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婕
摘 要:活动课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本次改革中,历史活动课在新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活动课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活动课程更注重的是学生通过直接经验来获得历史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活动课的开展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基于此,从活动课的开展、作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学;历史活动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1-0069-03
一、中学历史活动课的开展
1.中学历史活动课的含义
新编历史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除在教材的趣味性、生动性,栏目的新颖性上,采取了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措施外,还增加了新的课程类型——学习与探究课(活动课),作为常规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与完善。那么,该如何界定中学历史活动课的概念呢?
《辞海》中指出,活动中心课程(以下简称“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以儿童的“活动”或“经验”为中心组成课程,认为课程的出发点是学生的生活活动,学习的目的就是“改造自己的经验”,因而要求引导儿童从自己的生活活动和经验中学习。一般打破学科界限,就儿童所需要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组合成单元进行教学活动[1]。
教学培训教材认为,历史活动课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营,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实践,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去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去发展[2]。
笔者认为,活动课是指中学历史教学中区别于常规课堂教学的活动课程。它“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空间里亲身体验历史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进而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2.中学历史活动开展的背景
人类迈进21世纪后,国际间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对中国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目标。世纪之交,我国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从小学到高中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在改革之列。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的功能悄悄地发生了转变,它由以往的知识传授和政治思想教育逐渐向历史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转变。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史观,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仅依靠有限的常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历史活动课由于其“活动促发展”的内涵,注重了知识传授和素养提升的同步进行,弥补了历史常规课的不足。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在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又指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采取社会调查、小组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4]。
中学历史活动课是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课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课时量的1/3。活动课依据“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以课堂为探究活动场所,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自主活动、自我思考、主动实践、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历史学科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中外历史活动课的发展概况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新的儿童发展观、活动观以及他积极实现的“活动—经验”课程,推动了活动教学在实践中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深刻揭示了活動在少年儿童认识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主张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带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研究与实践应用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历史课程标准》在每个学习主题下还分为“内容标准”和“教学活动建议”两部分,很具体。而美国1996年发行的修订版《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删去了教学活动建议,更趋向于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灵活地运用标准进行教学[5]。例如:《美国北达科他州历史课程标准》指出:5—8年级的能力标准为学生们将理解历史的本质和内容,并设置了支持标准和基本目标的活动案例:学生设计一幅封建庄园图,包括城堡及其周围地方。要求他们解释这幅图的最主要特征,并解释这幅图是如何反映地主和农奴之间关系的[6]。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当重视历史教学。如美国,学校课程有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分,中学课程有几十门之多,但历史被列为必修课。各州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中学阶段必须开设历史课,一般每周4—5个课时[7]。在教学中,国外历史教师都重视史料的运用。“当学生掌握了第一手的史料以后,他们就具备了相当的背景知识,且对教学内容的概貌有了大致的了解。因此,如何通过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使其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外还能锻炼思维、培养能力,这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在这一点上,美国历史课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取代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或演示法,教师的作用在于不断地给学生制造学习机会,并鼓励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8]
在中国,历史活动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称为第二课堂(或课外兴趣小组),被认为是历史常规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形式,它的教学作用基本上被忽略了。但在教育部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将活动课看成与课堂教学并列的基本课程。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中学历史活动课的作用
历史活动课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让我们通过一份近期对15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看活动课对中学生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历史活动课深受学生的喜欢(101人),它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为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完成各项活动任务(138人),在活动中,师生关系非常融洽(103人),学生乐意与他人在合作中交流思想(72人)、各抒己见(87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86人),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102人)。
1.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主张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历史活动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思考、自主研究和主动实践。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活动的设计,而把活动的实施交给学生,学生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活动前,教师与学生是共同研究者和创意者,如共同地进行历史成语故事的收集;活动中,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则是活动的主要设计者、组织者,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交流与探讨的关系。在这种活动自主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与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学习活动任务。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历史活动课形式多样,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体验在“做中学”的快乐,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如在《设计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路线》时,由于活动内容新颖、难易程度适中,几乎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献策献力。活动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求。
2.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历史活动课,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的讲授教学转变到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组织上来,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到主动获取知识上来。如在编排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的活动中,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导演、自我演出的学习能力,这种主动的参与性学习,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主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
3.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活动课不受教材、大纲、班额的限制,给予学生“绝对”的自由,在這个自由的空间里学生通过自我设计、自己主持的参与活动,使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检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联想探究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等,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优势(特长)得到发挥、素质得到提高。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承认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务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9]。由于学生各自的认知水平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因此在掌握和理解学习内容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到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使教学目标得以圆满完成,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在活动课中,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知识基础与水平去选择相关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去体验成功的快乐,为活动课增添色彩。
4.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历史活动课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而参与活动是没有优劣、好坏之分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可以通过这种参与方式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活动课的内容涉及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
与课堂教学相比,活动课虽然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但它能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为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地畅想、大胆地假设,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予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的学习活动方式,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活动课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