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末任河南省主席

2019-03-15 09:14靳守愚
黄埔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将姑父

靳守愚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建立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我姑父赵子立系黄埔一员。现仅就先辈讲述及与姑父的交谈,简叙如下:

我的父亲靳中山(1904—1947),号嵩峰,与姑父同为河南省永城人,二人从小相识,是要好的朋友。后来又成了姻亲,两家关系亲密。二人在永城还有一个要好的少年伙伴,就是他们的大哥侯镜如,三人志趣相投。侯镜如先入黄埔1期成为著名将领。父亲上了北京朝阳大学,姑父更是戎马一生波澜坎坷。

军旅生涯

赵子立(1908—1992),号一峰,18岁外出投军,参加冯玉祥西北军。1926年7月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兵科。1929年2月军校毕业,先后在54师郝梦龄部、47师上官云相部、57军关麟征部任职。1934年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4期,后又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1期。先后任第1兵团少将高参、第九战区少将参谋处长、第九战区中将参谋长、中国陆军司令部中将高参、第五战区中将参谋长、郑州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国防部九江指挥所中将高参、第五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第19兵团中将副司令兼127军军长、国民政府河南省主席……

1937—1945年全面抗日战争期间,是姑父军旅生涯的顶峰时期。他始终在抗日最前线,经历了和侵略者面对面的血与火的较量。他参与谋划7次大型对日会战,亲莅了武汉保卫战、三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武汉保卫战的南浔线作战中,他大胆提出对俞济时74军使用不当,拒中央抽调两个军,力主组建二线预备队。在日军106师团突袭万家岭包围第1兵团左翼的关键时刻,他未请示薛岳当机立断,令正在庐山游击的66军火速开赴万家岭参战,内外合围全歼日军106师团,歼敌1万多人,成为中华抗战史的经典战例。

叶挺将军对万家岭战役做了高度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做江汉之保障,并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

三次长沙会战凸显姑父军事才能,因判断准确、谋划有方、调度缜密、处置果敢受到蒋介石赏识。姑父说,衡山召开南岳军事会议,蒋介石单独召见他并合影。蒋还手令:赵子立擢升第九战区中将参谋长。

姑父另说过这样一件轶事,第三次长沙会战毙伤日军5.6万人,全世界瞩目,会战捷报传到海外,美国国会当即中止会议,全体议员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表示祝贺。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位美国记者发问,打这么大胜仗为什么俘虏那么少?我姑父现场回答:“我军将士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浴血奋战,没有计较俘虏多寡,抗战的最高宗旨是彻底消灭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台下一阵欢呼,美国记者连声“ok”。

姑父军事理论基础扎实、作战经验丰富,抗战中战绩显赫,先后荣膺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忠勤勋章、胜利勋章,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做出贡献,以至被民间列入“国民党军队四大参谋长”之列。

率部起义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身为第19兵团副司令官兼127军军长及河南省主席的赵子立,率省政府公职人员及部队2万多人,边打边撤,历经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数省,后在巴中地区集结筹谋,最终决定起义。在北京我曾经问过姑父,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没去台湾?

姑父回忆说:“当时政局如危卵,民心已失,军心也散,已经看不到希望,上面既没有撤我们去台湾的意思,也顾不上我们,我个人去台湾问题不大,两万部属怎么办?我的良心会一辈子不安,只能走一步说一步。当时127军处境极为艰难,既有白崇禧、张群遥控,又受孙震、孙元良节制,可谁都不管供给,部队作战物资补给,数万人吃喝穿薪饷压力极大,顧及属下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要对得起他们只有起义一条路可走。”

姑父和先期起义的刘文辉、邓锡侯联络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转达了127军的态度,取得胡耀邦的支持。先后和解放军42军、61军接上关系,毅然停止了军事行动。1949年12月25日,在四川巴中率河南省政府及127军官兵2万人宣布起义。

127军的起义避免了可能的流血牺牲,加快了四川的解放,为贺龙率18兵团进军大西南扫清了障碍,受到人民的欢迎。贺龙在成都接见赵子立,表示赞赏并予以慰问。全体起义官兵接受改编,赵子立任军长,胡耀邦任政委。姑父与胡耀邦相处时期不长,但对他极为敬佩。一次两人谈心,胡耀邦说:“19兵团武汉起义你不过来,错过一次机会。现在我们还是坐在了一起,也不晚,希望为新中国我们长期共事。”这番话令姑父终生难忘。

1950年,刘伯承元帅聘调赵子立到南京军事学院任教,担任军职以上将领、高级战术教学工作,解放军许多高级将领(李德生、杨成武、杨得志等)都曾与其相识。姑父的教学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很有特点,深受刘伯承元帅好评,称赞其治学严谨、工作兢兢业业为“三更灯火五更鸡”,勉励他为解放军的军事教育多做贡献。

将军后半生

在上世纪50年代的镇反运动中,姑父遭冤狱。

我当年正上小学,学校组织去相国寺参观河南省公安展览,清楚地记得南大殿醒目位置贴一张大相片,标题为:河南省大土匪头子赵子立。姑父被“专政”以后,我跟着妈妈到开封省府西街“河南省第一监狱”探监(姑父在大陆没有家眷),送去牙膏、肥皂、换洗衣服。他又列一“书单”说要狱中自学俄语。我清楚地记得跑遍了开封书店街大小书店,因为缺一本书,新华书店阿姨说:“回家问问大人换这本行不行?”每逢探监日我们都要去看望姑父,约两个多月后再去探监就见不到人了,问谁都说不知道,持续打听半年没有下落。

1975年3月,听到特赦全部在押战犯的新闻,我仔仔细细查找了全部名单,始终未见姑父名字。二十几天后,突然接到姑父从北京寄来的信和一包巧克力,全家甚为惊奇喜悦。信中说:“我平反昭雪,现安排全国政协,20年未见,望嫂嫂赴京一叙。”之后我们就去了北京。

在京期间,姑父谈了几个晚上,讲述他一生经历和近二十几年辗转西安战犯管理所和北京功德林的坎坷。最后还风趣地说:“我的问题早已澄清,只待落实政策,适逢‘文革,再无人顾及这事,功德林大墙内免受了被游街批斗,岂不是因祸得福,人生幸事。”

1975年初,叶剑英元帅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赵子立等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平反决定,明确他们的爱国起义人员身份,恢复名誉,落实政策(有些资料中被特赦说法不确,在全部七批特赦战犯名单中是没有这一批人的)。

稍迟对最后一批国民党人士也作了处理。3月19日,国家发布特赦令,黄维等293名战犯获释。至此,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国家政治局势更加稳定。

姑父先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民革中央监察委员、北京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姑父先被安排在永定门外全国政协家属楼,和王耀武、黄维、文强做邻居,后来在木樨地分得一套高干公寓。平时忙于政协和党派活动,休闲时写作自娱,出了本《一峰诗集》。姑父个人生活精简规律,日日刮脸坚持终生,他说这是当军人养成的习惯,从这件小事上可窥出其性格上的坚持和自律。后在美国找到姑父失散多年的女儿,政府又退还了他在开封的一处房产。姑父晚年生活安稳充实。

可惜正当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极需这些具有特殊经历的民主人士发挥余热、致力于国家建设和两岸和平统一事业的时候,1992年2月1日,姑父于北京病逝。

一位铮铮铁骨的中国军人溘然长逝。他的一生值得后人追思。

猜你喜欢
中将姑父
诚信的“大忙人”
情义姑父肩扛四娃之家,知名歌手唱响《真男人》之歌
墙缝里的花
怀念姑父
台退役“中将”组“军政府”对抗汉奸
陪姑父吃的最后一顿饭
母狼的护犊绝唱
饭桌上的教诲
大陆退役中将抵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