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群芳
澳門向來被稱為“社團社會”,近萬個社團成為澳門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大小小的社團為澳門社會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強大動力。從1569年澳門第一個社團仁慈堂成立至今,澳門社會發展都離不開社團的努力。無論時間怎麼改變,不變的是眾多社團工作者的默默耕耘。正因為有了他們的真誠付出,才守護住了澳門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最難能可貴的那份“溫情”。“面對各種誘惑,仍對社區工作有所堅持。”這是在澳門這樣一個物慾充斥的社會,廣大社團工作者的真實寫照。
本期的人物專訪,記者帶領廣大讀者走近這位用“溫情”守護澳門社群的社區工作者——澳門社團民眾建澳聯盟李良汪理事長。
熱忱從未改變:
從“公職服務”到“服務社群”
採訪初始,記者問及在李良汪理事長是否一直就在澳門基層服務時,他的回答令記者“眼前一亮”。 李良汪先生告訴記者,他之前在特區公共部門服務了八年的時間,才慢慢投身到澳門的社團工作。
從辭去待遇優渥的特區公職,再去到澳門的基層社會為社群服務。記者十分好奇其中原因。李良汪先生如是說,“政府的工作當然也是服務澳門社會,但親力親為投入其中,獲得的滿足感會不一樣。”其實,在李良汪先生還在為特區政府服務的時候,早已在心裡種下“服務社會”的種子。在忙碌工作之餘,他都會擠出時間積極參與本澳社團的活動與義工服務。長期社團活動參與,不僅僅給之後從事社團工作的李良汪先生熟悉了本澳社團運作的機會,更是讓他深刻的領悟到了服務社群的意義。採訪至此,讓記者對李良汪先生肅然起敬。眾所周知,澳門的公職人員,薪酬高福利好,本就是本澳青年趨之若鶩之選,而李良汪先生卻選擇了“急流勇退”,選擇投身到本澳的社群服務領域。
當記者問及李良汪先生,投身社團工作以來,有何事是令他難以忘懷的。他亦如是向記者談到,“當然是兩年前,在陳明金先生的感召之下辭職到民建聯擔任理事長一職。”李良汪先生接著說,“一直很敬佩陳明金先生長期以來堅持對澳門社會親力親為的付出,他身上的魄力和強大的行動力正是觸動內心的地方。加之,陳明金先生經常鼓勵青年人要自強不息,貢獻自身力量服務社會大眾。也在一個偶然的契機之下就決定辭職全身心投入社群服務。”李良汪先生一再強調是在“偶然”因素下促成這樣的轉變,而記者卻認為,如果沒有一直懷揣著的服務社群的熱忱,是永遠都不會被點燃這樣的轉念。
記者追問到,兩年的民建聯服務最深的感受時,李良汪理事長簡明扼要地回答記者,“難以言喻的成功感與滿足感,是兩年間全身心投入社群服務最深刻的感受。”記者追問,“過去的工作經驗會對現在的社團工作有何幫助?”李良汪理事長這樣回答到記者。“八年時間不短,在工作要求是細心、認真與耐心,這完全與現在的社團工作不謀而合,社團工作更多是小事、瑣事,沒有認真沒有耐心怎麼都不會做好。”他接著說,“從二零零八年開始,就已經積極參與義教、社區探訪、環境保育、禁毒及負責任博彩宣傳社群服務工作等,透過參與義務工作有助瞭解社區現況,發掘社會問題,更好地幫助弱勢群體。而自加入民建聯以來,紮根社區、深入社區,瞭解社情民意,‘用心為民服務便是我的工作理念,期望自己能發揮所長,為居民、為社會、為國家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與李良汪理事長問答之間,讓記者感受頗深的是,李良汪理事長服務社群的“熱忱之心”。無論是在為特區政府工作期間,還是在民建聯的工作,始終不變是的是他的“熱忱”。
突破既有印象,創新社群服務
讓一個社團在澳門這樣的社團社會可以脫穎而出可謂相當不易,而“民建聯”做到了。“民建聯”紮根澳門基層,一直認真用心為社群服務,更是獲得了澳門市民廣泛的贊同。那在李良汪理事長眼中的民建聯又是怎樣的一個團體呢?他首先澄清了坊間百姓對“民建聯”的“誤解”。他坦言,“現時社會不少人士對民建聯存有一定誤解,認為民建聯是閩籍社團,只為本澳福建鄉親服務。”李良汪強調,“我們確實獲得不少福建鄉親的支持,但是民建聯成立的目的即是定位於服務全澳居民,絕不會因為服務對象是否為福建鄉親而有所差別對待,我們都會盡心盡力做到最好。”
“民建聯是一個綜合性的服務團體,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務,主要包括了長者、青年、大廈、醫療及社會事務等方面。在組織架構方面,除總部外,全澳還有兩個辦事處、七個服務處、兩所醫療中心等,可以說是遍及本澳各個社區,有需求的居民可以很方便的聯絡到我們。”李良汪理事長特別提到了本澳居民都很關注的“老人服務”的議題,他說,“因應本澳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而在醫療技術和教育水準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未來的長者群體的身體質素、教育水準、社會經驗都優於現在,所以我們所提供的長者服務亦需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契合未來長者服務的需求。所以,本會將於今年增設氹仔長者日間中心,提供有別於過往的護老服務,這裡將透過培訓班、長者導師、長者義工等相關服務,創設條件讓有能力的長者繼續參與社會,助力特區政府實現‘老有所為的施政理念,豐富長者晚年生活……”李良汪理事長如是向記者闡述了他對民建聯這個團體與對養老精細化服務的看法。言談之間,記者明顯感受到了李良汪理事長對民建聯運作的熟稔,更是在與記者談及民建聯的創新式的養老服務的時候,他一直向記者強調養老服務也應該讓老人精神得到滿足。讓記者完全感受到了李良汪理事長的那份細心。
記者問及“有否有遇到過因為工作崗位轉變而帶來困難或是挑戰?”他雲淡風輕地回答到,“壓力確實更重了,”他解釋到,“擔任理事長後,承受的壓力更為沉重,要站在一個從事服務社團服務社區的高度,帶領民建聯繼續前行,並帶領整個團隊開展更多契合社群需求的工作,時刻是以‘服務全澳居民為己任。所以,肩上的擔子一點都不輕。”李良汪理事長也坦言,“初期參與社區服務的時候,確實有力不從心的時候,所幸期間得到團隊通力協助,齊心合力之下所有工作的才得以順利展開。”
基於澳門社會發展的需要,澳門特區政府設立了市政署。市政署作為澳門特區政府新成立統管民政及市政事務的非政權性市政機構,其職責是為居民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服務,並就有關上述事務向澳門特區政府提供諮詢意見。由於李良汪理事長長期的紮根群眾與辛勤付出,獲得了澳門特區政府委任為市政署委員,這也是特區政府對李良汪理事長默默耕耘社群的肯定。而他而言,新的“頭銜”又有何新的意義呢?他這樣回答到記者,“新的職務意味著新的挑戰,透過新的身份新的平臺,更好地服務社會。”一個社團的發展,不僅要求這個團隊的引路人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統攬全域,更是要求社團的引路人對未來整個社團發展有所良好的規劃。記者問到李良汪理事長對民建聯未來工作服務方向有何規劃時,李良汪如數家珍般向記者介紹到,“除了推出嶄新模式的長者服務外,本會亦計劃於內地設立辦事處,方便居住在內地的澳門居民,例如處理和解決在內地遇到的不動產買賣糾紛、協助澳門居民辦理有關證件及提供諮詢服務等,並定期舉辦不同活動、工作坊及健康講座等,進一步擴大服務層面,把本會服務宗旨和理念伸延至內地,讓更多澳門居民享受到本會的服務。”
澳門的社團作為澳門社會與特區政府之間的橋樑,一邊紮根社群,另一邊則是與特區政府相連。特區政府可以透過社團瞭解和回應社情民意,社團在政府的支援下提供更優質的社會服務,可以讓澳門市民享受到更高品質的生活。這樣的良性迴圈,政府、社團和市民三者都相得益彰。然而,也有社會意見指,一些社團提供的服務內容相同,造成資源重疊。針對於此,記者向李良汪理事長問到,“政府未來有否有必要繼續一視同仁地對所有社團給予指引和扶持?”他這樣回答到記者,“由於本澳社團眾多,彼此間性質、規模,以及服務層面亦不盡相同,資助金額不一,完全可以理解,但對一些民生福利的活動,政府理應繼續維持,按服務人數及成效給予支持,使澳門市民的民生福祉不受影響。政府在發放資助時,需要加大監督力度,規範社團使用資助款項,避免社會猜疑,亦要公開資助的理據,提升透明度,唯有於此才會減少社會不必要的誤會。”
寄語本澳青年:
跳出舒適圈,不忘關懷社會
本澳社會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同時也帶來了關於對“青年人才培養工作”的熱議。如何培養本澳的青年人才?在澳門培養怎樣的青年人才?這都是澳門社會廣泛討論的議題。特區政府也早已意識到本澳青年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更是積極推動青年人才的培養工作,成效更是有目共睹。關於青年人才培養議題,李良汪理事長在民建聯的角度看法又是怎樣呢?“為鼓勵更多青年參與社會,民建聯未來將創設更多發展平臺,攜手推進社會整體發展。為更好地做好推動青年成才工作,民建聯於去年成立屬會‘民眾青年會,開展一系列培養青年人才工作。”李良汪理事長進一步解釋到,“青年領域的工作必須講究方式方法,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青年工作才可以事半功倍,發揮更大的社會效果。”記者追問李良汪理事長,民建聯具體有哪些專案或計劃來主動參與本澳青年的培養時,他舉例道:“頗受本澳青年歡迎的‘眾議人才培訓計劃,就為有興趣參與社會事務的青年提供學習和鍛鍊的機會。”
與記者談及本澳人才培養的議題時,李良汪理事長感觸良多。“一方面,希望本澳年輕人持續拓展視野,瞭解特區政府對青年人才培養工作中的‘良苦用心。於此同時,要勇於面對‘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帶來的種種挑戰……”他特別強調,“在種種挑戰之後必定帶來的是各種機遇。”採訪過程中記者感受到了李良汪理事長對本澳年輕人積極參與到國家建設發展中的鼓勵之情。
“另一方面,本澳青年人長期在經濟穩定、福利水準優厚、經濟結構單一的社會環境下,不少青年形成較為保守的心態,害怕競爭。甚至不願意也不曾想過走出‘舒適圈,這些無疑都對本澳青年的發展自我設限。如長期如此,亦必定會影響澳門整體的發展。”李良汪理事長言語之間,記者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擔憂。
當及對現時澳門青年人的成長之路有何建議時,李良汪理事長坦言,“尤其是澳門的青年,首先,應該按照自己的興趣與志向訂立一個清晰的發展目標;其次,應持開放的態度,盡可能地吸收前人的經驗,通過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他勉勵澳門的青年朋友,“要勇於接受挑戰、不要怕吃虧、多學習及不斷思考如何可以進步。‘敢於嘗試、不怕失敗,加上‘堅持,相信終有一天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李良汪理事長在勉勵本澳年輕人積極達成個人人生目標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回饋社會。“青年人一定要肩負起青年人自己的社會責任,要時刻關心社會發展、關懷社群。這無論對青年的個人提升或社會發展都帶來莫大裨益。澳門就是這樣一個處處充滿關愛的社會,青年一代的澳門人也要把我們的家園守護好。”
澳門社會確實是一個處處充滿關愛的社會,在物慾充斥的時代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在。而默默守護這份社會“溫情”的,正是如李良汪理事長這樣默默奉獻的社團工作者。訪問結束,記者早已把“陽光、親和力十足”的形象與李良汪理事長“認真、仔細與耐心”的工作態度緊緊聯結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