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000四川省乐山市精神病医院创建办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感觉、知觉、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异常。通常情况下,患者意识与智力不受影响,但个别患者发病期间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损伤。该疾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性强等特点,可导致精神残疾,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1]。为探讨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措施,笔者抽取收治的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家庭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8~70岁,平均(49.2±1.5)岁;病程0.8~12年,平均(7.2±0.6)年。观察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0~72岁,平均(49.5±1.8)岁;病程1.0~12.5年,平均(7.4±0.7)年。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式:⑴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鼓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定量用药,及时处理异常情况。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家庭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心理干预:患者家属需要与患者展开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多鼓励安慰患者,用亲切和善的语言安慰患者,使患者获得被尊重和关怀的感受;同时协助护理人员为患者寻找释放压力的正确途径,提高患者参与社会活动的自信心。②用药干预:每次给药前,告知患者药品名称、功效、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措施等基本信息,鼓励患者按时定量用药,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③日常生活指导:了解患者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干预措施;鼓励患者早起早睡,以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协助并指导患者完成个人卫生干预,同时根据患者恢复程度制定康复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观察指标[2,3]:参照精神分裂症患者劳动能力鉴定(PANSS)量表判定两组护理前后劳动能力,该量表涉及16项一般精神病理量表、7项阳性量表和7项阴性量表,按照患者病情严重性可分为无、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和极重度共7个等级,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分值7~49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得分16~11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劳动能力越差。两组护理前后社会功能参照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判定。量表共包括10项内容,各项内容得分0~2分,最终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明显。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护理前后PANSS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护理前后不同阶段SDSS评分结果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护理4周和护理8周后的S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精神分裂症是当前阶段发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基本个性改变,情感、思维分裂和社会环境与精神状态不协调等,该疾病以青壮年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患者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不明显。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受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影响较大,包括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未定型分裂症的等多种类型。患者疾病类型和疾病发展阶段不同,具体症状表现也因人而异,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表现予以护理与治疗。
表1 两组护理前后PANSS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PANSS评分结果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一般症状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2 25.4±1.6 19.6±1.5 26.2±1.8 20.5±1.2 89.6±2.7 74.5±3.6观察组 42 24.9±1.8 13.2±0.7 26.5±2.0 13.8±2.1 89.2±2.4 65.2±2.8 t 1.345 25.057 0.723 17.952 0.718 13.215 P 0.091 0.000 0.236 0.000 0.238 0.000
传统护理措施多由治疗护理为重点,尽管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与控制,但此后患者仍需接受长时间的家庭护理,这就需要重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
家庭护理干预是建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方式,它涉及个人、家庭与卫生3个方面,可促进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修养,拥有个人自由与尊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长期出院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降低再住院发生概率。不仅如此,家庭护理需要患者家属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饮食、用药和日常生活干预,使得医院护理与家庭护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护理干预的整体性、系统性与连贯性,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与好转[4]。
表2 两组护理前后不同阶段SDSS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不同阶段SDSS评分结果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DSS评分护理前 护理4周后 护理8周后对照组 42 14.2±1.5 11.5±0.7 10.9±0.8观察组 42 13.9±1.2 7.2±0.5 6.8±1.1 t 1.012 32.395 19.535 P 0.157 0.000 0.00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价值明显。
综上所述,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劳动能力和社会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推广应用价值明显。