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晔 金大庆 何 颖 乔凡丁 张宪策 崔莉敏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病死。自2008年HFMD被纳入丙类传染病以来,鞍山市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位居丙类传染病前两位,每年均有多起聚集疫情发生,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有效预防控制 HFMD,本研究就 2014—2017年鞍山市 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流行病学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4—2017年数据,人口数据资料来源于鞍山市年鉴2014—2017年资料,病原学监测结果来源于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2017年的检测报告。
普通病例指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病例皮疹不典型,部分病例仅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等,诊断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重症病例指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成像(MRI)、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鞍山市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应用 Real-time PCR法检测HFMD患儿粪便和(或)咽拭子中的柯萨奇病毒 A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71型(EV-A71)及其它肠道病毒。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4—2017年鞍山市累计报告 HFMD病例为12 219例,年均发病率为85.25/10万人。2014—2017年鞍山市的HFMD发病率呈逐年递减趋势,见表1。
2014—2017年鞍山市累计报告HFMD重症病例15例,病死1例。其中,2014年报告HFMD重症病例13例,病死1例;2016年报告HFMD重症病例2例。
2.2.1 人群分布2014—2017年鞍山市HFMD病例中,男6784例,女5235例,男女性别比为1.30∶1,年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3,P=0.031)。HFMD患者年龄为1个月至62岁,其中0~5岁儿童10 253例,占83.91%。
2.2.2 职业分布2014—2017年HFMD患者中散居儿童为 6177例(50.55%),托幼儿童 4964例(40.63%),学生 939例(7.68%),其他 139例(1.14%)。
2.2.3 时间分布2014—2017年全市每月均有HFMD病例报告,2015年HFMD病例主要集中在6~8月份,2014年、2016年和2017年HFMD发病高峰从6月份持续至11月份。见图1。
2.2.4 地区分布2014—2017年全市7个县(区)均有HFMD病例报告,其中铁西区、海城市和岫岩县发病率较高,除2014年和2016年海城市发病率率低于全市发病率外,其余年份 3个县区发病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各县区HFMD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38,P=0.000)。见表2。
2014—2017年鞍山市农村年均发病率为104.37/10万人,城市年均发病率是60.77/10万人,年均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02,P=0.000)。
2014—2017年鞍山市累计报告HFMD聚集疫情248起,主要集中在海城市和岫岩县;248起聚集疫情累计HFMD患者798例,占全部HFMD患者的6.53%。见表3。
2014—2017年鞍山市进行病原学检测的HFMD患者1890例,病毒感染阳性701例,样本检测阳性率是37.09%。701例病毒感染阳性患者中,CV-A16型237例(33.81%),EV-A71型221例(31.53%),其他肠道病毒243例(34.66%)。2014年优势病原是CV-A16型和EV-A71型,伴少量其他肠道病毒;2015年优势病原是其他肠道病毒,伴少量CV-A16型和EV-A71型病毒;2016年优势病原是CV-A16型,伴少量其他肠道病毒和零星EV-A71型病毒;2017年优势病原是EV-A71型,伴少量CV-A16型和零星其他肠道病毒。各年份病原学型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221,P=0.000)。见表4。
表1 201—2017年鞍山市HFMD发病情况
图1 2014—2017年鞍山市手足口病月份分布情况
表2 2014—2017年鞍山市7个县(区)HFMD发病率(/10万人)分布情况(%)
表3 2014—2017年鞍山市HFMD聚集疫情分布情况
表4 2014—2017年鞍山市HFMD病原学分布情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7年鞍山市的HFMD发病率呈逐年递减趋势,这与其他地区发病情况不一致[1-2]。2014—2017年鞍山市报告的HFMD年均发病率是85.25/10万人,低于其他学者[3-5]报道的年均发病率。鞍山市的HFMD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年龄以 5岁以下儿童为主,职业分布主要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6-8]。散居儿童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现代家庭儿童教养模式有关,监护人以祖父母等长辈居多,其缺少系统的防病知识和良好的防病意识,应该加大对散居儿童监护人的宣传力度。同时,不能忽视托幼儿童的防病宣传,托幼机构发病具有人员聚集、传播快等特点,应加强晨、午检的监测力度,提高托幼机构防病意识。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可能与男童更喜欢户外活动有关。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可能与农村卫生条件相对较差,防病意识薄弱有关。
本研究中,鞍山市铁西区、海城市和岫岩县HFMD发病率较高,聚集疫情主要集中在海城市和岫岩县。这可能与海城市和岫岩县毗邻,多山地丘陵、多民族杂居有关,也可能与两个县区人口密集、流动人口相对较多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HFMD病例主要集中在6—8月份,2014年、2016年和2017年发病高峰从6月份持续至11月份,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呈夏、秋季流行趋势,这与我国北方地区发病情况不一致[6,9]。国内有研究表明,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间可能为儿童 HFMD发生的危险因素[10-11]。鞍山市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近4年HFMD发病高峰有延后趋势,值得进一步探讨。
2014—2017年鞍山市HFMD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CV-A16型、EV-A71型和其他肠道病毒作为优势流行毒株交替出现,不同型别在不同时期存在交替流行。2014年,鞍山市报告的重症HFMD患者最多,优势毒株为EV-A71型,其中1例重症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是 EV-A71型感染。感染 EV-A71的HFMD患者病情多较严重[12-14]。引起HFMD的病原体类型较多,且优势毒株交替出现,应密切观察辖区内早期病原学监测结果,结合温度等相关因素对HFMD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加强HFMD防病健康知识宣传,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2017年优势病原是EV-A71型,但无重症患者报告,这可能与EV-A71疫苗上市有关。
本研究中,15例重症HFMD患者中,1例病死患者是本地报告病例,病原学检测为 EV-A71型感染,其他14例患者均为外地报本地患者。重症患者样本采集不全,导致重症病例患者病原学信息缺失,应建立多地区信息化共享,以便更好地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特征进行有效统计描述,这是本研究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鞍山市HFMD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区域性和人群特点,应加强监测,有效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