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2019-03-15 08:37
安徽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长三角安徽省区域

安徽省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

2018年12月18日上午,一场科技创新盛典——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在创新之都合肥拉开帷幕。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作重要讲话并宣布成果展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省委书记李锦斌,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为安徽省“数字江淮中心”揭牌。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致辞。

改革开放的40年,是国家发展创造伟大变革、实现伟大成就的40年,也是安徽省上下昂扬奋进、铸就辉煌的40年。40年来,安徽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科技实力持续增强。2004年,合肥成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8年,安徽省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与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并列“3+1”示范试验区。2012年中科大先研院揭牌成立,安徽获批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创新试点扩展到全省。2016年,安徽先后获批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2017年获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8年合肥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成立。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部地区前列。

此次展览于12月18日—24日在合肥滨湖会展中心举行,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为主题,集中展示安徽科技创新成果,回顾全省科技创新走过的奋斗历程。展览汇集全省16个市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知名企业的1549件展品,以承载时代记忆、凝聚创造智慧的科创精品,生动讲述安徽的改革开放故事,展现安徽创新发展的新形象。 (科 办 供稿)

安徽省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勇创佳绩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安徽省参赛企业在六个行业总决赛中共获得28个优秀奖,位列全国第6位,并分别在生物医药20强、新材料18强中获得2席,尤其在新材料行业总决赛中7家参赛企业获得6个优秀奖,在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也分别获得6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网信办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指导举办的一项以“科技创新,成就大业”为主题的全国性创新创业比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共有1355家企业报名,比上年增长550家,增幅40.5%。通过组织开展地方赛、省半决赛和决赛层层选拔,共推荐52家企业的优秀项目参加全国总决赛。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事已成为集聚创新创业者的一项品牌活动,成为展示安徽创新创业成果的一张亮丽名片。 (胡海明 供稿)

安徽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获批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落地在村级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安徽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核心区在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规划面积达4.2万亩,区域布局为“一体、四园、五区、五群”,即小岗田园综合体,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代园艺产业园、循环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新时代农村改革的试验区、三产融合及园村融合的样板区、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区,农产品加工、现代园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集群。示范区包括滁州市所辖2市(明光市、天长市)4县(定远、全椒、凤阳、来安)2区(琅琊区、南谯区)的20个规模化、标准化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辐射区主要包括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广大地区。其农产品加工技术、智慧农业技术、循环农业技术、一二三产融合技术和涉农服务业支撑技术将辐射到全国各地。 (王士武 供稿)

安徽省加入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签署协议,正式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成为首批加入的4个省份(四川、湖南、安徽、吉林)之一。这是安徽省首次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也是安徽省针对基础研究而加入的首个国家级基金。

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聚焦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和需求,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体系建设。

根据协议,第一期(2019年至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安徽省将共同出资4亿元,重点围绕信息、能源、环境、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与农业等相关领域发展需求,面向全国征集项目,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区域发展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下一步,安徽省将进一步发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对基础研究“导向、稳定、激励”功能,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载体,依托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优势,创新合作方式,吸引和集聚国际国内高水平科研团队和优秀科技人才,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活动,积极搭建从科学到技术、技术到产业的桥梁,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王积成 李环环 供稿)

安徽省国家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争先进位

日前,科技部公布2018年全国156家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共157家单位)综合评价结果,安徽省参评的5家国家高新区中,合肥、芜湖、蚌埠三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继续进入全国前50名。其中,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第8位,较上年上升1位;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第42位,较上年上升5位。在单项排名中,合肥高新区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均居全国第7位,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进入全国前20名,分别居全国第12位和第18位。

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不断提升高新区发展质量,全省国家高新区建设和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有效带动了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慈湖、铜陵狮子山、淮南6家国家高新区以及10家省级高新区。2018年上半年,安徽省6家国家高新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09亿元;拥有研发机构1335家、累计有效发明专利8767件、企业35564家(其中,当年新增注册企业4078家)、高新技术企业1315家。 (孙 刚 供稿)

安徽省21人(项)入选2018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12月12日,科技部公布2018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公示名单,安徽省共有21人(项)入选,创近年新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等12人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芜湖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礼进等7人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等2家单位入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是科技部等七部委于2012年启动实施,是国家“万人计划”的主要推荐平台,旨在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集成国家政策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培养、造就和集聚高端人才,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推进计划分4类: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全省共入选推进计划105人(项)(2012年度7项,2013年度15项,2014年度16项,2015年度18项,2016年度15项,2017年度13项,2018年度21项),其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0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0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8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7个。 (卞晓庆 供稿)

安徽省五项举措支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民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营造科技支撑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把推动民营企业科技进步纳入创新型省份建设整体布局,在落实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科技十条”)等政策中,从重大研发项目、经费投入、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环境营造等各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着力创造民营企业公平发展环境。

二是落实激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认真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已遴选九批409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其中309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金额合计41.14亿元,可少交所得税额(指加计75%扣除部分)14.40亿元。

三是培育民营企业创新主体。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全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达4176家,占总数的96%。连续4年面向全球公开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携带科技成果在皖转化创立企业,省市分别以股权或债权投资方式给予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资金扶持。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98家团队获得省市扶持。累计设立209家院士工作站,其中建站单位为民营企业的有137家,占总数的66%。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51家,孵化面积达342万平方米,在孵民营科技企业5274家,累计毕业企业达2706家;建设众创空间260家。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创业就业人数达9.6万人,较上年增长92%。12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中,由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86家,占69%。

五是拓展民营企业科技投融资渠道。组建运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参股设立总规模81.5亿元的3支子基金,在全省16个市及部分县区设立天使基金,基金规模23亿元,已投资民营企业科技项目128个、投资总额7.8亿元。省科技厅先后与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整合金融资源,改进和增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科技项目的金融服务,对符合银行授信政策的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等政策倾斜。

(科 办 供稿)

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日前,科技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安徽理工大学建设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安徽省第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安徽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解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瓶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地方基础研究能力的重要平台。目前,安徽省共获批2家,2015年全省首家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一室一中心”等形成了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群体,将有力推进全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发挥科技进步的引领作用。

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安徽两淮,辐射中东部和全国煤炭行业,努力成为区域内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促进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平台。重点开展深部煤炭采动力学响应与灾害防控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奠定深部煤矿采动灾害的理论基础,建立深部煤矿采动灾害科学防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研发灾害防控的新型材料和智能装备,保障区域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促进国家煤炭科技进步、汇聚和培养优秀人才,以持续不断的创新成果支持国家煤炭行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科技部将统筹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提升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帮助指导实验室建立对口交流合作关系并开展科技合作。省政府将每年为实验室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省科技厅作为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在实验室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和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关 闯 供稿)

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近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10位,中部排名第2位。《报告》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权威发布年度研究报告,自1999年以来,已经连续19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

《报告》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设置一级指标,选取了20个二级指标和137个三级指标组成了指标体系。安徽省知识创造和企业创新均排名全国第6位,创新绩效排名全国第15位,创新环境排名全国第22位,知识获取排名全国第29位。

总体来看,安徽省创新能力居中部省份前列,但在技术转移转化、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安徽省应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开放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薛 军 供稿)

沪苏浙皖携手共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

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近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签署《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开启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新阶段,共同推进“一个聚力、三个联动、一个接轨”,即聚力服务国家战略,合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实现创新计划、成果转化、创业品牌联动;通过空间接轨,共同构建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科技部副部长李萌等领导见证。

多年来,在科技部指导下,三省一市通过“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建立协调机制,拓展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018年初,三省一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出台《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是联合推进重大科研任务布局,聚焦长三角区域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公共领域科技支撑和集成电路、信息通信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合作研究,联合攻克一批核心技术。二是携手推进区域内大科学装置建设,已建成蛋白质研究中心、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合肥同步辐射、上海和无锡超算中心等科技设施。三是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四是试行科技创新券长三角通用通兑。五是联动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浙江科技大市场和安徽科技大市场等建立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开展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人才交流与培训。六是联合举办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促进科技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

在此基础上,沪苏浙皖将会同科技部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创新规划,加快制定长三角集成电路规划,进一步细化落实“一个聚力、三个联动、一个接轨”,为支撑引领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区域实践经验。 (董文君供稿)

猜你喜欢
长三角安徽省区域
成长相册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分割区域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区域发展篇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