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鑫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论述了传统礼仪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分析了传统礼仪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礼仪文化的实现路径。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礼仪文化素养;开设大学生传统礼仪课程;加强大学生礼仪实践活动;注重大学生传统礼仪的自我教育。
【关键词】 传统礼仪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1]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統礼仪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加强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知,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礼仪修养,增强大学生仪式感,有助于推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提出新的目标。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单一、课程互动较少、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等问题。中国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传统礼仪文化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尤其是用动态的方法去传授理论性强的思想政治理念起到立体的教学效果,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礼仪习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进一步做好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播者,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创新性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内涵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指的是祭祀鬼神举行的仪式,用于祈求平安、保佑祝福。礼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是内在要求,表现为礼貌、礼节。仪是外在表现形式,包括仪容、仪表、仪式等。将礼和仪结合起来,即为礼仪。礼仪是随着人类历史发展,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所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和道德准则。古代礼仪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典章制度、治国根本、伦理道德、衣食住行、行为规范等。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继承和创新传统礼仪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了现代礼仪,通常指人们在人际交往当中所表现出恭敬、谦虚、友善、礼貌、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包括个人礼仪、公共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服饰礼仪、面试礼仪等等。
二、传统礼仪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师重教、孝敬父母、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都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传统礼仪文化中的道德精髓,通过传统礼仪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科学、准确地认识传统礼仪文化,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礼仪文化素质和个人道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礼仪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创新研究,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继承弘扬。”[2]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三、传统礼仪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
传统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让程门立雪、百里负米、孔融让梨等生动而具有正能量的典故在大学生中传播,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传统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掌握其中的礼仪知识,从而启发大学生多维思考,并且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关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学术讲座,举办相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其亲身感受到传统礼仪文化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能够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
2、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来建立各种社会关系。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一门“必修课”。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的用语、得体的仪表、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涵养和精神面貌,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赢得他人尊重。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桥梁,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知识,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逐渐培养和规范自己的礼仪习惯,以礼待人,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技巧、方法,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康人格。不仅有利于提升个人礼仪修养,还有助于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进入社会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积累宝贵经验。
3、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各种文化理念、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热衷于追求和感受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喜欢过西方节日,而对于自己本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仪式、礼节等却了解很少,对本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的历史发展、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具体内容等了解更少。因此,要大力加强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增加大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大学生对本民族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例如:通过以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相关主题宣传、表演活动;在大学生毕业典礼的仪式上设计感谢恩师的环节,继承和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增强大学生仪式感;举办传统礼仪文化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文化活动中明确自身肩负的文化使命,提升个人文化的底蕴,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礼仪文化的实现路径
1、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环境
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非常重要的场所,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礼仪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自身学习和成长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班级、学院、学校举办与传统礼仪文化有关的学习、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礼仪文化氛围。在学校的宣传栏,教学楼道的宣传板、宿舍的通知栏等进行传统礼仪文化的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意识。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平台中采用文字、视频等不同的形式对中华传统礼仪进行宣传,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2、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礼仪文化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传统礼仪文化学习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教育者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礼仪行为。因此,高校传统礼仪文化教师的礼仪素质和教学能力将对大学生传统礼仪文化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3]教师通过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理论水平,正确传播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学习传统礼仪文化。同时,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传统礼仪文化素质,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会、参加学术论坛交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讨论等,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
3、开设大学生传统礼仪课程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当前正在推进课程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改革,将传统礼仪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吸收传统礼仪的精华,开设大学生传统礼仪课程。通过设置专门的传统礼仪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的系统讲解,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视野,有效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并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讲授和指导,更好地运用于各专业的学习交流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采用情景模拟、师生互动等多种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寓教于乐,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传统礼仪知识,提高自身道德素养,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针对性,进一步推动从思想政治课程向课程思想政治转变,促进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加强大学生礼仪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不仅要学習传统礼仪文化的理论知识,还要应用于实践当中,积极参加礼仪实践活动,如:进行民俗调研、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关爱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参加志愿服务等。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习和感悟传统礼仪文化的魅力,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激发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锻炼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促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礼仪规范,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5、注重大学生传统礼仪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大学生不断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利用学校提供的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资源,阅读《礼记》、《论语》等经典名著,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通过自我学习,继续拓展和完善自己的礼仪文化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理论水平,做到学以致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自觉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比如:主动向老师问好,对老师要心怀感恩,与他人交谈要文明用语,公共场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等。通过自我教育来不断完善自我,能够客观、准确认识自己,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获得感。
传统礼仪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传统礼仪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挖掘传统礼仪文化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观,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入脑、入心的立体能动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全方位育人。
【注 释】
[1]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006).
[2]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5)7-10.
[3][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
【参考文献】
[1] 冯相红,李卓,朱皖丽.礼仪文化引论[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郑 鑫,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