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雯 (陕西省外经贸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3)
国家为了提高制造业水平,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方针,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逐步实现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战略。
建筑业也是制造业的一部分,具有很长的产业链条,建筑业必将迈上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之路,建筑产业化的道路。
建筑产业化就是整个建筑产业链的产业化,延伸到前端的产品研究与开发、中游的规划设计与施工、下游的建筑材料、建筑能源提供甚至建筑产品的销售延伸,整个产业链上的服务与信息共享,使整个建筑行业在产业链条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筑工业化是将目前分散、手工式、非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变,由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来代替。在建筑构配件生产过程中,采用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和信息化的工业化生产方式,适应社会化的大生产。建筑工业化首先必须采用以标准化设计,才能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整体式装修,生产过程必须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这样就形成了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现阶段,建筑工业化的集中体现是建筑成套装配化。
装配式建筑,是在专业化的工厂,先预制各种建筑构配件,再将构件运输到建筑工地,进行吊装安装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改变了传统的高污染、高消耗、质量不稳定的建筑模式,特别适合建筑场地狭小的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减少各种污染(噪声污染、废水污染、建筑垃圾污染),缩短建造时间。提高了建筑质量,提升了建筑水平,更加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装配式建筑将引领建筑业绿色革命。
在国家层面提出《绿色建筑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颁发标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住建部及各省市区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的需求,先后出台了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的有关政策;全国各地出版和在编的装配式建筑规范、标准、图集、规定将近300项,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所占的比例要达到15%以上,为全国建筑业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各省市也出台各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例如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规划目标是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所占的比例,2020年重点是西安地区(西咸新区)达到20%以上,2025年全省达到30%以上;到2020年,装配式公共建筑、商品住宅试点示范规模达到200万m2;农房装配式规模达到20万m2。
目前,建筑业的产业链,分别为工程勘查、规划、设计、生产、施工、材料、设备等独立运行的企业单位。我们国家大部分设计研究院基本上以设计业务为主体,施工企业以工程施工为主体,设计企业不从事工程施工工程,施工企业不从事设计任务。绝大多数工程项目的落地仍然采用勘查设计、施工、材料、设备、装修等单独分阶段的招标方式来完成。而项目是一个整体,现在是拆分阶段来实施,整个项目的每个阶段是不同的生产主体,各个阶段的配合、衔接、优化、信息共享等很难实现协调统一,难以实现对项目的整体质量、进度、造价控制、后期服务的管控。我们提倡对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造价、质量、服务的建设思想,目前建筑业的生产模式,不利于建筑业发展,更不能很好的实现建筑的工业化、产业化。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形式,建筑市场模式适应工业化、产业化趋势,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装配式建筑的落地应该由一个总包单位来完成,从勘查、规划、设计、构建的生产、运输、安装、装修、后期服务等,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造价控制、工期优化、信息共享等才容易实现。
装配式建筑是采用标准化的精细设计,将建筑物整体进行模块化拆分,工厂负责建筑构配件的制造和运输。在工地现场安装各个建筑模块,能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减小施工工期,减少劳动力用量,控制建造成本。这种精细化的建造工程,可以有效避免人工作业误差,减少现场施工产生的能源消耗和各种污染,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系统化、一体化、整体化的精细设计模式,把整体建造过程的变更可以降到最低,从而提高设计质量、优化工期,节约造价。系统化的建造过程,即包括构建工厂化的生产、运输、销售、安装等环节,系统化的设计与系统化的建造是紧密联系,不能分割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筑业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技术支持。例如BIM技术的应用,BIM+VR技术,在设计、制造、安装等环节已经重点应用,正在建筑行业全面推广应用。在本世纪初,国外就已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工程建设的承包建造模式很多,例如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平行发包(DBB)模式,施工管理承包(CM)模式,工程总承包(EPC)模式等。PMC模式是指专业化具有管理经验、技术水平的项目管理承包商,对工程项目进行整体规划、组织和控制,代表业主对勘察和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和材料设备供货单位等进行合同管理,来达到期望的建设目标。平行发包(DBB)模式是指业主将项目的勘查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分别发包给多个设计单位、施工和材料供应单位,且分别与各家单位签订合同,这时与业主签订合同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施工管理承包(CM)模式,从项目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中,给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并且以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和设备采购。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就是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项目合同条件。一般由承包商实施所有的设计、采购和建造工作,完全负责项目的设备和施工,业主一般不参与工作。即在"交钥匙"时,提供一个整体良好、配套完整、完全可以运行的设施。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我们只能选择EPC的模式,其他的模式都不符合装配式建筑。
通过分析认为,建设工程必须走建筑产业化道路,工业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工业化,就没有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集中体现。
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控制项目的质量、造价、工期,实现工程设计、建造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优良的后期服务,建筑承包模式应该选总承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