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梃
摘 要: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俄罗斯著名的作家布宁,迄今为止一直都是俄罗斯文学历史中最具影响性的巨匠。于20年代中期俄罗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作家。基于此种非常复杂作家来说,大部分评论家的说法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状况通常都是由于布宁深深的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严重影响,曾非常热衷于多种宗教的哲学思想。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学者的基础上,对布宁多元宗教哲学的创作观点进行阐述,力求对布宁的创作思想与作品进行深入的领悟。
关键词:布宁;多元宗教哲学思想;作品创作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简称布宁),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中非常著名创作家,也作为俄罗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作家。本文重点对布宁的作品中所要呈现出的宗教哲学理念。该理念中涵盖东方儒释道哲学、东正教、伊斯兰教、多神教。
一、布宁创作中多元宗教哲学思想的概述
在不同的时期中,布宁的宗教哲学思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宗教方面布宁一直秉承复杂的态度。其的宗教哲学思想大致可分成以下几个时期。
(1)信仰实用主义哲学。布宁在年轻的时候对待生活的太俗非常热情。有位作家曾写道:“我的生活非常的困难,我穿的裤子旧了、皮鞋坏了、没有一戈比。”这时布宁以为人类真正该信奉的应是东正教,其作为使生活富足的根源。在很早以前,我们可以看出布宁并不是非常了解上帝的相关概念。针对上帝的感知是通过布宁小时候才进行的培养。在和雕刻家邻居同住的那段期间,他将自己的爱和向往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基督教形象和亚当颅骨都是由他之手以粘土的方式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2)布宁中年时期的热情有所减退。布宁此时的心中坚信,心灵及其世界美好的根源来自上帝。比如,在进行自然风光描写的同时,作家开始对批判心灵不正确的一面。作者对上帝的理解非常美好,人的欲望只能给自身带来痛苦,人们幸福和快乐的一切都来源于上帝。
(3)在布宁步入老年时期思想中认为上帝作为人的“本我”,也是自有拥有者,以英文的表达方式就是I am who I am,也是存在着的存在,主要含义即是我是我所是。此种别出心裁的宗教哲学思想正是在这一时期才产生的。具体而言,思维最高的实体包含在“本我”当中。就此便体现出了上帝便,带着其情感进行永恒性的传递着情感。在他的观点中相信人类不可脱离上帝,所以上帝在我们的本身。在布宁创作的长篇小说中明确的映射出此种这种永恒无限的思维实体。并且此种思维都在原始的记忆主体当中获得有效的呈现。
二、布宁创作中的多神教观念
20世纪初期布宁就创作出很多篇小说。《牺牲品》作为其中的一部,20世纪初期就充分的反映出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该作品警示着人们不可避免的灾祸与贫苦。小说的创作情节需要构建在《伊利亚先知和献媚者米科拉伊》民间神话情节的基础上,农民形象也在民间神话中则取的素材。小说中描写的主要内容即谢苗·诺维科夫本与一只手残疾尼康住在一起,之后在彼得节前夕斋戒期间谢苗忽然间得了一种热病,就这样兄弟两协议分家。谢苗就搬出了老家,重新盖了一个木屋。然后雷神伊利亚随之出现了,经过与谢苗的一场对话之后与谢苗说好,想要女儿的小命,之后的不久女儿安菲斯卡就死了,自此谢苗过上了顺心且太平的日子。
整个小说的背景非常之沉重,主要描述人们的悲剧命与自然铁面无私的力量。通过小说对于现实与神话的描绘说明预兆吉凶显示在梦境之中:“当抬起头时,看见人群已经停留住,笨拙的手脚簇拥着庄严的圣像,则在遮天蔽口的鸟云之上,犹如教堂中的壁画那般,绘制硕大无朋的一尊圣徒像:大力无穷的伊利亚、银鬓飘扬,身着火红的长袄,宛如万军之王那般,坐在一团团犹如死尸一般青的云气上,在他头的顶端,红里泛绿的两道熊熊烈火正在燃烧着长虹横贯鸟云之中一般。伊利亚双目映射出无数道灼人闪电,他的声音和隆隆雷声已然融为一体”。这和小说的初始阶段圣伊利亚节相互呼应,也就是所谓的雷神节,圣徒伊利亚的节日。在人们的观点中伊利亚明显融合了多神教和基督教信仰为一体,并将理解成圣徒作为多神教的神。在民间的信仰中闪电与雷神他们的力量也是非常有名,闪电能够将小女孩打击死,在雷神的观点当中成为奇特的复仇,也就是所谓的牺牲品。献祭通常被人类理解成自我惩罚或者自我赎罪,以此来消除神对自己的降罪:“献祭作为利用物质供品交换获取神灵的恩赐和帮助行为。根据《说文》内容中的“祭”字义从月“同肉”,从又“同手”,从示“祀神”。实质上就是通过人类的双手拿着肉献祭的祭品供神享用。小说当中的内容写道:“为什么你要将他的齐腰埋在土里,在利用巫术将他救活?”最初巫通舞主要用于手舞足蹈的表示。属于宗教的一种现象,不管作为哪个历史的时期,或者世界上任何地区,巫术都可以普及的应用。其重点用于仪式表演进行操纵或运用一些针对自然界或人类生活宗教信仰对象的影響因素,以此达成相应的既定目标。
三、布宁创作中的东正教思想
布宁在19世纪末期创作出一部《圣山》作品,作品的内容主要描述创作家在一次旅游中来到《圣山》的感想。布宁思想中以为:每个生命都作为非常脆弱的存在,也作为有限的存在,而人力力量的非常弱小人类应该依赖先祖们的经验才能使自身的力量得以扩展,不具备历史的人类才是渺小的存在,人类的生命中仅具备此种较长历史大河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延续。作品在具备了抒情色彩的过程中,还将充分的映射出创作者对于古老历史文化的热爱,针对生命具备良好的价值思考。
该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复活节阶段的一个星期六的清晨,我赶到了一个斯拉维扬斯克城市的郊区”。复活节主要是对耶稣复活进行纪念的节日,也非常重要的东正教节日。创作者在达到圣山的前期,他还写过:“当下,在它们永恒的深思中仅是模糊地回忆悠远的往事、昔日的草原以及人们。这些人们的心灵相比较我们更能对其的絮絮细雨加以理解,此种传遍自古就笼罩在沉寂的旷野之中,此种细雨无声地将人事生活的渺小进行诉说”。在该小说中布宁想要抒发的思想就是人类在上帝的世界中生活,人类非常的渺小。正因为地球处于茫茫宇宙之中,相较其它恒星、行星、星系非常的渺小。地球存在的渺小正能说明了其的脆弱性,若是人类对自己的家园不珍惜与爱护,极易严重的侵害地球生态环境,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毁灭。但因为地球抚育着亿万人生命,促使其变得更美丽,该星球上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因此,地球作为非常美丽、微小,并非常脆弱的一个星球,在此间人类不断的繁衍着。并且人类也是非常伟大的存在,人类最伟大的地方莫过于由上帝创造而来。然后这个作家有写道:“或许圣山作为修道院的见证。其遭受过很多次的破坏,也具有诸多次演变为断垣残壁甚至一片废墟。其矗立在人类进攻路径上,矗立在荒凉、广阔的草原上,其修士就是一个战士,抗御着金帐汗国结伙行劫与大军的长期围攻下,历经了很多的艰难险阻”。圣山修道院历经了千千万万的苦难,这才是上帝所赋予的,这时也是它必须承受的。
四、布宁创作中的道教思想
在《浮生若梦》这个故事中主要阐述:基尔·约尔丹斯基与谢列霍夫职员在年轻时代追求过萨妮亚·季耶斯佩洛娃,最终而她选择嫁给了谢列霍夫。谢列霍夫与约尔丹斯基始终都并未将对方忘记,就算两人尽可能的避免见面,但是仍在很多方面具备非常激烈的竞争,竞争内容涵盖地位、名声、财富等,30年来始终如此。在事业上方面两人都得到很大的成就,这完全归结于两人的争强好胜心理。约尔丹斯基曾被视为是基尔神父,也当过大司祭,以他的聪明智慧,一丝不苟做事风格与渊源智慧使全县人们叹服;谢列霍夫获得雄厚的财富,全县人只要谈到他的剥削都非常的愕然,两人就在这样相互攀比过程中度过一生。而女主萨妮亚则是过着非常空虚且无聊的生活,终日活在以泪洗面的日子中:“现在她已经年老体衰,动辄就要伤感与流泪。当时的谢列霍夫也老了并患有严重的贫血症。但他从不提起立遗嘱的事宜,每日穿着的非常整齐,心里怀着讥消的念头。岁月匆匆一生就这样一晃而过,他对于人们愚蠢的行为存在的愤慨也慢慢的消失,仅存只是鄙视”。基尔神父和谢列霍夫二人在相互攀比的过程中逐渐老去,直到生命的终点。
戈里宗托夫在布宁的小说中作为另一个人物,在创作家的笔下,显然戈里宗托夫属于道家思想的象征。道教能够延长人们的生命及健康长寿。戈里宗托夫提出的第一条:女人本性就应该应具备宠物心态,同时还要依赖人,无论外表多么漂亮、多么强大都将如此,在他眼中女人就是愚笨的存在,愿意瞎忙活,并且非常狠并霸道;第二条则是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与不好的事件,我们都要坚持冷淡的态度对待人和事,漠不关心,无需理睬,没事即是最好的事;第三条对于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思考。先是指人类维持人类生命的首要条件饮食,其能够让人类的身体健康、快乐、提高活力与智慧。我们必须获得这些,饮食不仅是人们填饱肚子的必备条件,也要合理的大牌饮食,以确保均衡人体需要的养分,而且还能确保人们合理的吸收和利用。另外,还要坚持洗冷水澡,简而言之,冷水澡对人们的身体有三方面的好处,首先,能使人们的气温能力增加,尤其是适应冷空气的能力,不愿患有感冒疾病;其次,合理的锻炼人体血管,在洗冷水澡的同时,血管会急速收缩,大量的血液都会想身体内脏流动,之后会流向体表,血管长此以往的收缩,能够避免很多疾病的出现;最后,洗冷水澡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夏季感觉冲冲凉非常凉爽和痛快,冬季洗冷水澡必须具备一定的毅力。上述的都是多元宗教道教之中的一段养生经,也是道教长久一直追求的长寿学问。
五、布宁创作中的佛教思想
在布宁的创作中《旧金山来的绅士》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布宁的所有作品中,都充分的表明非常鲜明的一个特征,如果运用单一的词语即无常性,因为在布宁日常生活中通过眼睛对神秘的世界进行探索。
《旧金山来的绅士》与布宁以往创作的作品完全不同,该作品中没有情感的抒发,并非重点描述俄罗斯乡村的男人与女人,也不是对爱情与自然阐释。世界大战使的创作家丧失了对俄罗斯描写的热情。他依然迈出俄罗斯的基础框架,开始对人类的社会加强关注。在佛经中具备真我与假我,在《圣经·新约》当中具有“新我”与“老我”的说法。小说充分的描写出美国商人与家人从去往欧洲旅行的整个过程,但旅行并未终结,旧金山绅士就死去了。穆罗姆采娃曾回忆布宁作品说道,任何以此引起争辩的事件,都有可能将布宁创作灵感引发出来。当同伴身处船上進行吃饭饮酒的同时,布宁就会以反对的目光注视他们,并作出这样的评论:“若是可将船体一分为二,船中的场景定会清楚的被看到,我们在船上饮酒作乐的同时,船上烧锅炉的人,正在忍受火炉烘烤及满身煤渣,难道这样真的公平吗?”出现的此种事例充分的反映出布宁创作时的灵感和动力,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反差。
六、布宁创作中的跨宗教文化思想
俄罗斯作为一个个性较强的民族,该国家也是颇具特色的一个国家。基于它的国土而言,其不仅占据着欧洲部分,还占据着亚洲部分。此种地理位置说明俄罗斯不仅属于西方,还隶属东方。就此含义来讲,俄罗斯文化并非单一且独立的存在,而是历经长期东方与西方双重文化相互影响形成的产物。长期以来,在俄罗斯发现的西方主义与斯拉夫主义的争议中充分的体现出此种文化方面的碰撞与结合。犹如俄罗斯著名文化学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在对俄国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它的精神具备一定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极有可能和以下的状况息息相关,就是在俄罗斯国家东方与西方两股历史流出现碰撞。俄罗斯处于两者相互作用当中,俄罗斯并非纯粹的欧洲民族,也并非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作为非常完整的世界部分,巨大的东方与西方,其将两个世界融为一体。在俄罗斯的精神当中,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因素一直都是相互角力的存在”。
布宁一生的使命及时致力于实现美与爱,对于个体生命深切的关怀,对于人们的价值非常尊重。他对于暴力现象坚决反对,反对以任何形式进行对抗的形式,在他的思想中提倡在广阔的宇宙关系中进行思考。当一个创作者立场出现从民族本位转移至人类本位的时候,其身份已经不再是俄罗斯简单的一个著名作家,而是发展成通过代言人类的全新高度,并以人类视角重新认知世界,了解人类的生存、生命、死亡等重大命题。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阐述表明布宁思想体系作为汇集人类思维与文化成果构建的哲学观点与价值观点。在创作家的艺术世界中道教、伊斯兰教、多神教、佛学、基督教等相结合为人类提供全新的理念以及视角对布宁的作品进行研究。作家需要对民族性格进行努力探索,以此为人类的创造共同利益。他性格鲜明又特别,非常致力于发展宗教的多元文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多元文化相互融合,针对不同思想与不同文化间存在的矛盾与不协调十分反对。这就是所谓儒家提出的“和而不同”思想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杨海涛.布宁创作中的多元宗教哲学思想研究[D].2017.
[2]鲁美慧.布宁创作中的宗教哲学思想[D].2015.
[3]鲁美慧.布宁作品中大自然的深刻内涵[J].北方文学:中,2014(6):87-88.
[4]赵桂莲.“世上没有不幸的爱情”——帕斯的爱情理论与布宁的艺术体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