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凤来
(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3)
现代汉语中存在一种共时语序变异(Word Order Variation)现象。例如,对“他大学毕业了吗?”的回答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为“他大学还没有毕业呢”,另一种为“他还没有大学毕业呢”。董秀芳最早提出这一现象,她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的一种语序变异——以“大学没有毕业”和“没有大学毕业”为例》一文中,将这两种语序归纳为“主语+副词+名词+动词”和“主语+名词+副词+动词”,认为虽然这两种语序可以表达基本相同的语义内容,但在语义上也可能有细微差别,这主要是由语序引起的副词辖域的不同带来的[1]36。这两种语序之所以共存,是因为谓语部分的“名词+动词”既可以看成主谓结构,也可以看成状中结构,各自有其对应的原则[1]30。
吴福祥调查发现,南方民族语言(侗台、苗瑶、南亚及南岛)处所介词短语和主要动词的固有语序是V-PP,而部分语言出现PP-V模式。从语言类型学的语序关联理论和接触语言学角度论证,认为南方民族语言里处所介词短语和主要动词的固有语序是V-PP,部分语言出现的PP-V模式则是语言接触引发的“V-PP>PP-V”演变和变异的结果,演变的机制主要是“语序重组”,同时涉及“接触引发的语法化”[2]。这对由语言接触导致的语序变异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却无法解释由非语言接触导致的共时语序变异现象。
对于共时语序变异现象,学界的讨论还不是很多。正如上文所说,董秀芳已经利用否定词辖域的观点指出了“他大学没有毕业”和“他没有大学毕业”这两个句子在语义上的不同,但是该文没有进行深入阐释,这给我们如下启示:是否可以通过例句对董秀芳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既然否定词辖域的不同会造成对句子语义的不同解读,那么可不可以更进一步,从否定词与其辖域内焦点在语义上的联系最为紧密这样的角度来对句子进行解读?在分析后我们认为,“他没有大学毕业”可以有双重解释:当焦点为“大学”时,整句的意义为“从来没有上过大学,因而没有达到‘大学毕业’这种结果”;当焦点为“毕业”时,全句表达“现在正在大学就读还未毕业”,或者“现在不在大学读书,曾经在大学读书,但是没有完成学业”这两种语义内容,这时该句语义内容与“他大学没有毕业”的语义内容相同,就产生了共时语序变异现象。
我们如董秀芳一样,将“他大学没有毕业”和“他没有大学毕业”这两个句子归纳为:名词+名词+副词+动词;名词+副词+名词+动词[1]30。需要强调的是,这两个句子中所属成分的词类是相同的,只是词在线性序列中的排列次序不同。之所以对此进行强调,是因为如果词类不同,就无法说这是共时语序变异,因此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再加上有些人认为“没有”是动词,如果不对词性进行限定,就会导致人们的误解。
有关否定词的辖域和焦点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仍有分歧。吕叔湘和徐杰、李英哲都认为否定的焦点可以是位于否定词之前的句子焦点[3-4]。由此可知,他们认为否定词的辖域是全句,因此没有独立的否定辖域或焦点。袁毓林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否定有独立的辖域和焦点[5]99。胡建华认为否定词“不”的辖域是它成分统制的VP,在句法上否定的是VP以及VP的中心语V0。当否定词的辖域内有焦点时,否定词在语义上否定的是不同焦点投射而成的焦点词组FP。由此,语义上的FP与句法上的VP形成对应关系,即FP=VP[6]。本文采用袁毓林的观点,即区分了否定句的焦点和否定词的否定中心,认为在无标记的情况下,否定的辖域一定是否定词之后的成分;在有标记的情况下,否定的辖域可以回溯到否定词之前的成分。同时他还继续指出否定句本身只否定焦点成分,不能否定预设成分;哪怕这个预设是虚假的,也只能从容放过[5]107。基于以上关于否定的理论内容,我们对共时语序变异现象进行分析。例句如下:
(1)他大学没有毕业。
(2)他没有大学毕业。
因为(1)和(2)属于无标记的情况,所以否定的辖域一定是否定词之后的成分。(1)中否定词“没有”的辖域是其右侧成分“毕业”,同时“毕业”也是否定词的否定焦点,否定词前面的“他”和“大学”属于句子的预设部分;(2)中的否定词“没有”的辖域同样是其右侧成分“大学毕业”,否定词前面的代词“他”是预设部分。
通过对比(1)和(2)的辖域,不难发现否定词在二者中的辖域不同:(1)的辖域只是动词“毕业”,同时也是否定词的否定焦点;(2)的辖域是“大学毕业”,从理论上来讲,这一部分的焦点存在三种可能:焦点为“大学”,焦点为“毕业”,焦点为“大学毕业”。
根据焦点域的大小①根据不同的标准(焦点域的大小或焦点的性质),我们可以对焦点进行不同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参考了北京大学郭锐教授《语义分析》授课讲义。,可以把焦点分为宽域焦点(wide focus)和窄域焦点(narrow focus)。以此来看,(1)中的焦点为窄域焦点,(2)中的焦点为宽域焦点。如果再把“没有”看作焦点敏感算子,利用董秀芳在另一篇文章——《无标记焦点和有标记焦点的确定原则》中提到的方法进行分析,会得到什么样的情况呢?董秀芳认为焦点敏感算子在句法上有一定的作用范围,称为“句法指向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成分都有可能成为焦点。在实际语境中,焦点敏感算子会与句法指向范围内的某一个成分在语义上联系最为紧密,这样的成分可称为焦点敏感算子的“语义指向核心”,句法指向范围内的任何成分都有可能成为语义指向核心[7]。以此再来观察(1)和(2),(1)中的窄域焦点为“毕业”,焦点敏感算子“没有”的句法指向范围只有这一个成分,因此,焦点敏感算子与句法指向范围内的唯一成分联系最为紧密,对整个句子意义的解读可能具有唯一性。(2)的焦点为宽域焦点,焦点敏感算子的句法指向范围为整个宽域焦点。焦点敏感算子会与句法指向范围内的某一个成分在语义上联系最为紧密,这个成分在理论上讲既可以是“大学”,也可以是“毕业”,还可以是整个宽域焦点“大学毕业”。由此可知,对(2)的意义由于焦点的不同对其语义内容的解读也不同。
我们先排除焦点敏感算子“没有”与“大学毕业”之间的语义关系。上文已经说明,焦点敏感算子会选择句法指向范围内的一个成分来作为语义指向核心,因此,“大学毕业”这个宽域焦点整体不太可能与焦点敏感算子“没有”发生语义上的直接联系。再从凸显焦点手段的角度来看,其手段不外乎词汇、重音、语序和韵律这四种。由于我们讨论的是共时语序变异现象,所以会排除语序影响焦点这一方式。在剩下的三种手段中,主要使用重音这一方法,而重音又与韵律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重读以韵律词为单位。因此,我们凸显焦点的手段采用重音和韵律相结合的方式,以重读韵律词为凸显焦点的主要操作手段。以此来看,“大学毕业”本身不是一个韵律词,我们无法用重音的方式来凸显“大学毕业”这一整体结构,因此,可以排除焦点敏感算子“没有”与“大学毕业”这个结构整体的语义联系。
那么在一般情况下,焦点敏感算子与宽域焦点里的哪个成分容易产生语义联系呢?一般来说,是重读分枝方向内嵌最深的那个词:右分枝结构的最后位置,左分枝结构的最前位置。(2)中的“毕业”是内嵌最深的,位于右分枝最后的位置,因此,焦点敏感算子“没有”最容易与“毕业”产生语义联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第一直觉是(1)和(2)有语义内容相同,为什么我们把(1)和(2)看作共时语序变异现象。
由于(2)中焦点敏感算子“没有”可以与该句中的不同焦点产生语义联系,因此(2)可以有不同的意义。至此,我们可作出如下假设:当否定焦点为“毕业”时,整句的意义与(1)相同,可理解为“现在正在大学就读还未毕业”或“现在不在大学读书,曾经在大学读书,但是没有完成学业”两种情况,这时就产生了共时语序变异现象;当否定的焦点是“大学”,整句的意义与(1)呈现差异,表示“从来没有上过大学,因而没有达到‘大学毕业’这种结果”。由此,对(2)可以做出不同的语义解读。
这一部分,用例子来分析和验证之前的假设,主要观察(2)中焦点敏感算子“没有”与辖域内的焦点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紧密联系情况。
首先,我们看例(2)中焦点敏感算子“没有”与焦点“毕业”之间语义关系密切的例句:
(3)她震动了一下,垂下了眼睑。“你在求婚吗?”她含糊的问。“是的。怎样?你愿意做我的未婚妻吗?”她很快的抬起睫毛来瞬了他一眼。“谈这问题是不是太早了?”她支吾的说:“我还没有大学毕业呢!”“只有一年半了,我等你。”(《水灵》琼瑶)
(4)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里发生的事。当时林海还没有大学毕业,正在放暑假。他与自己的一个死党好友佟正东去野外游玩。(《玛格丽特的秘密》 蔡骏)
(5)内容概要:年轻的大学生阿兰·吉迈斯还没有大学毕业,正在撰写有关绘画方面的论文。(《当代世界文学名著鉴赏辞典》)
(6)他被问及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没有大学毕业,而自己为何还要选择升读大学。(《人民日报》2012)
(7)我甚至没有大学毕业。我只拿到过3年的大学学分。(《广州日报》2012)
从以上例句可以明显观察到“没有”与“毕业”的语义关系更加密切,可以表示现在正在大学就读还未毕业这一语义,如例(3) (4) (5);还可以表示现在不在大学读书,曾经在大学读书,但没有完成学业这一语义,如例(6) (7)。我们对句子这两个语义的解读可以从语境中得到证明:例(3)中“只有一年半了”,例(4)中“正在放暑假”都表示时间,证明现在正在上大学,还没有毕业。而例(6),众所周知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曾经上过大学但没有毕业这一事实,因此可知曾经在大学就读而未完成学业。
在这几个句子中,(2)都可以被(1)替换。我们可以试举一例:
(5)内容概要:年轻的大学生阿兰·吉迈斯还没有大学毕业,正在撰写有关绘画方面的论文。
(8)内容概要:年轻的大学生阿兰·吉迈斯大学还没有毕业,正在撰写有关绘画方面的论文。
(5)和(8)这两个例句中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是相同的,都表示“现在正在读大学,还没有毕业”。对这一语义内容的解读,是从焦点敏感算子“没有”与焦点“毕业”之间密切的语义关系得到的,语境为我们这样理解语义内容提供了证明。“正在撰写有关绘画方面的论文”,证明了“现在正在大学就读,还没有毕业。”
其次,焦点敏感算子“没有”与焦点“大学”之间语义关系密切的例句如下:
(9)因为女人太少,供不应求,男人们往往降低条件去适应。有的人真是大彻大悟,没有大学毕业的,则高中毕业、初中毕业,甚至略识之乎的也行;没有美艳绝伦的,八十分、七十分、六十分,甚至只要不瞎不麻,看着顾眼的也行。(《婚恋物语》 柏杨)
(10)假如你没有大学毕业,或者根本就没有考上大学而读过大学,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和升职评职称的种种困境,不得不拥有一个大学毕业证,而且必须要是真实的大学文凭。相信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网络)
以上例句中,焦点敏感算子“没有”与“大学”语义关系密切,表达的语义内容是“从来没有上过大学,因而没有达到‘大学毕业’这种结果”。如在例(9)中,句子的后面出现“高中毕业”“初中毕业”,比照“大学毕业”,就可以清楚地得到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其实在这一理解中,我们更有可能把“大学”作为对比焦点来理解[8]。
通过以上实例证明,在“没有大学毕业”中,“没有”既可以与焦点“大学”形成密切的语义关系,也可以与焦点“毕业”形成密切的语义关系。当与焦点“毕业”形成密切的语义关系时,“没有大学毕业”的语义内容与“大学没有毕业”的语义内容相同。
最后,由于焦点敏感算子“没有”对焦点“大学”和“毕业”在语义上都可以联系密切,因此对“他没有大学毕业”可以做出不同的意义解读,也就是由焦点的不同所形成的歧义,举例解释如下:
(11)处于顶尖位置的人却大部分毕业于非名牌大学。有的甚至都没有大学毕业。首先,我要指出,名牌大学毕业的人士身上有一种保守倾向。(《法制日报》 2012)
这一例句中的“没有大学毕业”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以“大学”为焦点,这个句子的意义为“连非名牌大学都没有上过,因而没有达到‘大学毕业’这种结果”;如果以“毕业”为焦点,则整个句子的意义为“上过非名牌大学,却没有毕业”。可见,“没有大学毕业”是一个由焦点不同所形成的歧义结构,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上下文语境这一手段对其进行消歧处理。
本文从否定词辖域内焦点的视角对共时语序变异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他没有大学毕业”可以有双重解释:当焦点为“大学”时,全句的意义为“从来没有上过大学,因而没有达到‘大学毕业’这种结果”;当焦点为“毕业”时,全句表达“现在正在大学就读还未毕业”或者“现在不在大学读书,曾经在大学读书,但是没有完成学业”两种语义内容,这时该句语义内容与“他大学没有毕业”的语义内容相同,于是便产生了共时语序变异现象。另外,从焦点敏感算子更容易与右分枝内嵌最深的成分产生语义联系这个角度看,(1)和(2)中的“毕业”恰好是右分枝内嵌最深的成分,因此容易产生这种共时语序变异现象。
当然,本文只是用一种新的视角对共时语序变异现象进行解读,并举例证明了利用焦点这个新的视角对共时语序变异现象进行解释是可能的,至于这种方法的解释力到底怎样,还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