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沿海地区森林生态与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

2019-03-15 01:42戴晓军
国土绿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粤西防护林防灾

■戴晓军

近年来,广东省西部(以下简称“粤西”)沿海地区受自然地貌、地质环境、气候变化、生产活动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出现了地带性森林植被消失、结构性缺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近海海岸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或潜在的生态危机,生态系统受损明显,生态服务功能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下降。通过调研茂名市、湛江市森林生态与防汛、防旱、防风(以下简称“三防”)能力建设现状,对粤西沿海地区森林生态与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初步分析如下。

一、森林生态与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

(一)茂名市森林生态现状

茂名市林地总面积58.68 万公顷,森林总面积65.30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59.38%。2007年电白区被原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201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目前,全市已绿化海岸线长185 公里,绿化率97%;红树林有林地1933 公顷,基干林带3157 公顷,海岸缓冲带乔木林地3928 公顷。通过沿海防护林带建设,沙区水土流失面积由32 平方公里下降到5 平方公里,沿海6 万多亩农田摆脱了风沙威胁,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湛江市森林生态现状

湛江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7.79 万公顷,森林面积约为36.76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为29.5%。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1.33 万公顷,滩涂红树林有林地0.93 万公顷,对“三防”工作起到关键作用。近3年来,湛江市共完成新造或改造沿海防护林390 公顷,实施退塘还林200 公顷,恢复滩涂红树林约300 公顷,基本完成灾后重建沿海防护林艰巨任务,成效显著。

(三)茂名市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

茂名市博贺沿海防护林带

水东湾红树林

茂名市自然灾害防御重点围绕六大体系开展建设,包括水利防灾工程体系、工作责任体系、灾害预警体系、抢险救援体系、“三防”应急预案体系、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体系。相关建设项目已初见成效,包括茂名全市城区基本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沿海城区防潮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构建了市“三防”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全面制定纵向到村、横向到部门的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起了市、区(县级市)、镇(街)、村四级防洪救灾应急预案台账。建立了包括水雨情监测系统、预警设备设施、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体系。

(四)湛江市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

湛江市先后出台了《湛江市推进市县镇“三防”系统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积极开展市、县、镇三级“三防”标准化建设,镇(街)以上政府基本按防汛要求落实了组织设置、人员配置、值班设施设备、工作制度、工作经费保障等。同时大力提升指挥协调能力,实现应急、气象、海事、国土等重点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启动“三防”应急响应后,湛江市及时召集气象、水文、水务等部门和专家进行会商,科学预测研判台风发展态势以及可能带来的暴雨、暴潮、海浪和江河水情,明确防御重点,提前做出预警,严格按照预案条件启动相应响应级别,落实应急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生态方面

一是沿海防护林带修复和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当地从事林业工作的同事都知道,沿海地区已有的木麻黄防护林易患青枯病,往往会造成防护林大面积枯萎;特别是在台风中受损的沿海防护林,需要尽快采用科学方法进行修复。部分海岸线防护林缺失,极易导致海堤受损,应有计划分步建设沿海缺失的防护林。

二是护林、抢险救灾队伍和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保护生态林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基层护林员数量、素质、工作责任感、待遇有待提升。重要森林抢险救灾基地建设布点、航空护林建设布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均有待加强。

三是森林生态与区域经济建设之间矛盾有待化解。粤西沿海地区生态林地与建设用地交叉问题突出,缺少有效解决矛盾的机制和方案,急需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矛盾。

(二)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面

1.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防灾减灾设施存在短板。江海堤围的防御标准不够高,避风港、锚地、锚位和渔港建设滞后。大型、高科技防灾减灾装备较为欠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推进不快,城乡排水防涝治理任务仍然很重。电力、通讯设施抗灾标准偏低,庇护场所的设置工作有待加强。

二是基层防灾减灾工作力量普遍不足。譬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防灾救灾工作经验不足、应对灾害的专业性不强;救援冲锋舟驾驶人员及救护人员培训力度不足;乡镇防灾办应急值守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且流动性大;部分乡镇防灾办组织协调能力不强。

三是预测预报能力亟待提高。茂名、湛江两市山区水文、气象监测设施偏少,针对山区降雨的精细化预报有待加强,特别是台风的路径、强度、影响范围和强降雨的区域、程度等,预警信息的通俗性、指导性有待提高。

2.应急联动机制薄弱

防灾减灾是社会化综合性的工作,涉及面很广。因此,应建立多灾种预测、预报、预警联合响应机制,不断提升预测预报精准度。“三防”应急响应与停工、停课、停市、停业、停运措施启动不规范,实施“五停”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检查和督导。

3.压实责任消除盲区

在防风防汛关键期,有些村(居)值班值守出现空档,部分基层干部防灾救灾认识不到位、工作经验不足,隐患治理和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生态防护和“三防”减灾综合规划建设

生态防护和“三防”减灾首要的任务,是要组建一套完备的组织体系,针对生态防护林,必须要有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森林防火信息管理与指挥系统,不断加强森林防火队伍能力建设,提升森林航空消防专业水平。针对“三防”减灾,要规划完善自然灾害预警与预案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等信息共享与发布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完善粤西地区防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完善沿海地带海堤防潮和沿海避风港、锚地、锚位和渔港建设。

(二)加大生态修复工程与“三防”设施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要逐步推进粤西生态修复工程,强化粤西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提升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科学开展沿海滩涂红树林、沿海基干林带和沿海纵深防护林建设,构建防灾减灾功能与景观效果相结合的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生态防护林与区域经济建设交叉地带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化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矛盾。加强防风隐患、水利工程、在建工地、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小河流等重点环节隐患排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三)整合抢险救援队伍及科学布局救灾救援物资资源

参照电白北部片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模式,在粤西片区推广建设集应急、消防、“三防”、安全监管、森林防火、民政救灾等功能于一体的多灾综合灾害应急救援指挥基地,集应急指挥、抢险救灾队伍训练、装备储存于一体的应急救援指挥基地。加强救灾综合性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军地协同联动、救援力量调配、物资储运调配等应急联动机制。

(四)强化“三防”基层执行能力标准化建设

粤西沿海地区,要围绕“组织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队伍专业、手段先进、反应快速、保障有力、应对有序、减灾有效”的目标,健全基层“三防”组织架构,加强人员配备,完善各类工作方案预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业务用房和先进实用的设备设施、通信网络和业务信息系统,储备必要的“三防”物资,落实业务工作经费,全面提升基层“三防”能力。

茂名市海洋公园一期平台

猜你喜欢
粤西防护林防灾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加州鲈在粤西掀起养殖潮!看上上生物如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以生鱼料撬动市场!湛江珊瑚在粤西淡水料市场要发力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粤西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