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国君
九、万里入蜀
全家人和童吏等二十余人同住一船,生活十分不便,何况异乡风土,气候不一。船行三五日后,有时遇狂风暴雨,舟中尽湿,只得泊岸。有时气温骤变,由大热转而极凉如秋,一日之内,晨昏之间,竟有四季之异。先是陆游的五子子布病,未愈,长子子■又病,船过建康,陆游等也先后身染病患。有时只得在泊地上岸,请当地官员找医生上船诊治。
文武大才虞允文
坐在船上,看两岸山川风物,陆游的精神得以慰藉。每到一地,地方官吏按惯例来迎,偶有旧识,引岸接风叙旧,倒也有他乡遇故知之感,略慰孤寂。“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一路上山光水色变换,备感襟怀舒展,眼界大开。
过金陵后,陆游患疾,至采石矶方愈。晚泊舟后,陆游问诸子曰:“尔等可知采石大捷?”皆曰:“知也。”陆游又说道:“尔等说其详。”几个儿子面面相觑,无人可道。陆游望望夜色下幽暗无边的水面,说道:“采石大捷,虞允文之功也。”陆游说,虞允文去采石,是领张浚之命,前去犒师。阴差阳错,他到采石时,帅未到位,敌已大军压境,敌骑嘶鸣,我师三五星散,解甲束鞍坐于道旁,未战已露败相。虞允文当机立断,召诸将,言道:“坐待帅来,则误国。立战。”众曰:“今既有主,请死战。”也有人说:“虞公受命犒师,未受命督战,他人坏之,虞公任其咎乎?”虞允文怒斥道:“危及社稷,吾将安避?”陆游说到此,神采飞扬。他说,时敌兵四十万,我军一万八千,实力悬殊,虞允文不惧风险,敢于担当,冷静运筹,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力挽狂澜,是战史奇迹。众子听后,纷纷议论,赞不绝口。陆游说道:“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陆游讲起虞允文身世,陆游说道:“虞允文,蜀地人,家在仁寿县。到蜀后,可去拜谒其家乡。他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以父任入官。母逝,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墓有枯桑,两鸟来巢。念父之鳏且疾,七年守候,不离左右。父死,始去科考,进士及第,在彭州、黎洲、渠州等地任职,政声在野,民心向之。秦桧当国,摒弃蜀士,不得用。秦桧死,高宗召之。入朝,屡立功勋。”说到此,陆游感喟道:“宰相起于州郡,武将拔于卒伍,尔等自当奋发。若非其才,耕读可也。学,可以孜孜以求;官,不可孜孜以求,否则,必遭祸,切记,切记!”
壮哉,鄂州!
越铜陵,过阳山矶,岸旁荻花如雪,似“九道白波流雪山”,遥无边际,奇幻炫目。随风飘动的芦花,漫天飞舞,遮空蔽日,似雪非雪,家人甚感惊奇。陆游对家人说道:“这是一片大苇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秋用荻花絮做被,轻而暖,家乡难得。”忽然,两小儿指水上,大声喊道:“怪牛犊!怪牛犊!”陆游循声望去,原是十多条出奇的苍白色巨鱼聚群,出没水中,激起白浪冲天,十分奇丽。鱼之大,确如黄牛犊。过庐山后,又见江中有物,有双角,远望正如小犊,出没水中有声,几个儿子莫不称奇,陆游说道:“天赐万物,各有其性,如此之大,天养也,物我一体,万勿相伤!”
过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后,遇到惊险的两天。初时,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连绵数十里。舟顺风,行甚速,江面浩渺,眼界无限。渐而白浪如山,排击翻腾,陆游所乘的大船,随浪头上下剧烈起伏,好似一叶扁舟。
至马当,突然天气骤变。船行石壁下,瞬间昼晦,暗无天日。风势横甚,摧地倒天,群山为之震动,舟人大惊失色,急落帆,进小港,竭力牵挽,已进港者四五舟人,皆来助牵。入夜,风愈厉,似天哭地号,啸声愈加恐怖,舟人增十余根特粗缆绳,仍有船毁人亡之险。直至次日晚,风少定,怒涛未息,“嘭嘭”击船,终夜有声,惊心动魄,人仍惶恐难安。陆游镇定自若,将两小儿搂于怀中,连声叮嘱“莫怕,莫怕”。
过鄂州(今湖北省武昌),却是另一番景象。满目商船客舫,不可胜数,首尾相接,数十里不绝,远接天涯,陆游说道:“李白所咏‘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信然。”陆游领众子到陆上一走,只见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市人见陆游等是江南打扮,远指曰:“城外南市,长有数里,贸易兴隆,晚市至三鼓,早市五鼓又开,人流不绝。”陆游说这里富庶远超钱塘、建康。
路上,陆游告诉子女,岳飞当年就是在鄂州江边,一日雨后,凭栏远眺,只见大江滔滔,长空万里,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吟出《满江红》,传遍华夏,必流传千古。两天后,陆游意外看到了大军演练水战,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只见大舰七百余艘,皆长二三十丈,上有城壁楼橹,战旗漫卷,金鼓声震,乘风破浪,快捷如飞,铺天盖地而来。江边观者如堵,有数万人,场面实为壮观。八年前在临安,曾有洋人说:“南宋的大船,载重几十吨,他国所无,不知何以竟败于金?”问者昭昭,听者藐藐,无人回答。陆游今日所见军力之强,不由感慨万千,进而面对战阵拍栏大呼:“壮哉,鄂州!”
绝妙三峡
过宜昌,又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如进山水画卷。渐见高崖断壁,江水时明时暗。晚至峡州(今宜昌境内),因其扼三峡之口,故称峡州。回首云水迷茫,家山万里;前望山高水险,风云多变。他吟诗道:“故乡回首已千山,上峡初经第一滩。少年亦慕宦游乐,投老方知行路难。”这诗一语双关,颇多感慨。他从船窗眺望,只见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绝岭上多生怪柏,喧泉瀑布,飞漱其间。他轻吟郦道元的名句:“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船行幽谷深峡,冲波激浪,舷窗常被山影遮蔽。陆游手抚郦道元的《水经注》,对书中的真实描绘和文笔的简洁精美,不由得击节叹服。至下牢关,千峰万嶂,奇形怪状,夹江耸立。有竞起者,有独拔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其形不能尽数。船工对陆游说:“入峡山渐曲,转滩山更多。”陆游笑曰:“这是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当年过此所留之诗。”
一重江水几重山,船过巫山,峰峦上云雾缭绕,山脚直插江中。陆游见神女峰纤丽奇峭,连连颔首,诵读李白诗《宿巫山下》:“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入瞿唐峽,两壁绝岩对耸,其平如削,仰视天空如练。这般景色,激荡陆游的心志与诗情,他写诗《入瞿唐登白帝庙》抒怀:“晓入大溪口,是为瞿唐门。长江从蜀来,日夜东南奔……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往昔,陆游曾看过一幅水墨画《三峡图》,他不相信三峡有那般景色,疑是画师虚构,乃戏人之作。置身此中,方知此画断非妄作,实为写实写意的上乘佳作,他在诗中写道:“昨日到峡州,所见始可惊。乃知画非妄,却恨笔未精。”流露自疚,悔不该误解名作。当夜,他兴致所至,随口吟出《三峡歌》: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船上过重阳
沿途风俗习惯,处处有出奇之处。在富池(今湖北省阳新县),遇一木筏,长五十多丈,宽十余丈,上住三四十家,中有小路来往,有鸡犬,有神祠。船工说,这尚是小者,大者于筏上铺土做菜圃,还有酒肆,行大江之上。在江渎北庙妇人汲水,皆背负三足木桶。有妇人卖酒亦背负木桶,如遇买者,长跪亦献,古风犹存。未嫁者,头髻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六支,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陆游在船上过中秋节,别是一番滋味。他见空江万顷,月如银盘,自水中涌出,水天一色,感叹平生无此中秋也。过鄂州,在塔子矶过重阳节,一村民屠一羊,诸船皆买,俄顷而尽。过重阳不可无菊,陆游求菊花于船上人家,得数枝,插入瓶中,花内敛而含笑,叶扶苏而迎风,枝挺内柔,芬馥可爱。和家人在江上过重阳,虽不能登高,却自有他乡乐趣,陆游赏菊又吟诗一首,名为《塔子矶》。他写道:
塔子矶前舟自横,一窗秋月为谁明?
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
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
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几个儿子读过诗后,深感老父志在江山社稷。长子子■说:“自古来,每逢佳节,人们总是在思亲上做文章,偏偏是老父面对一窗秋月,生忧国之思。”次子子龙说:“老父念念不忘拨乱反正。”三子子修环视几位兄弟,对陆游说道:“老父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耿耿忠心,秋水长天可鉴。”陆游敛眉,对众儿女说道:“家国之思,何可忘怀?”
此时弯月在天,万里澄碧,清风徐来,江水无声。远方船上,有人扣舷而歌,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桌上烛光摇曳,陆游望着瓶中菊花,陷入沉思……
十、穷乡僻壤
每到一地,陆游无不关注社风和民情。常每事问,细心入微,体察积弊与生民急难。
行路难
八月十一日,过洞滩,船工言道,这里滩恶多险,人不可乘舟。陆游和家人皆下船,改乘轿,陆行过滩。这时,可见黄牛峡庙后山兀然屹立。李白漫游蜀地十六年,到此曾写《上三峡》,诗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里难行如斯,陆游体验了,似乎李白就在眼前,双鬓如丝,面容憔悴,愁煞人也。
十三日,离开新安驿,登舟上新滩。这新滩是三峡中远近闻名的枯水险滩,又是败船之地。船到这里,十之八九被水中尖石穿透,大家救助,只能使其不沉,却不能移走。陆游想,冬腊月和正月,水落石出季节,可以清除滩上尖石,避免石祸,船工告诉他说,这是人为之祸。原来,这里村民可得船漏之利,他们可卖废船板木,又可滞留船客做生意,兜售土特产。陆游听此见利忘义之风,长叹一声。他问道,官府不管吗?船工说,官府也曾派遣清石工来,村民则贿赂他们,请他们上报说,石巨而多,清除不掉。假报告骗官府,下边皆有利可得,陆游无语。他想,祸在官府,受贿成风,须整饬吏治。只要官府一心清石,再以大字刻碑,立于驿站前,公示船载不可超重,派人监督,否则过滩必被石穿,如此一来,谁人自取其祸?船工看陆游若有所思,说道:“此地官府对这些事心知肚明,谁人看不破这事?自有盘算而已。”他又说道:“真心为百姓办好事,也不难,不爱钱就行。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进十里八里,一退转眼退到百里之外了。”陆游点头说道:“所言甚是。”他看到百姓盼官府除弊,整治社会风气,洞若观火,却不知官府的心思不在这里。
十六日,到归州(今重庆市秭归),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里。陆游熟读《楚辞》,屈原精神早已融入他的身心。他对几个儿子说道,屈原忧国忧民,不忘初心,遭谗言所害,被逐出朝廷,仍在苦苦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坚韧不拔,激励后人。陆游深知他正奔走在求索的崎岖路上,他对儿子们说道,功成不必在我,“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秋风萧瑟
眼前所见,苍生贫困,令陆游唏嘘不已。归州为州却只有三四百户人家,一镇人口而已。小城背后为卧牛山,城中无尺寸平土。知州告诉陆游,州仓岁收两季,共五千余石,陆游说,这还不及江浙一个下等农户的收成,知州叹曰:“此乃穷乡僻壤耳。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正因此而发。”陆游感叹不已,说道:“昨日船上闻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看来渔者所歌,是诉远离家乡的离人之苦,也是悲叹生活之艰。”
二十一日,船泊巴东县。小城市井极为萧条,只有百余户人家,除县衙外,都是低矮茅草房,了无片瓦。知州告诉陆游,这三峡边上的几个县,荒僻穷困,时有官遣知县,辞不就职,往往空缺两三年,无人来补。代理秭归县事的王康年告诉陆游说,巴东人少,县官了无一事,虚度光阴,深感无聊、寂寞。
他陪陆游谒寇莱公(寇准)祠堂,然后登秋风亭。俯瞰大江,陆游叹曰:“逝者如斯。”王康年曰:“贤者已逝,其迹犹存。”两人缅怀寇准,交谈寇准一生业绩,几多伤感。寇准博学多才,忠君、爱国、恤民。十六岁时,大胆上书太宗,慨言驱逐外敌,保国安民。太宗欣赏其胆识文采,命人记下其名。次年,寇准进士及第,获任巴东县令,意在令其历练。他减赋、兴农,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又在山上植树,修了白云亭、秋风亭。历任几处地方官后,升为宰相。后遭奸臣陷害,发配南方,穷困潦倒,卒于雷州。从此,秋风亭成为人们追念其德政之地。交谈中,不觉重阴微雪,秋风萧瑟,凉意沁人。陆游默然伫立,久久仰望“秋风亭”三字,耳闻寒蝉凄切,始有流落天涯之叹。
王康年等陪陆游离开秋风亭,登上双柏堂、白云亭。王康年说堂下旧有莱公手植柏树,今已枯死,残根犹存。后二日,他又陪陆游谒妙用真人祠。王康年说:“真人,即所谓巫山神女也,传说夏禹见神女,受符书于此。”祠对面即巫山。祠中住持对陆游说道:“每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止。”众人称奇,陆游说道:“海水有潮汐,江水有涨落,莫不是水声之变?”住持又说道:“这里旧有乌鸟数百,迎送客舟,久之不散,亦可异也。”住持又说道:“从乾道元年起,群乌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王康年等几人面面相觑,无可答也。陆游俯瞰江流,望望众人说道:“时移世易,必有其因。商旅萧条,无可觅食,此非群乌远去之因乎?”
阵阵秋风吹过,砭人肌肤,黄叶零落。陆游触景生情,吟诵前人名句:
三朝元老公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
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
夔州往事
沿途名胜古迹,大多在沿江水畔或山上,凡路近易到之处,陆游均应当地官员和山上僧人之邀,实地观览和考察。大凡建筑、碑文、题字、题词和历史掌故,陆游均细加考究,忆古人,叙往事,辨真伪,与人交谈甚欢。
二十六日,肩舆入关,攀登千级石阶,谒白帝庙。迎他而来的主簿张仲对陆游说,此地枕高峡,俯大江,是为三峡门户,川东咽喉。三国时,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拒绝群臣力谏,亲率七十万大军仓促伐吴,时为酷暑,竟扎营于茂林深处,被东吴大将陆逊施火攻之计,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夷陵,人传退守白帝,忧愤成疾,召诸葛亮从成都来,托孤,嘱以后事。陆游感而言曰:“治国,不可守成,不可急功,豈可意气用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陆游又说道:“刘备托孤白帝是传说,真的托孤之地是在夔州永安宫。”张仲说道:“是的。这白帝与夔州,远望似一城,实是毗邻两地。永安宫现已改为州仓,州治在宫西北,甘夫人墓西南。”
二十七日早晨,船到夔州。陆游对家人说,屈指算来,此行横跨浙、苏、皖、赣、鄂、渝六省,穿越十八州,行程五千里,历时一百六十天。一路上,陆游每晚必在船上记录所见所闻。那个时代,官员赴任或离任,大多旅途较远,山川阻隔,交通不便,所费时间很多。从欧阳修起,官员们逐渐形成了写旅途日记之习。他到四川后,汇集旅途日记,题名《入蜀记》,刊刻问世。陆游的日记写得舒展、自然、简约。山川风物,寄情抒怀;古迹碑亭,探幽知微;验证古今,幽思深长,写来饶有兴味。
从船上走下,几个儿子和船工往下搬行李和器物。迎接他的同僚和衙役,纷纷上前拜见,道辛苦。张仲向陆游介绍,城东南,有孔明的八卦阵,聚细石围之,各高五丈,广十围,相距九尺,共六十四聚,又有二十四聚做两层。陆游说道:“看来这八卦阵是迷途阵,敌兵入此阵,如何展开兵力?”张仲说:“每岁江水上涨数十丈,汪洋一片,八卦阵没入水中。冬天,水落石出,八卦阵水雾缭绕,夜闻有攻伐之声。诸葛亮曾言,此阵可当十万精兵。”陆游说:“杜甫有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主簿说道:“违时用兵,背盟而攻,焉能成事?”他边走边谈,指了指西北方的府衙说:“州府在山麓沙上,比白帝城平旷,显得气魄略小。”陆游说道:“衙小民大,我等心安也。”
谈画论书
陆游到任后,常在晨昏到处走走。
府衙近处山上多竹,一日他和主簿张仲走进竹林,陆游对张仲说道:“这竹,虚心有节,雅而脱俗,性淡而疏,可为我等之师。”又说道:“竹可为我师,非止淡泊,大有可学之处,其虚而有实,其节老而弥坚。画竹亦不易,简约为上,叶似风来而动,竹似疏而实繁,几竿青竹,隐约翠竹连天……”张仲说道:“陆公所言甚是。墨竹,早于唐代吴道子,是集书法与绘画之美,非人人可学。”陆游说道:“写竹,难矣哉,须胸有成竹。用笔当多用中锋,竹竿重而挺,竹叶依然。”张仲又说道:“夔州古来画竹者多矣,惜无成者。习书者亦众,然亦未有成者,偏远闭塞所限也。大人若有闲,我向大人学书。”陆游说道:“你早已学书二十年,每日临帖可也。最难者,是习草书,构思、布局、章法、用字,提、按、顿、挫,浓、淡、枯、涩,费时费思,忙人不可为。人说二十年学画,三十年学书,诚哉斯言。”几天后,陆游题《学书》相赠:
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
世间谁许一钱直?窗底自用十年功。
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虚空。
即今讥评未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两人意趣相投,有闲常谈诗论画,张仲也常陪陆游到各处走走,讲起夔州正史、旧闻、野史、掌故,陆游听来津津有味。
陆游到城东城西,方知东■两岸有公田百顷,可出租耕种。西■溪以西,适合种柑。张仲说到了诗人杜甫的逸事遗闻,他说道:“杜甫五十五岁携家来夔州,是靠州都督柏茂琳的帮助,先是租给他东屯的公田,后又把西■溪以西的四十亩柑林赠给他。他在这里的生活还过得去。他离开夔州,沿江东下,去几地寻友寻亲,颇受冷遇,无安身之所,常年乘船漂泊,穷愁潦倒,身患肺病、风湿、风痹等多种疾病,耳聋齿落,早入残年,五十九岁死在湘江舟中,文章憎命达啊。”陆游说道:“他死时,家里无钱安葬,四十三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来,才将遗骨运回老家偃师,埋葬在首阳山先人墓旁,他爷爷杜审言曾官至宰相,是唐代早期名诗人。”陆游又说道:“不走千里路,不读万卷书,不可读杜诗。”张仲说:“是啊,杜甫经历多、读书多,阅历不足、读书少的人,是读不懂杜诗的。”主簿张仲知陆游读书几万卷,无事常向陆游请教,两人遂成为至交。
“哀民生之多艰”
初到夔州时,见街人多衣麻布,陆游见疑,张仲说道:“本地不事蚕桑,无绸绢,盛产苎麻,富贵贫贱皆以此制衣。”陆游说道:“古来夔州多征战,几兴几衰,是府治所在。现今民生如何?”张仲答道:“城里人衣食尚可,经营白盐、白酒、苎麻者,有店铺、作坊,衣食无忧。山民苦甚!”
山民男丁少,女人四五十岁未婚者多,一家有两三代女子未婚并不鲜见。她们靠山上打柴、市井卖柴供养家人,常年奔波在山野间,大都面目黧黑,衣难蔽体。家里的茅屋建在山坡上,只有木架,上盖茅草,不遮风雨,家当仅是一锅一盆而已。陆游见此等境况,痛心不已,这真真是人间最苦的穷人哪!陆游问她们为什么不种田?答曰:“古来不事农桑,刀耕火种,所收甚少。”陆游说柑林可种,答曰:“不敢。”陆游不解其意,她们说道:“旧米新豆都要送入官府,种柑不得柑,这是几百年的规矩。”后来陆游才知道,这里商人只经营盐、酒、苎麻,男丁多在船上当船工或纤夫,常年随船西去东下,冒死在急流险滩中谋生,稍有闪失,转瞬间葬身江水,死后不知漂流到异乡何处。陆游闻此,悲戚不已。
尤令陆游动心的是山民吃水难。夔州在长江北岸,地势高峻,百姓吃水难,他们说古来已然。人们吃水都是把竹筒连接起来,有的长有几百丈,用竹筒盘环把泉水引到住地,却似今之自来水。居住在三游洞一带的人家,因附近无水源,要到远方背潭水,一年四季翻山越岭,苦不堪言,习以为常。
陆游发现他们天性坚韧、乐观,生活虽这般困苦,却擅歌“竹枝词”。陆游看他们联歌唱竹枝,此唱彼舞,欢乐天性陶然。他对张仲说道:“刘禹锡在夔州被竹枝词吸引,多次到民间采风,记录曲调和唱词,烂熟于心,写出十一首竹枝词,传唱江南。”张仲含笑说道:“源于民间,高于民间。”随即背诵:“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他说:“这词写得多好哇!”陆游复诵,说道:“一语双关,有景有情,梦得(刘禹锡字)诗豪也。然梦得并不耽于诗,他任夔州刺史三年,解民忧多矣,我等当解民难。”张仲应道:“随陆公为之。”
陸游牵挂山民缺水,他想这山就在长江边,怎会没有水源?他派衙役去这些人家,动员催促他们探寻水源。几次往返说服,这几十户人家攀山崖,登绝壁,苦苦探寻,终于在三游洞山腰发现细微滴水处。经多日开掘,滴水变水流。一日水汩汩而出,飞流直下,渐渐在山脚冲出一深潭。潭水呈乳白色,含草药香。水珠如玉,常盈不枯。陆游欣然,说道:“夔州必有兴焉!”
三游洞的人有水吃了的消息传遍夔州。后人为了纪念陆游的功德,称此泉为“陆游泉”。
关爱学子
陆游主管学事,这年正逢夔州乡试。考试前一个多月,生员们陆续而来,大多衣着陈旧,面有菜色。闻听陆游监考,盼望科场风清气正。那时,从京城到地方,科场舞弊案时发,几地曾有生员皆持棍棒追打作弊者,也有生员举报作弊,“喧闹屋场,蹂践几死者数人”。科场作弊手段繁多。单说“代考”,代考秀才,要银十两;代考举人,要银五十两,至于打点官员、考吏和查验等人花费更多。考前,陆游召集几位考官议事,告之曰:“为国选人才,乃国之大事,学子终生所求,我等须精心阅卷,遍加批点,即文不中式,要点出缘故。学子孤寒落地,家徒四壁,几代人望眼欲穿,以求榜上有名,得公俸养家,情亦可悯,务使公正,令学子心悦诚服。”陆游还说道:“众卿阅后我要一一复审。”一位考官扫了其他几位一眼,说道:“陆大人,我等仔细批阅便是,何须大人劳神?再说考卷如山,怕到拆名那天复审难毕呀!”陆游说道:“这如同我等上山采灵芝,深山寻俊鸟,职责在肩,抓紧便是。”几位考官诺诺连声,起座告退,陆游说道:“且慢。还要重申,凡有奸佞取巧,冒名替考之徒,要依刑法处之,流配千里以外,所涉生员取消终生考试资格。”几位考官称是,表示即日贴出告示重申。
按规定,开考前,陆游和众考官、衙役等进入考院,与外界隔绝,联络皆断,诸事不理,各读其书,以待开考。开考时,考生进考场要经三次验身,从头到脚,衣服内外,砚台纸笔,查验无漏,严防夹带、打小抄。
发榜之日,生员们三五议论,说今年科考风气不错,有一生员却求见陆游。考官说无此先例,陆游说例系人立,让他进来。这一生员衣带褴褛,是寒门子弟。进来后,陆游问明来意,命人找出他的试卷,请他自己先阅。片刻,只见这位生员双鬓已汗水涔涔。陆游对生员说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考官批阅,圈圈点点,无误,我曾复审。”陆游拿过考卷,指其瑕疵,纵论为文之道,嘱其博学之、慎思之,陆游又说道:“你家境贫寒,十年未中,不可泄气。回去须多访名师,勿偏居一隅,局限门户。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来日可待。”这位生员见陆游体谅,并无责备之意,陆游又送他一件旧衫,这生员感激欣喜以至泣下。众生员闻听后皆曰:“陆公知寒门之苦,哀我等不幸,其可造福生民。”
十一、烽火前线
通判是副职,公务不多,难以施展才能,他为之烦恼,辄在梦中谏言国事,可见其怀抱所在。1172年,任期将满,陆游后顾有衣食之忧,无可奈何,只好投书宰相虞允文,请予援手,解决家贫问题。
陆游与虞允文并无私交,亦不熟。凭着对虞允文的了解,陆游心怀热望。陆游在信中写道:“我行年四十有八。任期三年将满,行李萧然,固不能归乡,归又无所得食。一日俸禄不继,则无策矣。家贫,儿年三十,女二十,婚嫁尚未敢言也。请捐一官,使粗可活,或可具装归乡。望哀我穷也。”虞允文深知陆游的为人和主张,对陆游科考与官场受挫之事,内心十分同情。读过陆游的信,他心惨然,陆家儿三十岁未娶,女二十岁未嫁,廉吏、能吏家境何其难哉!他当即写信给到任不久的川陕宣抚使王炎,请他尽力安排陆游以后的差事。
敬佩王炎
王炎接信后,即决定聘陆游为宣抚使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襄助军事、政务。陆游接驿站送来的公文后,将手中事情交割清楚,即离开夔州,奔西北,去宣抚使治所南郑(今陕西省汉中附近)。
汉中,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陆游进入汉中平原,满目生机。油菜花金灿灿,开遍田野、浅山和丘陵,香气弥漫。再走一程,麦垄青青,桑林郁郁,苜蓿连云。又一程,白杨绿柳夹道,微风吹过,草木清香味拂面,吸之爽人心脾。田里远近三五农夫低头劳作,有小儿戏于田头,追逐玩耍,童稚之声悦耳。
三月十七日,到达南郑后,陆游才知道王炎幕府人才济济,均是学识丰厚、久经历练的多谋之士。他们见陆游来,分外热情,皆以陆公相称,似是多年相识。
拜见王炎时,王炎说:“我离京时,主上命我广为搜求人才,随时上报。公为难得之才,必当依仗,职务已授,授以实权。”
陆游见王炎干练、果断,职务很高,却从容待人,名不虚传。陆游说道:“承蒙厚待,我当尽职,怎奈在下愚钝,怕难胜任,有负厚望。”
王炎说道:“不必客气,我等当以手足处之,为国鞠躬尽瘁。”又问道:“公对进取之策可有己见?”
陆游答道:“我有《平戎策》,草成,浅见而已。”
王炎道:“愿闻。”
陆游道:“吾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今青海省乐都县一带)始。当务之急是广积粮,勤练兵。金人挑衅,坚决回击;无衅,则守,积蓄军力、民力、财力,待机而动。”
王炎点头道:“可取也。”
陆游见王炎后,深感孝宗睿智识人。1162年,王炎是两浙路的计度转运副使,官阶较低,可他却是能臣,治理地方,不惧豪强。浙西是皇亲国戚、勋臣权贵的天下,他们霸占草荡、荷荡、菱荡,乃至坡湖溪港的一切可耕之地,毁坏了水利网,损毁了农田、地力。王炎到任后,常遇受害百姓拦轿喊冤,下人禀报,王炎必曰:“停轿问来。”下人曰:“此等事多矣。”王炎曰:“多矣方来诉冤,我等理冤,来日必少矣。”他大刀阔斧进行整治,该退则退,该停则停,该收则收,一年即见成效。
1163年,王炎升任荆南知府。这荆南之北百里是襄阳,是南宋连接东线和西线的中间地带,一旦襄阳有失,东西线则被分割切断。荆南是策应襄阳的后方军事要地。王炎到任后,根据荆南有壮丁近万人的情况,建立了“义勇民兵”,农忙务农,农闲练兵,所用费用,只是正规军的二十分之一,所需粮食只是正规军的十分之一。孝宗对王炎的才干十分欣赏,三年三次提擢。派他到川陕后,利州东西两路十四州军队,也交他统一调动指挥,地方财政、民政、粮食等统交他负责掌控,职权相当于副丞相。陆游从王炎的政绩深感将西北之地交王炎统管,是孝宗识人,国之大幸。
“铁衣卧枕戈”
南郑,地处南宋西北前沿,是两军必争之地。陆游到职后,身着戎衣,不计日夜,成为王炎的得力助手。
王炎与陆游来往无晨暮,时做倾心之谈,陆游在《怀南郑旧游》一诗写道:“南山南畔昔从戎,宾主相期意气中。”一次,王炎和他谈到军内将领人选,王炎说道:“吴■
之子吴挺,任都统制,掌兵权。其人远不及其父,骄横放肆,倾财结交士人,是为己深谋。他草菅人命,多次误处好人,用谁把他换下来呢?”陆游说:“吴■之子吴拱可代之。”王炎说道:“吴拱无勇少谋,遇敌必败。”陆游稍停片刻,沉吟道:“倘若是吴挺遇敌,焉能保证他不败?即使他不败,还立了功,他心怀异志,以利为先,恃功而骄,待价而沽,传予其子,倒可能造成大祸……”三十五年后,1206年,吴挺的儿子吴曦派人密通金军,带领全军叛变投敌,请金封其为蜀王。陆游预测果验。后不久,兴州合江仓官杨巨源与李好义、李好古、李贵等,顺应军心民意,深夜带七十勇士突然袭击伪王宫,破门而入,杀死吴曦,蜀地重回南宋。这是后话。
且说陆游担当起职责,奔走于军营哨所。他带领侍从士卒,从荒原水畔,到铁岭绝岩,从骆谷口、和尚原(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仙人原(今陕西省凤县、略阳交界处),到定军山、大散关,行行重行行,不辞劳苦。春寒之夜,路过东骆谷,刁斗声声,清角吹寒,远山连绵,月色如霜。山麓,军帐列阵,万马皆露宿,陆游见这枕戈待旦的军营景象,愈加佩服王炎治军有方。
军旅生涯,对陆游而言,陌生而艰苦。陆游却如鱼得水,不以为苦,南郑方圆三百里内,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时“行行求旅店,借问久乃得”,考察边防要塞、军事设施、山川形势、军力民心等,与士兵同食同眠。他在诗中曾写道:“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从军行”,“铁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一天夜晚,他巡行到沔阳驿。那里军卒的生活很艰苦。他和军卒围在一起叙谈,夜里同睡長板木铺,早起和军卒同啃荞麦饼子。
走马大散关
有一天,他带领三十几个士卒,去大散关。
这大散关,山高路险,危崖耸天,宛若屏障,是战略要地,扼秦蜀咽喉,古来多征战,宋与金数次争夺,现是边防前沿。
在山路上,他一马当先。走到一个岔路口,他用马鞭指着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士卒答道:“鬼迷店。”陆游勒住缰绳,停马,侧转身,问道:“鬼迷店之名何其怪哉?”士卒答道:“这里有鬼,夜里出没,或远或近,飘忽不定,目为蓝色,身无形,瞬间变幻,迷人魂窍,行人走不出,绕来绕去仍回原处。”陆游说道:“且看究竟。”他领着士卒,进入岔路口,原来岔路口里有岔路口,岔路口套着岔路口。陆游说道:“什么有鬼?世上本无鬼,自心有鬼,必有鬼;自心无鬼,不见鬼。地名奇特,便于记忆,不涉其他。”陆游又说道:“所谓鬼火,实为磷火。我十余岁时,郊野间甚多,色正青,俄复不见。当是时,兵乱四起,死人露于野,枯骨为磷,夜间明灭。乡民知其所以,视为寻常。此地久为战场,枯骨未尽,夜闪磷光,非鬼行魅游也。”陆游趁此接着又说道:“时下幻妖邪人已流及两浙、江东、江西、福建惑众,什么灵异功夫,什么神算高人,什么百病神医,是害人作孽,诳惑良民,骗官暴富。记住这鬼迷店,战时施奇计,引入敌兵,自有胜算。”
他们牵马攀上大散岭,沿着崎岖山路登上大散关,那里守卫的哨兵齐声问:“陆大人好!”陆游摆摆手,掏出汗巾擦汗,几个侍从气喘吁吁。陆游引颈向北方远眺,看到金兵的军帐,像粒粒小沙粒,在阳光下闪烁。陆游问道:“他们可挑衅?”哨兵们说:“这季节,渭水水浅,时有挑衅,互有胜负。”陆游说:“好,我且在这里住两日。”
当晚饭后,陆游与士卒围坐帐内,他接白天的话茬说道:“旧朝宰相蔡京,自少好鬼异之说。及为宰相,常与所谓有灵异者交游。有一人,名林灵素,常以施符水自夸,为人治病。蔡京车驾幸其居所,设次临观。林灵素早已暗中招募京师无赖数十人,让背曲者为伛,扶杖者为盲,噤口者为哑,曳足者为跛。待■水投符,则伛者伸背,盲者弃杖,哑者大呼,跛者急走,或拜或泣,各言得疾二三十年,今日立除,痊愈。这本是一场骗局,荒唐莫甚于此,蔡京等见状却大悦,惊呼真乃神医、神术。林灵素以此行骗几十年。还有被蔡京引入宫中者,迷惑皇后、皇妃,妖邪伪气弥漫,鬼神之说大行其道,祸乱宫廷。”众人纷纷说道:“此等人行骗无忌也。”陆游又说道:“白日所讲幻妖邪人,不可小视。他们所印伪经妖象,假借官员作序,流布国中,口耳相传。我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上高宗三札,此事是第三札。我乞请朝廷立法,禁绝伪经妖象,违者从徙一年论罪,消除其异时窃发之患。尔等不可信幻妖邪人,不害人,亦勿自害。”一士卒说道:“大人所说甚是。我有一邻,求官不得,忽遇神算高人,言给其百金,可官至知府。不料百金已付,那神算高人踪影全无。求官者急,后病,一命呜呼。”众人各言所知,皆曰:“鬼迷心也。”
十二、铁马秋风
士卒睡前,你言我语,皆曰妖幻邪人自古有之,未若宋之盛也,我等士卒可奈何?论及陆公,皆叹曰:“难遇之官也。”此时,夜色已深,兵头曰:“且睡下罢,恐明日有事。”
身手超凡
次日,乌云聚拢山顶,凉意袭人。午时过后,稀稀落落下起雪来。陆游料敌将趁雪骚扰,他先到关上,嘱班头,今夜刁斗不鸣,灯火全熄,全队隐蔽关下。待听到杀声起,立即堵截追击。
夜幕低垂,万籁俱寂。陆游带领三十几个士卒,埋伏在山脚渭水畔密林中。叮嘱士卒马衔枚,人噤声,敌过半水而击。不出所料,夜半对岸似有马蹄声,待近渭水,星光下人影已显。只见他们停马,左顾右盼。见无任何动静,齐策马跨进渭水。陆游见机,挥剑大喊一声:“杀!”三十奇兵大喊:“杀!”犹如神兵天降,跃马冲进渭水,陆游一马当先,冲入敌队,手起剑落,先杀一金兵落马。一时刀光剑影,杀个敌人措手不及,几个金兵落水,战马伤而狂奔,阵脚大乱。这时关下士卒闻声冲杀过来,吼声震天,两面夹击,人喊马嘶,山鸣谷动,金兵见势不妙,落荒而逃。
追过渭水,陆游下令莫追穷敌,以防埋伏。他胯下战马前蹄腾空而立,引颈嘶鸣,草木摇落,声震四野,大壮军威。陆游说马通人性,知人之喜怒哀乐也。回到驻地,陆游与士卒围看夺得的三匹战马。陆游说道:“这马是北方马,适于平原,不适于山地。吾等所骑,是洮河马,善于跨水、登山和千里奔袭,金不如也。”陆游又说道:“为防偷袭,今夜不眠,枕戈待旦。”此后数次,他带兵与小股敌军遭遇,处变不惊,指挥若定,获胜而归。士兵赞其文韬武略,是帅才。
陆游在闲时,为改善军旅生活,常上山打猎,多为野兔之类。一日,他上山过一个村庄,见一老者伏地而泣,他向前俯身细问老者,何故伤心至此,老者哀号相告,山中有猛虎为害甚烈,村民和行旅遭扑食多人。今晨,其女上山打柴,死于虎口。陆游良言劝慰老者,旋即下山,招三十士卒传灭虎之策。而后,率士卒南山北山逐一搜索。走进一密林处,突然一声虎啸,惊天动地,狂风平地起,树叶纷纷震落。因士卒皆为来自平原之人,个个惊恐而畏,陆游投袂而起,大吼一声,冲上前去。只见猛虎一纵,腾空扑下,陆游一闪,猛虎扑空。猛虎前爪按地,腰胯一掀,陆游一闪,早已躲在一边。这虎一扑、一掀两招不成,怒吼一声,猛剪虎尾,只见陆游急退十多步。那虎见一剪这第三招也剪空,疯狂冲将过来,直立如人,张开血盆大口。忽地陆游一个箭步急如闪电,挥剑直刺猛虎,连刺三剑,猛虎倒地而亡。众士卒缓过神来,皆一身冷汗,连声赞道:“陆大人了得,英雄!”众人抬起老虎下山。陆游写诗记之曰:
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
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
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
他们下山时,山民迎道相谢,大呼为民除害,老少不忘。陆游找到老汉说道:“人死不可复生。我予你三服药,可吃六天,以防痛心而后病也。”老汉眼含热泪,其声呜咽,一再下拜,说道:“没齿不忘。”
“细雨骑驴过剑门”
九月,驛站送来家信,是子■所写。信中写道,王宣抚使派人把全家从夔州接来,安置在府衙附近的一个院落里,是租房,还送来了粮油等生活用品。信中还提到,院里有几棵桂花树,亭亭如盖,正在开放,幽香扑鼻,散入小巷,飘香一条街。陆游读毕,将信放在桌上,轻轻拂了两下,深觉王炎情谊深长,自言自语道:“终生之友!”
在前线,陆游意气风发,激情澎湃,多时受压抑的内心世界得以舒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鼓舞他一往无前。一日,陆游登上南郑西北秦岭上的高兴亭,手抚长剑,遥望长安,浮想联翩。长安古都被敌占领,灞桥烟柳安在?曲江池馆安在?他想说的是:“等着吧,且待我们归来!”夜晚,他写《秋波媚》词一首: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正在陆游踌躇满志、能力得以施展之时,朝廷发生了重大人事变动,宰相虞允文被免职,投降派吴太后的妹夫张说取而代之。十月,陆游接邸报,得知王炎被调回京城。陆游赶紧赶回南郑,幕僚们还都在,他们说,等陆游话别。大家坐在一起喝茶,默默少言。晚间小酌,互道珍重。回到家中,陆游与王夫人闲话后,一夜难眠,想起这十个月的日子,终生难忘,就这样戛然而止,心不甘,意难平,可又奈何?唉,梦断南楼,不堪重省。渭水秦关原不远,怕是着鞭无日了。次日晨,陆游早早起来,到院里舞剑。秋风掠过,凉意袭来,桂花早就零落了,偶有桂子落地,簌然有声。
陆游逐一送走幕宾友好,长揖而别,互道珍重,言语不多,情皆黯然。
陆游结束了他人生短暂的最辉煌的岁月,既失落又失望,心情抑郁。他获任的新职是成都安抚使参议官。他在去成都的路上,过剑门遇雨。
这剑门雄踞大小剑门山之间,七十二座山峰,刀丛剑林般高插云端,地势险要,历来被称为“天下雄关”。山上柏树森森,起伏远去,颇有神秘莫测的气象。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惊叹“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陆游在离开成都来南郑时,曾在剑门关驻足而望,被其奇险气势所吸引,久久不肯离去。那时他想,到汉中要建功立业,为国建起雄关。而今归来,再过剑门,天低云暗,黯然伤神,他心中涌出《诗经》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全然没有了出关时的心情。
这崎岖起伏的山路,盘旋幽曲处只能容两人擦肩而过,陆游蓦地想起李白的诗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我在这羊肠小道上岂能得出?陆游慢慢吟诗一首: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是什么心境?是落寞?冷峻?惆怅?迷茫?细品这诗,又有自我调侃及反讽的意味,心情怕是无可奈何吧?
十三、书剑飘零
进入剑门关,陆游颇有书剑飘零之叹。
每过一地,遇有名胜古迹,他探幽访古,凭吊先贤,自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他这离愁,不是词中原意之愁,而是壮志难伸之愁,他远没料到南郑的战斗时光会戛然而止,“渭水岐山不出兵,欲携琴剑锦官城”。他何曾料到会有这突如其来的巨变?
“鬓虽残,心未死”
由秋而冬,寒风吹落叶,白雪漫长街,陆游回到了成都。
陆游的参议官一职是个空衔,“冷寂无一事,日日得闲游”。他除读书、写字、练剑外,多余时光,则遍游武侯祠、杜甫草堂和翠微园、白塔院、大明寺等名胜古迹。他伫立在武侯祠名联前,缅怀诸葛,心中默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他读上联,赞赏项羽率八千子弟兵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之举。读下联,思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报仇雪耻的决心。陆游早就熟读这两人的史传,今日在武侯祠重温,多了几分深思的沉重感。“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是会稽山的坚定、镜湖水的流长,是越人的隐忍韧性。他思忖,他从越地来,怕是要以越人的经历艰难而行了。
他人在成都,心在前方。一次,他与几位朋友饮酒,他是“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醉酒蜀江中,和泪下荆扬”。他心中之思,渴望得到一纸命令,为国建功立业:“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胡来即送死,讵能犯金汤。汴洛我旧都,燕赵我旧疆。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江上对酒作》)
在成都只有短短几个月,他又被调任蜀州(今四川省崇庆)通判,不久又命其代理嘉州(今四川省乐山)政务,后又调他回蜀州,再调荣州(今四川省荣县),再调任成都。又将调任嘉州时,尚未赴任,又遭罢官,改派他主管桐柏山道观。所谓主管道观之事,是一个远近均不必到任的虚衔,以此为名,领取祠禄,是俸禄的一半,一任三年。这是宋朝的一项制度,凡被免职或罢官者,一般都授以这类虚衔,或是本人罢官后申请,可解生活之忧。
三年时间,陆游在六个地方调来调去,陸游写诗自嘲,说他很像云游僧,云游四方。不过他在这些地方,能做的事还是尽力而为。在嘉州,他组织民众筑堤防洪,修建岷江浮桥。闲暇时,经常打开大散关地图,思索从西北反攻之策。他在《金刀错行》一诗中大声疾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中国,中国,朝朝暮暮在陆游的心里,他渴望重整山河,结束分裂局面,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他在《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词中写道: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追慕岑参
在嘉州官舍院落,多年散置奇岩怪石。闲时,陆游和官舍人等筹划设计,垒石为山,高低错落,曲折盘桓,翠竹掩映,曲径通幽,别有乐趣。有时他在官舍院落,自己煎茶,以消永日。房侧,高大的梧桐枝叶婆娑,几竿青竹摇曳翠色,荔枝花开,时有鸟雀飞鸣,倒也闲适散淡。闲适归闲适,陆游终不是追求闲适之人,他追求的是铁骑万里,他盼京城来文,调他到前线去。令他失望的是不见驿卒踪影,何能得见京文?昼思,夜想,枕上梦中也不见,他在诗中慨叹:“京书不到天涯路。”
他读书,读诗,挥洒草书。他反复诵读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备感亲切。四百年前事,随历史烟云飘来。
岑参习武知兵,两次出塞,在新疆轮台、北庭等地,前后六年,往来鞍马风尘间,亲历大漠苦寒。归京后,也曾调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陆游在年少时,绝好岑参之诗。及长,他经常倚胡床,让儿子在他身边诵读岑参诗篇,直至睡去。(这胡床,是西域传入的斜躺椅,并非现代之床。李白:“床前明月光”中之床,即此床,胡人斜躺椅也。)
陆游认为在李白、杜甫之后,唯岑参一人而已。他的诗气魄宏大,豪迈壮丽。每当陆游诵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他仿佛也与岑参一起在白雪中送别:“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吟咏“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宛若和岑参迎着风沙同走大漠。他敬仰岑参的为人,以岑参为师,熟读他的诗作。他在官舍壁上,挂起岑参的画像,寄托敬仰之情。他精心选出岑参的八十多首诗,用自己薪俸刊刻《岑嘉州集》,激励世人爱国戍边,张扬民族浩然正气。
《岑嘉州集》刊刻后,迅速流传大江南北。原来两宋时期,刊刻业兴旺,官刻、私刻、坊刻遍布大中城市,仅刊刻书坊,全国就有二百多家,从搜求版本或原稿,到抄写、校勘、刻版、印刷、发行,已形成完整的图书出版机构和发行网络,领先于世界。此时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是刻书重镇、图书集散中心。成都等各大中城市书肆图书种类繁多,既有经、史、子、集、诸子百家,也有当代新作,历朝历代诗人和名家作品应有尽有。陆游的作品流布国中,传入宫禁,是自然之事。他刊刻岑参作品,是继往开来,助其广为流传。人说陆游选编,是善本,可信,注文精当,读之者众,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荒圃海棠
完成《岑嘉州集》的编选刊刻,陆游放下了心中的一件大事,心情自是轻松愉快。
三月春来,正是踏青赏花的好季节。此时,各家园林都向社会开放,以获众誉为荣。官府从上巳日起,放假三天。南宋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成都知府晁公武,长陆游二十岁。他早知陆游,看重其为人,推崇其诗文。他看到陆游编选的《岑嘉州集》,赞赏有加,称其为岑参诗集的最佳善本,经典荟萃,必行之于市,传至后人。他邀请陆游和几位朋友去成都赏花。他说:“四川海棠名全国,成都海棠冠四川。趁此良辰美景,何不会之于芳园,以消公务之烦、编书之劳?”陆游应邀,欣然前往。
他随晁公武等遍访名园,尽兴而游,所见海棠品种之繁、花色之盛,陆游叹为观止。几种极品海棠,确是名不虚传,西府海棠,花生枝顶,含笑迎人,五瓣宛若胭脂透红,清香沁人;贴梗海棠,花满短枝,仿佛串串宝珠,浓淡相间;吊钟海棠,细枝似竹,花梗下挂朵朵小钟,隐约似有清亮之音;垂丝海棠,丝丝如思,思之萦绕,花瓣丛密,迎风摇曳。
晁公武和陆游几位朋友尽赏海棠的千姿百态。园里游人也是三三五五,结伴游园,前者呼,后者应,流连忘返。陆游感叹,春色满园,出门尽是看花人,却难得人们一谢忙于四季的花工。晁公武说道:“白发翁,越溪女,旦与暮,花自知。”
三日游赏,人人尽兴,间或背诵歌咏海棠之诗。晁公武说道:“写海棠之诗,自唐以来多如海棠,风格竞秀。沈文立的一首绝句,晓畅如话:‘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锦城流传此诗。”陆游说道:“薛能的名句‘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概括描绘,写意抒情,传神之至!”
别时,晁公武设宴饯行,赠陆游《郡斋读书志》一套二十卷。晁公武说道:“拙作多年经营,还待修订,且请雅正。”陆游说道:“久闻先生大作,今得之如宝,无以回报,我必攻读,以报盛意。”晁公武说道:“陆公饱学,但请不吝指正,拙作有讹误处,可书信告我。”陆游拱手说道:“从命而行,但恐才疏学浅,辜负厚望。”晁公武说道:“此书目录收录古今图书一千四百余部,每书提要、作者生平、成书原委及有关典章制度等,撰写若有失、有误、有不及,恐贻误后世,我愿闻指正。”晁公武虚怀若谷,虑及后世,陆游感佩至深,诺诺连声,长揖而别。晁公武回拜,目视陆游,举手说道:“来日方长,后会有期。”家人送陆游登车,又馈赠酒一坛。
路上,陆游几人谈起三日见闻,各抒己见,欣喜畅快。途经一处荒圃,陆游说可去一观。一友人说成都尽得天下奇花,荒圃不足观也,又一友人说可去观来,也许有可观之处。进荒圃,只见荒草遍地,间有海棠盛开。走进荒圃深处,一友人喊道:“奇花!奇花!”几人聚来,发现这竟是一株极品朱砂海棠,惊喜异常。这株海棠,花丰叶茂,温柔鲜媚,花萼重叠,花蕊娇鲜,花瓣似开未开,枝叶似沾春露,这在素有海棠之国美名的四川,极为罕见。杭州、绍兴,花种繁多,海棠亦盛,亦从未见过这等极品。可惜可叹的是,却埋没于荒圃,植于野草凡花间,友人慨叹:“遗世独立,天涯芳草。”陆游颔首称是,轻移脚步,凝神细观,说道:“确系极品!”
这日陆游回到官舍,夜不能寐。对于晁公武的厚待,他感慨系之。注视壁上岑参的画像,情不能已,他铺纸、研墨、挥毫,写道:
重萼丹砂品最高,可怜寂寞弃蓬蒿。
会当车载金钱去,买取春归亦足豪。
——《花时遍游诸家园》
十四、成都四年
1174年,重阳节后,陆游去成都,黄昏时候,住在城郊多福院。
晨起,陆游走出院落,山野寂静,林气爽人,山峦起伏,宛若绿涛高低起伏。俯瞰山下村庄,山径蜿蜒远去,这牵动了他的诗绪。他神清志勃,灵感跃动,作《长歌行》。
《长歌行》回旋跌宕,既写出了陆游心境中未得朝廷重用,不能远征的失落,又写出了壮志、豪气和无尽的遗憾。诗中现实的描绘与浪漫的向往,淋漓酣畅,陆游的家国情怀荡人心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蛰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诗中也透露着陆游的孤寂,“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喜逢范成大
陆游回到成都不久,他的孤寂生活有所改变。
1175年2月,他的老友、诗人范成大来成都,任四川制置使,负责地方秩序和军事等。
十三年前,范成大曾与陆游同在圣政所为官,闲时论六经、谈诗词,投契于心。范成大是一位德才超群的能吏,他在地方任职,明法令、减赋役、安边防,政绩卓然,颇得圣上信赖,享誉朝野。他任静江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知府时,奏请圣上,整顿官府经营盐业增价、摊派、巧取豪夺之弊,保护郡县和盐商正当权益,保民平价用盐,上从之。范成大依法而行,建立起盐业正常经营管理秩序,深得人心。他素有文名,尤工于诗。来四川后,无地域偏见,广招当地人才,用其所长,不拘小节,蜀士归心。范成大请陆游为幕僚参议官,范成大与他“以文字交,不拘礼法”,常聚谈安民之策和军国大事,闲时,诗词唱和,有时赴“雅集之會”。
这“雅集之会”,是宋代的社会风习。宋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是“雅骚之趣”与“郑卫之声”交汇,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争胜,高雅与低俗混杂,文人的交游之趣,远超盛唐。“雅集之会”在酒肆、园邸、歌院。“雅集之会”必有歌伎、舞伎,献歌、献舞、献艺,与会者乘兴赋诗填词。此风贯穿宋代三百年,汴京、杭州、成都等大城市尤盛。瓦舍勾栏日夜笙歌,富人挥金如土,歌伎日收一二十贯,相当于穷苦农民全年收入。有人不重生男重生女,以生女为喜,喜的是生女可去学歌学艺,做官伎或民伎都可富起来。官伎属官府服务,民伎是高官富豪家庭中专职歌舞娱乐人员,多者养伎二三十人,间有养优伶者(戏班),福利待遇和赏金都很高。陆游对“雅集之会”并不热衷,只是从众应酬,而且他认为此风只能使人消极颓废,忘记国破家亡。可是,在宋代,雅集之风已经深深浸染了社会风气,从官府到市井,莺歌燕舞,“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众人沉溺于炫富、奢华、颓废、声色犬马中。
有时逢假日,他与范成大便服上街,以观市情。在扇子一条街,团扇、六角扇、折扇摆满街面,扇面多有水墨丹青、仕女美图。品种多而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街上人头攒动,有江浙客商,有公子王孙,也有百业之民。范成大对陆游说道:“这蜀扇名不虚传,做贡品入宫,实为袖中雅物,亦是随身珍玩,手中清凉世界。”陆游说道:“在蜀地看人手中之扇,则知其身份。”两人边走边看,对蜀扇制作之精美,连连惊叹。这蜀扇扇面多用丝织绢素,扇价低者百钱可买,高者其价竟一两黄金,陆游为之咋舌称奇。此时市场流通的“会子”类似于北宋的“交子”,是我国早期流通的纸币。陆游对范成大说道:“蜀地多竹,纸质优良,制扇得天独厚,名冠全国,会子源源而来。蜀锦、蜀绣、蜀茶、蜀杉,水陆四通八达,蜀地焉能不富?”范成大说道:“故而称为天府之国。”
陆游不知,他人在成都,朝中有人一直盯着他的行止。这时,乌云暗暗聚结,化成一场暴风雨,突然向他袭来。朝中几个人罗织罪名,说陆游在嘉州时,“不拘礼法,饮酒颓放”。追踪到成都,罢其官。陆游对以此罪名罢官,十分气愤,他说这是“流俗之见非,加之罪其无辞?”原来,宋代实行酒类公酿公卖制度,地方各级府衙均可酿酒宴客和自用,陆游照例而行,是依规从众。他在与范成大谈起此事时,愤懑之情溢于言表,范成大无可奈何,只能好言劝慰,陆游参议官之职虽然已罢免,范成大不以为然,相待如初。从此陆游为自己起个名号为“放翁”,是自嘲,也是自许,更是在道义上的对抗。
躬耕杜甫田
罢官后,依例有主管道观的虚衔授予,给半俸,怎奈陆家人口多,那日子是过不下去的。为补衣食不足,他和家人在郊外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原址附近,开出一片荒地,种菜、种粮、种草药,以度时艰。
他对几个儿子说:“唐代杜甫,晚年漂泊流落,到成都事事靠友人帮忙。”子龙问道:“浣花溪、万里桥、百花潭,这岂是荒凉之地?”陆游说道:“这是诗意的栖居,中国文化是诗性的文化,单从物名、花名即可知晓。是美的理想,代代相传。杜甫在这里开荒,种子、树苗、工具亦是友人相送。”子布说道:“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里写出的。”陆游道:“在草堂三年,杜甫写诗四百余首。”子坦说道:“忧患出诗人。”陆游说道:“经历出文章。诗人皆如是。李白两次漫游二十六年,诗多浪漫;杜甫十年漂泊,诗多苦情。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当年种桃树百株,已不见,他手栽的高大楠树、银杏生机勃勃,树冠如华盖遮天,浓荫若巨伞遮地,老干虬枝,历经三百年风雨。陆游与子女们坐在树荫下休息,在耕耘中闲话。子龙说道:“杜甫在《南征》诗中写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陆家就是他的知音啊。”几个儿子说道:“我们的日子总比杜甫好过。”陆游遥想杜甫,流落四方,“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今天自己的处境,与其何其相似,自有别种滋味在心头。
1177年8月,范成大奉调回京,暂代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陆游闻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者,喜其身晋重位;忧者,忧其再见难矣。心有戚戚然,知音远走,失去可交谈之人,不知何时相逢。
范成大离成都那天,陆游百里相送。大路沿着岷江向南,江流湍急,哗哗有声。范成大说道:“汪伦送李白,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陆公送我,情过汪伦!”陆游说道:“范公待我之情,如岷江之水。”陆游在离成都前夕,曾写诗赠范成大,嘱其下情上达,为圣上多做筹谋,恢复中原。范成大说道:“我等终生,意愿在此。”他送范成大到眉州,停留几天,拜谒了三苏故居等名胜,交谈最多的仍是中原,还是统一。在中崖启程那日,细雨绵绵如丝,陆游送到船上。范成大见陆游不舍,想到陆游命运多舛,自是难过,两人挥泪失声。陆游返身上岸,伫立码头旁,目送官船远去,孤帆、远影、大江……
陆游在蜀,仗剑观书,廉能为国,深得蜀人之心,蜀之名卿巨儒,对其钦佩敬仰,皆倾心相交,愿其长居蜀地。晁公武曾调京离蜀,官至吏部侍郎、礼部侍郎,致仕归蜀后,专心于目录学。他愿舍一别墅,馈赠陆游。他说:“陆公留蜀,我等可朝夕相会,切磋琢磨,编书理目,传之后人。”陆游也有“在蜀终焉”之志,他曾对长子子■说:“蜀风淳厚,古今多名人,如在这里居之,后世子孙,宜有兴者。”只是无事闲居,陆游难耐,壮志未酬,心绪难平。
十五、奉召东归
陆游赋闲,犹心系江山社稷。
他在《病起书怀》诗中,写出了传颂千古的经典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他念念不忘的是沦陷的中原和那里的人民: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一次酒后在梦中,他梦见夺回了被金兵占领的松亭关,欢呼而醒,写下了“一点烽传散关信,梦中夺回松亭关”。他对闲居锦官城(成都)虚度光阴,感到痛惜与惆怅,“刺虎腾身万目前,白袍溅血尚依然。圣时未用征辽将,虚老龙门一少年。”
对投降派屈辱投降,征歌逐舞,沉湎于灯红酒绿的奢华享乐生活,陆游忧愤不已,他痛斥“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成都赋闲三年,他写了《前有樽酒行》等多首直刺“华堂乐饮”的诗作。
人事多磨
陆游不知道,在他賦闲的第二年,孝宗曾有意任命他为淮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这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是比知州高一级的官员,主管地方的钱粮仓库和茶盐专卖事业。
这两年,孝宗严管茶盐走私出口,先是下诏严禁蜀茶入蕃,紧随其后下诏,严令京西、湖北商人,不得以牛马负茶出境,违者死罪。投降派的朝臣听说要用陆游,他们既反对陆游到前线任职,又不情愿让他出任有实权的地方官,他们又以所谓“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的罪名进行阻挠,孝宗不得不作罢。但孝宗并没有放弃陆游。孝宗清楚,掌管茶盐专卖事业,必得用廉能之吏,陆游主掌此类事务,断不会为己谋,而论陆游之才干,也当授予职务。
1177年,吏部知孝宗有意任用陆游,在八月下令,任陆游为叙州牧。叙州地在今湖南省西部,时为荒僻之地,生活穷困,民风剽悍,常有聚众械斗之事。陆游接文后,着手准备去叙州。意外的是,1178年正月,陆游接到内旨,孝宗召其东归回京。友人们纷纷前来祝贺,叙往事,谈未来,自是情深谊长。晁公武对陆游说道:“仍留别墅,待陆公来蜀终老。”陆游说道:“蜀地八年,承蒙诸友相护,人去京,心在蜀,来日方长。”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杜鹃开得漫山遍野。陆游一家在众友人的簇拥下,在渡口登官船,出三峡东归。当年入蜀,满目秋色,而今东归,正逢春末夏初,沿江景色千变万化。陆游放目青山绿水,吟咏李白东归的名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是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大赦而写,陆游虽没有那种欢快的心情,却也觉豁然开朗。水一程山一程走来,诗作很多。在《初发夷陵》一诗中,他写江上绮丽壮观的景色,“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寄托他身欲奋飞的志向。他写“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抒发他对未来的向往与期盼。
往日曲折坎坷的经历,使陆游的返京心情甚是复杂。他途经瓜州(扬州)遇雨,江云黯淡。到建康(今江苏省南京附近,也称石头城),他登临下水门城上的赏心亭,雨声淅沥,木叶萧萧,山水苍茫,城郭依旧,山河变色,往事涌上心头,恍如昨日。本来,陆游与主战派一贯主张不应以临安(杭州)为首都,其旁临大海,偏于一隅,不利战守,应建都建康,进可攻,退可守,又可稳定军心民心,震慑金朝。他也曾在高宗在位時,上札枢密院、平章省提出这个建议,却尽付东流。他愁思无边,感慨万千,晚间在雨声中写出《登赏心亭》一诗: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孝宗召见
陆游回到临安,孝宗立即召见。
问到蜀中风物,陆游一一作答。孝宗问到蜀道之险、剑门之雄,言道诸葛亮治蜀功莫大焉,陆游说道,他几次拜谒武侯祠,五体投地。古人言,“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诸葛亮治蜀是忘身忧国,力图统一,民生安定,兵强甲足,堪称千古一相。孝宗言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佩可敬。”陆游言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孝宗随口诵出诸葛亮祠堂殿前的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陆游听来意味深长。孝宗和颜悦色,他又问起夔州的岁月,言谈间,孝宗颇有慰问之意。孝宗还谈到吏部任其叙州牧,他觉不妥,孝宗说:“念你久在外,故寡人下内旨,命你回京。”陆游下拜,连声道:“谢主隆恩。”孝宗不计前嫌,陆游被深深感动了。十四年前,孝宗初即位,一怒之间,斥陆游,外放镇江,今又下内旨,召其回京,是圣君的胸怀。孝宗流露出派其出使金国之想。可是过几日诏书下,却是任他为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治所在抚州(今江西省临川)。原来,“主和”派闻听孝宗要委其使节重任,便启奏另任,孝宗转圜,却不再退,又回到任命他为茶盐公事的思路,只是由淮南改去江西。
茶盐公事,在唐宋是一项重大治国措施。陆游获此重任,友人纷纷祝贺,周必大写诗三首相赠,老友建安宰韩元吉写《凌风亭》,忆京口相交,贺获此任:“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
铁腕治盐
陆游之职虽不是显赫重职,人们却以美差、肥缺视之。全权管钱管粮且不说,单说管茶管盐,已是重权了。从汉朝起,实行茶盐专卖,是财政一大收入,各级官吏常依权从中谋私,中饱私囊,百姓苦不堪言。走私贩卖私茶私盐皆有暴利可得,官商勾结,独霸一方,为害甚烈。及至唐宋,国家专营专卖已成铁律,不过总有人追求暴利,走私贩茶贩盐。他们用金钱开路,行贿官员,打通关节,故而走私贩茶贩盐,禁而不绝。荆南曾有最大的贩私团伙,四百多人持器械贩私茶,官府下令禁止,令不得行;派兵围剿,他们起而造反,两年战及三省。
百姓说“清官能吏必治盐,贪官污吏盐必乱”。陆游到任后,严厉打击贩卖私茶私盐,平抑茶价盐价,实行合理税赋,依法收税,不准官府外加任何费用。他也发现一些官吏,违法向茶盐专卖户收高额茶盐税,个人谋私,致使专卖户抬高价格,转嫁百姓,他坚决整治,麻烦也由此而来。
一日深夜,陆游夜读,忽见窗下似有人影潜入,他吹灭灯光,抄起长剑,倚墙角大吼一声:“何方歹徒?”只见一个人影一纵上墙,逃离官舍。陆游推窗跳出,几个衙役闻声而来。陆游说道:“室内廊中定有人!”话音刚落,忽一人破门而出,一刀向陆游砍来,陆游一闪身,挥剑迎去,剑起刀落,来人一个箭步纵身上房,飞檐而去。陆游说道:“歹徒有轻功已远走。”几个衙役围拢来,一个忽然叫道:“看墙上有字纸!”陆游拿下,入室点灯,只见上写:严查,取陆儿之头!几个衙役说他们手毒心狠,陆游却道:“严查,盐茶,就是要严查!”他吩咐衙役,夜里要格外戒备,不可对人言,免生恐慌。他上书朝廷,建议全国长期整治,以收长效。府中有人问他,何来如此重视?陆游笑而言曰:“这是国家的财政支柱,唐朝此项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我朝高于唐朝。这下关百姓生活,上关国家收入,是国运人心所系,我做此官,岂能马虎从事?”一时在其管辖之地,专卖户无苛捐,百姓买茶买盐价格持平,盐政出现风清气象。贩私茶及贩私盐者不敢入境,人说陆游爱民不爱钱,一旦有走私案发生,陆游必躬亲督办,依法处置。
十六、赈济灾民
1180年,仲夏小旱,旱后忽大雨,连绵多日,止而复下,江水泛滥,来势凶猛,一日之间,数万亩田地和无数村舍淹于汪洋之中。多地灾民困于山,流于途,逃荒人流携老扶幼,啼饥号寒,死亡日增。
独断开仓
陆游启奏朝廷,请施皇恩,开仓赈灾。传檄诸郡,发粟济民,火速送粮到灾区。并命主簿,告安济坊、居养院、安怀坊、施药局和惠民局等,要全力救灾、救人。主簿领命一一告之。
这些坊、局,皆系宋代社会保障机构,粗成体系,遍设州、府、郡、县,部分乡镇也有。安济坊负责公费医疗救灾,施药局、惠民局、和剂局负责免费门诊和低价供应成药,居养院、安怀坊是养老院,收养鳏寡孤独老人。婴儿局、慈幼庄等收养孤儿与弃婴,漏泽园是社会免费公墓。这等事自北宋兴办后,规定各地必须保证资金,是全世界最早建立的社会保障机构。后因制度初创,管理不善,享保障者渐而多杂,真假混淆,财力难支,逐渐收缩。
陆游全面部署,指挥救灾,却迟迟不见朝廷回文,也不见各地车船前来,心急似火。陆游眼见灾民死亡者日增,他当机立断:“开仓救民!”身边粮官面有难色,委婉说道:“大人,且暂缓一两日如何?”陆游眼盯着他说道:“缓不济急,缓不得也!”粮官说道:“没有朝廷旨意,启用官仓,这、这……”陆游问道:“你只管说出来,我无他意,你无二心,只为救灾。你这、这,这什么?”粮官喃喃而语:“没有朝廷旨意,开仓放粮,法、法、法不容情……”陆游皱眉,俯首对他说道:“人命关天,救民于水火,是我等天职。再晚一天,还要有多少生民死去?”粮官无言。陆游说道:“乌纱不足惜,生民待亟恤,我等以命救人,如何?”陆游下令:“开仓!”然后,他给困于丘阜的灾民送粮,到粥棚慰问灾民,坐平底小舟到县镇、农村督办赈灾。丘阜上的灾民皆说这是救命粮,少死多少人哪!灾民热泪涟涟,连呼不忘救命之恩。
朝廷旨意终于下来,各郡车船亦送粮来,陆游见大批灾民有救了,长长舒了口气,如释重负。这本是体恤民生,是施皇恩的一大功绩,却不料朝中皇室宗亲、给事中赵汝愚弹劾他,说是旨意未下,先擅自开仓,有擅权之罪。
他因功获罪,又遭罢官。他上为朝廷,下救黎民,问心无愧;他无怨无悔,对这次罢官,仍心怀坦然。他离开抚州前,对属下说道:“水灾之后,必有瘟疫流行。”他拿出一本书来,对下属说道:“我从政以来,常读医书,深究望、闻、问、切之理,常研验方治病之效。宦游四方,搜集验方,精选百多方,刊刻了这部《陆氏续集验方》,内有数方,可预防和治疗瘟疫,请你们传给百姓,自病自治。另,可告安济坊,验方可用,利国便民。”
陆游政声在野,深得民心。百姓惊闻陆大人罢官,纷纷暗鸣不平。他离开抚州的那天,阴云细雨,百姓纷纷相送,十里长街处处有惋惜声传,间有流泪掩涕者,亦有诉说“陆大人为救民丢官”者。泪如雨,雨如泪,人人湿透衣衫。
陆游行在返乡路上,并不以此为功自慰,萦绕他心头的也不是被罢官,而是悲叹未能为抗战出力,他在《雪后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一诗中写道:
十年走万里,何适不艰难?
附火才须臾,揽辔复慨叹。
恨不以此劳,为国戍玉关!
陆游回到家乡,内心很不平静。老友凋零,旧朋散尽。三十年前,他曾与陈鲁山、王季夷、堂兄仲高,在重九日同游禹庙。而今,他从三桥泛舟归山居,秋高雨霁,望禹庙楼殿参差,光景宛若當年,而同游者都已去世。所识十多位释道老友,先后驾鹤西去。举目所及,物是人非,几竟无可晤谈者,陆游怅然伤怀。
“路有流民终动心”
转年正月,陆游寂寞难耐。一日,风卷大雪,玉龙横飞,陆游戴斗笠,披蓑衣,挟长剑,冲雪出游。他走过越耶溪,到云门山中,攀上云泉,大雪愈烈,风卷雪,雪裹风,充天塞地,举步艰难。至觉林寺放目赏雪,天地白茫茫,他抚剑大吼数声,豪情千里,一泄心中郁闷。雪落连日,黄昏渐霁,陆游浩歌而归。
山径幽折,松白泉冷,到家后,汗水淋漓,体乏而心清。大儿子■端来热水盆,对他说道:“大雪漫天,老父出游,浩然正气,天地知矣!”陆游说道:“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二儿子龙说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陆游说道:“今年难有雅兴。正月大雪,十分罕见,怕是非涝即旱,农事可忧。”
果然不出所料,这年两浙又发生了大旱灾,殃及七州四十余县,千村万落赤地千里,大批灾民流离失所,挖草根,啃树皮,挣扎在阴阳两界。陆游是“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他常以饭食救济过路灾民,只是他家四代为官清廉,家庭人多地少,无积蓄、无余粮,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为继。这一日他听说朋友理学家朱熹获任提举浙东常平盐茶公事,只是不见到职视事。陆游立即写信给他,遍数旱情之烈,灾民之苦,请他速来赈灾,还建议他放宽征科赋税期限,并上疏朝廷,请免后两年的官赋民税,给当地百姓喘息之机。他在信中附诗一首:“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征科得宽否,尚及麦禾秋。”朱熹见陆游相催,知灾情严重,立即束装就道,赶来浙东。他拜访老友陆游,对他说:“朝廷刚下旨,我知刻不容缓。老友忧民之忧,我心亦然。”朱熹奉旨,下令开仓济民,命本地米商速出采购,双管齐下,灾情顿为缓解。陆游释然,民心向之。
朱熹又一日来三山,看望陆游,叙谈间说起赵汝愚弹劾陆游在抚州赈灾一事。
朱熹说道:“赵汝愚至忠至孝,与卿无公仇私怨,他弹劾你,是依职行事。”
陆游说道:“此人心中无百姓。”
朱熹说道:“不然。他忧国忧民不逊于卿,他闻四方水旱辄形于色,江淮警报至,他为之流涕,不食累日,视灾民如亲人。遇灾年,旦夕率其家人辍食之半,以饲饥者。如此者,国中有几人?”
陆游皱眉道:“既如此,何来劾我?”
朱熹缓缓说道:“他说职责所在,无旨而开仓,此例一开,焉知后不有人以赈灾之名盗国家粮仓?圣上纳其言,说道陆游职期已满,本人已请俸祠,罢官归乡可也,并说陆游救民于水火,经察并未谋私,其心可谅,不宜重处。”
陆游言道:“圣上知我。”
朱熹笑曰:“卿有所不知,赵汝愚律己甚严,自养甚薄,冬季在家衣布裘,菜羹蔬食,至今依然。”
朱熹敛眉,面露哀容,又说道:“其母惧怕雷声,每闻雷,必惊而披衣远走。曾有一天寒夜,从远处找回,从者要叩门环叫门,少年赵汝愚遽止之曰:‘莫惊吾母。露坐到天明,门启而后入。母丧,赵汝愚终日伏首柩旁,闻雷犹起,侧立而泣……”
陆游听罢,唏嘘不已,言道:“汝愚、汝愚,其奉母至孝,自养甚薄,亦有是处!”
责任编辑 韦健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