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阳
编者按:近百年来中国画一直面临着时代的考验,经过我国几代美术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使中国画不断朝着既传统又创新的方向发展。本文要介绍的正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王爱君、商毅夫妻双个展,二人在现代造型能力基础上,回归传统绘画对意象、文化底蕴的追求,经过多年积淀用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各自创作出极具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展览链接:
一卷山——王爱君作品展
策展人:刘巍
学术主持:夏可君
展览地点:烟台美术博物馆第一展厅
展览时间:2019年7月30日—8月19日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烟台美术博物馆
支持单位: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天津蒲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灵秀雅逸——商毅水墨作品展
策展人:杨维民
展览地点:烟台美术博物馆第二展厅
展览时间:2019年7月30日—8月19日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烟台美术博物馆
支持单位: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天津蒲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9年7月30日晚,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烟台美术博物馆承办的“一卷山——王爱君作品展”“灵秀雅逸——商毅水墨作品展”在烟台美术博物馆同时开幕。这是王爱君、商毅夫妇首次在烟台共同举办展览,二人作品虽同属水墨领域,但画风不同,展现出中国艺术家在当代文化境遇中的思索与追求。
艺术家王爱君、商毅以艺术为业,教书育人,将艺术精神传承下去。说到艺术精神,其实就是人的精神,艺术家在创作时会将个人气质赋予到每一笔中,点点滴滴之中都能体现出他的性格、品位和身份。王爱君先生的作品极具个性,偏向于抽象化写意水墨,他将东方传统中国画精神与西方艺术视觉图像元素相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绘画语言。而商毅女士的作品就相对比较传统,她自幼学画,在追随津门花鸟画大家孙其峰、霍春阳时,还细致研究过徐渭、朱耷、吴昌硕等前辈大师的写意花鸟画,再加之商毅身为女性具有敏感细腻的特点,使得她的作品在传统笔墨技法之上融入对生活的感受,从而在艺术创作中流露出自己灵秀雅逸的心境。比较来说,王爱君的作品结合东西,为中国水墨艺术赋予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精神内涵;商毅的作品融合图像设计学的学养,将中国水墨花鸟画艺术拔高到更加简约而不失细节的精微水平。
王爱君 靖远no.3 宣纸水色 120×120cm 2015年
“一卷山——王爱君作品展”展出作品以装置、影像、绘画为媒介,集中体现了王爱君从寻找、实验到创新再到回归的艺术创作历程。第一次看王老师的作品就想到齐白石的话“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画的巨石像一个发光体、水晶体。你说它是石头,它却与现实中定义的石头不同,可能受颜色的影响,可能受造型的影响。
与我们常见的中国水墨山水画不同:构图形式方面,王老师所画的“山”仿佛是从天而降,突然降临,悬空在天地之间,犹如原始状态之下的物质形态;色彩表现方面,他通过水彩和矿物质颜料混合调出柔和的灰调子,使画面呈现出乍一看似油画细看像水彩仔细观察竟是国画的特殊效果,这种创新性画法让王爱君画出的巨石,没有写实画法的尖锐,却增添了不少意境;绘画技法方面,他采用反复罩染的方式将巨石纹路处理成澄澈而具有呼吸感的特殊肌理。画面中物象直观地向人们传递一种静谧、苍茫、旷远之感,这源于王爱君对当代中国人社会生活焦虑、微小、压抑心境的反思。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王爱君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二十余件艺术作品,其中还包括《净境》数字艺术作品、“一卷山”系列作品手稿和瓷套壶。套壶设计选取王爱君先生的“一卷山”系列作品作为核心图案,进行视觉强化。壶体与杯身造型简洁、高雅,寓方于圆而极富现代形式美感。在王老师的画作里,他追求一种源于传统的文人气质,一种与自然相通的和谐的自由心境,所以不管从造型抑或是笔法上,他都希望做到“工而不匠,雅而不巧,拙而不火”,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安静内敛的绘画面貌,于“自然”中走出自己的路。与今天的数字作品相较——大都是要么如实地转译,要么追求视觉冲击,视觉的饕餮纷繁杂乱,在被冲击被诱惑被欲望中,必然令人久而生厌——能从杂乱烦琐中脱离出,追求单纯的意境,是王爱君以虚净之心,给予了作品不同的气质。
“一卷山”系列作品是王爱君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作品《初》让我印象深刻。“初”即起源,即我们走来的起点。就这幅画来讲,“初”是无法封闭的、可以展开在框架之外的山体,是柔软而富有开创性的物质形态,是内部蕴藏着动力和潜能的悬浮物。在灰色的背景下贯穿着其他色彩的表象,使水与色在巨石上变成独特而又妩媚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接近了最初的时间、最初的风景,接近了五彩斑斓的景象及广阔无垠的空间。王老师的画虽是中国画,但是借鉴了印象派的色彩,印象派色彩的特点就是光,他的画很多是逆光的感觉,因为墨跟颜色掺在一起之后,就会出现一种阴影里光的感觉。王老师的艺术除了承载他独有的自由与创新使命外,还有他来自汉画、敦煌壁画、彩陶艺术的灵感源泉,融入当代人对物质生活的独立性思考之后,拨动我们的心弦。
“灵秀雅逸——商毅水墨作品展”,展出作品多为传统水墨花鸟小品。商老师在沿用前人笔墨技法之上深入生活,将洗练的构图、简单朴实的笔墨、生动飘逸的气韵,以及深邃高雅的意境融入对大自然写生的感悟,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貌。
在商老师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是宁静、安详、和谐之景,反映出她清纯、朴素的人格魅力。画品即人品,一幅优秀的作品本质上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外化表达。自古以来中国画重意境,强调“意在笔先”,正所谓“缘物寄情”而写“胸中之竹”,商毅的花鸟画所表现的物象便是在写生体验中的概括与升华。画面中虽单纯地表现花鸟虫草之象,却表露出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存在以及对社会的客观实际的认识和体验,反映社会现实和艺术精神。从商老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非常热爱生活,并将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每一幅作品的经营布局都颇为巧妙,不论是昆虫小品,还是秋日闲情,都有纵横错落而不失均衡的和谐。从运笔用墨到赋色蘸染皆以轻松自由的水墨色渗染,达到了心境与物境的完美统一。
灵猴是一种行近人,性远于人的动物,说它“行近人”,即猴子是所有动物之中最近似于“人”的,不仅是形态,它还具有人的心智、情感甚至神情。“性远于人”就是讲猴子生长于山野林间,自然界的生灵,拥有人类浮躁社会里所没有的“天真”气度,这正是中国文人一直向往的“恬淡”气质,所以虽为画猴,实为写人写心。商老师画的“生灵”系列作品技法娴熟,构图灵活,造型生动,功底深厚,展现出她景在心中的艺术精神之美。《听秋观闲图》是笔者最喜欢的作品之一,画面追求一种清新脱俗、挥洒自如的韵律美:两只猴子团坐在苍劲有力的树枝上,上方似乎有东西引起了它们的注意,不禁让人猜想,他们在看什么?左边小猴子目光中的茫然,与右边猴子近乎淡然的眼色形成反差,更是让人好奇。这是对眼前事物的心理反应,还是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我相信每一个欣赏完这幅作品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王爱君 一卷山no.37 宣纸中国画色 87×93cm 2018年
商毅 昆虫小品10 芭蕉扇形 纸本水墨 32×27cm 2018年
商毅 山石闲坐图 纸本水墨 43×41cm 2013年
商毅 观秋图 纸本水墨 43×41cm 2014年
还有一幅笔者认为值得细细品味的画,名为“望”。在构图形式上,突出点线面的动态美,使画面呈现出极简风格:一只鸟、三支茎梗、一片荷叶、一支莲蓬,就展现出明朗开阔的视觉效果。在施墨用笔上,干脆利索,浓淡干湿,富有变化,大笔铺就的荷叶与莲蓬的姿态尽显秋日寒凉之感。那只小鸟站在莲蓬之上看向远方,似乎是画家本人借着鸟儿的目光在思索着什么。画面整体场景让人眼前一亮,动静结合,柔中有刚,相得益彰。虽然商老师画的是荷塘秋景,却在萧瑟中暗含希望、期待的生命力量,这就是商老师作品的巧妙之处了。
王爱君、商毅夫妇同是天津美术学院的教师,在各具其貌的中国画艺术创作中,用心感悟自然,不局限自然本身固有关系,使物我形成一种超出客观的审美感受,并运用喻、比、兴、借等创作手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反映得淋漓尽致。中国画不仅有如商老师作品中传统的一面,更不乏如王老师在题材挖掘和语言提炼中的尝试,中国的艺术家只有在中国文化的轨道上做出各不相同的极限性创造,才是真正具有个性,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发展了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