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凡,毛 毳
(天津城建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
低温环境下,斜拉索表面易形成偏心覆冰,使斜拉索由圆形截面变成非圆截面,在风激励作用下产生低频大幅振动,称为斜拉索覆冰驰振[1].斜拉索覆冰驰振会诱发拉索外部PE管开裂进而引发斜拉索与锚固系统的锈蚀破坏[2-3],威胁桥梁安全.
斜拉索覆冰驰振引申于输电线覆冰驰振,目前所采用的覆冰模型多为新月型、扇型覆冰等[4],但没有相关试验针对斜拉索覆冰形态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研究斜拉索覆冰形态及覆冰规律具有重大意义.
斜拉索覆冰属于自然现象,按照气象条件一般将覆冰分为雨凇覆冰、雾凇覆冰和混合凇覆冰[5].雨凇覆冰指空气中的过冷却水滴降落到斜拉索外表面上,并在接触的一瞬间丧失热量凝结成冰;雾凇覆冰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气压等气象条件下以雪霜的形式凝结在斜拉索表面[6];混合淞覆冰则是前两种覆冰方式交替进行的一种混合型覆冰.由于冰在拉索上有较强的黏合力,且冰密度大于雪霜密度,所以雨凇覆冰属于危害最大的覆冰.本文对雨凇覆冰进行研究.
国内外针对斜拉索覆冰的研究较少,主要原因是受技术与材料的限制,20世纪斜拉桥跨径不大,斜拉索不容易产生振动.近年来随着斜拉桥跨径的增大,斜拉索覆冰振动逐渐得到各国科学界的重视.欧洲学者C.Demartino等利用冰风洞对斜拉索进行覆冰,分析了覆冰对斜拉索表面气动参数的影响和覆冰拉索的驰振可能性[7].试验中发现斜拉索下表面有冻住的水流,但该试验重点为斜拉索覆冰振动的发生,未记录斜拉索覆冰规律与形态.欧洲科学家Gorski.Piotr[8]采用三维重构技术得到斜拉索覆冰模型,并在冰风洞试验中测量其斯托哈数(St)变化,结果表明斜拉索覆冰形状对St有较大影响.我国学者何宇鸿曾利用简易人工降雨装置进行覆冰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风攻角对模型三分力系数的影响,但其模型未考虑降雨量对覆冰增长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与真正雨凇覆冰仍有较大出入[9].
本文选取2 m长的斜拉索节段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在室外低温环境下进行覆冰试验研究,归纳总结覆冰的规律与形态.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①降雨装置;②循环水装置;③支架;④水箱;⑤斜拉索节段模型.
图1 试验装置
降雨装置高2 400 mm,呈T型,上部宽2 000 mm,两端各有一个喷头;循环水装置为潜水泵,试验时潜水泵需完全浸在水中.支架呈L型,短边长900 mm,长边长1 558 mm,长短边交汇处焊接一根40 mm长的方形铁管,垂直于长短边所在平面,来保障支架的稳定性,在支架长边上表面有三个凸起使其倾角依次为45,35,30°;水箱为 4 000 × 2 000× 800 mm 的立方体,将斜拉索节段模型搭接在水池两侧使模型倾角为0°;斜拉索节段模型直径分别为110,160,200 mm.其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试验时,将四个支架分为两组,每一组都对称布置在喷头下方,模型倾斜放置在支架上方.通过循环装置将水加压输送到降雨装置,降雨装置两端的喷头形成粒径较小的水滴,水滴沿重力方向降落到模型上并凝结成覆冰.
表1 斜拉索试验模型参数
2.2.1 试验条件
为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应保障温度、风速及降雨时间三方面的稳定性.
(1)温度.因雨凇覆冰温度范围为-5~0℃之间[10],因此本试验通过气象仪监测室外温度,当温度为-5~0℃之间时进行斜拉索覆冰试验.
(2)风速.为了保证斜拉索覆冰的均匀性,试验选取无风天气(风速<0.2 m/s)进行覆冰.
(3)降雨时间.由于白天阳光的照射作用,温度、湿度等变化较大,而夜间温度偏低、温差小[11],符合试验条件,因此本试验降雨时间选取凌晨3:00~7:00(共4 h).
2.2.2 试验方法
通过以往研究资料[12-13]发现覆冰厚度是影响斜拉索驰振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对覆冰厚度进行测量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试验区域内斜拉索上表面的覆冰厚度,选取覆冰厚度最大值[14]来表征该区域的覆冰厚度,主要研究以下三方面对覆冰厚度的影响.
(1)将M-1、M-2、M-3三种不同直径的PE管与分别水平面呈0,30,45°倾斜放置于支架上进行覆冰试验,研究不同倾角下斜拉索直径变化对覆冰厚度的影响.
(2)分别改变模型 M-1、M-2、M-3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测量每种模型在同一环境下,倾角为0,30,45°时的覆冰厚度,研究斜拉索倾角对覆冰厚度的影响.
(3)由于试验温度选取在-5~0℃之间,温度上的变化会引起覆冰厚度的变化,研究5种平均温度对斜拉索覆冰厚度的影响.
降雨的均匀性是保证同次试验不同斜拉索模型具有可对比性的前提,在试验前应先对降雨均匀性进行测量,选取降雨均匀处作为试验区域.将4组量筒A、B、C、D按图2方式两两对称布置在喷头下方,每组位置都与支架位置重合,每组12个量筒编号分别为1~12.试验共进行五次,每次试验时间为4 h,取平均值作为试验数据,对比每组试验4 h降雨量判断喷洒面积是否均匀.
图2 雨量测量模型
用量筒收集整个试验过程中A、B、C、D四组各测点的雨量,以量筒最终读数代表该点的降雨量,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雨量测量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6、7测点的降雨量明显大于其它测点,而 1、2、3与 10、11、12测点降雨都比较均匀,主要原因是喷头喷洒出的水呈锥形分布,所以距离喷头越近的测点降雨量越大.依据其降雨量的分布差异,将覆冰厚度的测量区域划分为如图4所示的①、②、③,每个区域长200 mm,其中①、③区域各包含三个测点,②区域包含两个测点.
图4 试验区域
在无风天气下将M-1、M-2、M-3置于同一环境下进行覆冰试验,取温度平均值T来表示试验温度.试验表明:三种直径的斜拉索在其上表面形成图5所示新月型覆冰,下表面形成图6所示肋冰,且与Demartino冰风洞试验结果保持一致[7].
图5 M-1上表面覆冰
图6 M-1、M-2、M-3 侧面覆冰
由于雨凇覆冰过程中降落在斜拉索表面的雨滴并未全部凝结,未凝结的雨滴在斜拉索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当未凝结水滴达到一定体积后,水膜自身的重力破坏了大于水膜表面的张力,导致水膜分裂成一个个滚动雨滴,在重力作用下沿斜拉索表面向下滚动,造成斜拉索覆冰厚度减小.滚动雨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拉索表面向下滚动形成水线,而水线会与低温的斜拉索表面进行热交换凝结成冰线,随后雨滴的剩余部分会在斜拉索底部汇聚,并在重力作用下分离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留在斜拉索底部在低温下凝结成冰,下部分会坠落到地面,整个过程不断循环,冰线不断叠加最终形成图6-7所示肋冰.其中覆冰厚度与滚动雨滴的形成有关,单位时间内形成滚动雨滴的数目越少,斜拉索覆冰厚度越大.
图7 M-4覆冰模型
从图7中可以发现,肋冰之间存在间距,相邻肋冰会与斜拉索表面形成凹槽,风流经斜拉索下表面时,气流会被凹槽汇聚在一起,导致斜拉索下方出现紊流,进而影响斜拉索的气动参数.图6-7显示斜拉索覆冰属于四周覆冰,这种覆冰模型的偏心距小于单侧覆冰,斜拉索稳定性较好.
试验探究模型直径、倾角对覆冰厚度的影响,对比分析②区域中覆冰厚度与模型直径、倾角的变化关系,其中图8为三种倾角下,不同直径的斜拉索覆冰厚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图9为三种直径下,不同倾角的斜拉索覆冰厚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综合对比图8-9可以发现,覆冰厚度随试验温度的增大而减小,这种现象主要与覆冰过程有关,已知斜拉索覆冰包含两类:一是水滴直接凝结;另一种是水膜与斜拉索表面进行热交换并凝结.由覆冰现象可知:本试验中第二种所占比例较大,温度越低热交换的速率越快,水膜凝结越快;水膜中的水越不容易达到打破自身张力的规模,延长了滚动雨滴的形成时间,进而延长热交换的时间.所以温度越低,斜拉索覆冰厚度越大.
图8中a、b、c 表示模型倾角分别为 0°、30°、45°时,不同斜拉索直径对覆冰厚度的影响.从图中可得出斜拉索覆冰厚度随模型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主要原因是模型表面风速随其直径的增大而减少,当流体速度加快时,模型与流体接触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并在模型表面形成压力差,进而导致粒径小的水滴会偏离模型降落到地面.斜拉索直径越大,气流的流速越快,气流的黏滞力会携带更多的水滴绕流远离模型,导致水滴对斜拉索的碰撞率降低,最终导致覆冰厚度减小.
图8 不同直径下斜拉索覆冰厚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从图8中可以发现M-3覆冰厚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主要原因是M-3直径较大,其表面收集的雨滴较少,水膜形成时间较长,滚动雨滴数目较少,因此斜拉索直径越大,温度对其覆冰厚度影响越小.
图9中a、b、c分别为不同直径斜拉索模型在0,30,45°倾角下覆冰厚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斜拉索覆冰厚度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模型直径相同的情况下,拉索倾角越大,其水膜的势能越大,越容易形成滚动雨滴,增大了单位时间内的滚动雨滴的数目,最终导致覆冰厚度减小.
图9 不同倾角下斜拉索覆冰厚度随温度变化曲线
图9还可以发现随着温度降低,不同倾角下的覆冰厚度差距逐渐变小.以图9b为例,温度T=-0.92℃时,M-2倾角0°覆冰厚度与倾角45°的差距为3.26 mm,当T=-2.37℃差距减小为1.6 mm,大约减小了50%.主要原因是:前文提到模型倾斜后会增大水膜的重力势能,其温度越低,水膜表面张力越大,水膜凝结速度越快,延长了滚动雨滴的形成,进而导致覆冰厚度差距减小.
斜拉索覆冰后会增加拉索质量,进而减小斜拉索自振频率,极易引发斜拉索的共振效应.已知斜拉索直径越大,覆冰厚度越小,所以直径较大的斜拉索覆冰后自振频率变化较少.由于斜拉索整体直径偏大,覆冰厚度相对较小,斜拉索自振频率随覆冰厚度变化较小.
(1)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斜拉索发生雨凇覆冰时,其上表面会形成新月型覆冰,同时在下表面形成肋冰.这种肋冰会在斜拉索表面形成凹槽,进而影响其流动特性.
(2)斜拉索覆冰厚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中直径最大的M-3模型的覆冰厚度随温度变化率较小;温度越低不同倾角斜拉索覆冰厚度越接近.
(3)斜拉索覆冰厚度随斜拉索直径的增大而减小,斜拉索直径D=200 mm时,覆冰厚度较小,增大斜拉索直径可有效减小覆冰厚度.
(4)斜拉索覆冰厚度随斜拉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同一斜拉桥上不同拉索的倾角往往不同,导致其覆冰厚度不同,在对斜拉索覆冰驰振研究中必须考虑倾角导致的覆冰厚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