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以安徽为例

2019-03-14 04:05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学习者大学

陈 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合肥 230022)

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不同课程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1]。课程体系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通过将蕴藏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影响着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决定着教育理想向教育现实的转化[2]。

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承载着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学习者需求,同时还必须契合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简言之,就是要实现开放大学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推进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革新。

一、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播电视大学及其基础上建设的开放大学已具有40年的办学经验,其课程体系相对成熟,但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以及顺应战略转型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需要:(1)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由偏重学习者的知识习得,转向注重学习者的能力发展;教会学习者处理信息与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提升综合职业素养。(2)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趋势,及时优化课程体系设置。由封闭和刚性的课程体系格局,转向开放和弹性的课程体系,增强学习者的职业适应性,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能型人才。

(二)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举措,将依托现代远程教育、担负终身教育使命的开放大学带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加强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瓶颈,整合学科资源,满足教育需求,实现科技创新;注重实操课程,提高实践比重,增加技能训练,增强职业技能。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与规律,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终身教育理念、“互联网 +”思想指导下,将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课程、网络学习测评、网络学习支持、网络教学管理和网络教学团队集结于一体[3],相互支撑、融合贯通,形成在线人才培养的工作流程与模式。其中,网络学习课程是核心要素。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手段,依托学习网,创设网络学习环境,建设网络学习课程,实现课程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

(三)实现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需要

开放大学以开放、灵活、全纳、终身为基本理念,其教育观念更为开放,学习形式更显灵活,面向对象更加广泛,学习需求更易满足。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着力提升内涵,提高质量,彰显特点。

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需要:(1)主动适应开放大学建设的要求,加强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推动创新,提升质量。建立开放、灵活的学习方法,以及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和学历教育系列规章制度,实现随时注册、随时学习、随时考试、随时毕业。(2)主动满足大规模、个性化的在线学习需要,建立与职业资格沟通衔接的课程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与政府部门、企业、高校、行业协会合作,在教学内容中引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相关内容。向所有学习者开放课程,与相关机构、企业合作开展证书培训、课程培训,给予学习者自由选择课程的机会。

二、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进展

1.学科门类齐全,课程资源丰富

以安徽为例,学校目前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医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文理并重、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现有开放教育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含方向)54个,“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13个,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12个。在线学习平台建设了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其中,学历教育课程资源900多门,非学历教育课程教学资源1 700多门,优质数字资源总量达17TB。

2.课程模块设置合理,专本科有机衔接

依据课程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基础课、职业能力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毕业集中实践)、职业拓展课、通识课等模块,形成了丰富的课程库。整体设计课程体系,专科、本科互相衔接。本科与专科专业不同,提供补修课程,补修本科前置专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本科与专科专业相同,在课程设置上,实行有机衔接,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体现课程内容的专业化。

3.特色课程质优,成效较为显著

遴选特色课程,着力打造精品。为宣传和弘扬安徽文化,让学习者认识安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采,赋予其丰厚的人文滋养,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开设《安徽地域文化》课程;为加强对学习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促进学习者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做一个健康、自知、快乐的人,开设《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概论》课程;为帮助学习者认识现代管理发展的特点、规律,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方式方法,掌握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习者独立分析和解决现代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开设《管理方法与艺术》课程。另外,还开设《现代农村金融》《石榴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等“三农”特色课程。重点建设的特色课程有的被评选为安徽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的被列入国家开放大学精品课程,部分特色课程教材被评为省级规划教材。

(二)不足

1.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对课程设置科学性的研究不够重视,研究力量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对课程的先修后续拿捏不准;有的雷同普通高校,偏重理论,偏重基础,因此设置时课程门数偏多,课程体系交叉叠加,总体有所失衡,灵活性和针对性相对不强。课程门类齐全,但课程开设受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团队的学科背景与学历结构等影响较大,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造成课程设置更改频繁,不够稳定[4]。

2.课程内容的特色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抽象的、偏深偏难的理论性课程内容比重较大,实践类课程内容比重偏低;课程内容与综合素质教育、职业证书教育、专业技能等有机结合不够,应合理吸纳与有效利用学习者从业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科知识与学习者在岗实践所需知识的契合度;具体课程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集中性实践环节落实有偏差,实验实训基地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与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合作应更加广泛。

3.教学进程的有序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成人学习普遍存在工学矛盾,闲时多学、忙时少学是正常现象。开放大学为顺应成人学习特点,部分课程安排的面授辅导相对集中,保障教学进程有张有弛。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历来强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更多地依靠兼职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学点,师资力量更为匮乏,导致部分课程面授辅导并班上课或者是将课程调换学期开设,从而难以按照预设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影响教学进程的有序性。

三、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一)细化目标,明确课程建设思路与内容

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构建“六网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学科专业为依托,设置模块化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与地方社会经济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开放大学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和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办学目标。

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优化结构、突出技能的原则,将各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进一步优化,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证书、综合素质等有机结合。

专科专业课程体系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兼顾学习者继续提升学历的需要;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根据“实用、够用、管用”原则,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贯彻“学以致用”的理念,使课程体系中理论内容适用、够用,专业课程针对性强,不仅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且结构更趋合理,科学可行。

(二)优化设置,增强课程体系的稳定性与科学性

按照“六网融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基于学习者远程学习的特点,通过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全面梳理所设置专业的课程结构与框架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之间的关系[5]。

开放大学课程设置整体上按照课程目标、性质与功能等予以模块设计。即在不同课程级别内设置公共基础课、职业能力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毕业集中实践)、职业拓展课、职业证书课、通识课、学位课、补修课等模块。各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融合。以获得基本的综合职业能力素养为目标,调整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类课程与岗位技能类课程的比例,适当压缩基础课程,重点扩充技能类、实践类相关课程,以及符合时代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综合职业素养及生活品质的通识类课程。适当增加课程的适应性、开放性和弹性,加大课程模块的可选择性以及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以便于学习者自主选择相关课程,培养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高度重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研究,加大研究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团队协作,集体分析研判,并对设置的课程体系开展专家论证。聘请业内专家,让其根据专业目标,确定课程结构,排除交叉叠加的课程,调整先修后续次序,予以固化,原则上3~4年内不做更改变动。专家论证一方面保证课程体系相对稳定,另一方面保证课程体系更加科学。

(三)更新内容,突出课程的职业性与应用性

按照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应以突出岗位应用性为核心,满足行业需求。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属性,定期梳理、改造和更新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降低偏深偏难的、抽象的、理论性强的内容比重,提高职业性课程内容的比重;合并交叉专业基础课内容,精简基础类课程内容,适时充实反映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学科前沿知识,积极推进课程内容与综合素质教育、职业证书教育、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并与学习者的在岗实践紧密结合,以合理吸纳和有效利用学习者的从业经验。

加强实训,进一步提升学习者实践能力。加大实验实习设备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校内实验、实训设施,整合高校、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建设校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构建“虚实结合、二元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实验、实习、实训等集中性实践环节,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上虚拟实验室,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模拟仿真实践教学,构建虚拟实验实训体系。这既能够降低某些实验实训的安全风险,也能够增强实验和实践教学设备及资源的使用效能。学习者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进行自主学习与实验,可以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固化进程,增进课程教学平稳与有序

为增进教学的平稳、有序,顺应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进一步梳理、固化教学流程,特别是要制定并落实课程建设与资源开发等相关规章制度。课程体系建设应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教学内容、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以社会及相关行业需求为参照,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提高资源建设的水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自建、共建、引进等多种形式建设丰富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6];对过于理论化、与开放大学课程适配性较差的教材及时予以调整,编制出版规划,鼓励各专业课教师、行业合作伙伴主编或参编特色鲜明、能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适合教学需求的教材。

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为增进全体教师对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目标、思路、内容等理论知识的认同,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建设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促进作用,辐射学科专业发展,学校可根据教师们的要求不定期地举办“虚”“实”结合的教师培训会,并不断丰富培训内容,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加快课程体系建设的步伐。学校还可通过外出学习、参观、考察、访学、科研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教师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范围,开阔教师的视野,营造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良好氛围,关怀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其提供职业规划与指导。以教学改革和科研提升为引领,以优秀教学团队的示范作用和积极影响为助力,在实践中锻炼教学团队,推动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增进教学的平稳与有序。

总之,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整体规划、重点突出,科学合理按需设课、相互融合,扎实推进课程教学进程,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