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顾世澄生平及《疡医大全》探微

2019-03-14 13:33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顾氏自序内经

谷 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032)

清代医家顾世澄所著《疡医大全》,被认为是古代中医外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医外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然古今有关顾世澄生平及《疡医大全》的文献研究均不多,并且间有错漏之处。现基于该书序言及其他文献证据,对有关问题进行厘清,并对古今文献及研究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辨正。

1 顾世澄生平研究

有关顾世澄的生平事迹,史书及地方志等缺少记载,《清史稿·艺文志》仅有“《疡医大全》四十卷,顾世澄撰”寥寥数语。根据《疡医大全》序言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医药家类编》《贩书偶记续编》等,大体可知其生平概况。顾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号静斋,安徽芜湖人。其祖父顾宁华、父亲顾青岩,均为当地名医。其生卒年份,历代医家传略等均未提及,唯张宏[1]提出其生于1644年,卒于1711年,但未标明此说的任何出处。该书自序落款“乾隆二十五年岁次庚辰孟夏静斋顾澄练江书”。乾隆二十五年为公元1760年,历代医家传略也多据此称《疡医大全》刊于1760年。又顾氏在《疡医大全》自序中明确地说:“斯书纂辑阅三十寒暑,因囊空悬,未获授梓。今缘两淮同人慨为捐资,始付枣梨,以成此志。”可见在顾氏有生之年,《疡医大全》已经付梓刊行,顾氏于1760年为该书作序。则张宏所说顾世澄生卒年份,显见有误。顾氏出生于中医世家,年少时“圣贤之书读而未竟”,转而承袭家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疡医大全》成书之际,顾氏已编撰该书30年,即顾氏是自雍正三十年(1730年)开始编撰此书。又据汪立德序,此时顾氏“已侨居广陵(扬州)行医四十余年”,其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之前就迁居扬州行医。以此可以初步推断,顾氏出生不会迟于1700年。至于顾氏卒年,另据顾氏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刊《疡医大全》时,请汪立德作序,说明此时顾氏仍健在。因此可以断定,顾氏卒年不会早于1773年。有学者[2]推测顾氏的生卒年在1700-1780年之间,大体接近事实。总之,顾氏生活于康熙朝晚期至乾隆朝中后期。

顾世澄出生于安徽芜湖,年少曾攻举子业,后未果,转而承袭家学。成年之后,其侨居广陵,一直勤于诊务,疗效卓著。“丹荔青芝,起颠连而跻仁寿者,指不胜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临床家。然而在繁忙的诊务之余,顾氏始终坚持著书立说的初心,据其自述:“澄本布衣,三指谋生,家口既多,负累綦重,黎明而起,昏夜方眠,应接之暇,思欲编著一书,诚非易事。所幸平生从不敢粗心浮气,妄施攻补;复不敢乘人之危,诳人肥己。因不负人,故心地宁;不妄求,故魂梦安。惟知守分安贫,以仁为念,专心采辑,今始告成”。可见顾氏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宅心仁厚,其著书立说之初衷是出于医者仁爱之心。顾氏摒弃旧医挟私自重,秘不示人之陋习,将先祖宁华公、先父青岩公家藏经验诸方和盘托出,使其发扬光大,造福后世。

顾世澄虽以外科闻名,其实精通内科,之所以倾数十年心血撰著《疡医大全》,其原因在于顾氏“因念张、刘、朱、李诸书,以及时贤立论著述,咸于内证阐发无遗,而外科亦间施治有方,终未能得窥全豹”。实际上,中医外科与中医内科一脉相承,虽因其治疗疾病性质的不同而有分科之说,其理论基础、辨证方法、诊治原则,仍然在中医以内科为代表的主流理论范畴之内。

顾氏生活的年代,时逢后世所谓“康乾盛世”,“三藩之乱”平息已久,虽间或有对外的战争,中原地区则无战乱之祸。正因如此,顾氏在《疡医大全》自序中说:“澄生逢尧舜之世,身为太平之民”。乾隆四年,乾隆皇帝在登基之初,即诏令太医院右院判吴谦主持编纂《医宗金鉴》,书成之后,被定为太医院医学教育的教科书,成为全国医学教育的必读书和准绳。《医宗金鉴》于杂病之外,对妇科、幼科、外科皆有专门记述。从《疡医大全》作者自序来看,其对《医宗金鉴》极为推崇,该书对历代外科理论的整理,对顾氏颇有启发,顾氏有感于中医外科历代积累的理论和经验甚巨,而缺乏集大成之作,结合自己的理论和临证经验,历经30年,编撰《疡医大全》,承前启后,有功于后学。

顾氏另有一部将《疡医大全》《杂病源流犀烛》《续验方集》三书中有关喉病证治部分单独抄录而成的《喉症三书节钞》抄本存世。

2 著作探微

《中医大辞典》[3]称《疡医大全》“又名《顾氏秘书》,40卷,清·顾世澄撰,刊于1760年”。《中国医籍考》[4]称顾世澄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著《疡医大全》40卷。

以上两书对顾世澄撰写《疡医大全》的记述,在医史著作中最具有代表性。

除此之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5]载有“《疡医大全》一作《顾氏秘书》,附刊《内经篡要》”及顾世澄“著《内经篡要》,公元1760年撰”。《医药编》[5]则称顾世澄“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年)著刊《疡医大全》四十卷”。

这里有3个问题需要澄清。其一,顾世澄是否作《内经篡要》;其二,《疡医大全》刊行于1760年或是1773年;其三,《顾氏秘书》的称谓。

《疡医大全》凡40卷,150余万字,现通行本的卷一部分,即名为《内经篡要》。正如该书凡例所称:“首重《内经》,发明玄奥。疮疡虽曰外证,必先受于内,然后发于外,故不得不宣明《灵》《素》,阐发机微。况《内经》如奉行之律,律有万无可易之旨。而张、李、刘、朱,以及历朝诸家医集,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论,拯救呼吸危亡复生之案。如今所引之例,其中多死中得活之条。所以,司医者,平时宜多读书则见识广。如临万难医治之证,色脉相参,其证尚有一线可生之机,便须竭其心力,旁求可生之法救之。庶不负上天好生之德与前贤立说之心,是以《内经》列之于首。”在这一部分中,顾氏集中引录《内经》有关原文51篇,并逐句加以注释,以撷其中精义,作为本书论述的理论依据。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内经篡要》部分,并非顾氏原创,而是抄录自初刊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冯兆张的《冯氏锦囊秘录》的《内经篡要》部分。笔者详细比对,两本书的《内经篡要》部分所引《内经》篇目,记述的内容,并无二致。事实上,《疡医大全》本身即是一部集成为主的著作,顾世澄“搜括古今名医确论”,在《内经》方面,则是直接引用距离其生活年代不远的《冯氏锦囊秘录》中的《内经篡要》,连篇目《内经篡要》的名称都未改易。可见第一,《内经篡要》非顾泄澄所作,而是转录他人;第二,《内经篡要》并非顾世澄所作另外一部书,实为《疡医大全》的一部分。即便《内经篡要》作为附篇与《疡医大全》一并刊行,也应该澄清其取自《冯氏锦囊秘录》,而不可称为顾氏所撰。

有关《疡医大全》的刊行年代,有1760年和1773年之不同记载,则是不同版本之故。《疡医大全》清代版本主要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达安堂刻本(初刻本)、清乾隆艺古堂刻本、清乾隆四部楼刻本、清同治九年(1870年)敦仁堂刻本等。其实该书序言中所述已很明确:“斯书纂辑阅三十寒暑,因囊空悬,未获授梓。今缘两淮同人慨为捐资,始付枣梨,以成此志。爰述缀辑原委,弁之简端,以见成之尤非偶然云。乾隆二十五年岁次庚辰孟夏静斋顾澄练江书。”书成之后,顾世澄又请名流作序,乾隆二十七年,求得“赐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巡抚贵州提督川贵军务兼兵部侍郎加四级记录十二次年家眷弟乔光烈”之“乔序”,乾隆癸巳年再刻之时,又匆匆于该年“仲冬长至前三日”求得“新安健堂汪立德”之“汪序”。另外,该书求得“乔序”,是在书稿完成两年之后的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故其书完成于1760年,首刊行应是在1762年。

该书书名据书中自序及他序,名为《疡医大全》,毫无疑义。据张宏[6]统计,该书引述了历代外科著作及30多位著名医家有关疮疡的理法方药。《中国医学源流论》[7]评价称:“顾书网罗浩博,不愧大全之称”。至于个别目录书又称其作《顾氏秘书》者,实为出版商出版时所为。

该书问世之后,流行较广,颇有影响。如清代陆以湉的《冷庐医话·卷二·今书》列举各科代表著作,外科部分首推顾澄江《疡医大全》一书,认为该书突过前贤。

3 结语

总之,顾世澄所著《疡医大全》,自问世以后,即被认为是古代中医外科集大成性质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既继承和总结了历代中医外科的理论精萃,反映了清代中医外科学术发展的水平。《疡医大全》较之前的外科重要专著《疡科证治准绳》《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等更为完备,书中除汇集前人经验,又广泛搜集当时同道新说,更有顾世澄的家传秘法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顾氏自序内经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鲁迅全集》注释一误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泛川派华阳顾氏古琴艺术的传承
关于“歌词文章”——《歌词写作纵横谈》自序
黄道周的忠义气节
可以听,可以读,可以弹——舒泽池自序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杭州印刷出版史自序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