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岭
(亳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亳州 236800)
州县有方志,犹国家有史乘。方志所载记的地方先贤事履、著述、遗迹,在传承发展地方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历代蒙城县志所载庄子文献为例,论述方志所载先贤文献对发展地方文化的奠定桩基、凸显特色和主线以及涵养未来发展的作用。
蒙城祠祭庄子,始于北宋元丰年间。苏轼《庄子祠堂记》云:“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祀之者。县令祕书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为记。”[1]20世纪80年代,在宋代庄子祠遗址发掘出土了“庄子祠堂记”残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庄子祠内。此碑上部佚失,残存部分宽80厘米,左侧高110厘米,右侧高82厘米,厚20厘米,存186字,是迄今为止学界公认的关于庄子故里考证最有价值的文物证据。这是蒙城祠祭庄子的最早记载,此文在历代蒙城县志中多沿袭保留。正是这个记载,为此后蒙城文化发展打下了桩基,奠定了基础。
宋金时期留存下来的文人吟咏蒙城庄子祠堂、庄子故里的诗歌,可与苏轼之文相互印证。如王安石《题蒙城清燕堂》:“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2]此诗,历代蒙城县志均有记载,在蒙城流传甚广。宋吕南公《过庄子祠堂》(堂以嵇康配坐):“客过蒙城日欲曛,更寻祠馆拜遗真。文章昔已悲衰世,香火今谁望俗人。诸子异端争土苴,千秋余乱见缘因。秪应叔夜轻狂辈,未是先生入室宾。”[2]11865诗中记祠堂以嵇康配坐,也与蒙城视嵇康为先贤,县志关于嵇康的记载及县城有嵇康亭等一致。金代王寂《题庄子祠堂》:“蒙庄千古骨成尘,德业犹争日月新。说剑似乎非圣作,鼓盆聊尔见天真。螳蜋恟恟人间世,蝴蝶悠悠梦里身。才与不才俱是累,先生木雁请书绅。”[3]
明王继贤在《古蒙庄子序》中称 “蒙之不可无庄,犹庄之不可无蒙。”[4]正道出了庄子对于蒙城的重要性——庄子是蒙城的文化根基、文化名片,蒙城历代县志注重凸显庄子文化特色和发展主线,鲜明地体现在重视历代庄子祠修建的记录、重视咏庄诗文的载记上。
此种记录又分两类:一是“艺文志”中的“记”文。除苏轼《庄子祠堂记》,还有明代汪镗《新建庄子祠记》[5],明李时芳《新修庄子祠记》[5],其中对祠之兴废多有关涉,如汪镗文云:“庄子祠,始宋秘书丞王兢为蒙令时,实元丰元年也。庄子为蒙人,距元丰且一千余年,自元丰以前无有祀之者,祀之自兢始。后迄天顺时,而祀始废。至是,且百余年矣。岁庚辰,东兖张公来守中都,过蒙,访旧祠所在,始命蒙令吴君重构祠而祀之,且为文记诸石。”对宋至明的祠宇兴替有交代。李时芳文,除记录隆庆间重修庄子祠外,侧重驳斥“嘉靖间,陆应阳著《广舆记》,载:漆园在归德小蒙城,濮有庙,曹又有漆园,以庄非今蒙人也。”其文结语曰:“余于祠成,复述余之梦与张公之遇,揭于楹间,使世知归德、曹、濮之漆园皆非其真,而蒙之漆园庶不致为鼓箧者所窃哉!”其考辨或有逻辑不密、以梦证史之嫌疑,但考辨对维护蒙城庄子文化的自信仍有重要价值。
一类是分布在“祠庙”建筑中的记载,此类记录侧重祠庙的具体位置、规模、建筑名称、费用供给等,从中可以见出历代庄子祠的主要建筑及变迁。如万历《蒙城志》卷五曰:“庄子祠,旧在城西北隅,因年久废坏。万历九年,知县吴一鸾捐买地于东关外建祠。其中有逍遥堂三间,祠殿三间,卷蓬三间,梦蝶楼一座,鱼池桥一座,观鱼台一座,二门、大门各三间,道舍六间。又因丈地,查出欺隐田地共五顷一十二亩二分,例应入官者,遂给本祠,供春秋二祭牲醴及修补墙垣。堂后有撄宁堂三间。”[6]康熙《蒙城县志》卷九曰“明万历九年知县吴一鸾建祠于东门外,西邻三官庙,东邻何仲权,后邻吴时魁,前至大街。中有逍遥堂、梦蝶楼、观鱼池、桥,今俱废。崇祯六年,知县李时芳复建逍遥堂、梦蝶楼,今圮。扩其后一亩为漆园、五笑亭,今废。观鱼池系吴孔达所捐。知县吴一鸾查出欺隐地五顷一十二亩,一在东界沟集河南岸地一顷零五亩,一在白沙村河北岸一顷一十七亩,一在雉河集蔡涧村地三十亩,一在蒋疃集旧城村湖地一顷,一在泥沟村地庄地五分坡地二亩,一在郭家集蒋湾村湖地一顷五十六亩七分,一在白马庙小湖疃村湖地二十亩,给祠,供春秋二祭及修葺之费。后知县李时芳,又买李用极淤地二十亩、买李柏坡地十八亩,俱付住持僧以供修补。每岁春秋仲月戊日祭之。乾隆三十一年,知县淡如水竖立庄周故里碑于庙东路口。”[7]比万历《志》所载更为详尽。同治《蒙城县志》卷一载:“庄子祠,宋元丰年知县王兢始建祠于河北漆园城,苏东坡有记,见艺文。后为黄水湮没。明万历九年知县吴一鸾捐俸买地,于东门外三官庙左复建祠。其中逍遥堂三间,梦蝶楼三间,卷蓬三间,大门、二门各三间,道舍六间,鱼池桥一座,观鱼台一座。又因丈地,查出欺隐田地共五顷三十五亩二分,例坐入官者,遂给本祠,供春秋二祭牲醴又修补墙垣。大宗伯汪镗有记,见艺文志。崇祯五年,知县事李时芳重修逍遥堂,特建亭曰五笑,辟池为濠上观鱼,园为漆园,以每岁致祭,见艺文志,有记。国朝嘉庆十四年,知县张培重修逍遥堂于祠前、五笑亭观鱼池于右、庄子台于左,前建大门并回廊。每岁春秋仲月戊日祭之。今被苗逆拆毁。”[5]这些记载是后来重建庄子祠的主要文献依据。
历代县志重视咏庄诗文的载记,而以民国《重修蒙城县志书》较集中,保存了历代咏庄诗文45篇。其中,宋代2人2篇,王安石《题蒙城清燕堂》、吕南公《过庄子祠堂》。金代1人1篇,王寂《题庄子祠堂》。明代10人17篇,过郭公週《蒙城弔庄子》、沈鏐《庄台怀古》、柳瑛《庄台怀古》、张登云《游庄台》、陈嶷《庄子台》、刘教《过漆园怀古》、佘翔《过蒙城》、李惟一《漆园春雨》《庄楼梦蝶》、李东生《漆园春雨》二首、《庄楼梦蝶》二首、《庄台问蝶》《公堂清燕》、余大中《庄楼梦蝶》《漆园春雨》。清代18人25篇,顾龙裳《谒庄子》《公堂清燕》、陆圻《漆园春雨》《庄楼梦蝶》、王廷珍《漆园春雨》《庄楼梦蝶》、吴道伟《漆园春雨》《庄楼梦蝶》、何名隽《漆园春雨》《庄楼梦蝶》、汪作霖《漆园春雨》、田本沛《漆园春雨》《庄楼梦蝶》、李国章《庄楼梦蝶》《漆园春雨》、郑士英《漆园春雨》、任联元《庄台怀古》、徐步《庄台怀古》、郑永康《庄子祠怀古》、郑永懋《庄子祠怀古》、张渔亭《旅馆夜怀漆园》、汪作霖《庄台问蝶》、张襄《题记梦图》、李迎甲《庄台寄慨·黄莺儿》、高淑曾《公堂清燕》。
从作者群体看,主要是任职蒙城的官员,包括县令、教谕,还有本地士绅。因为蒙城并非通都大邑,不处于交通要道,故当时的名公才人留题者罕有。从诗题看,同题者甚多,像“漆园春雨”“庄楼梦蝶”等,都属明清时期的“蒙城八景”。作者群体和诗题虽然单一,却也映射出蒙城本土名士对庄子的热爱,以及这种热爱的代代相传。
明代施尧臣在《(万历)蒙城县志序》中说:“夫学奕者,必稽诸谱;业医者,必稽诸方。志,固从政者之谱与方也。无所稽,则弛张因革,凡绪百千,欲端默帷中,流览四境,俾穷阎僻谷之情状,森陈阶序,可按而睹焉,亦恒难矣。此志之作,所以不容已也。”[6]历代县志多次细致记载修建庄子祠堂、汇集咏庄诗文,有效地发挥了方志在记录一地文化遗存的存史功能;梳理出了蒙城文化发展的主线,发挥了史志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资政与引导功能,也映射出蒙城历代治理者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守护,彰显了蒙城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和坚守,无疑也为后来主政蒙城的官员提供了发展文化的“谱”与“方”。
依托绵延千年的文献记载打下的桩基、呈现的本土文化的特点和主线,自改革开放以来,蒙城即围绕庄子进行文化建设,让庄子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新时期的蒙城文化,涵养未来发展。
今庄子祠于1995年新建,总占地面积52亩,全祠由祠堂建筑群与万树园两部分组成。主要建筑有大三门、影壁、山门、逍遥堂、古衡门、濮池、五笑亭、观鱼台、观鱼桥、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道舍、客舍等。由中科院古建筑专家张驭寰先生设计,赵朴初、舒同先生分别题写祠名,冯友兰先生题联“游于逍遥论以齐物,超乎象外得其寰中”。影壁书苏轼《庄子祠堂记》全文,祠前有庄子站立像,逍遥堂设庄子坐像,梦蝶楼设庄子卧像。最近,又用蒙城农村从前常用的小石磨,刻庄子名句于其上,配以图案,施以彩绘,精致生动,是宣传庄子文本的好形式。
道路如南华路、逍遥路、秋水路、濮水路、庄子大道、鲲鹏路;小区如庄周小区、庄子小区、梦蝶苑、庄梦苑、鲲鹏学苑;学校如庄子小学、逍遥路小学;广场名梦蝶广场;公园如鲲鹏公园,梦蝶湖公园;城门曰南华门。更在街道边角、新建小区中设置庄子梦蝶、蝴蝶等雕塑,融入庄子元素。以庄子命名的制药、酿酒企业,也有多家。进入蒙城,即是扑面而来的庄周风。
早在1993年,王怀言先生就编选出版了《咏庄诗文联选编》一书,该书除县志外,广泛搜罗,选入汉代以来的咏庄诗词151首、散文44篇、楹联78副[8],并分发至全县各中小学、机关,作为庄子进校园的重要文本。自2012年,又由民间发起,遵《礼记·祭义第二十四》“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9]于霜降节气,举办祭庄大典,开展讲学、论坛、祭拜等活动。2018年举办“庄子文化周”活动,以“包容从容·自然自在”为主题,围绕学术交流、传承展示和传承体验三大类别,开展各类活动十余项,包括第五届全国汉字写字节暨全国书法优秀作品展、“逍遥蒙城”名家咏庄与“漆园八景”古琴展演、“蝶梦逍遥”咏庄舞蹈展演等活动,以及“坐忘”传统垂钓大赛、安徽作家庄子故里逍遥游等体验活动,全面展示近年来庄子思想研究、庄子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博物馆,以竹简、古籍等展示《庄子》文本的流变。在智慧城市体验馆等场所,以新科技手段呈现庄子化蝶的曼妙。
由蒙城县人民政府发起,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联合举办的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至目前已举办多届,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辑出版《庄学研究》集刊。2016年,成立“安徽省庄子研究会”,秘书处设在蒙城,2018年创办安徽省社科期刊《庄子研究通讯》。在庄子思想与现代文明、庄子养生思想、庄子清廉思想等领域开展研究。通过学术研讨、交流,提升蒙城的文化软实力,扩大蒙城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蒙城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古人撰志,重史笔,求征信,正如章学诚先生所言:“邑志虽小,体例无所不备,考核不厌精详,……庶能巨细无遗,永垂信史。”“邑志尤重人物,取舍贵辨真伪。”[10](《修志十议》)依托信实可征的方志记载,以方志所凸显的地方文化特色为镜鉴,今人在发展地方文化之时,就该多一份继承、多一份坚守,方能避免城市文化、面貌的趋同,多一份文化自信,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