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权,陶沙,黄小七,陈亮
作者单位:宣城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安徽 宣城 242000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6例病人,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范围为24~76岁,均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其中右侧4例,左侧12例,结石大小(0.6~1.2)cm×(0.8~2.5)cm,术前检查病人尿常规,有感染者行中段尿培养+药敏试验。尿路平片+静脉尿路造影检查了解结石大小、形态及位置,有无发育畸形,结石下方输尿管有无扭曲,肾脏不显影者行肾脏CT、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检查,本研究符合伦理学原则,病人均知情同意。
1.2 手术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取膀胱截石位。采用Wolf 8.0/9.8 F输尿管硬镜、美国科医人钬激光碎石仪,用50 mL或100 mL注射器经连接管接输尿管镜侧孔注水。输尿管镜入膀胱后,出现以下情况:输尿管开口处膀胱黏膜高度水肿、或输尿管开口狭窄、或开口和输尿管镜成直角、或初学者置镜时造成开口损伤,经多次试插斑马导丝和输尿管导管仍失败,难以辨别输尿管开口及输尿管正常通道,下一步改行输尿管开口电切术。采用德国WOLF电切镜(30°25.5F),冲洗液用5%甘露醇电切液,电切功率120 W,电凝功率60 W。插入电切镜,先切除输尿管开口处表面的水肿黏膜,部分病人可见结石外露,直接用取石钳将结石取出,如结石较大,可用钬激光击碎石;如未见结石,用电切镜稍切开输尿管开口,切开输尿管开口均小于1 cm,暴露输尿管开口,置入斑马导丝,沿导丝置入输尿管镜并行钬激光碎石。去除结石后常规留置双J管作内支架,留置导尿管2~5 d,4~8周后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
输尿管开口电切后,4例病人直接输尿管镜下取石钳取出结石,12例病人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2个月。B超和IVU检查示肾积水好转或消失,患侧输尿管无扩张、返流或狭窄。
3.1 病人的选择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是目前治疗泌尿系结石(尤其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碎石成功率高、结石排净率高以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然而,碎石的关键是找到输尿管开口,并能置入输尿管镜,再行取石或碎石,输尿管狭窄往往与输尿管结石伴发存在,输尿管狭窄可以引起结石嵌顿于输尿管腔内阻止结石排出,同时结石嵌顿又加重了输尿管壁水肿,是造成输尿管镜失败和输尿管损伤的重要原因[1-2]。笔者将采用输尿管开口电切病人归纳为以下几类:①由于输尿管膀胱壁内段最为狭窄,上尿路结石在下降过程中容易嵌顿在此段,结石嵌顿后刺激输尿管及输尿管开口周围的膀胱黏膜,导致黏膜水肿[3],此时很难置入导丝,部分病人用高压冲水,可见输尿管开口,但仍有部分病人高压冲水后,输尿管开口处黏膜下被水冲起,此时置入导丝极易置入黏膜下,上镜造成黏膜下假道,导致输尿管镜下碎石失败,本次研究中此类病人10例。②输尿管开口狭窄,这类病人大部分先置入导丝后通过镜端扩张、筋膜扩张器及球囊扩张器,大部分能成功置入[4],但仍有少部分病人通过上述方法不能置入输尿管镜,本次研究中此类病人2例。③输尿管开口异常,输尿管开口和输尿管镜成直角,或输尿管开口于输尿管间嵴内侧,这时由于初学者经验不足,在不能确定输尿管开口及走形的情况下盲目置导丝或输尿管镜,造成输尿管开口损伤,无法进镜,此类病人4例,因此在看清楚通道的情况下置入导丝进镜是初学输尿管镜的关键。笔者采用电切镜行输尿管开口电切有效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3.2 电切的体会电切技术最早用于前列腺增生和膀胱肿瘤等,在腺性膀胱炎的病人中使用也取得较好效果。笔者有多年的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肿瘤电切经验。根据输尿管开口周围的肿瘤电切后的随访结果,无明显术后输尿管开口狭窄和输尿管返流造成肾积水,单纯输尿管开口处电切通常不会造成输尿管的梗阻[5],也可使用等离子棒状电极或钬激光沿输尿管走向切开输尿管壁间段,再行碎石[6],但笔者前期使用钬激光行输尿管开口狭窄切开时发现:钬激光切开后,切缘不整齐,深浅不一,且需在输尿管内置入导丝确认后方可行钬激光切开,如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将不能进行,然而输尿管开口电切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所以将输尿管开口电切术用于治疗上述病人是可行的,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避免了中转开放手术给病人带来的创伤。输尿管壁内段长约1.5~2.0 cm,并有waldeyer鞘和waldeyer间隙,对末端输尿管的尿液输送和抗返流起到重要作用[7]。因此,此类手术应掌握好适应证,注意操作技巧,设置电切功率为120 W,电凝功率为60 W。在没有明显出血时尽量不用电凝,电凝易造成组织炭化,不易辨别组织层次,同时避免电凝造成输尿管开口疤痕狭窄。因水肿黏膜没有较大血管,先只切除输尿管开口区域水肿的黏膜,此时视野清晰,切除黏膜后部分壁段结石即可显现,可以直接取出。电切时需注意电切面的平整,勿深浅不一,也不能一次切至肌层。部分病人切除水肿黏膜后既看不见结石也不能明确辨别输尿管开口,此时需观察部分结石在壁段造成膀胱黏膜隆起,这时切开隆起的膀胱黏膜即可暴露结石。仍有少数病人通过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找到输尿管开口,此时沿着输尿管走形切开,即可找到输尿管黏膜。输尿管间嵴内为waldeyer鞘,其为肌层样组织,输尿管黏膜从肌层组织中突出,只要认真观察即可找到输尿管开口,此时应仔细观察,分次薄层电切,注意切开输尿管不超过1 cm,找到输尿管开口后置入导丝,沿导丝进镜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因钬激光能粉末化碎石,便于术后结石排出[8-9],故术中均选择钬激光碎石,术后复查未见结石残留,此时上镜应注意观察电切后的输尿管开口,尤其上段输尿管结石,上镜过程中采用上镜和退静相结合的方法,随时观察开口,注意输尿管镜远端逐增粗,避免套住输尿管黏膜造成输尿管从壁段撕脱。
3.3 术后处理及随访上述输尿管电切和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后,全部留置双J管。复杂输尿管结石术后适当延长双J管的留置时间有益于预防损伤输尿管狭窄的发生,但置管时间过长,可出现相关并发症,也起不到预防输尿管狭窄的发生[10]。根据术中情况决定双J管留置的时间,只行黏膜切开的病人留置双J管1个月;行输尿管开口电切超过0.5 cm,或有电凝止血的病人留置双J管2个月。术后对所有病人进行门诊随访,主要通过泌尿系B超检查,部分原积水较重的病人行泌尿系B超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比较肾脏积水改变情况。本次研究的所有病人肾积水均消失或较术前好转,患侧输尿管无扩张、返流,无肾功能损害加重。因此输尿管输尿管开口电切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但须严格把握适应证,注意术中操作技巧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以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