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兰
(桐城市林业局,安徽 安庆 231400)
关健词:水网地区;池杉;育苗;速生栽培技术
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原产北美东南部沼泽地区,为孑遗树种。我国上世纪初引入,表现良好,成为长江南北水网地区重要的固堤护岸和园林、道路绿化树种,可孤植、丛植、片植配置。池杉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硬度适中,耐腐力强,可作建筑、家具等用材,也是包装和装潢的良好材料,更是目前世界禁止松树作为大批量包装材料的最佳替代品。
池杉为杉科落羽杉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5 m。树干基部膨大、在水边生长常显楔形,主干挺直,树冠尖塔形,形状优美。叶钻形在枝上螺旋伸展。树皮褐色,纵裂,成长条片脱落;当年生小枝绿色,细长,常略向下弯垂。花期3~4月份,雌雄同株,雄球花多数,聚成圆锥花序,集生于下垂的枝梢上,雌球花单生枝顶。球果圆球形或长圆状球形,有短梗;种子不规则三角形,略扁,红褐色,边缘有锐脊,11月份成熟,熟时黄褐色。常有屈膝状吐吸根,在水边生长,“膝根”尤为显著。
池杉是强阳性树种,不耐阴。喜温暖、湿润环境,稍耐寒,能耐短暂低温(-17℃)。适生于深厚疏松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苗期在碱性土种植时黄化严重,生长不良,长大后抗碱能力增加,耐涝,也能耐旱。生长迅速,抗风力强,萌芽力强。
池杉是雌雄同株,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球果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选择15年生以上的健壮母树采种,球果在阳光下曝晒脱籽。鲜球出净籽在14%左右,种子千粒重74~118 g,发芽率40%左右。种子可混砂湿藏,也可带果鳞干藏。
选择交通运输、管理、灌溉、排水便利,壤土或土质轻黏壤的,pH值5~6.5的土地为宜,尽量避免以老圃地、棉花地、菜地和红薯地作为育苗地。若土壤pH值较高,应多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条件。
秋季挖沟、排干地表水,冬季进行深耕,深度20~25 cm左右,让土壤经过严冬封冻,促使土壤风化和减少病虫害。若地下水位偏高的,还应根据圃地面积大小,结合水利条件,深挖降、排水沟,适当抬高苗床。春季进行第2次耕翻,用耙耙细土块,便于平整。在整地作垄前将硫酸亚铁(10 kg/667m2)、多菌灵(1 kg/667m2)和腐熟饼肥(150 kg/667m2)、磷肥(50 kg/667m2)拌均匀播撒,用于增加肥力,消毒土壤。最后依地块形状开始做苗床,以南北向为宜,床面宽1.0 m,高0.2 m,苗床作业沟宽0.4 m。
将种子装入塑料袋中,放入池塘中浸泡1~2 d后,移放到墙角向阳处,用稻草包裹,经常观察,并用30℃的温水在晴天的下午进行淋洒,有利于种子裂口,当裂口达50%左右时(一般需15 d左右),即可下地播种。
春播宜在2月底至3月初播种。多采用条播或点播,由于池杉种子从果鳞中脱落分离不易与球果鳞片分开,育苗培育时大多连同部分果鳞一起播种,条播沟宽幅以10 cm、沟深5.0 cm、条距40 cm为宜。为防止种子落入土地隙缝中,造成出苗不整齐,播种前先在沟内填些基肥细土,再插入种子,按6.5 kg/667m2用量将种子均匀播种到每条沟中。池杉幼苗出土力弱,覆土不宜太厚,以2.0 cm左右为宜。覆土后随即覆盖稻草或薄膜,以利保墒并防止土壤板结。出苗后分批轻轻垂直揭去稻草或薄膜,防止动作过大,弄断幼苗。
始终贯通沟渠,保证降、排水措施有效。灌溉采用上方喷灌或侧方浸灌,一般床面表土干燥达1 cm左右即需灌溉;干旱、高温季节,灌溉应于傍晚之后或凌晨进行,防止高温灼烧幼苗。追肥在苗木速生期进行,池杉实生苗一年有两个生长高峰,分别在6月份和8月份,追速效肥两次,以尿素为好;第一次在6月份下旬,第二次在7月份下旬,每次用肥量10~15 kg/667m2。及时除草间苗,株间距离6.0~7.0 cm,间苗宜在5月份下旬至6月份上旬进行,间苗后留苗2.5万株/667m2。
池杉在湿地生长易生屈膝状吐吸根,很耐水湿,但也有一个适生范围,超过适生范围也阻碍池杉生长。桐城市沿湖圩区土壤多为湖积土受河流冲积影响发育而成的灰潮土,有的地方含砂量多,土壤肥力低,蓄水、肥能力弱,在这种土壤上栽种的池杉不仅生长量小,容易形成多头,因此发展池杉要选择适宜的土壤条件。
造林地宜选择在引江济淮的湖区周边,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呈微酸性,在高于常年水位地区或水渠道周围、圩堤上就地整地造林。地势与常年水位持平或略低的,可在滩地上采取开沟、取土、堆坝方式整地造林。
由于水网地区滩涂湿地表面积水及土壤中水分多,造林前必须于头年秋季结合全面深翻平整土地时排干其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先是开沟挖渠,修堤建涵,待建好道堤、水利体系,完成排涝、蓄土系统工程之后,再根据地下水位和造林地地势的高低,采取不同的降、排水措施。即:对于地势较高的滩地,汛期不淹水,先挖几条大排水沟,一般沟宽开3.0 m,沟深开1.5 m,再挖许多小降水沟,纵横相连,最后连通到排涝站。对于地势稍低的滩地,汛期短期易淹水,采取筑高垄(坝)法,即在树行之间挖排水沟,土堆在树行上,一般沟宽1.0~2.0 m,沟深1.5 m,垄宽2.0~4.0 m,垄高35 cm左右。对于地势较低的滩地,应进行运土抬田造林,地面抬高40 cm左右,再进行开沟、取土、堆坝(垄),在坝(垄)上造林。
由于池杉是深根窄冠型树种,树高和胸径并不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可以适当密植,一般按株行距2.0 m×3.0 m的栽植密度放穴,穴的规格为0.8 m×0.8 m×0.8 m,分开堆放表层土壤和底层土壤。湖滩地挖沟填土造林,可在坝上按栽植2行放穴,株行距1.0 m×1.5 m,沟渠上单行可按株距1.5 m放穴栽植。
宜选择1年生的高1.5 m以上、粗壮、分枝少、根系完整的苗木,就地育苗就地造林为宜。这样造林时其缓苗期较短、成活率高、生长势好;反之,造林时缓苗期长且慢、成活率低,生长不良。
池杉造林的时间以初春时节为佳,也可在冬末造林。冬末造林起苗时受到损伤的根系恢复起来较快,种植后成活率也较高。因池杉根部萌动比较早,最好在池杉苗木地上部分萌动前的30~40 d进行栽植。
根据“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原则,在栽植池杉前,先把表土打碎回填到穴内;每个穴施磷肥0.5 kg,并且与土壤拌匀;苗木种植的深度约为40 cm。种植时,先把苗木放进穴里,竖直后填土20 cm,接着再稍微向上提一下苗木,舒展根系,然后用脚将覆土踩实;再回填表土至与地面齐平,并将土壤踩实后浇透水,确保苗木根系跟土壤之间能够密结;最后还要在苗木的基部封上一层松土,成丘形,避免出现干裂现象。
始终贯通沟渠,确保降、排水措施持续有效。遇干旱或雨水不多的年份,要保证水份充足,4~5月份间最好浇一次透水,提高池杉成活率。每年进行2~3次的松土除草;造林2年后,在春季池杉发芽前施一次肥,也可在池杉生长旺盛期可追肥,这对池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前5年至少耕除草2~3次;初植1~3年的池杉幼林,在每年的5月底还要对每株苗木进行环状埋施铵肥或尿素,施用量为0.25 kg/株。若遇汛期或雨水充足的季节,要加强降、排水管理,同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措施,加强根部覆土。
池杉造林前不用修枝,成林后方可修枝。当树高4~5 m时进行第一次修枝,修枝高度控制在池杉高度的1/4~1/3;随着树体增高要进行修枝,修枝高度控制在池杉高度的1/3~1/2,及时剪除苗木下部生长不好的侧枝或树冠里对主干生长有较大影响的侧枝;当出现双梢时,及时剪去一个生长较弱的梢头。
池杉生长到第10年和第15年的时候要进行一次间伐,主要通过上层疏伐、伐掉霸王树,中层疏伐、伐掉过密树,下层疏伐、伐掉被压木等,将植株间的距离控制在3 m×4 m或4 m×6 m。
池杉在桐城市病虫害发生较少,苗期害虫主要有金龟子、地老虎,病害主要有苗木黄化病;幼林食叶害虫主要是小袋蛾。
5.1.1生活习性
幼虫蛴螬1~2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活动。当土温达5℃时蛴螬开始爬到土表层,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在夏季一般清晨和黄昏由深处爬到表层,咬食苗木近地面的茎部、主根和侧根,致苗木死亡。
5.1.2防治方法
(1)在播种前用10%的杀地虎(二嗪磷颗粒剂)500 g/667m2稀释,与 15~30 kg/667m2细土混匀后撒于床土上或播种沟内,待播种后覆土。也可用2.5%的敌百虫粉剂2.0~2.5 kg/667m2,或50%的辛硫磷乳油150 g/667m2稀释拌适量细土施用。
(2)在蛴螬卵期或幼虫期,用蛴螬专用型白僵菌 杀 虫 剂 (1.5~2.0 kg/667m2), 与 细 土(15~25 kg/667m2)拌匀,在苗木根部土表开沟施药并盖土。或者顺垄条施,施药后随即浅锄,能浇水更好。此法高效、无毒、无污染,效果好。
(3)6月中旬成虫盛发期,用50%的辛硫磷乳剂250 g/667m2稀释兑20~25 kg/667m2干细土撒施,并浅锄入土内,可有效毒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亦可在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盛期拌匀撒施,结合中耕,锄入土中,防治幼虫的效果较好。
5.2.1生活习性
小地老虎1年发生多代,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白天潜伏于隐蔽处,黄昏后开始活动,卵多产在低矮叶密的杂草丛上。幼虫危害苗木幼苗的幼茎,表现为在初夏将幼苗在近地面处咬断,大些苗木则咬啃根茎部,造成大量苗木死亡。
5.2.2防治方法
(1)消灭虫源。杂草是地老虎产卵场所及幼龄幼虫的食料, 及时清除杂草和杂物,可大量降低虫口密度。
(2)药剂防治。用50%的辛硫磷稀释液进行土壤处理。3龄幼虫前群集在杂草和幼苗上,抗药力低,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喷施20%的卫士高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
(3)人工捕捉。在当天发现有幼苗倒伏的地方,人工就近掏挖至约5 cm处,发现幼虫进行捉除。亦可在幼苗倒伏处,傍晚用莴苣嫩叶进行遮盖,第二天天亮部分翻动叶片,进行捕捉幼虫。
(4)灌水除治。利用圃地抗旱,在早晨4~5时灌水,让水漫到与床面基本持平,人工下到圃地,可以在杂物聚积处或水面土块上,捞起或人工捡除幼虫,进行灭杀。
(5)诱杀成虫。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糖醋酒液(红糖6份、醋3份、白酒1份,加少量胃毒剂,再加适量水)诱杀成虫。
一般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挂在树枝梢上越冬。在干旱年份最易猖獗成灾。幼虫蚕食叶片,昼夜取食,以夜晚食害最凶,严重时可听到沙沙的食叶声,6~9月份危害最严重。期间可用90%的敌百虫溶液或20%的杀灭菊脂1 000~1 500倍液喷杀,或利用袋蛾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亦可在冬季或早春人工剪摘虫囊,集中烧毁。
主要是因为缺铁,典型表现是嫩叶先黄化。一旦发现,及时喷用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7~10 d喷1次,连喷3次即可。也可增施优质腐熟有机肥、低浓度复合肥等改良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