符合实情。正因为作者采用通俗读物,甚至文学传记的形式来写学术著作,所以《漫话东坡》走出了象牙塔,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另外,我觉得莫砺锋颇有文学创作才能,《莫砺锋文集》中收了他的散文集《浮生琐忆》与《师友杂记》,除此以外,我觉得《莫砺锋诗话》中许多写自己生活经历的篇幅采用了散文式写法,也可以算作文学作品。再就是《漫话东坡》也具有文学人物传记的性质。正如刚才倪培翔先生所说,他的近体诗也写得非常好,但是没有收入《莫砺锋文集》中。他的文学作品略有以下特点,一是真实,这才是文学创作的生命,我们现在某些文学作品不够感人,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假。二是他特别重视对生活细节的叙述与描写。不少生活细节都写得细致而准确,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引用文献资料时,他的转述也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三是笔端常含感情,正因为带着感情来写,所以他写的这些文学作品,包括他的诗歌,还是挺感人的,他与一般作家所写的作品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言必有据,没有虚构与戏说的成分。

我觉得莫砺锋已经摆脱了现代学术评价体制的束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孔子说过“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莫砺锋今年正好70岁。预祝他在未来的日子里,写出更多更好的学术著作与文学作品,谢谢。

猜你喜欢
漫话诗话东坡
漫话“虎词”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闲吟居诗话(五则)
中华诗词(2019年10期)2019-09-19 09:00:04
诗话
中华诗词(2019年10期)2019-09-19 09:00:02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9
新诗话
扬子江诗刊(2017年1期)2017-01-17 06:25:08
漫话
三月三(2016年8期)2016-09-29 09:33:09
东坡画扇
衔月楼诗话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