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平,毛縯韬,胡婷婷,张亚芹
(安徽三联学院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大学校园中的公共设施、景观设计是校园建设的细节,校园公共景观设施设计要以满足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以及满足行为心理需求。师生的行为是产生校园功能的本源。校园空间和设施的使用方式是由师生们的行为心理的需求来决定的。而校园公共景观设施设计与师生们的的休闲娱乐和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它可以极大地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对提高校园的服务功能、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校园文化和特色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与不断革新,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越来越重要。每一个高校校园应该呈现出特色的文化气质和人文情怀,而公共景观设施设计又是校园整体文化的集中表现。大学校园的公共景观设施设计不仅只限于方便师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更能够将校园的文化和精神气质传递给社会,在提升高校文化内涵和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们的人文情怀和素养与归属感,并且满足师生们的行为心理需求。但由于我国对于校园公共景观设施设计对行为心理影响的研究起步也很晚,系统地来研究一个高校的环境,当前并没有很好的范例。由于缺乏对校园环境景观建设的实践和意识,一些优秀的景观案例在不同的区域和规模的校园中被模仿或者盲目追求欧美校园景观格局,套用欧美校园景观格局,导致世界各地高校校园景观布局建设千篇一律,缺乏景观个性和地方特色,使师生无法获得对校园环境的认同和归属感[1]。
在校园环境中“以人为本”常常被用作基本的设计理念,但设计中没有从人的行为、心理角度去研究考虑,或者说考虑以人本原则的考虑不够全面。致使校园建成后,广场空旷,草坪大面积闲置,有些空间即使提供座位也无法吸引人留在这里,室外空间空无一人,死气沉沉的状态[2]。由于形式难满足师生的不同行为心理需求,空间位置和尺度不够人性化,对气候温度考虑不够充分,校园景观文化内涵的表达难以引起师生之间的共鸣,导致校园虽然大但却毫无生气,缺乏人文情怀,师生们在校园环境中缺乏舒适的体验,无法满足行为心理需求。公共设施设计应该有最基本的功能,既为大众服务,满足师生的行为心理的需求。设施的形态,摆放位置,方式、功能用法、尺寸、数量都要考虑师生的行为心理需求,要方便人们的使用也要有特色,有人性化。结合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设计校园公共设施和景观设计时,要考虑伴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加强以及观念的革新,校园的功能分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不仅要考虑其整体的艺术效果,还要考虑其物质和行为的心理效应。同时,也要体现校园环境中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的特色。从而提高师生们的使用率,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公共景观设施在校园环境中已然成为整个校园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园公共景观环境的品质的优劣是由校园中的公共设施设计和景观环境设计所决定的。当代我国高校的建设中,由于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师生思想观念的变化,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要本着人本主义、生态主义、创新主义,尊重地域文化和气候条件去设计。以求为师生们提供一个表达情感、启智、培养兴趣和提高素质的场所,提供给师生们一个集学习、思考、交流聚会的活动场所[3]。
校园环境对师生们的影响有多个方面。
归属感一个校园的特色是一种不知不觉的环境刺激,会使师生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会默默的提高师生们的校园归属感,使得老师和学生从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自豪感和认同感。
色彩是感性的。人们通过对颜色的视觉感知,总是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联想。同时,作为人们视觉感知的第一要素,颜色是最快的信息。因此在校园公共设施和景观环境的设计中我们需要十分注意色彩的使用和搭配设计,把校园的色彩和师生的情感心理需求相互结合,以此来营造和谐的色彩氛围,使得校园环境发挥出其在行为心理上的作用。
在公共设施和景观的形态上的识别、反射、形态的想象的过程当中形成人们视觉感受的第二要素,师生主要从形态上感受校园环境的特点和文化,这也是师生对于校园公共景观设施关于形态上的行为心理需求。
校园公共景观设施的设计者们应该遵从最基本的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的设施应该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为公众服务,满足人们身心两个方面的需求。因此,校园的公共设施设计应该从人们渴求舒适的心理需求出发,校园公共设施在尺寸上的的体现在校园内一系列的休息座椅,因此在校园座椅的设计当中,要设以合适的坐面、坐高、腰部支撑弧度等尺寸、同时还要考虑公共设施摆放的间距,将公共空间与私密安静空间分隔开来,满足师生们的行为心理需求。
相较于尺寸,公共设施中的材质在人们参与使用时会成为人们肢体上的第二感受。在尺寸舒适符合的情况下,材质用料的舒适体验也往往成为评判公共设施的质量水平的高低。在传统校园环境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因为材质用料不符合行为心理的需要而没有太多人愿意去使用的公共设施。比如冰冷的铁制垃圾桶,铁制的座椅和公共健身器材等。这些金属结构的设施会让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舒适。导致这些设施的利用率并不高。因此我们在材质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用木质、金属和软质材料相结合来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从而让其使用率提高,更好的满足师生们的生理感受和心理需求[4]。
校园公共景观设施设计的发展方向将是一个为了营造一个满足师生行为心理需求的和归属感并且有特有的文化情怀的校园景观,我们要考虑校园的整体环境与单体设施的协调统一,这将关系到一个校园景观环境的规划程度和水平的高低,在设计公共设施时,设计师和建设者们要时刻注意与环境整体的协调性。人们的规划理念将不再是一个地方,不再是一个空间,也不再是一个内容。人们规划的将是为学习、工作和交流的师生们提供最好的美丽的校园环境。
校园公共景观设施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设计时应该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以更好的满足师生们日常学习生活的行为心理需求。
文化的传承在历史和时间的长河中显示出文化的传承具有延续地域文化与凝聚共同意识、领域感、认同感等功能。因此我们在校园公共设施和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有助于体现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引发人们的共鸣,还能够体现出不同校园的特色,让校园环境不再千篇一律。校园公共景观设施是看得见的校园文化,所以注重文化的传承是校园公共景观设施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
氛围是环境给人们营造的一种感觉,是可以体现各个不同环境的情调气氛的。校园公共景观设施设计要以整体为格局,要确定设计的主题,一切设计就要以一个主题为基准来开展,要体现出校园环境的意境之美、神韵之美、境界之美,就要注重设计主题的统一性和设计氛围的渲染。氛围的渲染一是要注意结合使用空间、场地、需求与尺度关系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二是造型形式应该与设计主题相结合,根据主题的色彩、风格来设计出能够融入环境的公共设施和景观设计。三是要保证校园环境整体氛围的完整性,要注重细节的营造,细节的处理往往会对人们的情绪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对校园环境的整体氛围感受[6]。
校园公共设施的设计作为校园基本的设施,即为大众服务,在设计时要满足师生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生理上的需要和行为心理需求。所以在造型上,摆放位置、摆放间隔、数量、公共和私密空间上要考虑充分,要遵从人本原则。在公共设施设计尺度上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尺度舒适,适合长期坐靠,从而获得生理上的休息和满足。使公共设施充满人情味,这样会提高师生们参与的热情。在尺度舒适的基础上,尽可能将公共设施集多功能于一体,可以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比如座椅和景观的结合,可以更加美观,使人心情愉悦。再如路灯与垃圾桶相结合,可以节约场地,并且可以在晚上能够快速辨别找到垃圾桶。
简而言之,随着城市化的进步和普及教育的逐步实现,校园的建设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校园的公共设施和景观已经成为承载校园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载体,优秀的校园公共设施设计将给师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并且满足师生们的行为心理需求。作为校园景观建造者的他们应该意识到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心理需求,不能够守旧,要结合多个和综合办学模式创建生态、人文、个性化和独特的校园景观,满足校园的实际需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