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伦理思考

2019-03-14 14:56罗小燕黄欣荣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公平正义

罗小燕 黄欣荣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共享经济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需要结合商业伦理的效用主义、道德权利、公平正义等伦理原则来进行分析。从效用主义原则来看,共享经济有望增加社会效用,但对其效用的衡量要充分考虑反弹效应的影响;从道德权利原则来看,共享经济在促进某些群体某些道德权利实现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妨碍其他群体某些道德权利的实現;从公平正义原则来看,共享经济促成了一种按需分配的分配关系以及人人参与的生产关系,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

关键词:共享经济   效用主义   道德权利   公平正义   伦理原则

问题的提出

快速发展的新科技从来都是在人类意识到之前,就已经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近年来,共享经济迅速崛起,产生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影响,也可能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对此,学界的理论探讨更多指向共享经济对经济伦理的积极作用,如乔洪武等(2016)认为共享经济促成了经济伦理新常态的形成;夏明月等(2018)认为共享经济能促进道德水准提高及经济繁荣,促进人民团结;李飞翔等(2018)认为共享经济引导人们由消费主义理念向使用价值理念转变,增进了信任,促成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协作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其负面伦理影响而言,高明等(2016)从技术哲学角度分析了共享经济对消费的影响,认为共享经济在“解蔽”消费,使消费需求得以满足或挖掘的同时,又“遮蔽”了消费,使消费者更容易受到技术的“宰制”,进而引致“技术理性战胜个体理性”和“操作自主性”的风险。本文拟结合商业伦理的效用、权利和公平正义等原则,对共享经济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

从效用主义看共享经济

(一)效用主义

传统效用主义认为,道德判断应建立在客观标准之上,而最客观的标准就是行为的后果或效用,正确行为就是能够带来最大效用的行为,当且仅当行为产生的总效用大于其他替代行为的总效用时,该行为才是合乎伦理的。效用主义符合人们在讨论政府政策时趋于提倡的观点,符合人们讨论道德行为时采用的直觉标准,符合人们重视效率的价值观,因而一直以来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代功利主义伦理学者发展出了趣向满足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多元主义的功利主义等改进版本,人们在谈论效用主义时,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指传统效用主义。

(二)共享经济有望增加社会总效用

在经济学意义上,共享经济的发展有望从三个方面增加社会总效用。

共享经济有望增加消费者效用。在传统市场中,公司作为市场的主要组织形式,往往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而在共享经济中,由于供给主体多元化,原来整齐划一的标准化产品被个性化多元化产品所取代,让消费者得以使用以往不能获得的产品。以租车市场为例,传统租车市场需求通常由出租车公司和汽车租赁公司满足,出租车公司提供固定车型,汽车租赁公司虽有更多车型可供选择,但按日计价的收费方式和固定地点借还车辆的运营模式使得消费者消费体验打了折扣,优步和滴滴等汽车共享和共乘服务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个性化、多元化的选择,有望增加消费者效用。

共享经济有望提高资源分配和使用效率。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产品的使用权取代产品的所有权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通过共享,人们以租代买,取得对汽车、机械设备、工具等资源的使用权,减少了新产品的购买,节约下来的资源可用于生产其它产品,资源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同时,由于共享经济下提供的产品是闲置资源,其供给成本大大减少甚至趋近于零,故而其供给价格也可以大幅降低。在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消费更多产品,其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再者,产品供给者通过闲置资源的分享获得了额外收入,由于实现了物尽其用,供给者效用也得以增加。

共享经济平台有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汽车共享/共乘领域,供给信息(汽车及司机)与需求信息(乘客)在平台上实现实时的自由共享,GPS、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大数据算法等可以实现供需的即时精准就近匹配,供给对需求的及时就近响应,既减少了用户等待时间,也减少了汽车空驶里程。同时,共享平台采用动态定价机制,产品价格随着供需变化自动调整。这种基于大数据算法的动态定价机制可以有效预防供需失衡,提高经济效率。基于共享经济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有学者甚至提出了“现代经济必将迎来一个生产力增长的新时代”的观点。

(三)反弹效应可能削弱共享经济的效用

一般认为,反弹效应是指伴随着政策、市场和(或)技术干预进程而发生的消费量的意外增长。在共享经济中,反弹效应多半由使用成本下降以及资产占有和维护成本下降引起。从需求方来看,产品使用成本降低刺激了消费需求增长。以交通领域的共享为例,由于滴滴快车等共享经济平台拉低了租车和打车价格,可能导致人们在无需打车的情况下选择打车或者原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群体选择打车出行;由于使用共享单车出行既便捷又廉价,很多人在距离极短、完全可以步行完成的行程中也使用共享单车替代。从供给方来看,由于共享平台可以帮助人们非常方便地将产品分享出去以弥补资产购置和维护成本,会刺激更多购买行为,导致新产品购买量的增加。因此,共享经济对效用的影响不能仅从表象分析,还要兼顾其反弹效应。共享经济是否能真正增加效用,不仅取决于技术,还取决于人们的消费观念,共享经济对持不同消费观群体的影响是不可以等量齐观的。

从道德权利原则看共享经济

道德权利将个体以某种方式行事的资格合理化,为道德主体自身的行为以及道德主体要求他人保护或帮助的诉求提供了道德基础。尽管在不同社会的道德规范下,道德权利的具体内容存在差异,但几乎所有社会都将财产权、自由权等消极权利以及工作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基本生存权等积极权利纳入道德权利的范畴。

(一)共享经济可能促进消极权利

共享经济对消极权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产权上。经济学意义上的财产权是指个体在预期的条件下直接消费某物品或该物品提供的服务的能力以及通过交换间接消费某物品或该物品提供的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财产使用权、通过财产获利或通过他人签定合同获利的权利、将所有权永久性转让给另一方的权利。在长期的工业化过程中,家庭中积累了大量财产,很多财产长期闲置或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維护和管理,财产占有成本居高不下,所有权人能从财产占有中获取的收益却寥寥无几。以私家车为例,除购置成本外,车辆所有权人还要在汽车维护保养、保险、年检等上花费不少金钱、时间和精力,但私家车闲置的时间高达95%,使用率仅为5%。以往,由于信息不对称、制度约束等因素的制约,车主的财产获利权难以充分实现。共享经济下,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使得私家车主得以很方便地将闲置汽车的使用权暂时让渡出去以取得收入,车主对汽车的财产权利得以更为充分的实现。滴滴出行数据显示,经过多年发展,滴滴在其业务覆盖的400余座城市共拥有4.5亿用户,每日订单高达2500万单,每日使用拼车服务的乘客达400万人,在滴滴平台上获得收入的司机超过2100万人。

(二)共享经济可能促进积极权利

共享经济对公民工作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基本生存权等积极权利的实现也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数据显示,我国共享经济平台员工人数逐年增长,由2015年的500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585万人、2017年的716万人,通过共享平台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人数由2015年的5000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6000万人、2017年的7000万人。2017年,仅滴滴出行平台一家平台就吸引了2108万名司机的参与,其中包括393万产能过剩行业人员、178万复员转业军人、133万失业再就业人员。共享经济渗透到教育、医疗等领域,有利于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健康权等积极权利。维基百科、百度百科、TED演讲、知乎等知识分享平台让普罗大众从分享中获得了知识、力量和信心;Coursera、Udemy等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送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医疗健康领域的共享经济公司Pager为非急救病人提供远程医疗以及上门服务,Medicast平台不仅提供简单病症的处理,还能帮助患者预约到一些在医院难以挂到号的名医。此外,一些生活服务类的共享经济平台,为没有专业技术的金字塔底层人群搭建了一个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跑腿、家政、园艺等服务的技术平台,对于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共享经济也可能损害某些道德权利

共享经济容易引致隐私侵犯。传统社会共享行为与现代共享经济行为的最大区别在于互联网,而互联网、电子商务与隐私又显得难以共存。在法律和商务实践中,各国政府都将“隐私自理”理念及“告知与许可”原则置于隐私保护政策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但由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淡薄、对隐私保护的利弊难以正确衡量、网络平台设置的技术障碍等原因,使得隐私自理的实现困难重重,用户个人信息在收集、使用、处理、披露等各个环节都面临隐私威胁。

以共享经济平台的信息收集环节为例。住房短租平台爱彼迎(Airbnb)以“提供和改进爱彼迎平台和支付服务的功能”为由,为其信息收集行为辩护,但其信息收集的范围和方式都已明显突破了法律和道德边界。根据爱彼迎的隐私政策表明,“即使您未创建或登录爱彼迎账户,当您访问并使用爱彼迎平台时,我们也会自动收集登录数据和设备信息。此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您使用爱彼迎平台(包括指向第三方应用的链接)的详细信息、IP地址、访问日期和次数、硬件和软件信息、设备信息,设备事件信息、唯一识别符、崩溃数据、cookie数据以及您在使用爱彼迎平台前后查看或接触过的页面”,其信息收集范围显然已超出了正当、必要的范围。爱彼迎的隐私政策还写道:“我们使用cookies及类似技术,如网络信标、像素及移动标识符。我们还可能允许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在爱彼迎平台上使用这些跟踪技术,或让其他人代我们跟踪您的行为。虽然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设置来禁用cookie,但由于对如何解释该信号缺乏标准,爱彼迎平台目前不会响应来自浏览器或移动应用程序HTTP标头中的‘禁止跟踪信号”。这意味着无论是否是爱彼迎的注册用户,只要登录爱彼迎网站,爱彼迎就自动收集相关信息,跟踪网民行为,且通过浏览器的Cookie设置也无法摆脱其跟踪行为,这种信息收集行为无异于是对隐私保护中“告知与许可”原则的粗暴践踏。

共享经济可能损害公民基本生存权。共享经济尽管提供了一些传统市场无法替代的新产品,但就其整体而言,提供的是与现有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的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的类似需求,现有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替代关系,极有可能导致对传统产业的就业挤出,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又取决于共享经济规模。爱彼迎已经对现有企业和相关群体形成了冲击。那些较小的独立酒店和提供住宿+早餐的小旅馆是最脆弱的部分—他们要在所在城市登记,要面对消防、卫生、公安等诸多部门的检查,还要支付不少税收,在与爱彼迎平台上那些既不受监管也不用纳税的房东们竞争时处于劣势。Zervas等(2013)的研究表明,Airbnb正在代替低端酒店的发挥作用,对酒店的入住率和收入产生影响。在爱彼迎上登记的房间数每增长10%,酒店业客房收入下降0.37%。

从正义伦理原则看共享经济

公平正义是经济伦理的重要范畴,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将目光投向分配正义,以至于“分配正义成了当前正义的代名词”。对分配正义的关注虽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但也有明显局限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仅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表面上看是劳动产品的分配,劳动产品的分配又取决于产品的生产,而生产如何进行又取决于生产工具的分配以及劳动者的分工。

(一)共享经济下的按需分配与公平正义

由路易斯·勃朗、马克思和列宁先后提出的观点代表了关于分配正义的社会主义观点—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自其提出以来,就成了人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囿于生产技术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一直未能真正实现。在共享经济条件下,平台将供需有效联结,使得资源的使用权快速流转,有望形成一种与社会主义按需分配既相互联系又独特的按需分配模式。从按需分配的基础来看,社会主义按需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从目前生产发展水平来看,这一前提条件显然无法满足,但是在共享经济条件下,人们将对产品使用权的追求置于对产品所有权的追求之上,加上共享经济平台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人们消费需求的满足得以极大改善,也就是说,尽管不能按占有产品的需求来进行按需分配,却能按使用产品的需求来进行按需分配;从按需分配的对象来看,社会主义按需分配侧重于有形产品分配,而共享经济下的按需分配则既包括有形产品(如汽车、房屋、工具设备等)的分配,也包括无形服务(如家政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等)的分配,还包括了思想、观点、技术乃至情感的共享(如知识共享、开源运动、虚拟社区等);从按需分配的范围来看,共享经济下的按需分配突破了时空限制,比社会主义按需分配的范围更为广阔。

(二)共享经济下的生产关系与公平正义

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无产者联合起来,打破有产者与无产者的界限,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才能彻底消灭有产者对无产者的剥削,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以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这一理想状态的实现尚需时日。但是在共享经济条件下,人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源进行生产,闲置的资产、富余的时间、盈余的知识,都有望成为人们可资利用的生产资料,人人都成为有产者。有车一族可以通过滴滴、优步等出行平台进行生产,有房一族可能通过途家、小猪短租等住房短租平台进行生产,有知识盈余的可以通过知乎、在行等知识分享平台进行生产,即便是没车没房没专业技能的金字塔底层群体,也能通过邻趣、UU、爱跑腿等平台凭借自己的时间和劳动进行生产……正是因为共享经济让普通劳动者(无产者)摆脱了对雇主(有产者)的依附,转变为一个个独立的生产者和承包商,有学者将共享经济称为“大众资本主义”。虽然“大众资本主义”下的生产关系与共产主义理想还有相当差距,但相较于当前以公司为中心的生产组织形式,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结论

本文结合商业伦理的效用主义、道德权利、公平正义等伦理原则对共享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共享经济有望从三个方面增加社会总效用,但由于反弹效应的干扰,其效用增加的幅度难以准确衡量;共享经济在促进某些道德权利实现的同时,也可能妨碍某些其他道德权利的实现;共享经济促成了一种与社会主义按需分配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独特的按需分配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无产者,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共享经济对商业伦理的多重影响,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公民在政策选择、运营管理、使用参与时综合衡量。

参考文献:

1.曼纽约·G·贝拉斯克斯著.刘刚,程熙译.商业伦理:概念与案例(第7版)[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

2.乔洪武,张江城.共享经济:经济伦理的一种新常态[J].天津社會科学,2016(3)

3.夏明月,李伟.共享经济和“一带一路”的伦理学解读[J].伦理学研究,2018(1)

4.李飞翔,谭舒.共享经济现象背后的四维伦理反思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1)

5.高明,文成伟.“解蔽”与“遮蔽”的技术消费—共享经济中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0)

6.Frey R.G.Introduction:Utilitarianism and Persons[M]. R. G.,Utility and Rights.Minneapolis,Minnesota: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

7.Brynjolfsson E.,McAfee A.The Second Machine Age[M].New York and London, Norton & Company,2014

8.Maxwell D,Owen P,McAndrew L,Muehmel K,Neubauer A[M].Addressing the rebound effect,2011

9.Barzel Y.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0.滴滴出行.滴滴发布企业公民报告:让城市交通更智慧 运行更高效[EB/OL].滴滴官网,http://img-ys011.didistatic.com/static/didiglobal/do1_p53rQtxhA6BjW6uWpF6t, 2018-5-26

11.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EB/OL].http://www.sic.gov.cn/News/568/6010.htm,2016-2-29/2016-3-20

12.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EB/OL].http://www.sic.gov.cn/News/568/7737.htm,2017-3-2/2017-3-20

13.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中国分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EB/OL].http://www.sic.gov.cn/News/568/8873.htm,2018-3-21/2018-5-25

14.Belk R.You Are What You Can Access:Sharing and Collaberative Consumption Onlin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67(8)

15.理查德·斯皮内洛著.李伦等译.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6.方建中.论网络时代的“隐私自理”的限度与可能[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17.爱彼迎.爱彼迎隐私政策[EB/OL].爱彼迎中国官网,https://zh.airbnb.com/terms/privacy_policy,2018-7-1

18.罗小燕,黄欣荣.从负外部性看共享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挑战[J].企业经济,2018(5)

19.Zervas G,Proserpio D,Byers JW.The rise of the sharing economy: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Airbnb on the hotel industry[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3

20.王广.对分配正义的批判与反思—基于《哥达纲领批判》的视角[J].哲学研究,2009(10)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公平正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