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大事记(2018 年第四季度)

2019-03-15 08:37
安徽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合肥科技成果长三角

十月

9日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成立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隆重举行。此次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采取“主会场+分会场(活动)”形式举行,为期2天,共有清华大学等56所高校、中国电科集团等82家科研院所携带400多项最新科技成果,江淮汽车等省内400多家企业携带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参加对接。共有71项大院大所创新平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等项目对接成功。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组建方案》发布。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上,省科技厅正式发布《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组建方案》。根据《方案》,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将聚焦高新技术领域,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在5年内将累计安排20亿元,主要投向国内外在皖转化的各类先进科技成果。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成立。中国工程院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在合肥成立,双方签署了《中国工程院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框架协议》。安徽研究院的成立,将为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10日安徽省首届院士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合肥举行。2018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暨第一届院士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合肥举行,本次论坛以“创新驱动,生态发展,智造未来”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相关专家等400余人参加。

首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安徽赛区现场赛成功举办。作为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成立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重要活动之一,首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安徽赛区现场赛在合肥举行。赛事重点聚焦安徽省企业科技创新需求,面向大院大所大企寻求解决方案,攻克企业技术难关,形成竞争择优的科研众包氛围。共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10项技术需求和与其相对应的20项解决方案参加现场赛角逐。

15日长三角科技论坛在合肥举行。由安徽省科协、江苏省科协、浙江省科协、上海市科协与合肥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在合肥举行。本届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围绕“聚力科技创新圈建设,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题,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着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16日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在皖问世。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在合肥召开发布会,宣布国内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诞生。该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微波脉冲产生、高精度时序控制器、任意波形发生器、探头设计等核心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科研和产业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0日安徽浮法玻璃研究国际领先。美国材料科学与技术大会暨美国陶瓷学会第120届年会召开,国际玻璃协会顾问委员会主席、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获授“硅酸盐技术创新领袖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殊荣。

30日沪苏浙皖携手共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签署《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开启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新阶段,共同推进“一个聚力、三个联动、一个接轨”,即聚力服务国家战略,合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实现创新计划、成果转化、创业品牌联动;通过空间接轨,共同构建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十一月

15日安徽籍科学家吴宜灿研究员获美国核学会聚变核能杰出成就奖。美国核学会聚变核能杰出成就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奥兰多隆重举行,该奖颁给了中国科学家吴宜灿研究员,以表彰他在核能中子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及其领导的世界一流研究项目。这是该奖项自1977年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也是吴宜灿研究员被授予“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后再次获得国际重要奖项。

22日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日前,科技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安徽理工大学建设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安徽省第二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安徽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该实验室将立足安徽两淮,辐射中东部和全国煤炭行业,努力成为区域内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促进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平台。

29日安农大科学家揭示茶树主动防御病虫害新机制。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宋传奎教授团队,通过多组学关联分析、体外酶活性分析及异源转基因分析,发现茶树中顺-3-己烯醇糖苷的形成和存储机制,首次在茶树中发现并验证了控制这一糖苷化的关键酶基因。该研究成果为茶园病虫害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结果,通过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提升茶树的病虫害防御能力。

30日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在北京发布,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10位,中部排名第2位。安徽省知识创造和企业创新均排名全国第6位,创新绩效排名全国第15位,创新环境排名全国第22位,知识获取排名全国第29位。

十二月

6日安徽省国家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争先进位。科技部2018年全国156家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共157家单位)综合评价结果发布,安徽省合肥、芜湖、蚌埠3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继续进入全国前50名。其中,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第8位,较上年上升1位;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第42位,较上年上升5位。

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安徽诞生。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合肥高新区诞生。它将主要应用于量子芯片的测试研究与量子计算机的原理搭建,既能提供量子芯片的运行环境与接口,也能提供量子芯片所需的信号生成、采集、控制与处理,同时它还能够应用于精密测量、基础科学研究、雷达探测等更广泛的领域。

14日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成立和聚变堆园区建设启动大会在合肥召开。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成立和聚变堆园区建设启动大会在合肥召开,这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标志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为安徽推动科技创新、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载体,对于集聚全球领军人才、协同开展科技攻关、加快聚变堆重大科技装置建设和聚变能科学技术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16日安徽加入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签署协议,正式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成为首批加入的4个省份(四川、湖南、安徽、吉林)之一。这是安徽省首次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也是安徽省针对基础研究而加入的首个国家级基金。

18日安徽省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在创新之都合肥拉开帷幕。展览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为主题,汇集全省16个市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知名企业的1549件展品,以承载时代记忆、凝聚创造智慧的科创精品,生动讲述安徽的改革开放故事,展现安徽创新发展的新形象。

19日安徽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科技部公布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名单,安徽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这是全国唯一一家落地在村级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安徽省3个县(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近日,科技部公布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全国共52个县(市)纳入建设名单,安徽省推荐的界首、巢湖、宁国3市全部入选。

22日中科大首次实验实现量子纠缠态自检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人在测量设备不可信条件下,实验获知了未知量子纠缠态保真度信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量子纠缠态的自检验,为把自检验推广应用于各种量子信息过程打下重要基础。

“墨子号”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墨子号”卫星完成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认为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猜你喜欢
合肥科技成果长三角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生态合肥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