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路径探究

2019-03-14 14:56耿继静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耿继静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商贸流通业在促进城乡经济、文化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积极促进城乡流通市场有效对接,增强城乡产业互动,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非常必要。基于此,本文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进行探究,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商贸一体化的影响,然后基于现阶段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四大路径,以期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   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商贸一体化的影响

(一)扩大消费规模并拓宽商贸流通业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民收入的稳步提升,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不断得到释放。其次,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城市现代化消费理念的传播,农村传统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转变。最后,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消费者创造了更好的购物环境,也为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和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业一体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到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城镇快1.8个百分点,连续6年快于城镇;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为14.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缩小城乡流通基础设施之间差距

根据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我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在2020年要达到的目标有:建设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铁路网、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高速公路网和全国90%的人口航空服务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加快农村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业网点布局等,这为农村商贸流通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设施环境。同时,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城市商贸流通资源的流入,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为城乡商贸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与区域协调效应

从规模经济效应与区域协调效应角度看,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向前推进,必然出现大量人口聚集情况,并形成人口聚集效应,这将为流通活动的开展提供大量劳动力,对促进分工细化和提高行业效率有重要意义。此外,人口聚集还利于规模范围经济效应的形成,继而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带来大量的人口聚集,形成越来越多的城市群,进而促使行业分工更加细化,使得各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成为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的催化剂,进而改变以往市场分割、各自发展的不良局面。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下,农村商贸流通体系融入城市流通体系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四)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发展

信息化时代下,电子商务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地区网络通讯技术的普及和完善程度将得到提升,这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帮助农民更好獲取社会信息资源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畅通度。此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村物流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带动农村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现状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向前推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呈稳步发展态势,比如,扩大消费规模、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差距、实现规模效应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资料显示,随着农民收入的稳步提升,乡村流通基础设施将日益完善,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将持续快于城镇,城乡消费差距将不断缩小。2017年,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5.2万亿元,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品零售额之比由2012年的6.5∶1缩小为2017年的6∶1(见图1)。而网络零售方面,农村网络零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9.1%,比全国整体增速快6.9个百分点。农村网商达985.6万家,比2016年增加169.3万家,增长20.7%。但是,在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当前也还存在诸多短板,如城乡收入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畅通度不高、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度不强等,均阻碍着一体化的发展。据统计,现阶段城市与农村在人均商业设施面积的占比为10∶1,在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的占比为5∶1,两者差距仍然较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商流一体化水平低

从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的测评维度看,商流作为其中重要维度之一,其一体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进程。就目前来看,受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我国城乡商流一体化仍处于较低水平。一般而言,居民收入水平决定其购买能力,而购买力又直接影响市场交易额,当前由于城乡居民在收入上面的较大差距,使得两者在交易规模与交易额度上存在明显差距,从而影响了城乡商流一体化发展。虽然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两者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中,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依然较大,高达63.87%(见图2),在差距最大的省份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近10倍。因此,城乡收入差距成为现阶段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农产品信息畅通度不高,城乡信息流一体化进程慢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价值越来越明显,无论在何种领域何种行业,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畅通度和对称性对其发展都至关重要,对于农产品而言尤为如此。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农村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然而,我国城乡信息一体化发展仍处于一个相对缓慢的进程中,其中农产品信息畅通度不高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具体来看,一方面农产品信息发布缺乏统一、专业的平台,农民获取信息渠道单一,因此出现信息不对称、滞后等问题,极大阻碍了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者仍以传统农民为主,其文化水平往往偏低,信息意识淡薄,且信息技术学习及信息分析能力普遍较弱。

(三)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不健全,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低

物流作为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商贸流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虽得到一定完善,但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并无明显提升,仍属于低水平行列。究其原因,一是城乡物流各自发展、相互分割,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调效应;二是缺乏能够满足规模化发展的商业网点,基础建设不足。由于资金等问题,目前很多县镇级地区尚未能建立起相应的商品配送中心,导致农村地区多以农民自开小店加盟连锁企业形式开展,龙头企业则通过租用临时仓库进行商品配送,然而两者的配送范围和能力均十分有限;三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集贸市场仍是农村地区进行商品流通的主要场所,农村商贸流通缺乏相关配套设施,现代化程度低,各种辅助性功能薄弱等,使得农村物流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与现代化的城市物流体系相差较大,导致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低。

(四)农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度不强,城乡价值流一体化有限

农业产业价值链是指农业食品系统中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主体构成的增值链,是农产品从生产到交易所经历的增值的全部过程。实现城乡价值链的协调统一,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产业价值链表现出明显的短、窄、薄特点。首先,农业产业基本价值链前后延伸有限。就目前来看,其延伸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但效果并不明显,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率只有40%-50%,远低于发达国家90%以上的加工率,而在加工产值和农业产业比方面,我国仅为0.8∶1,后者则为4∶1左右。其次,农业产业基本价值链横向拓宽不足。即我国农业产业价值链进行横向拓宽的产业链大多只能达到两条。最后,农业产业价值链薄,即我国农业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链环不仅规模小,适应环境能力差,而且企(产)业市场竞争力弱,导致整个农业产业价值链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乡价值链的协调统一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一)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就目前而言,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商流对接,是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关键。换言之,是促使农业增效,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和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因此,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路径,可通过以下方面实现:

一是以产业间的联动促进农业发展。例如,利用商贸业现有流通体系,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使销售冲破地域限制,从而提高商品转换率。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和专业化发展,更有助于农民增收;而农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本地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所以应通过产业对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激发农村商贸业活力。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地域品牌。对于农业而言,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是繁荣地方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只有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打造地域品牌,才能更好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地方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发展农业过程中,要整合本地特色,以便形成规模化发展,从而提高竞争力,此外还应进行品牌打造及宣传,以提高知名度。

(二)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城乡信息一体化发展进程

针对农产品信息流通畅通度不高、产销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城乡信息流一体化进程缓慢问题,可以通过整合生产、购销、价格等资源,建立起统一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以便各相关主体快速获取信息,提升农产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时效性和准确度。在此过程中,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首先,资源整合功能。平台应对农产品在城乡各环节各层面的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其次,信息发布功能。平台应及时发布并实时更新市场相关信息,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活动提供指导。最后,应急服务功能。平台应在市场供需关系出现不正常波动时,对农民进行相应引导,如发生滞销情况时,应能对农产品进行调转销售,最大程度维持农产品供销平衡。此外,还可通过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电子商务能够打破时空局限,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让农民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同时,还能快速掌握市场最新需求动态,这对城乡信息流的对接和一体化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还应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大范围培养,提升其信息意识和技能学习能力。因此,在城乡信息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加快城乡物流体系建设,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要解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物流,加快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建设,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第一,做好布局规划,加快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构建多层级物流体系,扩大物流快递服务网点在乡镇地区的覆盖率;第二,以连锁企业为主导,建立起城乡一体的物流体系,通过连锁企业现有的相对完善的多层级物流网络,实现市、县、乡、村物流的衔接,这样在连锁企业配送本身货品时可以运输其他配送产品,从而促进城乡物流一体发展;第三,通过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源整合,建立物流园区,可在县级地区成立专业的物流公司,由其对本地区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以吸引其它物流企业进驻,形成物流聚集园区;第四,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设施建设,构建与之相配套的运输服务中心和统一管理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完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点成面建立信息化物流网络,在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实现全面信息化的管理运营,以便有效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

(四)拓展农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度,扩大产业链附加值空间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提升城乡价值流和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就必须解决农业产业价值链短、窄、薄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价值链的延伸度。因此,需对农业产业价值链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增大、加厚各个链环,以提升产业链整体附加值。就目前来看,除了可继续对产业链中后端的加工环节进行纵向延伸外,还可通过横向服务扩张来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发展。具体而言:一是培育扶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的龙头企业。相对其他农产品产业,由于农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延伸能力,其在扩充市场容量,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应选择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二是引导发展主导产业及其商品生产基地,包括粮棉油主导产业的发展和生产基地的建设两个方面。三是发展农业化服务。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增加观光、体验等功能,如建立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效益,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跃.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及其发展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7,33(7)

2.杨一涛.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的约束机制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

3.刘维芝.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我国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9)

4.李潮海,于月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转型路径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11)

5.王增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6(7)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